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重生:從本土滅絕到大規模野放 百年回家路一步一荊棘

2020-12-05 騰訊網

近日,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通過媒體發布了一條新聞:在北京的幫助下,鄱陽湖溼地成功建立了野生麋鹿種群。這則消息的背後,是我國最大規模的一次麋鹿野放活動:去年3月,30隻麋鹿從位於大興區南海子的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啟程,在經過16個小時的車程後,被運送到1450公裡之外的鄱陽湖,與當地的17隻圈養麋鹿一起野放。

今年5月,鄱陽湖野放麋鹿巡護人員在鄱陽縣銀寶湖鄉北湖的草洲上發現18隻麋鹿,其中4隻為今年新生;在鄱陽縣蓮湖鄉的大蓮子湖發現8隻麋鹿,其中2隻為今年新生。野放的麋鹿順利度過了洪水期並產下了新生兒,這足以宣告鄱陽湖野生種群成功建立。

去年春天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野放至鄱陽湖的麋鹿,成群結隊地在溼地上嬉戲。鍾震宇攝

30多年來,北京分別向湖北石首、浙江慈谿、河北灤河上遊、江西鄱陽湖等地輸送了494隻麋鹿,建立了37個遷地保護種群。這項工作已經得到了世界認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物種引進指南》認為,中國麋鹿重引進項目是全世界138個物種重引進項目中最成功的15個之一,堪稱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中國樣板。

昔日皇家苑囿成麋鹿樂園

在北京,您若是想看成群的麋鹿奔跑撒歡,一定要到位於大興南海子的麋鹿苑。170頭散養麋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苑中。通過多年建設,麋鹿保護核心區已建成了綿延數公裡的表流溼地,溼地水域面積逾10萬平方米。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通過營造潛流溼地景觀、栽種鄉土植物等方式,不但改善了麋鹿生長的生態環境,也使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

「落雁遠驚雲外浦,飛鷹欲下水邊臺。宸遊睿藻年年事,況有長楊侍從才。」明代大學士李東陽的一首《南囿秋風》將南海子皇家苑囿之景致描繪得生動逼真。如今,遊人不僅能感受水美草豐、天潤地澤的生態景觀,還能看到鹿群奔騰的場景。

小朋友在位於大興區的北京麋鹿苑博物館內觀看鹿角標本。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麋鹿是典型的溼地物種,在保護生物學中,我們將其視為自然保護的旗艦物種。」作為已經從事動物保護工作30餘年的學者,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副館長郭耕說,保護麋鹿及其賴以生存的溼地環境,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保護麋鹿,將帶來良好的生態系統,事實上也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圍繞麋鹿苑,大興在南海子地區已經建成了總面積11.65平方公裡的北京最大溼地公園——南海子郊野公園,曾經的皇家苑囿,經過系統修復和保護,如今已變身城市綠肺、百姓樂園。今年7月,公園二期也將開放,重現碧水環繞、綠茵環抱、芳草萋萋的優美景觀,納蘭性德筆下「紅橋夾岸柳平分,雉兔年年不掩群」的南海子味道,漸漸回來了。

一群被救助的麋鹿奔跑在洞庭湖麋鹿和鳥類救護避難所內

在麋鹿苑,您除了能看到麋鹿,還能欣賞到孔雀、松鼠、黑天鵝等野生動物,它們都是麋鹿的老朋友。今年,麋鹿又多了不少新朋友。3月,全球極度瀕危鳥類青頭潛鴨首次現身南海子郊野公園。這種鳥類全球僅有不到1000隻,比大熊貓還要稀有。今年以來,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不斷監測到瀕危物種出現在南海子溼地,發現了近50隻鳳頭潛鴨、30多隻赤膀鴨、20隻斑頭秋沙鴨、10餘只鵲鴨等遷徙鳥類。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春季以來,南海子溼地公園已經記錄了超過20種遷徙鳥類。

而在去年冬天,更是有蒼鷺、白鷺、燕雀等幾十隻冬候鳥選擇了「留守」南海子,陪麋鹿一起過年。記者聯繫了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專家李理,他表示,這與麋鹿苑周邊良好的生態系統密不可分,「候鳥喜歡的湖泊、溼地、灘涂,可以提供充足的食物。」

已建立37個遷地保護種群

相比於歷史上的南海子,如今的麋鹿苑面積僅相當於前者的3%。這讓苑內麋鹿無法真正實現野生。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主任白加德說:「通過30多年來的努力,我們目前已建立了37個遷地保護種群,種群數量達到1800隻左右,佔全國總麋鹿保護場所的72%。」這37個遷地保護種群的所在地,都是歷史上麋鹿的活動地區。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計劃今年下半年再新增山東彌河、河北南大港兩個遷地保護種群。

1985年8月24日,南海子麋鹿苑工作人員歡迎麋鹿歸來。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供圖

作為我國最大規模的一次麋鹿野放活動,30隻來自北京的麋鹿野放鄱陽湖之前,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所屬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與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曾共同對野放區域的水文、地貌、氣候、植物種類、生態環境等進行科學考察,並於2013年放了10隻麋鹿進行適應性實驗。「五年來,科研人員對實驗種群的繁殖性能、健康指標等進行了連續監測,現在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的麋鹿數量已達到了21隻,這充分證明了鄱陽湖地區的溼地生態環境符合麋鹿種群的生存和繁衍需求。」30隻麋鹿被運送前,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副主任劉豔菊向記者這樣介紹。

一年之後,劉豔菊一行人再次趕赴鄱陽湖流域,經過連續多天的蹲守調查發現,去年野放的麋鹿主要分布於鄱陽湖流域的銀寶湖鄉的北湖、雙港鎮的長山島、蓮湖鄉的漢池湖和大蓮子湖四個溼地區域,種群數量總計45隻。「這還只是我們監測到的,也許有些麋鹿掉了隊,沒有被發現。」劉豔菊驚喜地說,這些麋鹿的體態身形,大多比北京的麋鹿發育更好,這可以證明,野放的麋鹿很好地適應了鄱陽湖溼地野外生活。

白加德介紹,從數量上看,我國麋鹿總數已達7000多隻,暫無滅絕之虞,但現有種群近交係數高,種群雜合度低,遺傳多樣性嚴重衰退。如何提高麋鹿的遺傳多樣性,是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接下來的重點研究方向,目前已經建立了麋鹿健康評價指標資料庫和麋鹿棲息地評估體系,用於重塑或恢復麋鹿適應野生環境的行為,幫助改善麋鹿的飼養和管理。中心還構建了麋鹿基因組學平臺,開展不同麋鹿種群的基因交流。

百年回家路充滿荊棘

麋鹿的外遷之所以受人關注,不僅因為它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更因為它傳奇的經歷。麋鹿有數百萬年的生命歷史,是堪與大熊貓媲美的珍稀野生動物。麋鹿一直是北京城的「土著居民」,1900年前後,我國最後一批麋鹿滅絕前,北京南海子是它最後的棲息之所。1985年,22隻麋鹿東歸回國之時,南海子也是它最初的家園。一個多世紀以來,麋鹿演繹了從本土滅絕到重引進,再到種群復興,又成功實現遷地保護的滄桑歷程。

有關麋鹿的文字記錄,早在甲骨文和石鼓文中就有發現。東漢時期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上寫道:「麋,鹿屬,從鹿,米聲,麋冬至解其角。」其後相繼又有100多部歷史文獻有麋鹿的記述,涉及麋鹿的名稱、棲息地、分布數量、行為、狩獵及用途。

但就是這樣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物種,卻經歷了百年的滄桑歷程。白加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不止一次地感嘆麋鹿的身世:「歸家萬裡路,一步一荊棘」。

1865年,法國傳教士阿芒·戴維到北京南郊考察,在當時的皇家狩獵場發現了麋鹿,他買通守衛皇家獵苑的官員,拿到兩套麋鹿的頭骨、皮張的標本。經巴黎自然博物館館長愛德華的鑑定,確定這不僅是一個新的物種,而且是一個單獨的屬,從而載入世界動物學史冊。之後,歐洲人幾經輾轉,將一些麋鹿運出中國,飼養在歐洲的幾家動物園裡。

在大興南海子公園內的麋鹿苑,一群麋鹿在溼地內悠閒覓食休憩。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1890年,因永定河遭洪水決口泛濫,殃及南海子,北京城南一片澤國,南苑圍牆多半傾圮,苑內圈養的120隻麋鹿被衝散,任人追捕獵食,南海子的麋鹿僅餘二三十隻。1900年,八國聯軍趁清朝政府腐敗、防務空虛,侵入北京,北燒圓明園,南掠皇家獵苑,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強劫殺一空,自此麋鹿這一在中國生存了幾百萬年的特有物種銷聲匿跡於本土。

1985年,中英兩國政府啟動了麋鹿重引進項目,同年8月24日,22隻麋鹿結束了漂泊海外百年的歷史,回到了它們祖祖輩輩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至此,北京南海子成為麋鹿的科學發現地、本土滅絕地、重引入地。

參選冬奧吉祥物

去年10月31日,是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吉祥物面向全球徵集的最後一天,大興區正式向冬奧組委申報了麋鹿作為吉祥物的設計方案,這意味著麋鹿有可能成為北京冬奧會吉祥物。麋鹿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跑得快、遊得快,善於爬冰臥雪,是名副其實的「運動健將」。

談到此次麋鹿吉祥物設計的創意,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張曉東表示,冬奧會的願景是純情的冰雪,激情的約會,在吉祥物設計上需要突出冰雪文化,麋鹿本身的爬冰臥雪特徵正與此相呼應。

參與麋鹿形象設計的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專業師生團隊曾承擔了2014年南京青奧會吉祥物、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5盎司紀念幣」、2008年「奧林匹克教育」標識等和奧運相關的設計工作,具有深厚的奧運情結與設計經驗。現場調研、寫生麋鹿、研究討論……設計團隊從去年8月開始,前後花費2個多月時間,進行麋鹿吉祥物創意設計。

在設計過程中,張曉東把鹿角作為一個重要標誌進行了重點把握。他說,麋鹿角都是向後長,幼年麋鹿的角在側面呈「Y」狀,年長麋鹿的角可以倒立,這在全世界所有鹿科動物當中是獨一份。因此,在鹿角的設計上,進行了仔細琢磨。

考慮到設計的吉祥物也要帶給人以美感,設計團隊在麋鹿的鹿角造型、四肢的造型比例、服裝等方面進行了多次研究。張曉東透露,參與角逐的麋鹿吉祥物設計將以活潑、可愛的神態出現在大家面前,讓世界看到一個有活力、有朝氣、發展的中國。憨態可掬的微笑造型也表現出了含蓄的東方精神特質。

「麋鹿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鹿類,麋鹿與北京有著深厚的淵源。麋鹿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源遠流長。在甲骨文時期,麋鹿骨骸就成為了最早的文字載體之一。『鹿』與『福祿壽喜』中的『祿』字同音,被認為承載著祥瑞仁和的美好寓意,這也寄託了美好的祝福寓意。」白加德說。

科普小知識

麋鹿為何長成「四不像」

麋鹿因為角似鹿而非鹿,臉似馬而非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驢而非驢,又得名「四不像」。麋鹿苑工作人員宋苑介紹,之所以麋鹿會有這幾個特點,是因為它生活在平原溼地裡。

角似鹿而非鹿。梅花鹿和馬鹿的鹿角眉叉都是向前長,而麋鹿的角是向後長,觀其角型,麋鹿的角整體是向後向外生長,這也導致了麋鹿的角是所有鹿科動物裡唯一一種可以倒置立在一個平面上的。究其原因,是因為溼地多高草,如果它的角也像馬鹿梅花鹿一樣向前分叉,向前走時溼地的蒿草就會輕易得纏住眉叉,導致麋鹿無法前行。反之,向後分叉的角,不僅不會妨礙麋鹿前行,還會幫助它在蒿草裡開出道路奮勇向前。

臉似馬而非馬。麋鹿眼睛到口鼻之間的距離有些長,是因為它愛吃水草。在它低頭吃水草時,眼睛到口鼻之間的距離長了,眼睛才能及時看到周圍的猛獸或獵人。如果距離短,很可能因為不能及時察覺到危險而喪命。

蹄似牛而非牛。麋鹿生活在溼地,經常要在泥濘地裡行走,所以,它們的蹄子又厚又寬,可以幫助它們走得更平穩。此外,麋鹿的兩瓣蹄子中間有皮腱膜,這個皮腱膜有點類似鴨子腳上的蹼,可以幫助麋鹿很好的在水裡遊泳。湖南省的野生麋鹿種群,當年就是從一江之隔的湖北省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橫渡長江遊泳過去的。

尾似驢而非驢。麋鹿的尾巴是所有鹿科動物裡最長的,從形狀和長度上看的確很像驢的尾巴。這是因為它生活的溼地夏天多蚊蠅,麋鹿的臀部也是它身上毛髮最稀少的部位,所以,它需要不停的甩動尾巴來驅趕蚊蠅,以防被叮咬。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陳強

流程編輯:劉傑璋

相關焦點

  • 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中國樣板——麋鹿重生
    近日,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通過媒體發布了一條新聞:在北京的幫助下,鄱陽湖溼地成功建立了野生麋鹿種群。這則消息的背後,是我國最大規模的一次麋鹿野放活動:去年3月,30隻麋鹿從位於大興區南海子的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啟程,在經過16個小時的車程後,被運送到1450公裡之外的鄱陽湖,與當地的17隻圈養麋鹿一起野放。
  •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鄱陽湖溼地將野外放歸麋鹿
    讓麋鹿「回家」 下月江西首次野放    3月29日凌晨,鄱陽湖溼地公園迎來了30頭麋鹿。此前一日,它們從北京大興區南海子麋鹿中心啟程,將在4月3日被野放至鄱陽湖。這也是麋鹿首次在我省野放。    麋鹿俗稱「四不像」,是我國一級珍稀物種,也是世界珍稀動物。史料記載,在廣袤的鄱陽湖曾有麋鹿生存繁衍,後因種種原因銷聲匿跡。
  • 如何能夠讓孩子更了解麋鹿?
    孩子看到了麋鹿你會如何給孩子介紹?我推薦您這樣:1、給聖誕老人拉雪橇的不是麋鹿,而是馴鹿。很多人會搞混,麋鹿生活在溫暖的沼澤、溼地,而馴鹿生活在北部寒冷的地區,耐寒、皮實。外觀上來說,麋鹿長著長尾巴,而馴鹿的尾巴很短。
  • 麋鹿的前世今生
    一、中國麋鹿保護現狀 1.麋鹿種群在中國的分布概況 經過30多年的繁衍、復壯及野外放歸,截至2019 年,我國的麋鹿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目前麋鹿種群已全面覆蓋麋鹿的原有棲息地,分布地點從當初的2個增至現在的81個遷地保護場所,種群數量已逾8000隻,其中的6 處野生種群,數量達到1500多隻。從繁盛到本土滅絕,從重引入到成功野放,中國的麋鹿保護工作得到了世界認可。
  • 重返故國三十四年 「四不像」跨越滅絕邊緣 麋鹿安好
    ,等待放歸野外(2016年3月3日攝)。  「為什麼麋鹿會越來越少?目前的研究顯示,它的生存受到了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尤其是人類的捕殺、無限制地擴張和佔領麋鹿棲息地,導致了麋鹿種群大規模滅絕。」中國鹿類專家組成員、「中國麋鹿之父」丁玉華教授痛心地說。  麋鹿研究專家、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宣教科科長宋玉成認可這種說法:「在洞庭湖等廣袤的溼地區域,麋鹿沒有天敵,它唯一要擔心的就是人類。」
  • 石首再現《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畫面
    ,仿佛《詩經》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描寫的畫面。  30餘年來持續擔任「麋鹿重引進」專家組英方組長的瑪婭·博依德夫人,昨日和貝德福特十五世公爵一起,觀看石首野生麋鹿群,她說:這裡自然繁殖出一個麋鹿種群,意味著野生麋鹿種群已在中國得以恢復。  一個英國家族五代人的百年夙願  「看,這照片是我弟弟羅賓!12年前他來石首,回家後迫不及待跟每個人分享這裡的一切。」
  • 這種中國神獸自古被皇家圈養,因八國聯軍入侵滅絕,如今正在重生
    也許你聽說過麋鹿,但你真的了解麋鹿嗎? 若讀過《封神榜》,就知道姜子牙有一神獸坐騎的樣子異常奇特:似鹿不似馬、似牛不似馬、似驢不似驢,稱為「四不像」。事實上,這個「四不像」是真實存在於現實世界的,它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麋鹿。
  • 瀕危朱䴉「重生」!滅絕千萬年、百年動物重現,科學家不知道原因
    在如今全球動植物大規模減少或滅絕的情況之下,要想恢復地球的生態系統需要人類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而拯救滅絕或消失的生物也成為了如今主要的工作。在2020年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世界各國都在說中國保護生態化多麼厲害,加大提升森林覆蓋率,沙漠變綠洲等等都是顯而易見的成果,同時對生物的拯救我們也獲得了重大的突破。
  • 五等分的新娘:中野爸所說的「荊棘之路」,全被這個女人踩雷
    那就是,在漫畫第59話中,中野爸所說的「荊棘之路」,全部這個女人踩到了雷點了。我們知道《五等分的新娘》漫畫第59話是二乃考試篇也是二乃的表白篇,按理說應該是主要講的是二乃,表面上也的確講的是二乃。但是背後其實是講四葉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風太郎帶走二乃的時候,中野爸說了這麼一句話「你說走的是荊棘之路,無法順利的走下去,總有一天回來找我」。
  •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近日,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展出了相關的麋鹿嬉戲、採食的照片,照片中的麋鹿,一隻只健康活潑,生活安逸。麋鹿就是俗稱的「四不像」,因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驢,而得名四不像。麋鹿雖屬於鹿科,但性情溫順,喜合群,在面對危險時並不會正面對抗,通常是選擇逃跑。
  • 拯救了歐洲野牛和大熊貓,卻救不了華南虎:野化憑什麼重要?
    在這樣做的時候,我們似乎忘記了這不僅會使地球上的物種走向滅絕,還會導致生態系統停止運行,這直接影響到我們人類的福祉。世界各地的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早在幾個世紀前就預測到了這種影響,並從那時起就一直在敲響野生動物棲息地快速變化的警鐘。
  • 拯救了歐洲野牛和大熊貓,卻救不了華南虎:野化憑什麼重要?
    在這樣做的時候,我們似乎忘記了這不僅會使地球上的物種走向滅絕,還會導致生態系統停止運行,這直接影響到我們人類的福祉。從公元13世紀到16世紀的短短三百年時間裡,生存在歐洲大陸的野生歐洲野牛被趕盡殺絕。1627年,由於棲息地破壞和過度捕殺,最後一頭野生歐洲野牛死于波蘭的賈科塔羅叢林(Jaktorów)。
  • 回歸中國的「四不像」麋鹿:在中國絕跡85年後失而復得
    麋鹿是中國特產的世界珍稀動物,堪與大熊貓、東北虎媲美。自古以來,麋鹿俗稱「四不像」,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然而麋鹿這一特有物種,由於八國聯軍入侵,麋鹿在1900年消失在永定河畔,從此在中國絕跡。
  • 回歸中國的「四不像」麋鹿:失而復得三十三年
    、本土滅絕又會重新孕育壯大的這塊溼地,繼續麋鹿的中國故事。  到了這裡,麋鹿本來和工業時代以來加速滅絕的上千種動物一樣,將成為躺在南海子「世界滅絕動物墓地」的一塊石碑,在化石、圖片和傳說中永遠沉默。這種故事,人類早習慣了。  但一個英國家族改寫了故事的結尾——19世紀末,英國十一世貝福特公爵重金收集世上僅存的18頭麋鹿,收養於倫敦附近的烏邦寺。  除了英國人,麋鹿的命運還與一位法國人密不可分。
  • 「歸國華僑」麋鹿的興衰史
    另外麋鹿還被製成治病和強身的各種藥品,《本草綱目》中記載,「麋茸功力勝鹿茸……麋之茸角補陰,主治一切血症,筋骨腰膝酸痛,滋陰益腎……」《彭祖服食經》、《家藏經驗方》及現代的《中醫方劑大辭典》中,用麋鹿茸、角、骨等做配方的方劑就有幾十項。麋鹿由此也就成為人類為治病而追殺的對象。自然因素、麋鹿自身的因素是麋鹿分布區逐漸縮小、數量減少的原因,而人類活動的幹擾是麋鹿走向野外滅絕的決定因素。
  • 六零軍嫂文,她重生饑荒年代,用半個窩窩頭把兵王拐回家做童養夫
    今天白淺為大家精選了幾本好看的軍嫂重生文,她重生饑荒年代,用半個窩窩頭把兵王拐回家做童養夫快快點擊下方標籤和白淺一起看小說吧~第1本:《重生六零之空間軍嫂》——作者:孟三姑娘簡介:從滿是喪屍的末世重生到吃不飽穿不暖的六十年代。
  • 大興麋鹿正式申報冬奧吉祥物 「運動健將」形象契合冰雪主題
    談到此次麋鹿吉祥物設計的創意,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張曉東表示,考慮到冬奧會願景是純情的冰雪,激情的約會,要突出冰雪文化,冰雪如何與吉祥物相融合,麋鹿本身的爬冰臥雪的特徵也正與此相呼應,雪花、冰花、雪山等要素都會作為重要元素進行設計思考。
  • 北京鴻雁南下「探親」鄱陽湖麋鹿
    本報訊(記者 陳強)近日,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3隻帶有跟蹤器的鴻雁,去年年底從北京麋鹿苑出發後,飛行1300餘公裡到達了鄱陽湖,並且已經停留了半個多月。「難不成它們是去『探親』的?」
  • 來這兒的北京麋鹿挺好的
    工作人員說,2018年4月3日,北京麋鹿苑的47隻麋鹿在鄱陽湖溼地進行了野放,研究表明,這些麋鹿已經很好地適應了當地的野外生活。根據追蹤器定位,鄱陽湖畔的野生動物保護者找到了「探親」的3隻鴻雁,還拍攝了照片——近處,幾隻鴻雁正在悠閒散步;不遠處,10隻麋鹿有的臥有的站;最後面,野鳥在低空飛行……為什麼要為鴻雁戴上追蹤器?
  • 北京大興:麋鹿時隔33年回家 麋鹿形象將參選冬奧會吉祥物
    人民網北京8月26日電(孟竹) 8月24日是麋鹿回歸祖國33周年,作為麋鹿的「家鄉」,當天,北京大興迎來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的召開。本屆大會深入挖掘麋鹿歷史文化內涵,系統總結麋鹿科學研究與保護成果,共商麋鹿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發展大計,將麋鹿文化品牌打造成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