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夢飛翔 新疆首次放飛佩戴鳥類環志白尾海雕

2021-01-17 騰訊網

「帶著我們的期待,飛翔吧!」

——記新疆首次放飛佩戴鳥類環志白尾海雕

它趴在河邊的雪地上一動不動,在相距十幾米遠的地方,人們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盯著它。它似乎有些萎靡,身上的羽毛也顯得雜亂,只有那警惕而犀利的眼神以及充滿攻擊性的尖利鉤嘴在告訴你,它不是普通的鳥類。

突然,毫無預兆地,它一躍而起,振翅飛向河上的天空,巨大的雙翼揮動著帶起「啪啪」的聲響。僅幾秒鐘後,它就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陣陣歡呼聲從人群中響起:「一定要好好活著!」「希望你健康平安!」「要保護好自己啊!」

這是1月5日記者在伊寧伊犁河國家溼地公園的白尾海雕放飛現場看到的一幕。這是新疆放飛的第一隻戴著鳥類環志的白尾海雕。

「很高興能親自放飛這隻白尾海雕。如果它能健康地生存下去,我會更加高興。」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專家委員會委員、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野生動物救助中心科學顧問牛忠澤的話語中充滿了期待。

2019年1月26日,也是在這個溼地公園裡,牛忠澤給一隻高山兀鷲佩戴環志並放飛,那是在新疆第一次給鳥類佩戴環志。但遺憾的是,由於放飛後不久追蹤器失靈,那一次的放飛並沒有獲得有效數據。

據了解,鳥類環志是世界上用來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其規律的一種重要手段。鳥環由金屬製成,上面刻有發放環志的國家、機構、地址(信箱號)和鳥環類型、編號等。環志通常戴在鳥的跗蹠部(腳環),隨後進行鳥體測量、記錄數據並放飛。通過回收環志鳥,可以獲得候鳥遷徙的行蹤、年齡以及種群數量等寶貴資料。

「鳥類是屬於大自然的,它們沒有國別,但是鳥類監測是有國別的。如果這隻鳥在中國被戴上了環志,那麼它的監測資料就是屬於中國的,所以給鳥類佩戴環志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牛忠澤說,「在全國鳥類環志監測系統裡,目前新疆還是空白。前不久我們從全國鳥類環志中心領到環志,兩人接受了環志中心的鳥類環志佩戴專項培訓並獲得了證書。這次給白尾海雕佩戴環志和追蹤器並放飛,使新疆的鳥類環志監測從此被納入全國鳥類環志監測系統。」

由全國鳥類環志中心發放的鳥類環志。□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張平攝

白尾海雕是海雕屬的大型猛禽,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體形龐大、生性兇猛的白尾海雕甚至有過攻擊羊的記錄。2020年11月24日,這隻成年白尾海雕在野外受傷後被送到了位於伊寧市的伊犁河動物園接受救助,經過1個多月的治療和休養,已基本恢復健康,具備了放飛條件。

然而,就在放飛當天,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冒了出來。在工作人員準備為白尾海雕佩戴環志時發現,嚮往自由的它似乎耐不住鳥籠的禁錮,與四周鐵網的碰撞已導致兩翼的翼角部位被擦破。在進行消毒止血處理後,工作人員遇到了要不要推遲放飛的問題。思考再三,他們決定按期放飛,因為他們知道,對於白尾海雕這樣的猛禽來說,在鳥籠中多待一天都是煎熬,只要它還能飛,就要儘快讓它回歸大自然。「希望我們的決定是正確的。」牛忠澤的內心還是有點忐忑。

他解釋說,救助站對野生動物進行救助,一般不會超過3個月,救助時間越長,野生動物的野性就會越小,對人類的依賴性就會越高,很容易喪失野外生存能力,所以讓野生動物儘快恢復健康並及時放歸自然是十分必要的。

在放飛白尾海雕約9小時後,負責追蹤器數據監控的人員傳來了好消息:白尾海雕的飛行能力並未受到影響,在放飛後的這段時間內,它已累計飛行近36公裡,而活動範圍始終沒有離開伊犁河溼地。

聽到這個消息,牛忠澤終於鬆了一口氣。「帶著我們的期待,飛翔吧!

相關焦點

  • 【天山守望】「帶著我們的期待,飛翔吧!」——記新疆首次放飛佩戴...
    1月5日,在伊寧伊犁河國家溼地公園,工作人員準備放飛白尾海雕。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張平攝  2019年1月26日,也是在這個溼地公園裡,牛忠澤給一隻高山兀鷲佩戴環志並放飛,那是在新疆第一次給鳥類佩戴環志。但遺憾的是,由於放飛後不久追蹤器失靈,那一次的放飛並沒有獲得有效數據。  據了解,鳥類環志是世界上用來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其規律的一種重要手段。鳥環由金屬製成,上面刻有發放環志的國家、機構、地址(信箱號)和鳥環類型、編號等。
  • 「觀鳥中國愛心伴鳥在旅途」鳥類放飛活動在秦皇島啟動(組圖)
    3月31日上午,秦皇島第十四屆「觀鳥中國·愛心伴鳥在旅途」鳥類放飛活動在北戴河國家溼地公園舉行。圖為放飛現場。劉震攝河北新聞網3月31日秦皇島電(記者孫也達 通訊員劉震)今天上午,秦皇島第十四屆「觀鳥中國·愛心伴鳥在旅途」鳥類放飛活動在北戴河國家溼地公園舉行,白尾海雕、雕鴞、紅隼等13隻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被放歸自然。
  • 白尾地鴉,又叫「沙喜鵲」「沙漠鳥」,是新疆唯一的特有鳥類
    白尾地鴉(拉丁學名:Podoces biddulphi),俗稱「沙喜鵲」、「沙漠鳥」,是雜食性鳥類。 白尾地鴉是鴉科家族中體型較小的,體長在28釐米左右。
  • 愛護鳥兒就給它戴上環志吧
    自然界的鳥類多種多樣,當你仰望天空,不時會有鳥兒從眼前掠過,如果你有心留意,就會發現有的鳥兒腿上佩戴著一個環狀物,就像人們手上戴的戒指——這個環狀物就是鳥類環志。2015年,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發現一隻北京雨燕飛到了南非。難以想像,如果沒有鳥類環志,怎麼能夠證明一隻體型小巧的鳥兒能飛到那麼遙遠的地方?於是,人們就有了疑問:什麼是鳥類環志?為何要給鳥類佩戴環志?
  • 虎頭海雕和白尾海雕拍攝體驗
    圖中左2為虎頭海雕,左3為白尾海雕。
  • 國家一級保護鳥類虎頭海雕首次在興凱湖「留影」
    龍頭新聞訊(記者 時繼凱)從16日開始,在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監測人員進行春季候鳥監測時,首次拍攝到珍稀瀕危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虎頭海雕1隻。這隻虎頭海雕當時駐留在興凱湖唯一外流河松阿察河河畔附近,工作人員用攝錄器材成功抓拍到它。
  • 10個新種首次亮相!巍山鳥道雄關今年共環志候鳥136種3083隻
    經全體環志人員努力,國際鳥類環志巍山站鳥道雄關今年的鳥類環志工作於11月6日結束收網,共環志候鳥136種3083隻,其中琉璃藍鶲、紫壽帶、紅眉朱雀、赤朱雀等10種,是在巍山首次網捕到。環志到的新種候鳥斑喉希鶥。
  • 10種鳥類首次亮相大理巍山
    近日,國際鳥類環志巍山站鳥道雄關今年的鳥類環志工作結束收網,今年共環志候鳥136種3083隻,其中琉璃藍鶲、紫壽帶、紅眉朱雀、赤朱雀等10種鳥類為首次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捕到。環志到的新種候鳥灰腹繡眼鳥。
  • 玉帶海雕首次現身雲南青華海溼地 鳥類總數增至236種
    近日,在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攝影愛好者首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玉帶海雕的珍貴影像。畫面中這隻褐色的大鳥就是玉帶海雕,只見它的雙目炯炯有神,正展開一雙長長的翅膀,在天空翱翔盤旋,優美的姿態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耀眼。
  • 新疆15種野生珍稀鳥太漂亮啦!這裡是鳥類歡聚的天堂啊!
    新疆的氣候、土壤、環境……特別適宜鳥類的繁衍成長,養育著極其豐富的野生鳥!新疆的野生鳥多達488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91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1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77種。下面這15種新疆野生鳥,您見過嗎?1.
  • 鳥類南飛,去的是哪個「南方」?
    為了幫助它們順利去往南方過冬,人們開車載著它們,行駛兩千公裡後放飛。看起來是個很暖心的故事。但看完視頻,心中不免有一些疑問:用車送鳥兒去南方,真的合理嗎? 鳥類南飛的終點究竟在哪裡? 這種標記方法被稱為環志,因簡單易行而迅速獲得世界各國鳥類學界的認可,專門的環志站如雨後春筍般設立。1983年鳥類學家張孚允等人在青海湖進行了大陸首次鳥類環志工作,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亞洲環志鳥類最多的國家。環志回收需要重新捕捉鳥類,可世界又是何其廣闊。
  • 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10月10日凌晨6點40分左右,一隻長相獨特的綠色鳩鴿現身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
  • 這隻「特立獨行」的白頭海雕走紅 飼養員:你是猛禽不是狗
    比如咱們的大熊貓,印度的孟加拉虎,澳大利亞的考拉,美國的白頭海雕等等。說到白頭海雕,那可是一種大型猛禽,它們外形雄壯,爪牙鋒利。因為喜歡搶奪其他海雕的食物,還被稱為「海盜鳥」。最近,網上有一隻白頭海雕火了,因為它只是看起來像一隻海雕。近日,在國外的一檔節目裡,出現了一隻「謎一般」的白頭海雕。千萬不要被它帥氣的出場給迷惑,因為它並不覺得自己是一隻雕,不信您瞧!
  • 海雕捕蝙蝠兇狠一幕:果蝠多次從海爬回岸,卻被海雕不斷拋入海中
    在海雕種類中,白腹海雕體長為70-85釐米,翼展178-218釐米,體重約3-5千克,是一種中大型的猛禽,它們分布範圍較廣,活動在海岸及河口地區,主要靠捕食水生動物為生。據研究小組成員介紹:這隻白腹海雕輕易地捕捉到這隻果蝠,果蝠拼盡全力都難於從鷹爪下掙脫,然後海雕直接將果蝠帶到海上拋下海水中淹沒。在白天,果蝠還在樹上休息,沒有一點防備,自然被猛禽輕易捕捉到。
  • 給一隻斑尾塍鷸安裝追蹤器後放飛,它去了哪裡做了什麼?太了不起了!
    10月初,在新浦海邊,環志志願者為捕獲的最後一隻斑尾塍鷸戴上環志後在海塗上放飛。
  • 環頸鴴誠招「保鏢」,你要不要來?
    對部分鳥類實施捕捉,並進行測量、採集羽毛和血液樣品、環志後原地放飛;4. 觀察和記錄鳥類的求偶、爭鬥、育雛等繁殖行為,獲取有關數據,並拍照和攝影。工作計劃野外工作將在4個研究地點同時開展,各地點概況及時間安排如下:1.
  • 成都市第一本綜合性觀鳥手冊發布 收錄了150種常見鳥類
    四川省暨成都市第三十七屆「愛鳥周」活動今日在成都市錦官驛小學啟動,啟動現場除展示鳥類標本、漫畫、攝影作品和舉辦愛鳥周走進校園科普講座外,成都市觀鳥協會還發布了成都市內第一本綜合性觀鳥手冊:《成都市常見150種鳥類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