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P-GEF項目推進大興安嶺森林溼地保護

2020-11-30 中國林業新聞網

       6月24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全球環境基金(GEF)「增強大興安嶺地區保護地網絡的有效管理項目」成果發布會在內蒙古自治區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召開。

        大會發布的一項項成果,專家學者們的一句句美評,項目推出的一本本新書,報告結論中一組組亮眼的數據,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示,無不標誌著項目經過5年的實施,完美地實現了項目設計之初定下的目標。項目為大興安嶺引進了新理念和新方法,進行了各種大膽有益的嘗試,為大興安嶺生態建設注入了新活力。

內蒙古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牛耳湖 楊琨攝

 2018年6月,項目成果發布會在內蒙古根河市召開。 張旭攝

        開啟國際合作先河

        大興安嶺地區地處中國最北端,包括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和黑龍江省的西北部。遼闊的低谷平地、溼冷的氣候和永久凍土造就了大興安嶺地區豐富的溼地資源。

        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結果顯示,大興安嶺地區溼地總面積為27339平方公裡,約佔大興安嶺地區總面積的14.4%,對保護具有全球重要意義的生物多樣性,維護區域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大興安嶺溼地面臨著森林火災、農業墾殖、林產品過度採集、旅遊開發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威脅,迫切需要進一步完善保護地體系,增強保護地的管理有效性。為此,通過各方努力,GEF「增強大興安嶺地區保護地網絡的有效管理項目」應運而生。

        該項目是GEF「中國溼地保護體系規劃型項目」的子項目,全球環境基金贈款3544679美元,政府配套23500000美元,實施期為5年,計劃於2018年9月結束。項目國際執行機構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內執行機構為國家林業局溼地保護管理中心,實施機構為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和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黑龍江),項目示範點為內蒙古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和黑龍江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項目旨在消除大興安嶺地區具全球重要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威脅,增強大興安嶺地區保護地體系的管理水平。尤為重要的是,項目啟動之時,正值大興安嶺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採伐,林區主體功能由木材生產向生態建設全面轉型的特殊時期。項目作為內蒙古和黑龍江共同實施的首個大興安嶺保護地體系建設國際合作項目,開啟了該地區國際合作項目先河,意義尤為重大。

        正如項目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院長劉國強指出,GEF項目不僅為大興安嶺地區生態建設帶來了寶貴的資金,更重要的是引入了國內外生態保護的新理念、新機制、新技術和新經驗,為大興安嶺打開了一扇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

 鄂溫克老奶奶一生在大興安嶺森林與馴鹿為伴

學生宣教活動之參觀科普長廊

        成效顯著各方讚譽

        項目實施5年,黑龍江和內蒙古兩省區林管局多措並舉,真抓實幹,開展了大量探索性和示範性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推動大興安嶺溼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對大興安嶺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開展評估,該地區溼地生態系統年服務總價值為6832億元;建立跨省區跨部門生物多樣性保護協調機制;編制《大興安嶺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行動計劃》;擴大大興安嶺保護地網絡面積111.85萬公頃,其中溼地類型保護地達106.4萬公頃,填補保護空缺。

        ——增強大興安嶺保護地網絡管理的有效性。項目通過引進國際先進的保護地管理工具、制定地方溼地保護法規、開展各項能力建設活動、提高保護地融資能力、改進生物多樣性數據管理水平等途徑,顯著增強大興安嶺保護地管理網絡的管理有效性。

        ——開展保護地管理示範。項目在內蒙古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和黑龍江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示範保護地有效管理,包括實施棲息地恢復、保護受威脅物種、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社區共管和環境教育等,進而將項目示範點的有效管理經驗推廣至大興安嶺其他保護地。

        ——實現知識管理與共享。項目注重成果和經驗的總結、提煉和推廣,通過項目網站、公開出版的項目成果叢書、項目宣傳資料和各類研討會積極宣傳項目成效,擴大項目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此外,在項目的支持下,2017年內蒙古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功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為進一步提升國際知名度和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礎。

        GEF大興安嶺項目攻堅克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項目主任馬超德說:「項目執行正值中國深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建成『五位一體』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也是UNDP全面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關鍵節點,項目對於全面提升UNDP-GEF項目管理理念、豐富管理實踐、創新管理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實踐支撐。」

項目示範點內蒙古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冷極灣

 項目示範點黑龍江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十裡甸子

        推行替代生計

        項目區分布有鄂溫克族等世居的少數民族,項目實施堅持以人為本,充分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做到了生態保護與民族文化傳承的完美結合。

        敖魯古雅是鄂溫克民族居住的部落,位於呼倫貝爾根河市的敖魯古雅河畔,是鄂溫克族最神秘的一個支系居住的地方。上世紀50年代以前,這裡的鄂溫克人仍然保持著原始社會末期的生產、生活方式,吃獸肉、穿獸皮,住的是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羅子」(用樺樹皮和小松木幹製成的尖頂簡易居所),以放牧馴鹿為生,生活條件極其艱苦。

        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根河市政府在市區西郊建立了敖魯古雅鄉,部分鄂溫克人搬到了敖鄉定居,他們的住房、教育、醫療衛生、交通條件得到極大改善,這部分鄂溫克人也逐步融入了現代生活,從森林走向城市。然而,由於鄂溫克人飼養的馴鹿必須吃山上的苔蘚,所以很多族人仍然以部落的形式,生活在大興安嶺根河兩岸的密林之中。

        GEF項目開展的替代生計探索,使在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內放牧的鄂溫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他們依託森林開展生態旅遊,大力發展馴鹿觀光旅遊產業,開發和銷售各種鹿產品,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馴鹿經濟已經成為鄂溫克人收入的主要來源。

        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為公園內生活的鄂溫克家庭尋找了一條可持續的替代生計方式。2017年1月5日,舉辦了「替代生計培訓班」,通過生態旅遊的方式給鄂溫克人帶來了文化層次的提升和經濟收入的增加,以更好地調動其自發地、更科學地參與到生態保護中來。

        鄂溫克族代表範所在大會發言中說:「項目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極大地提升了我們鄂溫克人的生活福祉。」

        黑龍江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積極開展替代生計試點工作,並把替代生計試點對象重點放在為原林業職工轉崗分流提供新的創業機會和拓展有發展前景的種養殖產業,為下一步周邊社區群眾的脫貧致富和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項目在黑龍江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示範工作之前,加格達奇林業局職工穆春福在保護區達多路叉子山管理站前30米處種植農地30畝。為做好GEF項目替代生計示範工作,經保護區多次耐心與穆春福協商,穆春福同意放棄這30畝農地經營使用權,下一步將用該農地進行北藥培植和相關退耕還溼科學研究工作,並命名為叉子山生態園。保護區協助穆春福在保護區外的加格達奇林業局施業區躍進林場從事養羊工作,妥善解決了他的家庭生計問題。

        黑龍江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韓鳳泉指出,GEF項目的實施,充分考慮到了保護地周邊居民的利益,妥善解決了他們的生計問題,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實現了保護與發展協同並進,這也是項目為什麼得到當地群眾積極擁護的重要原因。

        提高公眾保護意識

        通過大力開展宣教活動使大興安嶺地區的公眾保護意識得到顯著提高,是項目的一個顯著成果。

        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通過GEF項目的資金技術扶持和溼地公園自籌,共印製宣傳單10000份、宣傳折頁4000份、宣傳冊2000份、宣傳條幅50個,製作宣傳片兩部,制定了特色環境教育方案和生態講解詞,並將宣傳材料用於大型宣傳活動和日常的宣教工作中。2014年至今,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利用世界溼地日、世界環境日等重要節點,開展了近20次大型溼地知識及環境保護宣傳活動,形成公眾積極參與、同心協力,共同創造綠水青山、白雲藍天的社會氛圍。此外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還積極同當地社區、教育、體育、文化部門合作,讓溼地保護知識走進社區,走進學校,走進課堂,使孩子們從小樹立溼地保護意識,了解溼地與人類的相互依存關係,引導孩子們從小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

        內蒙古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局長王連成說:「GEF項目帶來的領導、職工和居民的保護意識的提高將是深入和持久的!」

        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利用編制的宣傳片、宣傳冊、宣傳單、宣傳標誌、LED屏幕、導覽系統解說詞、電子警察等媒介載體擴大資源保護宣傳教育力度,提高了公眾生態保護意識,發揮了很好的宣教作用。近年來,通過與育才小學合作共建,保護區生態環境基地的作用得到很大發揮,學校的小手拉大手、老手拉新手、最終達到手拉手作用充分顯現。保護區先後開展了「走進校園社區體驗溼地生態」「我愛保護區我是主人翁」「喜迎十九大文明伴我行」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增強了人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特別是女職工、女性教師、家長等婦女的積極參與,為保護區生態保護事業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UNDP-GEF「增強大興安嶺地區保護地網絡的有效管理項目」的實施,為大興安嶺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溼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工作引入了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模式,項目取得的豐碩成果和積極經驗也值得進一步向示範點之外的區域乃至全國推廣,持續助力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事業。

相關焦點

  • 內蒙古大興安嶺又一溼地公園獲批「國字號」生態名片
    圖為庫都爾河國家溼地公園圖為遊客暢遊庫都爾河國家溼地公園7日,記者從內蒙古森工集團獲悉,庫都爾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通過國家驗收,內蒙古大興安嶺又一溼地公園獲批「國字號」生態名片。消息稱,庫都爾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項目於2015年12月批准建設,總面積5775.5公頃,其中溼地面積為3891.9公頃,溼地率67.39%,有野生植物410種、野生動物110餘種,北緯50°線恰好穿越溼地公園。公園劃分為溼地保育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恢復重建區。
  •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為6160億元/...
    8月1日上午,記者從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為6160億元/年。    評估結果顯示:2018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為6160億元,其中,「綠色水庫」總價值量為1646.94億元/年,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分別為1341.32億元/年和302.62億元/年,佔比81.44%和18.56%;「綠色碳庫」總價值量為1071.75億元/年,森林與溼地分別為1015.59億元/年和56.16億元/年,佔比為94.76%和5.24%;
  • 紮實推進項目建設生態治理溼地保護工作
    在以家居建材為主要板塊的紅星美凱龍項目現場,陳文浩詳細了解項目區位、功能布局、技術經濟指標等相關情況,詢問企業困難及需求,並提出解決意見。陳文浩指出,企業要把握優勢,追求品質,完善配套;南縣要通過這類項目建設,帶動城鄉勞動力流動、城市建設,釋放城市化紅利;要推進城鄉一體化,努力提供均衡的公共服務,讓農村勞動力有條件在縣城落戶、安居、樂業,成為常住人口,為城市發展積聚動能;同時,南縣應立足比較優勢,做強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通過產業吸引人口、人才,促進城市發展。
  • 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結果出爐
    根據2018年全國森林資源第九次連續清查結果顯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區覆蓋了約1000萬公頃的林地範圍,保護了799.51萬公頃天然林資源和37.51萬公頃近自然森林資源,森林蓄積9.4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8.39%,與林區開發初期相比森林面積增加200.5萬公頃,森林蓄積增加3.42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增加18.26個百分點。
  • 保護森林和溼地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2011年是溼地保護事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我們迎來了以「溼地與森林」為主題的第十五個「世界溼地日」及《溼地公約》成立40周年。今年溼地日的主題,深刻揭示了溼地、森林這兩大生態系統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及其在維護地球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必將有力地引導人們更加關注這兩大生態系統。溼地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生態支持系統。
  • 中國溼地資源保護情況
    溼地的重要功能  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溼地既是獨特的自然資源,又是重要的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豐富的物質產品和文化產品,在維護生態安全、淡水安全、生物安全、氣候安全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溼地維護著淡水安全。
  • 大興安嶺,裝滿了整個秋天
    森林,大興安嶺的絕對主角。走入大興安嶺,目之所及,皆為森林。其餘方向則被草原與溼地所環繞,所以,除了森林以外,大興安嶺的兩側有許多地方是森林與草原相互纏繞的景象。它始終與河流有著解不開的淵源,也孕育了數不清的河流,無數河流在某一些段落上停留,成了湖泊或者是溼地。河流、溼地與湖泊與森林為伴,滿眼景色變得愈發豐富。(請橫屏欣賞莫爾道嘎白鹿島與激流河)
  • 我省將劃森林溼地沙區植被物種4條生態保護紅線
    記者從1月16日召開的全省林業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我省將科學劃定森林、溼地、沙區植被、物種4條生態保護紅線,在此基礎上把劃定的紅線落實到地圖上、地塊上,並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今年我省林業建設將圍繞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柴達木盆地和東部黃土丘陵區五大生態空間布局,以實施大綠化、培育大森林、推動大保護、發展大產業、繁榮生態大文化五大行動為載體,打好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持久戰」、生態環境整治「攻堅戰」和生態制度創新「主動戰」,鞏固和擴大林業生態建設成果,確保「中華水塔」安瀾暢流。
  • 螞蟻森林上線首個溼地類型公益保護地
    螞蟻森林又上新啦!9月29日,在海南舉辦的2020中國綠公司年會上, 「海口五源河溼地公益保護地」(以下簡稱五源河保護地)項目正式啟動。即日起,通過螞蟻森林,網友僅需1016g綠色能量就能兌換一平米該保護地,支持五源口保護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工作,可認領保護地面積總共1300萬平方米。據了解,該保護地是螞蟻森林第一個溼地類型公益保護地,也是第一個位於城市中心的自然保護地。
  • 溼地保護——劍湖溼地
    溼地作為一種土地資源,它不僅可以為作為水源供給農業、工業和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其在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改善環境汙染方面也有卓越成效。另外,溼地在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正因如此,保護好溼地對於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完整生物鏈有著重要意義。
  • 科研監測記錄新物種 溼地保護迎來新希望
    免渡河溼地是典型的高緯度地區沼澤溼地生態系統,是大興安嶺地區溼地景觀縮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牙克石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守護者,更是牙克石高質量綠色發展的生態名片。近年來,內蒙古免渡河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不斷加大科研監測工作的投入力度,先後配備了數位相機、無人機、紅外相機等現代化科技監測設備,有效提升了科研監測工作的實效性,不斷推進科研監測成果化。今年利用紅外相機首次記錄到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猞猁和水獺活動的畫面。
  • 黑龍江形成全國最大省級溼地保護管理體系
    6月10日是第五個黑龍江溼地日,今年溼地日的主題是「溼地與城市和諧共生」。來自省林業和草原局消息,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國際溼地城市1個,全球僅有18個城市獲此殊榮;國際重要溼地9處,數量位居全國首位;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13處;溼地公園78處,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省級溼地保護管理體系。
  • 項目建設助推張掖溼地生態保護再上新臺階
    市溼地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原則,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爭取項目資金,多措並舉大力實施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治理工程,不斷恢復溼地生態功能。去年以來,先後爭取到中央投資2000萬元的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項目、200萬元的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保護與恢復項目和省級投資30萬元的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保護與修復補助項目,充分挖掘利用溼地資源,修復溼地生態系統,溼地保護工作成效明顯。項目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促進了我市溼地保護與恢復建設工作的快速發展。
  • 大興安嶺鴞的王國
    如果測量從頭到尾的長度,烏林鴞肯定是這個世界上個子最高的鴞,而且只有兩種同樣也生活在大興安嶺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的雕鴞和雪鴞在體重上能夠超越它。突然它聽到下面輕微的響動聲,就一下子撲了過去。在草地上尋摸了幾分鐘後,無聲緩慢地撲稜著翅膀落到了幾米外的低矮灌叢上,嘴裡叼著一隻大旅鼠。
  • 「中國最北溼地」首次拍到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中新網加格達奇8月2日電(劉曙光 姜輝)2日,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發布消息,該局架設在「中國最北溼地」南甕河溼地內的遠紅外攝像機首次拍到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中國最北溼地」首次拍到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 雲南加強森林資源保護 森林蓄積量增至20.2億立方米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雲南森林蓄積量增至20.2億立方米新華社昆明12月1日電 (記者浦超)據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消息,近年來,雲南省持續推進生態修復,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全省森林蓄積量從「十二五」末的
  • 世界溼地日:貴陽市多舉措加大溼地資源保護
    2017年是第21個「世界溼地日」,今年的主題為:溼地減少災害風險。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而溼地影響著水資源供給安全,可以提高江河沿岸蓄洪防澇能力,減少水澇災害發生的風險,是很多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關係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程度。因此,溼地有「地球之腎」之美譽。
  • UNDP招標公告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水設備及材料採購
    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參與Water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to FSM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水設備及材料採購項目https://procurement-notices.undp.org/view_notice.cfm?notice_id=71097截止時間:2020年10月20日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我們期待與您的合作。如有任何問題,請郵件聯繫我們:pso.bids@undp.org
  • 【要聞】陳文浩調研南縣項目建設 生態治理 溼地保護工作
    1月6日,副省長陳文浩調研南縣項目建設、生態治理、溼地保護等方面工作,市、縣領導熊煒、胡安邦、孔令強、練世宏參加調研。 陳文浩指出,南縣要通過此類項目建設,帶動城鄉勞動力流動、城市建設,釋放城市化紅利;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努力提供均衡的公共服務,讓農村勞動力有條件在縣城落戶、安居、樂業,為城市發展積聚動能;同時,南縣應立足「比較優勢」,創造「競爭優勢」,做強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通過產業吸引人口、人才,促進城市發展。
  • 江西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開展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就是要準確掌握當前我省林業生態資源的現狀,精準評判這些年來我省林業生態保護發展的成效,全面科學評估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更重要的是,通過綜合效益評估,為各級黨政領導研究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全省林業系統深入推進林業生態保護提供堅實可靠的決策依據,從更高層次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工作重要要求,以更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