溼地保護盼春天(生態論苑)

2020-11-30 人民網

  ■有人認為,溼地保護遠不比大氣、水汙染治理來得急迫,排排座次,資金、人力都很難安排到前面,這樣的想法十分偏頗。生態是一個有機整體,沒有了生態安全,生物滅絕、災害頻發,哪有高質量的生存環境?期待各地拿出有力措施、投入真金白銀,讓溼地保護走向春天

  

  這幾天,有兩個跟自然相關的日子。先是每年2月2日的世界溼地日,再是昨天的立春節氣。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人們也以「逢春」形容事物生逢其時,將有大的發展。然而,從近年的數據看,我國溼地的命運卻還沒能「逢春」。

  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稱為「地球之腎」,在世界各地分布廣泛。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可作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補充地下水;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物質,從而減少環境汙染;甚至能調節局地氣候。溼地的功能的確不少,但它的重要性很晚才被社會所認識。也正因此,大量溼地遭受人為破壞,很多只能從地名中窺見其存在。比如北京的「海澱」 「積水潭」 「葦子坑」 「水碓子」「北窪」,都曾是典型的溼地地貌,如今早已被水泥森林所取代。

  資料顯示,我國溼地率為5.58%,低於全球8.6%的平均水平,人均溼地面積僅為世界人均的1/5。根據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2003年至2013年,我國溼地面積減少了339.63萬公頃,減少率達8.82%。大規模的無序開發建設使許多溼地成為生態「孤島」,溼地面積萎縮、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已成為我國最突出的生態問題之一。

  去年,中央環保督察組第一批對8省區進行督察,5個省區的督察意見中包含溼地破壞的內容,其中,黃河溼地無序開採導致嚴重生態破壞;呼倫湖大面積湖濱蘆葦溼地喪失,草場退化、沙化嚴重等問題廣受關注。而在我們身邊,一些根本進不了名錄的小溼地同樣在加速消失。去年,北京市昌平區都市芳園小區的200畝人工湖被填埋,環保民間組織和業主幹脆把「肇事」的開發商和物業公司告上了法庭。

  中央《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與「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了「到2020年全國溼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的目標,這在溼地保護歷史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但指導5年工作的溼地保護「十三五」規劃遲遲不能露面;同時,一些地方的保護條例規定要按照名錄管理,可由於溼地管理存在多部門職能交叉等問題,名錄難產導致保護缺乏依據。這都讓人感覺溼地保護實際工作依舊難與目標相匹配。

  令人欣慰的是,去年12月中旬,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對新形勢下溼地保護修復作出部署安排,這對於急需「療傷生肌」的溼地來說,無疑是一縷春風。劃分溼地管理事權、實行溼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將溼地保護成效指標納入地方各級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制度體系等方針,讓溼地保護有了明確的制度安排。

  一年之計在於春,很多人期盼藉此春風,溼地保護能有一個全新的局面。然而,有人認為,溼地保護遠不比大氣、水汙染治理來得急迫,排排座次,資金、人力都很難安排到前面,這樣的想法十分偏頗。生態是一個有機整體,沒有了生態安全,生物滅絕、災害頻發,哪有高質量的生存環境?必須從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高度重新認識溼地保護的重要性,各級政府、相關部門都應拿出有力措施、投入真金白銀,保護溼地不再遭受破壞與蠶食,讓溼地保護真正迎來一個明媚的春天。

  《 人民日報 》( 2017年02月04日 09 版)

(責編:李楠樺、杜燕飛)

相關焦點

  • 最大限度維護生態系統功能——河北內丘溼地保護修復顯成效
    遠處,起伏的山丘和蜿蜒的河道,一靜一動,將這片國家級溼地公園景色映襯得如詩如畫。  今年以來,內丘縣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持續加大對縣域溼地生態資源的保護修復,特別是鵲山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完成創建,溼地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初顯成效。  鵲山湖,又名馬河水庫,因湖繞鵲山而得名。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我國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努力,按照總書記「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保護現有紅樹林,科學開展紅樹林的生態修復,擴大紅樹林面積,提高生物多樣性,整體改善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全面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 ...成就】最大限度維護生態系統功能——河北內丘溼地保護修復顯成效
    遠處,起伏的山丘和蜿蜒的河道,一靜一動,將這片國家級溼地公園景色映襯得如詩如畫。今年以來,內丘縣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持續加大對縣域溼地生態資源的保護修復,特別是鵲山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完成創建,溼地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初顯成效。鵲山湖,又名馬河水庫,因湖繞鵲山而得名。鵲山湖位於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馬河上遊,是內丘縣柳林鎮境內的一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承擔著防洪、灌溉等功能。
  • 大興麋鹿苑升級北京生態博物館 看看「四不像」長什麼樣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攝生態博物館落戶大興昨天,大興區人民政府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共同發布了北京生態博物館項目。生態博物館選址在大興區南海子麋鹿苑,建設規模近3萬平方米,包括展覽展示區、科普教育區、科學研究區、展品儲藏區、公共服務區五大區域。其中室內館規劃地下兩層,地上一層。
  • ...成就」最大限度維護生態系統功能——河北內丘溼地保護修復顯成效
    遠處,起伏的山丘和蜿蜒的河道,一靜一動,將這片國家級溼地公園景色映襯得如詩如畫。今年以來,內丘縣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持續加大對縣域溼地生態資源的保護修復,特別是鵲山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完成創建,溼地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初顯成效。鵲山湖,又名馬河水庫,因湖繞鵲山而得名。鵲山湖位於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馬河上遊,是內丘縣柳林鎮境內的一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承擔著防洪、灌溉等功能。
  • 保護溼地資源 提高生態功能
    經濟日報訊:天津市日前研究制定《天津市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和《七裏海溼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天津市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天津市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規劃》《天津市大黃堡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
  • 保護溼地環境 共築生態未來
    為了提高公眾對溼地在保護和豐富文化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價值及其重要意義的認識,進而促進更好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溼地資源。聊城大學生物踐行者協會和生科院體育部志願者在7月25日利用節假日去聊城高新區馬廟新村舉辦了「保護溼地環境,共築生態未來」活動。
  • 成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發揮人工溼地作用
    如何保護溼地資源、調整城市生態系統、保持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發展態勢?建設人工溼地的緊迫課題,擺在了人們的面前。1994年,成都開始對城市中的主要溼地————府南河大規模的治理工作。在府南河治理取得階段性成績的同時,1997年春天,根據美國環境藝術家貝西·達蒙女士的創意,中美韓三國環境專家共同設計、成都市人民政府投資3000萬元、佔地2?
  • 我國溼地生態系統現狀堪憂 美麗溼地亟須法律保護
    在制定法律的過程中,應統一溼地的概念,明確溼地的主管機關及其在管理溼地過程中的權責,釐清溼地保護與環境、水資源等相關法律的關係。  據《人民日報》7月23日報導,各級政府在溼地保護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我國溼地生態系統仍然面臨著盲目圍墾與改造、汙染、水土流失、泥沙淤積、生物資源過度利用等多種因素的破壞和威脅,導致面積減少,生態功能下降,生物多樣性喪失。
  • 甘肅瑪曲溼地水量銳減 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
    張鵬攝  東方網8月5日消息:「春天風大,沙塵暴來了,10米之內,草原上的牛羊,根本看不見。」藏族漢子云白說起今年春夏之交草原上颳起的漫天黃沙,眼神裡充滿憂慮。他是甘肅甘南瑪曲縣人。從小至今,在草原生活了41年的雲白,以前從未見過沙塵暴。
  • 保護森林和溼地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2011年是溼地保護事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我們迎來了以「溼地與森林」為主題的第十五個「世界溼地日」及《溼地公約》成立40周年。今年溼地日的主題,深刻揭示了溼地、森林這兩大生態系統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及其在維護地球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必將有力地引導人們更加關注這兩大生態系統。溼地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生態支持系統。
  • 蒙草生態: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保護、修復溼地生態
    公園內動、植物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美,生態環境優良,從水面廣闊的水庫,到蜿蜒的河流,整體風貌與溼地景觀及周圍環境自然協調,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教和旅遊觀光的價值。自公園獲批試點建設以來,包頭市昆都侖區區委、區政府積極推進公園保護與建設工作。蒙草生態團隊在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先後完成了河道景觀建設、溼地生態修復、室內外科普宣教體系建設以及智能監測系統等多項內容。
  • 以保護溼地生態系統為核心 展示溼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商友江在看溼地公園效果圖 商友江強調,要堅持保護優先、合理利用、統籌規劃、體現特色、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建設好白果坨國家溼地公園。要從維護溼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防止溼地退化的基本要求出發,通過適度人工幹預,保護、修復或重建溼地景觀,維護溼地生態過程,展示溼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實現溼地可持續發展;要根據溼地保護和區域經濟發展等進行統籌規劃,根據溼地的地域特點和保護目標合理布局,先易後難、分步實施、分期建設;要重點突出溼地景觀,保留溼地的生態特徵,最大限度維持區域的自然風貌,體現特色,在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展示和溼地合理利用示範
  • 保護紅樹林溼地 建美麗生態湛江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保護區管理局)在湛江市委市政府和省林業廳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和有關市直單位的支持幫助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守生態紅線,以高質量保護管理紅樹林溼地資源為中心,紮實推動自然保護區規範化建設管理,譜防寫區建設發展事業的新篇章。
  • 蒙草生態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保護、修復溼地生態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矯月見習記者馬宇薇12月31日,《證券日報》記者從蒙草生態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關於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顯示,內蒙古包頭昆都侖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由蒙草生態參與實施。
  • 這隻「青蛙」誰來管(生態論苑)
    原標題:這隻「青蛙」誰來管(生態論苑)  ●只有加強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來為生態文明建設「護航」,才能變「九龍治水」為「聯合艦隊」  青蛙是兩棲動物,一會兒呆陸地,一會兒跳水裡,到底歸誰管?這是一個看似無聊,實際上需要仔細研究的問題。
  • 突出生態效益 包河積極探索溼地保護新模式
    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對於打造優質優良宜居宜業的生態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包河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高點定位,高效落實,積極探索溼地保護和管理的「包河模式」,著力繪就「水綠交織、清新明亮、城湖共融」的和美包河生態畫卷。
  • 「生態文明@溼地」保護黃河三角洲,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相併列,新時代治理黃河的藍圖和路徑由此明晰。
  • 倡議書:認種認養樹木一起參與白鷺灣溼地保護
    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在白鷺灣生態溼地啟動溼地內林地、林木、草坪的認種、認養活動之際,成都錦江區白鷺灣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會、錦江區春熙商會、錦江區商業聯合會共同向全社會發起倡議,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白鷺灣生態溼地的保護中來,共建我們共同的綠色家園。
  • 項目建設助推張掖溼地生態保護再上新臺階
    市溼地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原則,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爭取項目資金,多措並舉大力實施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治理工程,不斷恢復溼地生態功能。去年以來,先後爭取到中央投資2000萬元的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項目、200萬元的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保護與恢復項目和省級投資30萬元的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保護與修復補助項目,充分挖掘利用溼地資源,修復溼地生態系統,溼地保護工作成效明顯。項目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促進了我市溼地保護與恢復建設工作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