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對外發布雲南省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報告。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人類能夠直接或間接從生態系統中獲得利益的功能,將為揭示生態系統服務的重要性和價值,科學評判保護成效,把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觀念融入決策體系,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提供重要的依據。雲南省的自然保護區保護了雲南乃至全國最完整最原真的森林,保護成效直接關係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服務功能十分顯著。 2018年,為掌握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動態變化情況,分析動態變化規律,在結合雲南省森林資源動態監測的基礎上,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繼續啟動第二期雲南省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 此次評估範圍確定為2016年底全省範圍內劃建的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不包括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段)及全部州市級和縣級自然保護區。納入評估範圍的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8.74萬公頃,佔全省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76.28%,佔全省國土面積的5.55%。 此次評估以2016年完成的全省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成果為基礎,以2008年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行業標準《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範》為依據,通過多次專家諮詢,確立了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積累營養物質、淨化大氣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6個類別的調節水量、淨化水質、森林固士、森林保肥、森林固碳、森林釋氧、氮磷鉀等營養積累、提供負氧離子、吸收汙染物、阻滯降塵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共11個指標。根據所選指標的特點和要求,採用不同的方法和模型計算了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物質量。 經過評估,納入評估的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2018年提供的森林生態服務價值達2129.35億元/年,自然保護區每年每公頃的森林生態服務價值達13.02萬元(每畝價值8680元),是雲南省平均每公頃年森林生態服務價值4.26萬元的3.1倍。 同時,經過評估,自然保護區每年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達800.82億元,佔總價值量的37.61%,在6項評估指標類中位居第一,彰顯了自然保護區保護典型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特有物種的潛在價值,符合自然保護區建立、建設和管理的功能和目的,奠定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森林雲南、美麗雲南以及雲南綠色產業、生物產業發展的牢固基石。 此外,經過評估,雲南省自然保護區每年涵養水源和保育土壤這兩類生態服務價值分別為623.45億元和384.99億元,佔總年生態服務價值的29.28%和18.08%。保護區森林每年涵養水源量為68.81億立方米,相當於688個中型水庫(庫容量為0.1億立方米),每年可減少水庫相關維護費用33.29億元;保護區森林每年固土19090.58萬噸,減少土壤中氮、磷、鉀流失360.60萬噸。此外,還減少土壤中有機質損失1628.66萬噸。 經過評估,固碳釋氧和積累營養物質價值均與林木的淨生長量相關。同時,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服務價值反映出天然林高於人工林、混交林高於純林、近成過熟林高於中幼林、密林高於疏林、陡坡高於緩坡等規律,單位面積價值較高的區域主要集中在滇西、滇南地區,呈現出西部高,自西向東、自西南向東北逐步降低的空間分布格局。 據介紹,本次評估範圍涉及2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38個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8.74萬公頃。相比2010年減少了朝天馬、海子坪、三江口、轎子山、元江、雲龍天池、普渡河等7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增加了元江(晉升)、雲龍天池(晉升)、轎子山(晉升)、烏蒙山(朝天馬、海子坪、三江口合併晉升)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尋甸黑頸鶴、廣南八寶、澄江化石群、晉寧梅樹村、燕子洞等5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在物質量方面,涵養水源、固碳釋氧和積累營養物質各指標數值以及淨化大氣環境中提供負氧離子個數、吸收氟化氫量增加。在價值量方面,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較2010年的2009.02億元,增加120.33億元;單位面積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較2010年的每公頃12.31萬元,提升0.71萬元。 2010年,雲南省在全國率先開展首個省級尺度上的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此後,雲南陸續開展了全省森林、各州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讓公眾對森林生態服務功能的具體內容有更確切認識的同時也為政府部門對森林保護決策提供了科學參考。(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