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了歐洲野牛和大熊貓,卻救不了華南虎:野化憑什麼重要?

2020-12-09 句理pro

你有沒有想像過生活在一個沒有大象、老虎、狼、獵豹、獅子等雄偉野獸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你可以自由地去野外探險,而不用為野獸的突然襲擊擔驚受怕,但你也不會看到像老虎和熊這些有魅力的物種,你只會發現它們的獵物,世界少了點暴力色彩。

不幸的是,以現在的速度,我們可能很快就會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裡。

自工業時代以來,地球上75%的陸地和66%的海洋生態系統發生改變,我們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逆轉的破壞。我們正在不分青紅皂白地摧毀森林、草原、溼地等重要生態系統。

在這樣做的時候,我們似乎忘記了這不僅會使地球上的物種走向滅絕,還會導致生態系統停止運行,這直接影響到我們人類的福祉。

世界各地的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早在幾個世紀前就預測到了這種影響,並從那時起就一直在敲響野生動物棲息地快速變化的警鐘。還記得《生物多樣性公約》(CBD)設定的所有保護目標,提醒我們生態系統快速變化對人類社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或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s),告訴我們野生動物物種的快速下降嗎?

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中,寫道:「1970至2016年間,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數量平均減少了68%……自1990年代初以來,全球自然資本存量下降了近40%,而生產資本增加了一倍,人力資本增加了13%。」

報告中確定的對物種的最大威脅與人類活動直接相關,包括生存環境的喪失和退化以及過度捕撈和過度狩獵等野生動物的過度利用,並呼籲全人類團結起來,達成一項拯救自然的全球協議。

可悲的是,這些呼籲大多無人理睬,大多數目標仍未實現。久而久之,我們現在進入了一個不可逆轉的時代。

今天,許多政府和民間組織正在更積極地傾聽科學家的意見,在過去十多年中,越來越多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新方法出現,其中最受歡迎的一個策略就是野化。

什麼是野化?

野化旨在通過保護核心地區、確保這些地區之間的連通性,以及對關鍵物種進行馴養和適應性訓練促進生態系統及其相互關聯過程的和諧恢復。這種方法側重於引入(或重新引入)瀕危物種,以便在人類徹底改變它們之前,將生態系統過程和功能恢復到原狀。

野化的概念最早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末,由保護生物學家麥可·索萊和荒野探險家戴夫·福爾曼提出。

你可能想知道為什麼只強調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如狼、野牛和熊的野化。這些物種通過自上而下的控制幫助恢復生態功能、食物網和食物鏈。例如,獵豹在食物鏈中處於較高的位置,這就是為什麼它們可以控制獵物的數量,比如處於較低營養級的鹿。

對獵物數量的控制有助於調節棲息地和其他資源。因此,這種自上而下的種群控制對於修復或重新啟動關鍵的生態系統功能至關重要。

一些熟悉生態系統管理的讀者可能會注意到,野化聽起來很像棲息地恢復。事實上,野化確實大體上屬於更大的恢復框架。然而,主要區別是,野化尋求通過將物種重新引入棲息地來恢復生態系統。另一方面,恢復的目的是改善一些精選的瀕危物種的生態條件。

讓歐洲野牛和灰狼重回原野

綜合多種因素考量,世界各地的生態學家採取不同的野化策略。在棲息地和野生動物野化方面,歐洲有著豐富的經驗。由於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不斷努力重新引入物種,加強對瀕危物種的保護,並建立走廊讓它們能夠移動,歐洲的一些物種正在回歸。

例如,許多歐洲國家最近觀察到一定數量的棕熊、伊比利亞狼、麋鹿、金豺狼和馬鹿種群。有趣的是,葡萄牙的專家甚至第一次發現了一隻伊比利亞猞猁,這表明他們的野化工作正在吸引新的物種,包括那些世界上最瀕危的物種!

然而,歐洲野牛才是歐洲最成功的野化故事的主角。野牛是歐洲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200萬年前曾經遍布歐洲大陸,並遷徙進入中東、印度等亞洲地區。然而,在東歐,歐洲野牛被視為皇室和君主的財產,並以獵殺歐洲野牛為崇高地位,大量歐洲野牛被獵殺,製成皮革和角杯。

從公元13世紀到16世紀的短短三百年時間裡,生存在歐洲大陸的野生歐洲野牛被趕盡殺絕。1627年,由於棲息地破壞和過度捕殺,最後一頭野生歐洲野牛死于波蘭的賈科塔羅叢林(Jaktorów)。

歐洲最成功的野化故事的主角——歐洲野

從十九世紀開始,歐洲自然資源保護者、組織和機構通過不懈努力,對生活在動物園裡的野牛進行繁殖飼養和適應性訓練,它們竟然奇蹟般地回歸自然(通過易位繁殖)。儘管這種物種仍然脆弱,但由於整個大陸的野化努力,它們的數量已經增加到幾千隻。

在世界其他地方,如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灰狼的重新引入非常成功。灰狼在19世紀晚期從黃石公園消失,同樣是由於過度捕殺。直到20世紀初,科學家們才開始質疑生態系統是否健康,因為它們的消失導致麋鹿數量大幅增加,從而導致草、灌木和樹木的肆意生長。隨著植物死亡和土壤侵蝕,植被的退化令科學家們擔憂。

1995年,14隻從加拿大捕捉的灰狼被引進黃石公園(即易位繁殖),第二年,又向黃石公園引進了17隻灰狼,並使用技術手段防止它們回家。

在歷經幾次失敗後,科學家們成功地將一對加拿大灰狼留在了黃石公園,並在幾年的時間裡發展到超過100隻。如今,黃石公園裡的灰狼數量維持在80-100隻,它們都來自那對雌雄狼的血統。這種物種的成功重新引入對控制麋鹿數量和保護公園免受生態失衡的巨大影響。

救得了國寶,卻救不了華南虎

在960萬平方公裡的中國大地上,生存著122280種生物,包括54395個動物物種、37793個植物物種、12506個真菌物種以及細菌、病毒等。

——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

同樣由於過度的人為幹預和自然環境的改變,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多個野生動物物種從自然界消失或瀕臨滅絕,比如華南虎、普氏野馬、朱䴉和「國寶」大熊貓等。

得益於長期有效的保護和野化,野生普氏野馬、朱䴉和大熊貓數量已達到較高水平,唯有野生華南虎在野外依然處在「零存活」狀態。

生性兇猛的老虎一直佔據著生物鏈最頂級捕食者的位置,平均每3-6天18-40公斤的肉類攝取量以及十分之一左右捕獵成功率,意味著一隻華南虎需要100-200平方公裡甚至更大的領地,野生動物數量的減少加之棲息地割裂且破碎化,讓華南虎在我國的生存每況愈下。

建國以後,由於人口活動範圍的迅速擴張,人虎流血衝突事件頻發,秉持著「斬草先除根」的原則,我國針對華南虎開展了一系列有組織的「除四害」捕殺,各地出動部隊和民兵對華南虎進行圍捕,導致野生華南虎數量在短時間內驟減。

全世界其他地區的老虎與華南虎可謂同命相連: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顯示:1998年-2002年間,平均每年有50頭蘇門答臘虎被獵殺;韓國在1975年-1992年間進口了6噸虎骨,相當於500至1000隻老虎;緬甸的虎骨黑市在1970年-1993年間共輸出超過5噸的虎骨,主要進口國是我國。

棲息地割裂且破碎化、人獸衝突導致的報復性捕殺、虎製品貿易帶來的商業性捕殺……種種原因之下,野生華南虎數量從建國之初的4000隻到1982年的不足50隻,如今,已無野生華南虎生存證據。

目前在全世界存活有一百多隻圈養華南虎,大都生活在中國各地的動物園或動物保護中心,但它們都飽受遺傳多樣性缺失的「困擾」,很難進行大量繁育。

追根溯源,現有的華南虎均是六隻華南虎的後代,由貴州黔靈公園在貴州捕獲的一雄二雌三隻野生華南虎繁育而來的圈養華南虎,被稱為黔系;由上海動物園一雄二雌三隻華南虎繁育而來的圈養華南虎(一隻雌性在福建捕獲,其餘兩隻在貴州捕獲),被稱為滬系。

且由於80年代中期兩系華南虎匯合繁衍,導致現有的華南虎高度近親,而近親交配帶來的遺傳問題逐漸凸顯,比如幼崽死亡率高等,曾有生物學家做了如下統計:

對266隻華南虎幼體極性跟蹤記錄,在出生後30 天內死亡的有117隻,死亡率高達44%;成體的死亡率在4-12歲時為4%-5%,超過13歲的死亡率增大。

華南虎遺傳多樣性缺失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野化工作便很難推進,除非找到足夠的野生華南虎以增加遺傳多樣性,但這就像橫亙在人類面前的一座大山,短時間內難以逾越。

總的來說,野化對保持物種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而且隨著研究的深入,已基本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野化體系,但面對像華南虎這樣的多樣性缺失物種,野化似乎起不了多大作用。

這提醒我們:不要等到失去了才選擇後悔,於事無補!

為什麼野化很重要?

總的來說,有三種主要的野化類型——被動野化、易位繁殖和「更新世再野化」。雖然它們的總體目標是恢復生態系統和野生物種數量,但它們的應用因改善生態系統功能所需的人類幹預水平而異。

被動野化被動野化旨在通過歸還棲息地和讓自然以不受幹擾的方式發揮其魔力,使生態系統恢復至原有水平。這種方法幾乎不需要人類幹預,使得生態演替在城市和農田中蓬勃發展成為可能。

阿拉伯大羚羊

易位繁殖與另外兩種方法相比,易位繁殖是一種更積極有效的方法,包括重新引入更近起源的物種。這種方法旨在恢復和重新啟動功能失調的生態系統,要麼從其他地區重新引入已在當地滅絕的物種,要麼將人工繁殖飼養訓練的物種釋放到現有野生環境中,以提高它們的生存機會,並達到野化的目的。

更新世野化還記得導致多種巨型動物物種大規模滅絕的最後一個冰河時期,也稱為更新世嗎?這種野化方法旨在重新引入更新世時期滅絕的巨型動物的後代。更新世野化方法的支持者認為,大規模滅絕使北美等地的生態系統失衡。因此,通過重新引入現存的巨型動物,它們將能夠重新建立過去被淘汰的進化和生態過程。

讓猛獁象再次在地球上遊蕩該有多瘋狂!

野化很重要,原因有很多。它有助於恢復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結構和彈性。它提供了從一個核心區域到另一個核心區域的連接,這對捕食者和其他需要在許多食物、分散和庇護所之間移動的廣泛物種至關重要。

人類也從野化中受益。首先,健康的生態系統為我們提供清潔的水和空氣,也有助於更好地吸收二氧化碳。此外,強大且相互關聯的生態系統能夠更好地抵禦氣候變化的影響。健康的生態系統可以為當地經濟提供許多資源,同時也通過自然旅遊為當地的人民提供生計。

相關焦點

  • 拯救了歐洲野牛和大熊貓,卻救不了華南虎:野化憑什麼重要?
    野牛是歐洲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200萬年前曾經遍布歐洲大陸,並遷徙進入中東、印度等亞洲地區。然而,在東歐,歐洲野牛被視為皇室和君主的財產,並以獵殺歐洲野牛為崇高地位,大量歐洲野牛被獵殺,製成皮革和角杯。
  • 湖南省林業局召開華南虎野化放歸論證座談會
    12月11日,湖南省林業局在壺瓶山自然保護區召開華南虎野化放歸論證座談會,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胡長清出席會議並講話。胡長清指出,華南虎野化放歸工作是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項重要舉措,有關地區和部門要高度重視,穩妥推進。要明確目標,堅定信心,大膽邁出第一步。要科學論證,精心操作,實幹而不亂幹,善幹而不蠻幹。要認真履職,積極推進,以「做作品而不是做作業」的態度妥善開展各項工作。要加強匯報,爭取支持,凝聚各方力量把這項工作做成功。
  • 當年在非洲野化訓練的華南虎,現在怎麼樣了?何時回國?
    在網上不經常能看到獅虎鬥的文章,但實際上這兩種大型的貓科動物在野外是沒有碰面機會的。那麼如果把老虎放養在非洲大草原上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哪?2000年的時候全莉在英國倫敦注了慈善基金組織「拯救中國虎國際聯合會」,這個慈善基金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挽救瀕危的華南虎。
  • 我國僅60多隻華南虎全是近親繁殖 專家呼籲野化
    「動物園養的虎應趕緊野化」  本報記者榮建華 丁陽亮 鳳凰報導  「想要拯救野生華南虎,除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一條出路是借鑑學習南非野保科學家的技術和經驗,將動物園內的華南虎進行野化訓練,然後放歸山林。
  • 華南虎為中國所獨有 是世界十大瀕危動物之一
    極度瀕危的脊椎動物有大熊貓、朱䴉、虎、金絲猴、藏羚、亞洲象、長臂猿、麝、普氏原羚、白鶴、丹頂鶴等;大量的蘭科植物和蘇鐵等植物,在野外已處於非常瀕危狀態。  近年來,華南虎的瀕危處境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1998年,我國在福建省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啟動了總投資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華南虎繁育野化工程。
  • 虎年期待 拯救夢想
    全莉於2000年創建了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2003年,正式啟動中國虎海外野化計劃,第一對國內華南虎幼崽被運往南非。2008年,「周老虎」事件使該計劃遭受猜測與質疑,全莉本人也被稱為「全老虎」。 全莉在《華南虎日誌》中則講述了她與虎結緣、創建拯救中國虎基金會,並最終遠赴南非對華南虎進行野化訓練的艱難歷程。
  • 華南虎:極度瀕危物種之一 野生不到30隻
    在中國存活的圈養華南虎僅為70餘只,正在南非野化的7隻,(雌虎「國泰」,雄虎「虎伍茲」,和雌虎「麥當娜」,以及後從蘇州來的雄虎「327」),還有「國泰」的3隻小幼崽,「麥當娜」的1隻幼崽。國內動物園圈養的華南虎只有60多隻,散布在全國19家城市動物園中。此外,在南非野化的雄虎「希望」不幸病死,「麥當那」的另一隻幼崽未成活。過去在中國的範圍分布很廣,數量也最多。
  • 老虎谷真相:送去南非野化的華南虎,何時能回國?
    離婚官司打了七年,最後結果是全莉離開了基金會和華南虎野化項目,基金會的資產也被凍結。全莉丈夫博雷用信託轉移了基金會財產,全莉什麼也沒得到。全莉和博雷鬧翻以後,全莉方面,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的微博更新至2013年,全莉的個人微博(虎全莉)更新至2015年,最後一條微博是聲明自己早已與南非華南虎項目沒有關係的。
  • 大熊貓野化放歸:選點有講究 明年或出放歸方案
    要想完成大熊貓種群延續及復壯,最關鍵的是野生種群擴大。  2005年8月首次放歸至今,四川已野外放歸大熊貓6隻。  我省正改進大熊貓放歸前的野化訓練模式,精選放歸對象。  「大熊貓物種的延續根基仍在野外種群的增長,人工繁育過程中積累的技術手段,應該更為廣泛地應用於大熊貓野化放歸、野生種群復壯上。」省林業廳副廳長降初日前在第四屆兩岸四地大熊貓保育教育研討會上的致辭得到與會者認同。
  • 當年第一批被送到非洲的華南虎,現在怎麼樣了?
    在當下,僅僅是說將老虎放到非洲大草原上就已經足夠受人關注了,這是因為老虎和獅子一直以來就被推到對立面上。其實,早在17年前,就有老虎被放到了非洲做野化訓練了。而且被放入非洲的老虎不是別的虎,正是我國獨有的虎種華南虎。並且,當年被放到非洲草原上的老虎並不是只有兩頭,而是5頭。
  • 歐洲野牛——曾經是歐洲大陸上最著名的動物
    關注了也沒有損失,告訴你個小秘密,隨時可以取消奧199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歐洲野牛定為瀕危物種。但20世紀以來積極的保育計劃,為歐洲野牛進行人工繁殖及野放,歐洲野牛的數量於2000年開始回升,IUCN於2008年將歐洲野牛定為近危物種。然而,部分歐洲野牛群落的數量仍然正在下降,並未擺脫瀕危狀況。持續的保育工作對歐洲野牛的存活尤其重要。
  • 當年被送往非洲的兩隻華南虎,現在怎麼樣了?
    但很遺憾的是,由於初始野生個體非常少,再加上動物園的飼養環境和野外環境差異非常大,使得華南虎喪失了原有的野性,它們幾乎不會與其他同類相處,甚至懼怕同類;也不會捕食獵物,看到活的生物第一反應是躲避,就連野雞都不敢去抓。
  • 湖南野生華南虎可能僅剩3隻
    湖南北部的壺瓶山被認為是目前僅有的幾處具有合適面積的華南虎保護區之一。楊道德介紹,壺瓶山自然保護區建立之初就成立了華南虎跟蹤調查小組。2001年11月份,拯救華南虎基金會(SCT)組織專家到保護區實地考察,開始在區內安裝紅外線照相機,以拍攝華南虎及其他大型貓科動物的活動情況和獵物的種類與數量。
  • 探尋大熊貓野生種群復壯密碼 重新定義野化放歸操作指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項目組首次論證出野生大熊貓種群續存最小棲息地面積需求為114.7平方公裡。  再者,構建了圈養大熊貓放歸的評價體系。結合研究發現提出秋季為放歸最佳季節、放歸雌性大熊貓等具體舉措。  最後,首次發明了具有寬度的大熊貓生境廊道(基因廊道)的設計方式,並設計了我省14條大熊貓生境廊道。在此基礎上,初步摸索出圈養大熊貓野化放歸生態適應圈選址方式與設計技術。
  • 華南虎:極度瀕危的物種之一 世上少於30隻野生
    中新社發 朱文標 攝     2007年11月30日,在龍巖世界A級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上杭縣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內的「中國虎園」拍攝到的正在野生訓化中的華南虎。1998年,國家林業部門和福建省龍巖市在現存野生華南虎主要棲息地之一的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啟動了華南虎拯救工程,建設了梅花山「中國虎園」。這裡的華南虎正在接受野化訓練,為今後的野放回歸大自然打下基礎。
  • 當年中國將5隻華南虎放養到非洲大草原,它們後來怎麼樣了?
    月,根據一項中國、英國和南非聯合拯救華南虎的行動計劃,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主席全莉帶華南虎幼崽「國泰」、「希望」遠赴南非自由省老虎谷保護區的中國虎野化訓練中心開始野化訓練。 在最初,動物園長大的「國泰」和「希望」看見羚羊十分害怕,另外,老虎捕獵是通過樹木隱蔽身形突然發動襲擊,而非洲草原的環境並不適合老虎的捕獵方式。 它們需要重新掌握捕獵技巧,經過1年的時間,經過野化訓練的兩隻老虎現在已經掌握了隱藏、潛伏、把握時機以及偷襲等「戰術」。2004年7月,「國泰」和「希望」第一次抓到了野羚羊。
  • 當年被放養在非洲草原上的兩隻華南虎,後來怎麼樣了?
    「國泰」和「希望」 在2000年左右,一個名叫全莉的女性成立了「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並在2002年時,與我國林業局合作,準備把兩隻華南虎運往非洲進行野化訓練
  • 中國華南虎:1905-2019
    野化訓練的開始與亞種認定的質疑 2002年5月,全莉的德國銀行家丈夫博銳在南非購置3萬公頃被牛羊破壞過的土地,作為華南虎野化的基地:老虎谷。 2002年11月,全莉的基金會與國家林業局共同成立拯救中國虎項目,並籤訂合作協議《開展拯救中國虎項目合作的框架協議》。 協議稱項目目標是最終在中國實現華南虎自然種群的恢復。 項目的第一項舉措,是選取部分華南虎個體到南非老虎谷進行野化訓練。
  • 華南虎有望放歸壺瓶山
    12月10日至11日,省林業局組織省市動植物專家組一行,來到石門縣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湖南省華南虎野外放歸論證工作,實地踏勘華南虎野化放歸首期選址基地壺瓶山鎮剩頭國有林場。  華南虎是我國極度瀕危的一級保護動物,在野外已基本滅絕。
  • 2018年野生華南虎情況,華南虎為什麼瀕臨滅絕
    不過如今野生的華南虎存在率幾乎為零,就算是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在近幾年也從來沒有發現過它們的足跡。華南虎和其它虎類相比個頭較小,雄性華南虎體長約2.5米左右,體重在150千克之間,雌性相對來說個頭要小一點,身長2.3米左右,體重在120千克之間。它們身上的條紋比其它老虎身上的間距更大,強有力的牙齒和粗壯的四肢賦予了它強大的撕咬能力和爆發力,在野外除了人類它們幾乎沒有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