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麋鹿保護項目有望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在8月24日舉行的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上,人們宣誓要「還山川以綠色,還江河以甘甜,還大地以生機,還天空以蔚藍……」 趙帥宇 攝

中新網北京8月24日電 (趙帥宇)在麋鹿的「家鄉」北京市大興區,人們將推動南海子麋鹿保護項目申請納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支持麋鹿形象參與冬奧會吉祥物設計徵集。這是記者在今天舉辦的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上獲悉的。

麋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跑得快、遊得快,善於爬冰臥雪,是名副其實的「運動健將」。因其犄角像鹿、面部像馬、蹄子像牛、尾巴像驢,俗稱「四不像」。

麋鹿距今已有300多萬年的生命歷史,是堪與大熊貓媲美的珍稀野生動物。麋鹿一直是我國的「土著居民」,1900年前後在我國野外滅絕。1985年,散養在英國莊園的20隻麋鹿,在中國與英國政府啟動的麋鹿重引進項目下,回到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這裡是麋鹿原產地、模式種產地和最後的種群滅絕地,也是首個種群回歸地。

今天是麋鹿回歸祖國33周年的日子。在麋鹿的「家鄉」北京大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政府、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聯合舉辦了麋鹿文化大會。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麋鹿中心主任白加德告訴記者:「申報自然遺產的目的是為了將麋鹿永遠留在人類社會。」他介紹,麋鹿放歸溼地後,對恢復生態環境起到了旗艦作用,種群復壯成果凸顯。

大興區委副書記、區長,開發區工委副書記王有國說,麋鹿自古以來就是皇權、吉祥和驅邪的象徵。麋鹿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源遠流長。在甲骨文時期,麋鹿骨骸就成為了最早的文字載體之一。而「鹿」因與「福祿壽喜」中的「祿」字同音,也承載了祥瑞仁和的美好寓意。

國際動物保護組織評論:「將一個物種如此準確地引回到它們原來栖息的地方,這在世界的『重引入』項目中堪稱獨一無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的《物種引進指南》認為,中國麋鹿重引進項目是全世界138個物種重引進項目中最成功的15個之一。自1993年,麋鹿實行遷地保護政策,野生種群得以恢復,麋鹿再無滅絕之虞。

麋鹿象徵物種的多彩與傳奇、生態的奧妙與平衡。推進麋鹿保護自然遺產申報工作,不僅有利於提升公眾保護自然、關愛自然的意識,對於展示麋鹿繁盛復興的保護成果、倡導生態文明,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8月8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全球徵集啟動。無論從藝術角度、體育維度、國際視野、傳播維度看,麋鹿與冬奧會的吉祥物徵集,都有莫大淵源。支持麋鹿形象參與冬奧會吉祥物設計徵集,成為大興區文化建設的一項內容。

24日的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上,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正式向彌河國家溼地公園贈送15隻麋鹿。至此麋鹿中心建立的全國保護地種群達到38個。

山東青州彌河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山東省青州市,這裡屬於麋鹿的古分布地範圍,公園內可利用資源植物種類較多,尤其是溼地植物資源豐富,優勢植物包括麋鹿喜歡採食的水草、稗子草、狗尾草、馬唐草、苜蓿、野菜等。另外,公園周圍是農田,具有豐富的玉米、大豆、玉米秸、豆秸、花生秧等可飼用農作物。野生溼地植物和飼用農作物可為麋鹿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該溼地公園具備麋鹿生存的必備物質條件。(完)

相關焦點

  • 江蘇有個中華麋鹿園,生活著幾千頭珍稀麋鹿,還是世界自然遺產
    簡介:江蘇有一處中華麋鹿園,住著一千多隻麋鹿,還是世界自然遺產我國幅員遼闊,領土遼闊,又算不上大,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不僅生活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而且還生活著各式各樣的動物,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生靈,非常值得珍愛,特別是那些珍愛野生動物
  • 鹽城黃海溼地成功躋身「世遺」 填補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
    北京時間7月5日15:30,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一聲槌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這塊位於鹽城的自然溼地成為我國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產,江蘇首個自然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遺產空白。
  • 世界遺產 自然鹽城
    在新時代發展理念推動下,鹽城黃海溼地遺產更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原始之美、靈動之美、清新之美。大美溼地——自然生長的世界遺產鹽城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溼地。每年,來鹽城珍禽保護區越冬的丹頂鶴達千餘只,佔世界野生種群50%以上。300萬隻遷徙鳥類在此駐足。這裡還擁有43種珍稀物種、62種瀕危物種,是世界級生物基因庫,有著不可替代的生態地位。在茫茫沿海灘涂上,建有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和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們均被列入我國第二批溼地公約國際重要溼地名錄。這裡擁有世界第一個,也是面積最大、種群數量最多的野生麋鹿園。
  •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中國首個溼地遺產的價值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事務領域,中國尤其重視生態保護。        2017年2月,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提交了「中國渤海-黃海海岸帶」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其中列出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14處受到國際關注的關鍵候鳥棲息地。
  • 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遺成功 我國共有10處自然遺產
    人民網北京6月23日電(陳苑)正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23日(北京時間)對本屆會議中國提交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遺產申請項目進行了表決,該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在2007年6月27日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由中國雲南石林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重慶武隆喀斯特共同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申請項目入選並獲得全票通過,到目前為止,我國共有10處世界自然遺產。 喀斯特是發育在以石灰巖和白雲巖為主的碳酸鹽巖上的地貌。中國喀斯特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豐富等特點。
  • 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中國樣板——麋鹿重生
    這項工作已經得到了世界認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物種引進指南》認為,中國麋鹿重引進項目是全世界138個物種重引進項目中最成功的15個之一,堪稱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中國樣板。昔日皇家苑囿成麋鹿樂園在北京,您若是想看成群的麋鹿奔跑撒歡,一定要到位於大興南海子的麋鹿苑。170頭散養麋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苑中。
  • 聯合國將籌資千萬美元保護剛果(金)自然遺產
    新華網蘇州7月4日電(記者常愛玲張玫)聯合國基金會高級項目副總裁梅林達·金布爾4日在此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望於今年9月在巴黎啟動一項總計至少1120萬美元的援助項目,用以保護剛果(金)境內的自然遺產。
  • 貴州有了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展示中心
    中廣網貴州消息(記者王珩 潘晴霞 周蘇景藍)  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荔波展示中心11月6日開館並正式對外開放。    荔波蝴蝶翩翩    今年3月荔波縣明確將荔波展示中心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申報世界遺產的必備項目,今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佔地面積10畝,全框架民族宮廷式建築,面積
  • 良渚古城遺址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剛剛,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世界遺產」。當天下午,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向新聞媒體宣布:良渚古城遺址正式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經國務院審批,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代表國家鄭重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文本上簽名,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特別激動、興奮!這可是好幾代餘杭人、中國人一直期盼的事情啊。
  • 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武夷山
    作為一種學說,朱子理學曾在東亞和東南亞國家中佔據統治地位達很多世紀,並在哲學和政治方面影響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區。  自然和文化遺產  武夷山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區域    提名地區總面積為999.75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區面積635.75平方公裡;核心次區面積364平方公裡;緩衝區面積278.88平方公裡。
  • 貴州丹霞地貌景區,我國第八個世界自然遺產項目,植物覆蓋面積多
    文/匯潮旅遊說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人生不要猶豫,想去哪就去哪貴州,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還是我國長江經濟帶一處重要的城市之一,這裡,還是我國西南區域的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地。這裡有著很多的資源,包括旅遊資源也有很多,非常多出名的景色都出自這裡,梵淨山,黃果樹瀑布,各種著名的紅色景點層出不窮,除了歷史留下來的景點之外,這裡還有很多的自然風光,今天,小編就要和大家分享一處景點,這處景點在今年有著不一樣的事情發生,這個景點在今年被擬定為5A級景區,不僅是對這個景點,對於貴州來說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那麼,下面咱們就一起走進這個景區,看看這裡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呢。
  • 【警方關注】阿右旗公安局召開巴丹吉林沙漠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
    【警方關注】阿右旗公安局召開巴丹吉林沙漠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安保部署會 2020-08-19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
    讀書報:現在,保護世界遺產、人類遺產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成為社會共識。但是,在城市化進程加快的今天,人口膨脹、資源減少,有人認為遺產保護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活人給死人讓地方」。不久即將舉行的「北京論壇」也專闢一個分論壇,討論遺產保護與社會發展的關係。那麼,當遺產保護與現實社會中人的利益發生衝突、與經濟建設的目標發生衝突時,孰重,孰輕?   徐蘋芳:我國有很豐厚的文化遺產的資源,這是我們的根本。
  • 世界自然遺產:中國是世界第一,貴州是中國第一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中國於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1987年中國第一批世界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到2020年,全國已有53項成為世界遺產,其中自然遺產13項,居世界第一。貴州有三項,排名全國第一。
  • 大興麋鹿正式申報冬奧吉祥物 「運動健將」形象契合冰雪主題
    10月31日,大興麋鹿正式申報冬奧吉祥物。同時,麋鹿吉祥物表面衣物、表皮肌理等都要考慮到在冰雪環境中的呈現效果,在性格和肢體上展示出平和與舒展的姿態,體現出可愛與智慧,在設計吉祥物時應考慮其肢體協調便於進行冬奧會各種運動項目,這個還是和夏季運動會有很大差異的。
  • 迎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中國丹霞進校園」講座舉行
    紅網長沙6月6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盧欣)為迎接即將到來的首個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天下午, 「中國丹霞進校園」系列科普活動在湖南農業大學舉行。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彭華教授作題為「中國丹霞到世界丹霞」的專題科普講座。
  • 貴州的這三個世界自然遺產 你去過幾個?
    施秉喀斯特  2014年6月23日,由施秉雲臺山、廣西桂林喀斯特、重慶金佛山喀斯特和廣西環江喀斯特(荔波喀斯特拓展地)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項目,在卡達多哈進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雲臺山為代表的施秉喀斯特成為繼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之後的貴州第三處世界自然遺產地。
  • 麋鹿是我國的一種珍稀動物,《麋鹿》教學設計帶你認識麋鹿
    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以及它的傳奇經歷。3.讓學生知道麋鹿是我國的一種珍稀動物,教育學生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環境。教學重點:了解麋鹿的特點和它充滿傳奇色彩的經歷。教學難點:讓學生知道麋鹿是我國的一種珍稀動物,教育學生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環境。教學準備:1.布置學生查閱資料,了解麋鹿的有關知識。
  • 中國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昨天(26日),經國務院審批,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良渚古城遺址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它又給中國文明史帶了什麼樣的意義?  昨天,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代表國家鄭重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文本上簽名。
  • 2021國考行測備考:中國的14處世界自然遺產
    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中國的14處世界自然遺產」。   驕傲了我的國,中國自然景觀豐富,幾千年的文明史,有眾多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截止目前已有50多個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其中,世界自然遺產14處,你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