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內容
1. 在研究區搜尋鴴鷸類水鳥的鳥巢,記錄鳥巢的位置和特徵,測量鳥卵的尺寸,監測巢的孵化狀態;
2. 設置紅外觸發照相機和溫度自動記錄儀,記錄孵卵行為和繁殖成功率;
3. 對部分鳥類實施捕捉,並進行測量、採集羽毛和血液樣品、環志後原地放飛;
4. 觀察和記錄鳥類的求偶、爭鬥、育雛等繁殖行為,獲取有關數據,並拍照和攝影。
工作計劃
野外工作將在4個研究地點同時開展,各地點概況及時間安排如下:
1. 渤海灣(河北唐山市)
野外工作時間:5月1日-7月31日
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內最重要的遷徙中停地,著名觀鳥勝地,候鳥的種類豐富、數量巨大,有國內已知最大的環頸鴴繁殖種群。
2. 雷州灣(廣東省湛江市)
野外工作時間:3月25日-6月25日
中國大陸的最南端,氣候溼熱,國內僅存的環頸鴴原生繁殖地之一,該種群為近年來才被重新正確認識的獨特亞種——白臉鴴。
3. 艾比湖(新疆博爾塔拉州)
野外工作時間:5月1日-6月30日
新疆第一大鹹水湖,位於準噶爾盆地腹地,湖畔是茫茫戈壁、時有風沙、夏季極度乾燥炎熱(最高超過40°C)。
4. 青海湖(青海省海北州)
野外工作時間:5月1日-7月31日
位於青藏高原的中國最大湖泊,海拔約3200 m,氧氣含量約為平原的七成,晝夜溫差大,溫度遠低於低海拔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