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4日舉行的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上,人們宣誓要「還山川以綠色,還江河以甘甜,還大地以生機,還天空以蔚藍……」 趙帥宇 攝
中新網北京8月24日電 (趙帥宇)在麋鹿的「家鄉」北京市大興區,人們將推動南海子麋鹿保護項目申請納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支持麋鹿形象參與冬奧會吉祥物設計徵集。這是記者在今天舉辦的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上獲悉的。
麋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跑得快、遊得快,善於爬冰臥雪,是名副其實的「運動健將」。因其犄角像鹿、面部像馬、蹄子像牛、尾巴像驢,俗稱「四不像」。
麋鹿距今已有300多萬年的生命歷史,是堪與大熊貓媲美的珍稀野生動物。麋鹿一直是我國的「土著居民」,1900年前後在我國野外滅絕。1985年,散養在英國莊園的20隻麋鹿,在中國與英國政府啟動的麋鹿重引進項目下,回到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這裡是麋鹿原產地、模式種產地和最後的種群滅絕地,也是首個種群回歸地。
今天是麋鹿回歸祖國33周年的日子。在麋鹿的「家鄉」北京大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政府、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聯合舉辦了麋鹿文化大會。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麋鹿中心主任白加德告訴記者:「申報自然遺產的目的是為了將麋鹿永遠留在人類社會。」他介紹,麋鹿放歸溼地後,對恢復生態環境起到了旗艦作用,種群復壯成果凸顯。
大興區委副書記、區長,開發區工委副書記王有國說,麋鹿自古以來就是皇權、吉祥和驅邪的象徵。麋鹿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源遠流長。在甲骨文時期,麋鹿骨骸就成為了最早的文字載體之一。而「鹿」因與「福祿壽喜」中的「祿」字同音,也承載了祥瑞仁和的美好寓意。
國際動物保護組織評論:「將一個物種如此準確地引回到它們原來栖息的地方,這在世界的『重引入』項目中堪稱獨一無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的《物種引進指南》認為,中國麋鹿重引進項目是全世界138個物種重引進項目中最成功的15個之一。自1993年,麋鹿實行遷地保護政策,野生種群得以恢復,麋鹿再無滅絕之虞。
麋鹿象徵物種的多彩與傳奇、生態的奧妙與平衡。推進麋鹿保護自然遺產申報工作,不僅有利於提升公眾保護自然、關愛自然的意識,對於展示麋鹿繁盛復興的保護成果、倡導生態文明,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8月8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全球徵集啟動。無論從藝術角度、體育維度、國際視野、傳播維度看,麋鹿與冬奧會的吉祥物徵集,都有莫大淵源。支持麋鹿形象參與冬奧會吉祥物設計徵集,成為大興區文化建設的一項內容。
24日的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上,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正式向彌河國家溼地公園贈送15隻麋鹿。至此麋鹿中心建立的全國保護地種群達到38個。
山東青州彌河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山東省青州市,這裡屬於麋鹿的古分布地範圍,公園內可利用資源植物種類較多,尤其是溼地植物資源豐富,優勢植物包括麋鹿喜歡採食的水草、稗子草、狗尾草、馬唐草、苜蓿、野菜等。另外,公園周圍是農田,具有豐富的玉米、大豆、玉米秸、豆秸、花生秧等可飼用農作物。野生溼地植物和飼用農作物可為麋鹿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該溼地公園具備麋鹿生存的必備物質條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