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8月1日,中國內蒙古森林工業集團揭牌儀式暨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新聞發布會在牙克石市舉行。
發布會對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價值評估成果和內蒙古森工集團發展改革成果進行介紹。據悉,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每年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匯當量為2329.58萬噸/年,折合成二氧化碳為8541.79萬噸/年,相當於吸收了內蒙古自治區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7.26%,佔內蒙古全區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二。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四大國有林區之一,為中國最大的寒溫帶原始森林,自1952年以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累計提供2億立方米優質木材,栽植2000萬畝人工林,森林資源面積837.02萬公頃,佔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資源面積的32.01%、森林蓄積量的61.62%。根據2018年全國森林資源第九次連續清查結果顯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區覆蓋了約1000萬公頃的林地範圍,保護了799.51萬公頃天然林資源和37.51萬公頃近自然森林資源,森林蓄積9.4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8.39%,與林區開發初期相比森林面積增加200.5萬公頃,森林蓄積增加3.42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增加18.26個百分點。通過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提供了4.6萬餘人的直接就業崗位,天保工程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輻射惠及到林區全社會20多萬人。
截至目前,林區有自然保護地60處,包括自然保護區8處、森林公園9處、溼地公園17處、溼地保護小區26處,保護地總面積225萬公頃。其中,停伐以來新建保護地36處,包括5處國家溼地公園、5處省級溼地公園和26處溼地保護小區,面積43萬公頃。根據生態區位、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通過建立溼地自然保護區、溼地公園、溼地保護小區等方式保護溼地資源,健全溼地保護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完善溼地生態系統保護體系,溼地保護率從停伐時的16.77%提高到目前的52.61%。
據了解,內蒙古森工集團精準量化綠水青山生態建設成效,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與綠色價值核算結果顯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量為6159.74億元/年(其中,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量為5298.82億元,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量為860.92億元)。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綠色水庫」總價值為1646.94億元/年;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綠色碳庫」總價值為1071.75億元/年;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淨化環境氧吧庫」總價值為1024.98億元/年;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基因庫」總價值為1246.95億元/年,生態保護成效走在了全國前列。
發布會後,中國內蒙古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舉行揭牌儀式,該公司正式掛牌運營。
記者:賈奕村
編輯:楊文娟
校對:苗旭
聲明: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原創稿件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