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4日是麋鹿回歸祖國33周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從8月20日舉辦的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麋鹿模式種發現地、野外滅絕地、首個種群成功回歸地,大興區將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攜手,全力推動麋鹿保護自然申遺、參與冬奧會吉祥物徵集、北京南海子文化博物館建設、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四項重點工程。此外,發布會上還透露,麋鹿新家園將落戶山東青州彌河國家溼地公園,成為麋鹿中心第38個保護地種群。
麋鹿棲息地生態監測指標首次發布
麋鹿是我國特有的野生動物,明代以後,麋鹿在我國逐漸減少,在上個世紀初最後一群麋鹿消失在永定河畔。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非常重視麋鹿保護工作,累計投入1.6億元支持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開展麋鹿保護工作,使麋鹿保護種群不斷復壯,麋鹿保護因此被譽為「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中國樣板」。
從去年開始,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主持實施了《2017年麋鹿遷地保護種群及其棲息地生物多樣性監測數據採集》項目,首次在全國範圍開展南北跨度、四季覆蓋的麋鹿健康狀況指標監測檢測工作,覆蓋北京麋鹿苑、湖北石首、天津、湖南東洞庭湖、江蘇大豐、江西鄱陽湖、河北灤河上遊和遼寧千山鹿場等場所。這次監測形成的大批量數據,成為了麋鹿種群健康指標標準制定的對照組,成為了構建麋鹿種群健康資料庫的奠基石。
據了解,導致麋鹿遺傳多樣性很低的因素包括主要棲息地環境破壞、人類過度捕獵、疾病和較低繁殖率等。現有種群是18隻麋鹿的後代,研究表明,近交係數高,種群雜合度低,遺傳多樣性嚴重衰退,這也是所有瀕危物種的共性問題。加強麋鹿監測,不但能掌握麋鹿基因多樣性狀況、變化趨勢與進化潛力,還能對上述主要威脅因素制定對策,降低滅絕風險,為物種長遠生存奠定基礎。
麋鹿新家園將落戶山東彌河溼地
33年來,麋鹿中心先後向湖北石首、浙江慈谿、河北灤河上遊、北京動物園,江西鄱陽湖等地直接輸送了497隻麋鹿,建立了37個遷地保護種群,佔全國總麋鹿保護場所的72%,現今遷地保護種群數量達到1800隻左右。
今年,麋鹿中心已完成了山東青州彌河國家溼地公園放歸地的考察,將於8月24日在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上正式向彌河國家溼地公園贈送麋鹿15隻,至此麋鹿中心建立的全國保護地種群將達到38個。山東青州彌河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山東省青州市,屬於麋鹿的古分布地範圍。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主任白加德介紹說,之所以選擇山東彌河溼地為麋鹿的新家園,是考慮到三個標準,能夠滿足它生活的食物和水,有適宜麋鹿生活的場所。此外,從保護動物的角度來說,還需要考慮當地疾病的情況,技術條件、醫學、飼養的人員等。
麋鹿將參與冬奧吉祥物徵集
在新聞發布會上,大興區委宣傳部部長祁金利介紹說,接下來大興將推動麋鹿形象參與冬奧會吉祥物徵集活動。「麋鹿有一些特點,跑得快,遊得快,善於爬冰臥雪,是動物界的『運動健將』,同時『鹿』與『福祿壽喜』中的『祿』字同音,被認為承載著祥瑞仁和的美好寓意,這也寄託了美好的祝福寓意」。
此外,大興區還將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著力開展麋鹿保護自然申遺、參與冬奧會吉祥物徵集、建設北京南海子文化博物館、舉辦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等重要項目和活動。8月24日是麋鹿東歸33周年紀念日,屆時將舉辦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把大興區打造成全國麋鹿科研高地、麋鹿文化傳播策源地和麋鹿民間外交新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