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南青華海溼地公園迎來越冬新候鳥
光明生物圈 【雲南青華海溼地公園迎來越冬新候鳥】「我們最近又監測到幾種來越冬的新鳥,有的還是國家I級保護鳥類!」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林磊近日高興地告訴記者,秋末冬初以來,東方鴴、青頭潛鴨、黑鸛、鳳頭麥雞等多種珍稀鳥類陸續飛抵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
廣州海珠溼地新發現國家Ⅱ級保護植物
廣州海珠溼地新發現國家Ⅱ級保護植物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2020-11-28 11月28日,粵港澳大灣區海珠溼地植被生態修復科考大賽決賽暨閉幕式在中山大學南校園懷士堂舉行
-
關於保護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建議
公園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潮汐特徵決定了其具有豐富的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自然景觀多樣性,景色迷人,宛如仙境。海南是全球檯風活動的主要區域之一,溼地植被可以有效抵禦海浪、風暴的衝擊力,防止對海岸的侵蝕。溼地對海南來說生態功能價值巨大,特別是以紅樹林為代表的的濱海溼地,可以保護海岸線,過濾、分解汙染物,調節氣候等。
-
這片溼地發現水蕨新物種,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
採樣中發現新物種逐一比對進行基因測序去年年初,上海辰山植物園開展全國範圍內的水蕨植物研究,副研究員鄭希龍在海口羊山溼地對水蕨植物進行了採樣。「經過觀察發現,在海口採樣的水蕨和其他水蕨有明顯的不同。」上海辰山植物園研究員嚴嶽鴻說,水蕨屬系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隸屬於鳳尾蕨科水蕨亞科,常成片漂浮於湖沼、池塘、河溝中。
-
保護紅樹林溼地 建美麗生態湛江
全方位管護紅樹林 省、市領導的重視和大力支持為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湛江紅樹林溼地的保護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黑臉琵鷺是全球瀕危珍稀物種,目前僅存3000餘只,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嘴鷗是國際特別保護鳥種,被列入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編寫的《瀕危物種動物紅皮書》中。幸運的是,近幾年湛江紅樹林溼地連續記錄到這幾種珍稀鳥類。
-
世界極危物種白頭硬尾鴨在烏倫古湖溼地添新家
天山網訊(記者趙梅報導)世界極危物種白頭硬尾鴨在新疆烏倫古湖溼地添了新家。目前,新疆觀鳥會已聯合烏倫古湖溼地公園管理局對白頭硬尾鴨棲息地展開監測調查。2019年夏天,烏倫古湖拍攝到的白頭硬尾鴨家族。
-
今年在海南發現的新物種有不少!這些罕見的「小精靈」你見過嗎?
尖峰水玉杯,屬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本物種為海南島首次報導的新記錄科、新記錄屬和新種,目前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發現於海南尖峰嶺的新物種尖峰水玉杯。許涵研究員供圖該物種是由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的科研監測人員發現的。尖峰水玉杯已完成拉丁命名:Thismia jianfenglingensis Han Xu, H.J. Yang and S.Q. Fang。
-
珠海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珠海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間:2020-12-24 09:00:34 據廣東省林業局23日消息,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近日在珠海市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
新津觀察:「新市民」到訪!白鶴灘國家溼地公園新增20餘種鳥類
今冬又添20種「新市民」 鳥類物種、數量均增加 白鶴灘國家溼地公園作為典型的河流沙洲複合體溼地,擁有大面積的沙洲、卵石灘及草甸交錯的溼地景觀。天清氣朗的生態環境涵養了豐富多樣的鳥類資源,公園內吸引了大量的鳥類在此停留。
-
黃河溼地發現極危物種黃胸鵐
在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人員在稻田裡發現了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 郭 準攝(中經視覺)近日,黃河溼地河南孟津管理中心科研監測人員在保護區進行日常監測過程中,發現80餘只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鵐。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屬雀形目,鵐科,為小型鳴禽。黃胸鵐的額、頭頂、頭側、頦及上喉均為黑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
-
這是慄耳鳳鶥,丹江溼地發現的河南鳥類新紀錄
河南生態環境的好轉,又吸引到新鳥種前來。12月4日,記者從河南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近日,在日常監測中,保護區工作人員偶然拍到了一種鳥,經鑑定為慄耳鳳鶥。它不但是保護區新紀錄,也被確認為河南省的鳥類新記錄物種。「這群慄耳鳳鶥當時有十餘只,和其他幾種鳥混群在樹林中覓食,被記錄下來。」
-
黃河口溼地發現粉紅背鵜鶘 收入中國鳥類新物種目錄
黃河口溼地發現粉紅背鵜鶘 收入中國鳥類新物種目錄 2015-11-25 13:50: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崇明島溼地又現原生動物新物種
圖說:顧氏拉姆蟲模式標本產地——崇明島北灘溼地 受訪者供圖(下同)芸芸眾生的上海本土生物本來就千奇百怪。最近,科學家們又在這個大家族裡發現了一個以前沒見到過新物種——纖毛蟲原生動物。發現地點在崇明島溼地,發現者是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副研究員範鑫鵬課題組。他們將該物種被命名為顧氏拉姆蟲(Lamtostyla gui),以彰顯我國著名原生動物學家、華東師大終身教授顧福康先生為中國原生動物學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崇明島東部溼地位於鹹水與淡水交界處,是生態過渡帶,豐富的多樣性生物在其間孕育。一直以來,該區域吸引著眾多領域研究者的目光。
-
安吉發現植物新記錄,屬國家珍稀瀕危物種!
近期,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溼地與野保中心工作人員首次發現兩種國家珍稀瀕危植物在我縣的分布新記錄,分別是連香樹科植物連香樹、蘭科植物象鼻蘭。象鼻蘭是我國特有的極小種群保護物種,觀賞價值高,數量稀少,受威脅嚴重。
-
武漢府河溼地記錄鳥類多達160種 再次刷新記錄(圖)
楚天金報訊(記者彭嵐 通訊員趙旋)9月3日,武漢府河溼地又有新鳥種「露臉」——「紅頸瓣蹼鷸」在府河溼地柏泉段被發現。武漢觀鳥會會長顏軍透露,今年新記錄到的鳥類有11種,包括白眉鴨、金眶鴴、大沙錐、紅頸瓣蹼鷸、紅頸濱鷸、青腳濱鷸、尖尾濱鷸、長趾濱鷸、彎嘴濱鷸、普通燕鴴、黃鶺鴒等。至此,府河溼地鳥類記錄總數達160種,再次刷新記錄。此前截止到2015年府河武漢段鳥類監測記錄,分布有冬候鳥、夏候鳥、水鳥、林鳥等各種鳥類149種,其中,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鳥類22種,水鳥記錄61種。
-
上海崇明島溼地再現原生動物新物種
央廣網上海3月10日消息(記者唐奇雲 通訊員戴琪)記者今天(10日)從華東師範大學獲悉,《Scientific Reports》雜誌於2月28日發表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範鑫鵬副研究員課題組的研究論文,報導了有關發現於上海崇明島溼地的一纖毛蟲原生動物新物種。
-
珠海記錄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 通訊員 林蔭圖/陳什旺 張福慶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了解到,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12月14日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
北林大科研人員發現超千隻世界級瀕危物種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遷徙水鳥生態學研究、棲息地保護與修復理論及技術研究、候鳥遷飛監測技術與裝備研發、遷飛區國際多邊合作機制研究等。研究中心對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逾250種群遷徙水鳥進行監測與研究,重點物種包括鶴類、勺嘴鷸、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和小白額雁等。
-
制訂江豚保護方案,開展揚子鱷野外放歸,加強麋鹿種群監測物種保護...
原標題:制訂江豚保護方案,開展揚子鱷野外放歸,加強麋鹿種群監測物種保護 為長江添活力(大江大河·長江保護這五年④)核心閱讀5年來,長江物種資源保護相關制度不斷健全、力度不斷加大,一些珍稀物種種群數量下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
保護森林和溼地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2011年是溼地保護事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我們迎來了以「溼地與森林」為主題的第十五個「世界溼地日」及《溼地公約》成立40周年。今年溼地日的主題,深刻揭示了溼地、森林這兩大生態系統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及其在維護地球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必將有力地引導人們更加關注這兩大生態系統。溼地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生態支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