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暑假馬上就要來了,適合和孩子一起規劃做一些很酷的事情,比如,去山中體驗深秋初冬之交的風景,去林間踩落葉……或者,去尋找一種鳥類。
今天,小象君要帶大家認識一隻貓頭鷹。今天要認識的貓頭鷹,可不是《霧中的刺蝟》中那隻對著枯井「喔嚯嚯嚯」怪叫的貓頭鷹,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出自臺灣知名觀鳥達人何華仁筆下的《小島上的貓頭鷹》。
這本書介紹了中國臺灣地區特有的一種貓頭鷹——蘭嶼角鴞,以及在蘭嶼島上的各種神奇生物。
吳海峰/北京林業大學鳥類學碩士
提到貓頭鷹這三個字,很多人會說:貓頭鷹誰不認識呀?!它們長著大大的眼睛,夜晚在那漆黑的樹林裡抓田鼠吃。但實際上,全世界有210多種貓頭鷹,每一種都有與其他夥伴不一樣的地方。《小島上的貓頭鷹》介紹的就是其中一種,它叫作蘭嶼角鴞。
蘭嶼角鴞,對翻開這本書的你來講,十有八九是個陌生的名字。蘭嶼是一座因產蝴蝶蘭而出名的島嶼,它位於寶島臺灣東部,因海底的地質作用而隆起。蘭嶼的面積45平方千米,大約相當於一百個天安門廣場的大小,或者北京二環內的面積那麼大。
「角鴞」中的「鴞」是貓頭鷹的別名,「角鴞」則是指一類頭上長「角」的貓頭鷹。不過,「角」並不是它們的犄角,只是頭頂凸起的兩小撮羽毛。因此,蘭嶼角鴞是一種分布於蘭嶼、頭上長「角」的貓頭鷹。而且蘭嶼角鴞十分特別,它只生活在蘭嶼這座小島上。
嚴格來講,蘭嶼角鴞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物種,而是琉球角鴞(Otus elegans)這個物種的一個亞種(亞種名O. e. botelensis)。琉球角鴞廣泛分布於琉球群島至菲律賓的一些島嶼上,而生活在蘭嶼上的角鴞則是其中的一個分支,被人們親切地稱作蘭嶼角鴞。
蘭嶼的面積雖然不大,但因為上面長滿了樹木,所以比較適合貓頭鷹生存。蘭嶼地處熱帶地區,森林中也生活著很多昆蟲和其他小型動物,比如蜈蚣、甲蟲、蛾子等,它們能為蘭嶼角鴞提供足夠的食物。
你也許會問:貓頭鷹不是吃老鼠的嗎,蘭嶼角鴞怎麼吃起了蟲子呢?要知道,蘭嶼角鴞的身高只有20釐米,大約相當於一個成年人一拃的長度,這在貓頭鷹中算是小體型了,這樣的體型是很難抓住並吃掉老鼠的。
食物充足,按理說島上應該到處都是蘭嶼角鴞才對,但它們的數量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維持在二百隻左右,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貓頭鷹是一類在樹洞中繁殖的鳥類,蘭嶼角鴞也不例外。對絕大多數貓頭鷹來說,它們生活的樹林裡都是有可用來繁殖的樹洞的。
樹洞又是怎麼形成的呢?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大樹樹枝脫落積水腐爛形成,二是開裂形成樹縫形式的樹洞,三是啄木鳥開鑿的樹洞。不過,蘭嶼沒有啄木鳥。那些自然發育出樹洞的樹木,年齡都比較大,因為只有這樣的樹樹幹才會比較粗,才易於(部分)腐爛或開裂。因為蘭嶼上的樹木粗壯,沒有人砍伐,因此形成了不少樹洞。科學家還發現,半數以上的樹洞來年還會被蘭嶼角鴞利用,這也說明樹洞的數量沒有太多富餘。森林健康,蘭嶼角鴞才能健康成長。反過來,蘭嶼角鴞數量穩定甚至緩慢增長,也說明這片森林十分健康。
《小島上的貓頭鷹》講述的就是蘭嶼角鴞寶寶成長的故事,三隻貓頭鷹寶寶就是擠在一棵大樹的樹洞口。在現實世界中,蘭嶼角鴞一般也是每窩產卵3枚。角鴞爸爸媽媽會輪流孵育,在經歷大約30天孵化期之後,角鴞寶寶就破殼而出了。這時它們身上還沒有濃密的羽毛、不能自由飛行,甚至要完全依賴父母的餵養。
大約兩周之後,它們才能夠活動,但這時它們還不會飛行,可能會不慎跌到樹洞外面。但不用擔心,因為樹林中的地面上有厚厚的枯枝落葉層,它們從七八米高的樹洞掉到地上並不會受傷,而且島上並沒有大型食肉動物,況且角鴞父母也會一直餵養、照顧它們。不過,如果不慎跌到巢外,還是要小心椰子蟹和果子狸喲。
再過兩周,角鴞寶寶就可以飛行了。它們還需要父母照顧一小段時間,不過此時,它們已經能夠憑藉自己的翅膀飛行了。它們會快速地學會觀察、傾聽這個世界,尋找竹節蟲在哪裡、辨識螽斯能不能吃,它們甚至還會飛到島嶼邊緣的沙灘上,親眼見見綠蠵龜生寶寶的場景。直到有一天,它們也會找到自己的伴侶,找到一個大樹洞,在裡面安家。
一種夜行貓頭鷹,只生活在蘭嶼,數量稀少。其叫聲一般是連續的「嗚嗚」兩聲,或「 嗚」「嘟嗚」等。在樹洞中築巢,通 常一個產卵季產3個蛋,孵化天數約25天。孵出後第32天,小貓頭鷹才會離巢,此時外形和成鳥相似,但羽毛顏色比成鳥淡。(引自臺灣 「中研院」動物所劉小如博士《蘭嶼角鴞之生態研究》。)
又名八卦蟹,陸寄居蟹科,分布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在蘭嶼,椰子蟹白天會隱藏在海岸的礁巖縫及露兜樹間,黃昏後才開始活動覓食。因人類的濫捕,數量越來越少。
螽斯科,在臺灣蘭嶼有分布。生活在低海拔山區的樹林中,習慣夜晚活動。
竹節蟲科,是臺灣地區體型最大的竹節蟲。經 常出現在開闊地和樹木 邊緣的木麻黃上,是蘭嶼角鴞最愛的食物之一。
鳳蝶科,是臺灣大型蝴蝶,只棲息在蘭嶼。曾是島上數量最多的蝴蝶,因為過度捕捉及食物缺乏,現在已大為減少。珠光裳鳳蝶常飛舞在被雅美人視為惡靈樹林的「棋盤腳」海岸林間,因此也被看成是不祥的惡靈靈魂。
造型獨特,是展現雅美人生活智慧與藝術天分的代表物之一。飛魚祭後,雅美人便開始造船的工作。船體由不同的樹材製成的木板組合而成,不用一根鐵釘。船身獨特的雕紋圖案,更是雅美人漁舟的特色,同時也是航行海上的護身符。
《小島上的貓頭鷹》
何華仁/著•繪
(點擊封面,即可購買)
本書的主角是臺灣蘭嶼的一種獨特的貓頭鷹。全書以小貓頭鷹為主角,通過它的成長曆程,展現了蘭嶼各地的風貌:在這個美麗的小島上,除了稀有的小貓頭鷹,還生活著椰子蟹、果子狸、雅美鱗趾虎、蘭嶼筒胸竹節蟲等獨特的物種。隨著小貓頭鷹踏上尋家之旅,雅美人的生活場景、捕魚活動和服飾文化也一一展現在讀者眼前。
本書帶領讀者從貓頭鷹的視角觀察各類獨特的生物,認識美麗而豐富的大自然。
《貓頭鷹與冬日的月亮》
作者:﹝日﹞手島圭三郎/著·繪
譯者:彭懿 周龍梅
(點擊圖片進入購買連結)
本書講述了在大雪覆蓋的森林裡,一隻飢腸轆轆的貓頭鷹艱難地尋找獵物的故事。月亮在漫漫長夜裡陪伴著貓頭鷹,指引它,找到獵物、找到同伴。黑夜退去,朝霞升起,兩隻貓頭鷹相偎而立。手島圭三郎以版畫描繪了月下雪夜的景色,空曠卻不荒蕪,在那靜謐與靈動交融之處,生命力在綿延。
這本圖畫書描繪大自然中動物真實的生存狀態,表現了自然的美麗與殘酷、生命的偉大與渺小。
《貓頭鷹一家》
(德)安妮·默勒/著·繪
劉海穎/譯
本書講述了貓頭鷹的成長曆程。貓頭鷹小夥成年之後,要獨自一人在外闖蕩,準備成家立業。首先他要尋找一個合適的住處,住處需要有豐足的食物和舒適的環境。安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找啊找,歷盡千辛,終於找到理想的家。然後他要結婚,生子,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各處奔忙。年幼的貓頭鷹也在逐漸長大,最後離開父母,獨自尋找他們自己新的家園。
本書讓孩子感悟到自然中每種生物的生長都充滿艱辛,但又時刻伴隨著希望。它激發孩子對自然的敬畏,學會與自然交朋友。
近期熱文:
-END-
20200629
版式編輯:小象君
內容編輯:小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