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阿魯巴(Aruba),相信很多人對此非常陌生,是一個地區,還是一座城市亦或是一個國家呢?嚴格意義上說呢,它其實是荷蘭王國治下的自治國。
阿魯巴島身處加勒比海地區的委內瑞拉灣外海,距離巴拉瓜納半島僅25公裡。其與荷蘭王國的關係類似聯邦制。是一個地形相對平坦、沒有河流的石灰巖島嶼。面積193平方公裡,大小相當於北京市大興區亦莊開發區。因島的四周環繞的白色沙灘而揚名。終年保持27度的穩定氣候,熱帶植物數量不多,以耐旱的仙人掌、灌木和喬木為主。傑馬諾塔山是全島的最高點。島上的山石千奇百怪,經常可以見到壘疊在一起的巨大巖石。島上建有世界上最大的蒸餾水廠,居民的飲用水大部分由海水淡化而來。1990年代以後島上的旅遊業逐漸興起,成為該島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
1499年,西班牙發現並佔有了阿魯巴;1636年被荷蘭攫取而由著名的荷屬西印度公司佔據控制約200年。在1805年拿破崙戰爭期間曾被英國短暫統治,1816年歸還荷蘭。1986年1月1日起阿魯巴正式自荷屬安地列斯脫離。從此,荷蘭王國變成了由荷蘭、荷屬安地列斯與阿魯巴三個個體組成。按照原有規劃,阿魯巴將於1996年成為完全獨立的單一國家,但因居民反對,在上述三方溝通協商後於1994年叫停。荷蘭政府與阿魯巴政府各打各的小算盤,荷蘭政府擔心它會變成中南美洲所產毒品外運的轉運地,而僅有10萬人口的阿魯巴政府擔心的則是獨立將會造成失業率的提升與經濟上的不穩定。阿魯巴1986年後使用的貨幣叫弗羅林,弗羅林兌換約3.72人民幣,輔幣為分,1弗羅林等於100分。
如此看來,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不可描述的心酸歷史,簡要了解了阿魯巴枯燥的歷史以後,還是聊點輕鬆的話題吧。如果你喜歡去異域旅遊,一定聽過旅行社的介紹,阿魯巴號稱是絲毫不遜色於馬爾地夫、峇里島的「度假天堂」,它有三寶:仙人掌、菠蘿、火烈鳥。火烈鳥高貴冷豔、與世無爭,是忠貞與愛情的象徵。寫到這裡,一段美妙的畫面在腦海中油然而生,「夕陽下的天空泛著霞光,潔白如玉的白色沙灘上,一對情侶依偎漫步,海風淡淡地拂過成片聳立的仙人掌,一群火烈鳥悠閒地從面前踱過……」
這樣的畫面是否對你有了深深的吸引力呢?不過呢,對我而言,我更喜歡去灌木叢中去探尋生活在草地中、神秘的阿魯巴穴鴞(貓頭鷹的一種)。
1986年之前,阿魯巴一直使用荷屬安地列斯郵票,拿回郵票發行權後發行的第一套普通郵票就有阿魯巴穴鴞(35分),可見,阿魯巴穴鴞在當地是認知度比較高的一種動物。我收集到的第一種阿魯巴穴鴞郵票,是1994年發行的「世界自然基金會」系列郵票(全套四枚),分別表現了警覺的站立的、捕捉昆蟲、夫妻以及洞穴哺育等阿魯巴穴鴞的生活場景。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阿魯巴穴鴞吧。阿魯巴穴鴞(穴小鴞阿魯巴亞種)拉丁學名:Athene cunicularia arubensis (Cory,1915) ,英文名稱ArubaBurrowingOwl。科屬分類是脊索動物門--鳥綱--鴞形目--鴟鴞科--小鴞屬--穴小鴞。阿魯巴穴鴞是穴小鴞的亞種之一。是一種在地面洞穴生活的小型貓頭鷹,有圓圓的頭和耳朵,身體纖瘦,腿頗長,成年貓頭鷹體長一般在19-25釐米,比我們家購買的小米電熱水壺略高一下,感興趣的自己腦補。翼展55釐米,體重170-214克。臉頰白色,體呈褐色,具白色小斑點,有兩道粗白眉,眼睛黃色,頭部沙色,背部、翅膀、上體、胸部和腹部有白色或奶油色條紋。亞成鳥的頭部和背部褐色,腹部、胸部和翅膀為白色。在其第一個夏天會蛻變成鳥般的羽毛。雌鳥毛色通常比雄鳥更暗。
阿魯巴穴鴞喜歡開放的棲息地,主要棲息於熱帶稀樹草原、沙漠地區、草場、園林,在人類居住的各種設施如機場和高爾夫球場都能見到。從海平面到海拔4500米的高度都是有蹤影。習慣獵食大型節肢動物,主要是甲蟲和草蜢,當然有些小型哺乳動物,特別是鼠類,也是其重要食物。其它獵物還包括像蠍子、小棉尾兔、蝙蝠和鳥類等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
這些可愛的傢伙可以相當靈活的捕捉獵物,追逐地面上的蚱蜢和甲蟲,即使是半空中飛行的大昆蟲也可以利用其利爪捕捉到,飛行中可以懸停並向不知情的獵物發起俯衝。黃昏和黎明是它最活躍的時間段,如果你足夠仔細,整個24小時都可以窺見其獵食的蹤影,特別是它們在哺育期內。和其它的貓頭鷹略有不同的是,它們還也吃仙人球或仙人掌的果實和種子,這也許是適者生存及自然演化的結果吧,就如同人一樣,餓極了可能樹皮也能充飢。
阿魯巴穴鴞的繁殖期在每年3-4月間。通常是一夫一妻制,但偶爾會有2雄一雌。巢穴一般用其他哺乳動物廢棄的地下洞穴,自己也會挖掘洞穴,置於地面的人工巢箱也會光臨。它們會根據不同類型的巢穴裡裡放置適合的幹巢材。每巢產蛋在6至9枚之間(曾有12枚記載),雌鳥承擔孵化任務,所需時間在28-30天。孵化期間,雄鳥負責為雌鳥提供食物,並擔當警衛。雛鳥在出殼14天後,就會在洞穴口活動,伸出小腦袋等待食物。大約44天左右的時間雛鳥會離開巢穴獨立生活,但能夠獨立捕食昆蟲則要49-56天。分布於阿魯巴島(荷屬安的列斯群島)。
令人欣慰的是,阿魯巴穴鴞種群數量趨勢相對穩定,未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屬於無生存危機的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保護等級。
阿魯巴穴鴞近年來多次登上阿魯巴郵票,在我看來釋放出巨大的崇尚自然保護的「善意」,阿魯巴郵票的面值也比較高,據說掛號的費用要500C,接近人民幣20元。所以發行面值100C、150C甚至350C也就不足為奇了。從我了解的信息看,阿魯巴郵票並不太多,商業化進程並不嚴重,在自動化郵資機便捷使用的今天,向旅遊者銷售有特色的鄉土郵票也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