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體型很大。哇!它真的很大隻!它很美而且深知自己的美。它看著我,就像那些最美的女人看著我時一樣,眼神中充滿了不屑。它是獵人,是殺手,但那是天賦的權利。它是烏林鴞, 我是它的崇拜者,渴慕與它相見已經多年。
脆弱的落葉松針幼苗上站著一隻碩大的烏林鴞
它就落在一處離地只有兩米左右的落葉松幼苗上,那個落葉松幼苗看上去脆弱得完全無力支撐它碩大的身體, 它好像會隨時從上面掉下來一樣。但其實它的體重遠遠輕於它看上去的樣子。它的體積大部分是羽毛。如果測量從頭到尾的長度,烏林鴞肯定是這個世界上個子最高的鴞,而且只有兩種同樣也生活在大興安嶺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的雕鴞和雪鴞在體重上能夠超越它。
突然它聽到下面輕微的響動聲,就一下子撲了過去。在草地上尋摸了幾分鐘後,無聲緩慢地撲稜著翅膀落到了幾米外的低矮灌叢上,嘴裡叼著一隻大旅鼠。它把旅鼠從嘴叼換成用爪子抓緊這種更安全的辦法,然後展開翅膀飛過這片開闊地,穿過一小片叢林就閃進了大片的落葉松林中,也遠離了我的視線範圍,我知道,一定是有幼鴞在等它餵食, 我也好想見見這些小傢伙們。
正在捕食的烏林鴞
我追隨它離去的路線向那片高大的落葉松林深入了幾百米,但在我找到幼鴞之前,我遇到了它的兩個「男朋友」。跟雌鴞一樣,它們相當溫和, 我可以湊到很近的地方給它們拍照。其中的一隻因為淋了雨所以羽毛潮溼散亂,顯得比較狼狽。它們個頭比雌鴞小, 但仍然算得上大體格。我逐漸了解了烏林鴞的習性。它們比我預期的更喜歡在開闊地而不是在茂密的叢林裡狩獵。
雄性烏林鴞
但它把家安在森林裡,為了找到它巢穴的確切位置,我多次回到它最喜歡的狩獵區域,仔細觀察它每次抓到了旅鼠或田鼠後到底飛去了哪裡。
作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UNDP-GEF)增強大興安嶺地區保護地網絡有效管理項目的首席技術顧問,我還有很多其他的工作安排,只能偶爾抽空或者周末才能到林子裡尋鳥拍鳥。幾周後我還有機會回來這裡尋找藏在叢林深處的幼鴞。
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們項目開展工作的保護區,科研科李曄科長也在汗馬發現了烏林鴞和它的巢穴, 而且拍到了很棒的照片和視頻,拍到了雄鴞飛回巢穴給它的伴侶送食物, 它們的巢穴就是一根樹枝上堆出了一個大平臺,好像是一個老舊的烏鴉窩改造的,雌鴞正在巢穴裡撫育兩隻新生的幼鴞。
當我再次回到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又來到那隻雌鴞鍾愛的狩獵區域蹲守時,我發現它還在這片開闊地捕食, 但是這一次,它在兩次捕食之間飛回密林之中運送食物沒有之前飛得那麼遠, 我聽到了幼鴞虛弱沙啞的叫聲。我發現了這個羽翼未豐的小傢伙笨拙地攀爬在落葉松樹上,正在練習從這棵樹飛到另一棵樹這樣的短途飛行。雖然還只是個孩子——但這個毛茸茸的小夥子體型已經相當大了,只是還沒有長
成它父母那樣的大臉。大雨傾盆而下, 我還要趕往我的下一站,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一家鴞朋友等著我去進行監測呢。
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長尾林鴞引誘我進入了黑夜中的森林。跟烏林鴞相比,長尾林鴞是真正的林鴞,它通常把家安在樹洞裡。它體型比烏林鴞小一些,但是54 釐米也絕對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大鳥了。長尾林鴞的長相、聲音和習性跟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的巨型灰林鴞很相像,但是長尾林鴞只在大興安嶺地區才有發現。
巢穴中的烏林鴞
我一年前來汗馬的時候,曾經拍到過兩隻剛剛能完全獨立飛翔的幼年長尾林鴞,這次我又回到之前拍到它們的地方,希望能看到它們撫育的後代。讓人振奮的是我在一棵枯死的樹樁上, 發現了一隻成年的長尾林鴞。但很遺憾,我沒有聽到幼鴞的聲音。
去年冬天非常寒冷,而且今年的季節比往年來得要晚2 ~ 3 個星期, 所以我猜孱弱的幼鴞還在它們的巢穴裡,我很確定它們把巢穴安在了哪棵樹上——就是那棵高大的已經枯死的落葉松,有3 個不錯的樹洞可供它們選擇呢!
在我返回過夜的小木屋的路上,我看到了幾隻灰色的夜鷹。它們有時停在路上,有時落在樹上,有的時候飛來飛去發出奇怪的聲音好像在抓蚊子一樣。
我之前提到蚊子了嗎?哇,我怎麼可能忘記它們呢!無論我停在哪兒拍照片,都有成百上千隻的蚊子來親近我。
被蚊子叮過的地方又腫又癢,要個把星期才能好。不過我不在乎,沒有比能看到這些英武帥氣的鴞更讓人高興的事情了。我已經開始期待冬天初雪來臨的時候,我能再來看望它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