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百項研究成果都在這個展覽裡

2020-12-03 北晚新視覺網

1985年,20頭麋鹿從英國重返故裡中國。35年來大興區堅持推進以麋鹿保護為主線的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提高生態規模與質量,為麋鹿種群的繁衍復壯貢獻大興力量。通過各方協同合作,如今我國境內的麋鹿數量已經擴增至8000多隻。

9月20日,第三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在大興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開幕,大會特舉辦麋鹿回歸35周年百項成就展覽,以時間為序,通過生動詳盡的圖文介紹,向公眾系統展示35年來圍繞麋鹿開展的物種保護、棲息地生態建設、科學研究與文化建設的100項重要成果,全面展現麋鹿保護和研究的波瀾壯闊史。

記者在展覽中發現,自麋鹿重引進以來,81個遷地種群和6個野生種群在我國建立,從種群復壯,到野化訓練,再到自然種群恢復,麋鹿保護戰略逐步落地生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麋鹿保護科技人員全面開展麋鹿及環境相關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出版多部科研專著,為麋鹿繁殖和保護積累了豐富的科研技術資料。

麋鹿失而復得,來之不易。為喚醒公眾生物保護意識,近年來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不斷創新科普形式和作品,深入開展麋鹿及生物多樣性科普教育和文化傳播。

展覽不僅內容引人入勝,展區布局也暗藏巧思。從上空俯視,展區呈栩栩如生的鹿頭造型。

為進一步鞏固麋鹿保護和研究成果,《中國麋鹿保護35周年百項成果》紀念圖書也同期發布。這本著作梳理了35年來麋鹿種群健康監測、麋鹿保護關鍵技術研究、麋鹿遺傳多樣性評估、麋鹿棲息地建設等詳實內容,為麋鹿種群的生存繁衍保留下珍貴的歷史資料,也為世界物種保護及生態建設提供了優秀的中國範本。

鹿力同興,文產共融。35年來,大興區不斷挖掘和豐富麋鹿所承載的文化價值,釋放文創產業發展潛力,推動麋鹿文創產業和其他產業實現多元聯動發展,構築大興文創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在「新國門·新大興」的歷史機遇下,大興將繼續以麋鹿的非凡力量為支撐,不斷探索產業發展新業態,興傳統文化、興文創產業、興生態旅遊、興創新科技,創造更加輝煌的發展篇章。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U016

相關焦點

  • 麋鹿重返中國35周年 北京舉辦系列活動促科普、傳播文化
    文產共融」為主題的第三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召開。圖為現場舉辦的麋鹿回歸35周年百項成就展覽。北京市大興區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杜燕)1985年,20頭麋鹿從英國重返中國。今年是麋鹿回歸35周年。北京市大興區以「鹿力同興·文產共融」為主題召開第三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
  • 回歸35周年,北京大興「麋鹿」年底要「入宮」
    2020年是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9月20日上午,大興區以「鹿力同興文產共融」為主題舉行了第三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麋鹿文創集市隨即熱鬧開市,創新多樣的麋鹿文創產品正式亮相,為大會添彩。部分文創產品有望今年年底上線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
  • 第三屆北京麋鹿文化大會大興開幕 「紫禁瑞鹿」即將上線故宮文創平臺
    大會上,首屆「一鹿有你」麋鹿文創大賽評選結果揭曉,麋鹿文創集市熱鬧開市,創新多樣的麋鹿文創產品正式亮相,年底上線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首次發布麋鹿回歸35周年紀念郵折,精選珍稀郵票;開設35周年百項成就展,同期發布《中國麋鹿保護35周年百項成果》紀念圖書......一系列重磅內容充分展現了大興區在麋鹿保護和麋鹿文化建設中的創新引領作用,有助于堅定文化自信,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 第三屆北京麋鹿文化大會開幕
    年底上線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同期還發布了《中國麋鹿保護35周年百項成果》紀念圖書。 「一鹿有你」麋鹿文創大賽自8月10日開展以來,經過一個多月的作品徵集和嚴格評選,共有8件優秀作品獲獎,其中包括麋鹿陶器、麋鹿硯臺、麋鹿筆筒、麋鹿文化衫等多個品類,大大豐富了麋鹿文化的外延形式。
  • 麋鹿重歸故裡35年:「文化+」釋放麋鹿文化潛力
    本次大會以「鹿力同興·文產共融」為主題,今年恰逢麋鹿重歸故裡35年,參觀者通過一件件麋鹿文創產品,對麋鹿背後承載的生態修復、文化振興等內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麋鹿是一種典型的溼地動物,俗稱「四不像」,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鹿種。1985年,20頭麋鹿從英國重返故裡。
  • 「回歸」中國三十載 麋鹿再現野生種群
    「回歸」中國三十載 麋鹿再現野生種群 2016-03-04 11:35:123月4日電 題:「回歸」中國三十載 麋鹿再現野生種群  中新社記者 傅煜  作為中國特有物種,麋鹿曾流落海外大半個世紀,30年前重現中國。
  • 北京大興:麋鹿時隔33年回家 麋鹿形象將參選冬奧會吉祥物
    人民網北京8月26日電(孟竹) 8月24日是麋鹿回歸祖國33周年,作為麋鹿的「家鄉」,當天,北京大興迎來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的召開。本屆大會深入挖掘麋鹿歷史文化內涵,系統總結麋鹿科學研究與保護成果,共商麋鹿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發展大計,將麋鹿文化品牌打造成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 回歸中國的「四不像」麋鹿:失而復得三十三年
    回歸中國的「四不像」麋鹿:失而復得三十三年 2018-08-24、本土滅絕又會重新孕育壯大的這塊溼地,繼續麋鹿的中國故事。
  • 回歸中國的「四不像」麋鹿:在中國絕跡85年後失而復得
    麋鹿是中國特產的世界珍稀動物,堪與大熊貓、東北虎媲美。自古以來,麋鹿俗稱「四不像」,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然而麋鹿這一特有物種,由於八國聯軍入侵,麋鹿在1900年消失在永定河畔,從此在中國絕跡。
  • 麋鹿與黑熊在肥同居?竟然很和諧
    本報訊 2020年是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這個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象徵祥瑞仁和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早在1998年前後合肥市就引進了麋鹿,如今園內還有3隻正與黑熊同居在一起。
  • 麋鹿與黑熊在肥同居?竟然很和諧!想看國寶麋鹿可去野生動物園猛獸...
    正在樹蔭下休息的麋鹿2020年是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這個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象徵祥瑞仁和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早在1998年前後合肥市就引進了麋鹿,如今園內還有3隻正與黑熊同居在一起。麋鹿回歸35年,全國約有8000頭麋鹿屬於鹿科,是中國特產的世界珍稀動物,可與大熊貓、東北虎媲美。其角似鹿、面似馬、尾似驢、蹄似牛,常被大家稱為「四不像」。麋鹿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曾經廣布於東亞地區。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在被西方國家帶到外國領土飼養繁殖多年後,曾一度在中國絕跡。
  • 大興麋鹿苑升級北京生態博物館 看看「四不像」長什麼樣
    生態博物館選址在大興區南海子麋鹿苑,建設規模近3萬平方米,包括展覽展示區、科普教育區、科學研究區、展品儲藏區、公共服務區五大區域。其中室內館規劃地下兩層,地上一層。根據現有溼地公園和麋鹿苑發展條件,因地制宜,通過室內陳設展示與室外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方式整體建設。北京生態博物館還具有搜集、保存、修護、研究、展覽、教育、娛樂等現代博物館的七大功能,形成館內有歷史、館外有未來的發展格局。
  • 合肥動物園3隻麋鹿與黑熊「同居」 相處非常和諧
    據《江淮晨報》10月10日報導 2020年是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這個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象徵祥瑞仁和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早在1998年前後合肥市就引進了麋鹿,如今園內還有3隻正與黑熊同居在一起。
  • 北京大興區南海子麋鹿競爭北京冬奧吉祥物
    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大興將以麋鹿為形象參與北京冬奧會吉祥物的徵集,爭當冬奧「代言人」。今年8月24日是麋鹿回歸祖國33周年,2018北京大興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將於24日(本周五)舉行。發布會現場還公布了麋鹿新家園落戶地,麋鹿健康與棲息地生態監測指標,並介紹了將大興麋鹿文化納入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重要內容的舉措。
  • 近百場數字展覽扎堆來襲!精選浙江省優秀展覽81個
    近百場數字展覽扎堆來襲!,江南為空間背景,分畫中美人、鏡裡容顏、閨閣日常、閒情雅趣四個單元展開,涉及女性題材和女性作者的書法繪畫作品、首飾、服飾、紅妝以及用於閨閣陳設的清供等百餘件(組)文物,為市民了解清代江南女性風姿打開了一扇窗戶。
  • 我國麋鹿保護項目有望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麋鹿一直是我國的「土著居民」,1900年前後在我國野外滅絕。1985年,散養在英國莊園的20隻麋鹿,在中國與英國政府啟動的麋鹿重引進項目下,回到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這裡是麋鹿原產地、模式種產地和最後的種群滅絕地,也是首個種群回歸地。今天是麋鹿回歸祖國33周年的日子。
  • 中華麋鹿園:你想知道的麋鹿都在這裡
    已經出土的化石表明,兩百萬年前就有麋鹿的存在,並且數量龐大。但是到了商朝,麋鹿的數量開始銳減,清朝時幾近滅亡,大陸上已經基本沒有了麋鹿的蹤跡。無論是處在時代的風口上還是封建制度的落後上甚至是人類意識的不成熟上,都是導致麋鹿悲劇的原因。1986年,39頭麋鹿遠渡重洋,回到了江蘇大豐,回到了當初他們祖先最後棲息的沿海灘涂。至此,中華麋鹿園建成。
  • 故宮紀念鄭振鐸誕辰120周年
    他曾促成「三希帖」中《中秋帖》和《伯遠帖》的回歸,他將購藏的六百餘件陶俑悉數捐獻給了國家,他還倡議文物工作人員不能購買和收藏文物。日前,「紀念鄭振鐸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在故宮建福宮花園敬勝齋召開,與會嘉賓一起回顧了鄭振鐸先生的過往。  鄭振鐸先生是我國近現代學貫中西的文學家、翻譯家,同時也是優秀的史學家、文物鑑賞家和收藏家。他19歲考入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今北京交通大學)。五四時期他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與瞿秋白合編《新社會》旬刊。
  • 麋鹿形象將參與北京冬奧吉祥物徵集
    2018年8月24日是麋鹿回歸祖國33周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從8月20日舉辦的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麋鹿模式種發現地、野外滅絕地、首個種群成功回歸地,大興區將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攜手,全力推動麋鹿保護自然申遺、參與冬奧會吉祥物徵集、北京南海子文化博物館建設、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四項重點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