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麋鹿苑升級北京生態博物館 看看「四不像」長什麼樣

2020-11-22 中國網河南頻道

大興麋鹿苑升級北京生態博物館 看看「四不像」長什麼樣

2019-08-25 10:12:11

來源:新京報

  |  

作者:吳婷婷

| 字號:

A+

A-

從科學發現到本土滅絕,從漂泊海外到重返故裡,從物種繁育到種群復壯……8月24日,正值麋鹿回歸祖國34年,第二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在大興區開幕。大會上,國內首個室內外融合的生態博物館項目正式對外發布,《麋鹿東歸》常設主題展首次面向公眾開放,大興區還將向張家口市贈送70隻麋鹿。

昨日,小朋友在麋鹿苑參觀《麋鹿東歸》常設主題展。新京報記者李木易攝

生態博物館落戶大興

昨天,大興區人民政府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共同發布了北京生態博物館項目。生態博物館選址在大興區南海子麋鹿苑,建設規模近3萬平方米,包括展覽展示區、科普教育區、科學研究區、展品儲藏區、公共服務區五大區域。其中室內館規劃地下兩層,地上一層。根據現有溼地公園和麋鹿苑發展條件,因地制宜,通過室內陳設展示與室外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方式整體建設。北京生態博物館還具有搜集、保存、修護、研究、展覽、教育、娛樂等現代博物館的七大功能,形成館內有歷史、館外有未來的發展格局。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關負責人介紹:「未來這裡將以麋鹿文化、皇家苑囿歷史文化遺產作為重要展示內容,展示中國和北京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就,呈現人類與自然良性互動的傑出實踐。」

張家口成為麋鹿新家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完成河北張家口放歸地的考察,選擇張家口作為麋鹿新棲息地,計劃向河北張家口洋河溼地贈送70隻麋鹿,其中在本屆大會上首批贈送24隻,共同推進永定上下遊以鹿為媒、文脈相連。

麋鹿回歸34年來,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分別向湖北石首、浙江慈谿、河北灤河上遊、江西鄱陽湖等地直接輸送了520隻麋鹿。截至目前,共建立了40個遷地保護種群,遷地保護種群數量達到2200隻左右。

亮點1

全球首個麋鹿保護聯盟成立

第二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政府聯合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北省林業局、英國烏邦寺、世界自然基金會6家單位聯合發起成立「麋鹿保護聯盟」,這是全球首個以麋鹿保護名義發起成立的聯盟。

該聯盟通過推動麋鹿自然保護區、麋鹿國家公園建設,共同打造麋鹿國際品牌。聯盟還將進一步規範麋鹿保護、管理、利用的規程和法律準則,組織開展麋鹿保護國際合作,募集國內外麋鹿保護資金,強化項目落實。整合和推廣麋鹿研究與保護經驗,建立國際間麋鹿種群和科技交流機制,為麋鹿野生種群生存繁衍,保留良好的生態空間,打造世界野生動物保護「中國樣本」。

此外,麋鹿監測與研究實驗室同步啟動運行,以麋鹿監測與研究實驗室為平臺,通過對全國麋鹿遷地保護種群進行監測和關鍵技術研究,搭建起種群之間的交流機制,逐步建立起麋鹿保護的「中國網絡」。

亮點2

《麋鹿東歸》展長期免費開放

麋鹿也被稱為「四不像」,一直是大興南海子的「土著居民」。

8月24日,在麋鹿苑開展的還有《麋鹿東歸》主題展覽,分為麋鹿起源、文化淵源、科學發現、本土滅絕、海外流離、麋鹿東歸、種群復壯、生態大興八個單元,通過多層次圖文展板,互動造景,標本展陳和多媒體,首次向公眾系統展示了麋鹿文化在物種保護、生態建設、國際交流、民族命運等方面的內容。

現場的「麋角展牆」成為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該展覽用麋鹿脫落的鹿角造景展示了麋鹿從1歲到4歲的鹿角變化,直觀呈現麋角形成「王冠」的過程。「雄麋鹿的身軀高大,其角重複分叉,形成巨大的樹冠狀,看起來非常雄偉美觀,象徵著鹿王高貴、領袖的地位。」展覽設計者介紹說。

除了「麋角展牆」,「鹿王爭霸」標本全面還原出兩頭雄鹿對決爭霸的特殊場景,前來參觀的市民可以感受到麋鹿為了爭奪「王位」進行激烈決鬥的氣氛,仿佛身臨其境。

作為常設展,《麋鹿東歸》將長期在麋鹿苑免費面向公眾開放,未來電子版展覽也將同步上線,方便市民通過手機瀏覽展覽信息。

亮點3

6人獲評「突出貢獻者」

本屆麋鹿大會特別組織了「麋鹿保護突出貢獻者」評選,向麋鹿東歸和種群保護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人士致敬。最終瑪雅·博伊德、譚邦傑、王宗禕、曹克清、宋世孝、汪松等6人獲評「麋鹿保護突出貢獻者」。

在這6人當中,瑪雅女士是特殊的一位。她於35年前來到北京,將麋鹿重引入項目帶向成功。先後參與到上世紀90年代為麋鹿選擇在長江沿岸建立新的自然保護區和2010年為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制定總體規劃等重點項目中,為麋鹿保護奉獻終生。

「麋鹿是國際交往的受益者,是民間外交的先驅使者,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紐帶。」大興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興區通過舉辦麋鹿文化大會,邀請全球生態保護機構、動物保護組織、文創達人共同打造麋鹿文創IP,塑造麋鹿文化底蘊,將大興麋鹿品牌打造成為世界文化交流的橋梁紐帶。

背景:

麋鹿是我國特有的野生動物,距今已有300多萬年的生命歷史。1900年前後,我國最後一批麋鹿滅絕時,南海子是它最後的棲息之所,1985年世上僅存的18隻麋鹿東歸回國之時,這裡也是它最初的家園。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非常重視麋鹿保護工作,以資金投入支持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通過溼地生態系統恢復、麋鹿生物學研究與技術集成、遷地保護種群建立三項舉措開展麋鹿保護,先後闖過「繁育保種、飼養管理、疾病防控」三道難關,使麋鹿保護種群不斷復壯,麋鹿保護因此被譽為「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中國樣板」。

責任編輯:趙文佩

相關焦點

  • 北京大興:麋鹿時隔33年回家 麋鹿形象將參選冬奧會吉祥物
    據了解,此次大會上,大興區攜手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開展院地戰略合作,成立北京南海子文化研究院,向第38個棲息地山東青州彌河國家溼地公園贈送麋鹿,向江蘇南通博物苑贈送麋鹿角標本。 在推進南海子麋鹿保護自然申遺方面,北京南海子文化研究院將支持麋鹿形象參與冬奧會吉祥物設計徵集。如今,麋鹿作為歸國「華僑」、已「鹿丁」旺盛、欣欣向榮。
  • 北京大興區南海子麋鹿競爭北京冬奧吉祥物
    大興南海子麋鹿將競爭北京冬奧吉祥物麋鹿文化是大興南海子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麋鹿是名副其實「運動健將」,自古有祥瑞仁和的美好寓意大興區南海子麋鹿苑保護區內,麋鹿正在草地和溼地中覓食昨日上午,大興區政府在南海子麋鹿苑召開發布會。
  • 華夏土著變「海歸」,北京南苑麋鹿苑,演繹麋鹿失而復得傳奇故事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簡稱麇鹿苑,是位於北京城郊南子地區的一片溼地綠洲。苑中除少量行宮用地等,建築極為疏朗,絕大部分為獵場、牧場、花圃、瓜園、農田,草木豐茂,綠草蔭蔭,這點與江南園林有著本質的區別。1985年建苑的麋鹿苑,位於原來清代皇家獵苑三海子地區,經過精心修整,麋鹿苑逐漸恢復了溼地的景觀風貌,成為一個美麗的生態苑囿,為北京大型的哺乳動物麋鹿提供了適宜的保護繁育場所。
  • 麋鹿重生:從本土滅絕到大規模野放 百年回家路一步一荊棘
    昔日皇家苑囿成麋鹿樂園在北京,您若是想看成群的麋鹿奔跑撒歡,一定要到位於大興南海子的麋鹿苑。170頭散養麋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苑中。通過多年建設,麋鹿保護核心區已建成了綿延數公裡的表流溼地,溼地水域面積逾10萬平方米。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通過營造潛流溼地景觀、栽種鄉土植物等方式,不但改善了麋鹿生長的生態環境,也使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
  • 北京麋鹿文創大會成功舉辦 麋鹿文創繽紛未來
    11月20日,以「麋鹿IP繽紛未來」為主題的北京麋鹿文創大會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起航。會上,大興區人民政府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共同成立了全球首個以麋鹿文創為核心的「麋鹿文創聯盟」。麋鹿文創聯盟成員和業內相關專家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報告廳匯聚一堂,圍繞文創領域前沿話題、熱門熱點,深度挖掘麋鹿文化,共同探討麋鹿文創的未來,著力打造麋鹿文創品牌。傳統文化正成為「活」在當下的潮流文化,以麋鹿IP構建為核心,繼而打造中國文化符號的全新文化產業方式是文創發展的新趨勢。
  • 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中國樣板——麋鹿重生
    這項工作已經得到了世界認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物種引進指南》認為,中國麋鹿重引進項目是全世界138個物種重引進項目中最成功的15個之一,堪稱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中國樣板。昔日皇家苑囿成麋鹿樂園在北京,您若是想看成群的麋鹿奔跑撒歡,一定要到位於大興南海子的麋鹿苑。170頭散養麋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苑中。
  • 回歸中國的「四不像」麋鹿:失而復得三十三年
    回歸中國的「四不像」麋鹿:失而復得三十三年 2018-08-24他用20兩紋銀買通侍衛,趁月黑風高時運出兩副完整的麋鹿骨架,並一路運至法國。鑑定結果震驚世人,這竟是一種全新物種,得英文名「戴維鹿」。  1866年,麋鹿經巴黎自然博物館愛德華鑑定後蜚聲西方科學界,它比大熊貓聞名於世至少早了半個世紀。此後十年,歐洲許多國家都從中國南海子弄到了麋鹿,流落他鄉的麋鹿,分別被飼養於德、法、荷、比等國動物園中,但越養越少,處境堪憂。
  • 麋鹿形象將參與北京冬奧吉祥物徵集
    2018年8月24日是麋鹿回歸祖國33周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從8月20日舉辦的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麋鹿模式種發現地、野外滅絕地、首個種群成功回歸地,大興區將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攜手,全力推動麋鹿保護自然申遺、參與冬奧會吉祥物徵集、北京南海子文化博物館建設、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四項重點工程。
  • 第三屆北京麋鹿文化大會大興開幕 「紫禁瑞鹿」即將上線故宮文創平臺
    人民網北京9月20日電(池夢蕊)適逢麋鹿回歸35周年,2020年9月20日,北京市大興區以「鹿力同興·文產共融」為主題,隆重召開第三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大會同步舉行了北京麋鹿苑小程序的上線儀式。依託智慧數位技術,小程序能夠為大眾提供博物展覽、雲遊生態、文化科普、活動報名等多種在線服務,在提供系統化、便捷化公眾服務的同時,也搭建起公眾與麋鹿文化近距離接觸的橋梁,為麋鹿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
  • 北京的奈良公園,南海子公園200隻麋鹿上線,北京遛娃好去處
    南海子郊野公園是北京四大郊野公園之一,公園突出了歷史文化特色,再現昔日皇家苑囿風採,在明清時期就已被列為「燕京十景」之一。南海子公園是北京最大的溼地公園,面積相當於四個頤和園之大。在公園裡西北角的一片地方,有寶藏景點-麋鹿苑,數量成群、可可愛愛的麋鹿成了吸引市民前往南海子公園遊玩的主要原因。介紹一下麋鹿:麋鹿又叫四不像,因其犄角像鹿,面部像馬,蹄子像牛,尾巴像驢而被稱為四不像。南海子公園曾是麋鹿的滅絕之地,麋鹿在百年前因受到戰爭破壞而發生過滅絕,幸而在百年後從英國引回20隻麋鹿回到故鄉得到繁衍至今。
  • 八國聯軍入侵時,「四不像」在我國滅絕,後來為何能重新興盛
    麋鹿是原產於我國的一種珍稀動物,因其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故被人稱「四不像」。在距今約1萬年前到距今約3000年時,麋鹿曾經在中國大地盛極一時,數量達到上億頭,人類的祖先也一直將其作為主要捕獵對象,漢朝以後,野生麋鹿數量日益減少。
  • 我國麋鹿保護項目有望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這是記者在今天舉辦的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上獲悉的。麋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跑得快、遊得快,善於爬冰臥雪,是名副其實的「運動健將」。因其犄角像鹿、面部像馬、蹄子像牛、尾巴像驢,俗稱「四不像」。麋鹿距今已有300多萬年的生命歷史,是堪與大熊貓媲美的珍稀野生動物。
  • 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百項研究成果都在這個展覽裡
    1985年,20頭麋鹿從英國重返故裡中國。35年來大興區堅持推進以麋鹿保護為主線的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提高生態規模與質量,為麋鹿種群的繁衍復壯貢獻大興力量。通過各方協同合作,如今我國境內的麋鹿數量已經擴增至8000多隻。
  • 服貿會上大興集中展示近300件特色文創產品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9月6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文化服務專題板塊「新國門 新大興」大興展區舉辦主場活動。現場融合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設計元素和南海子文化、麋鹿文化特色的展廳風格倍受關注,大興區文化產業發展成果、政策優勢營商環境和未來願景集中展示推介,南海子德壽寺模型亮相,30多家文化企業,近300件特色文創產品集中展示。
  • 北京麋鹿文創大會成功舉辦 「麋鹿IP」正式發布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11月20日,以「麋鹿IP繽紛未來」為主題的北京麋鹿文創大會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正式起航。同時,大興區人民政府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共同成立的「麋鹿文創聯盟」也將開啟第一次理事會,這是全球首個以麋鹿文創為核心的聯盟。
  • 【麋鹿苑金秋一日】探秘麋鹿苑植物王國,成為植物小達人
    ,怎麼能錯過可愛的麋鹿苑們!活動時間表09:00 麋鹿苑博物館集合開營儀式09:20 進園區植物觀察完成自然筆記11:30 午餐時間(自備)12:30 觀看麋鹿大電影13:00 麋鹿苑博物館講解參觀付款方式單位名稱: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開戶帳號:010 909 780 001 201 120 030 13
  •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將於5月19日恢復開放,每天限流2000人
    為滿足各位遊客遊覽需求,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將於2020年5月19日有序恢復對外開放(室內展廳暫停開放)。恢復開放後,麋鹿苑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9:00至16:00,每天限流2000人。遊客需要攜帶手機、身份證原件,測溫掃碼登記後方可入苑。
  • 300件特色文創產品籤約額超40億 大興文化產業亮相服貿會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大興區了解到,整個展區融合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設計元素和南海子文化、麋鹿文化特色的展廳風格倍受關注,大興區文化產業發展成果、政策優勢營商環境和未來願景集中展示推介,南海子德壽寺模型亮相,30多家文化企業,近300件特色文創產品集中展示。
  • 跟四不像老師走一段麋鹿之旅
    2月23日,舊忠橋南,這個微風拂面的午後,絡繹到來的「青睞」會員和已經在此等候的麋鹿苑宋苑部長像老朋友似的說笑間已集合齊整。各式座駕組成的車隊在宋部長的帶領下,打著雙閃,一字長蛇陣開拔,在公路上拐進一段顛簸土路,再穿過一條狹長的林蔭路,路轉盡頭忽見一道舊式的綠色鐵柵欄門,裡面鬱鬱蔥蔥的就是麋鹿苑了。
  • 子牙坐騎「四不像」原型是麋鹿還是駝鹿?看看體型應該是哪一種
    在我國神話故事《封神演義》中,姜子牙騎著一頭被叫做「四不像」的神獸,原本為元始天尊坐騎,被送與姜子牙,傳說這隻神獸的犄角像鹿的角,面部像馬面,蹄子像牛蹄,尾巴像驢尾,總之它就是似鹿非鹿、似馬非馬、似牛非牛、似驢非驢的一種動物,因而得名「四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