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調研:鴴鷸類大軍已經到達石家莊,繁殖季保護地鳥類又雙叒叕成...

2020-12-08 華北環境前線

新朋友請關注

老朋友請分享

華北環境前線春季鳥類調研小組22日、23日趕赴石家莊黑鸛保護地進行調研,石家莊黑鸛保護地的各種野鴨群全部北遷,鴴鷸類大軍到達溼地。繁殖季節,大找到了另一半,天上、地下、水中、溼地中,又雙叒叕成雙成對……

春季護飛行動鴴鷸類大軍已經到達石家莊!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空氣中瀰漫著荷爾蒙的氣息……

石家莊黑鸛保護地送走了近萬隻的野鴨群,迎來了從南而至的鴴鷸類大軍。環頸鴴、金眶鴴、白腰草鷸、黑翅長腳鷸、白鶺鴒都是成雙成對,就連那隻大,都找到了另一半,兩隻大在空中翱翔,你追我趕,好不熱鬧。

石家莊黑鸛保護地上空飛翔的黑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金眶鴴在覓食。

各種鴴鷸類候鳥已經回到了溼地,認真觀察才能發現這些正在覓食的小鳥。

小知識:候鳥,在非洲過冬,其它時候則在歐洲和亞洲西部棲息繁殖。常棲息於湖泊沿岸、河灘或水稻田邊。單個或成對活動,活動時行走速度甚快,常邊走邊覓食,並伴隨著一種單調而細弱的叫聲。通常急速奔走一段距離後稍微停停,然後再向前走。以昆蟲為主食,兼食植物種子、蠕蟲等。

點擊小圖變換大圖↑

科普:繁殖季鳥類繁殖知識

鳥類有沒有小丁丁?它們如何啪啪啪,怎樣繁殖下一代?邢世傑說這是科學知識,應該告訴大家。

對於絕大部分的鳥類而言,它們都是「快槍手」,大多數都是一兩秒時間……

目前地球上約有1萬種鳥類,和它們的爬行動物祖先一樣,其中97%以上擁有的是洩殖腔。

鳥類的洩殖腔。

授權使用

以上圖片↑拍攝作者為:頌濤老師)

因為大多數鳥類沒有小丁丁,便於飛行。到了交配的季節,雄鳥騎在雌鳥上面,兩個洩殖腔孔一對,精子進入雌鳥體內完成任務,做做樣子,走走過場……

當然,還有一部分鳥類是有生殖器官的,例如我們保護的黑鸛、。當地留鳥大部分開始進入孵化期,剛剛遷徙到石家莊黑鸛保護地的鴴鷸類和其他大型涉禽,正在繁殖交配期。更詳細情況,大家可以查閱野生動物知識。

大也找到了另一半

這隻大在溼地一直是獨來獨往,每次調研的時候都能看到它在覓食,或者是在被喜鵲圍攻。這次,大飛起來的時候才發現,還有一隻跟著它,兩隻猛禽在空中自由的翱翔。大自然神奇啊,繁殖季節大都找到了它的另一半

斑嘴鴨也在秀恩愛

一對斑嘴鴨從遠處飛來,落在了一處淺水處開始覓食。看到遠處我們在拍照,根本就沒有打擾,不慌不張一扭一扭!

齊飛小鷿鷈

溼地中最明顯的還是小鷿鷈,一大群悠哉嬉戲。

數鷚夫婦守護愛巢

溼地中有一棵柳樹,柳樹上有一個小鳥巢。不敢肯定這個巢穴是否是這對數鷚夫婦的的愛巢,在我們觀察期間,這一對小鳥始終在柳樹上蹦來蹦去,不肯離開。

一對白鷺上青天

一對小白鷺在空中飛翔,多次落地起飛都成雙成對。

溼地中的小白鷺都成雙成對。

野生鸕鷀和蒼鷺為伍

溼地中有二十多隻蒼鷺,一對鸕鷀也跑進了它們中間。

白鶺鴒發生爭鬥

大群白鶺鴒在溼地覓食,期中一隻白鶺鴒與另外一隻白鶺鴒發生了爭鬥。

覓食中的白腰草鷸

正在覓食的白腰草鷸。

成雙灰椋鳥

灰椋鳥本屬於候鳥,但是現在也成了本地留鳥。在冬季調研中,多次發現灰椋鳥,繁殖季節灰椋鳥也是成雙成對的出現。

調研掠影

春季候鳥遷徙季,華北環境前線鳥類調研小組會定期到石家莊黑鸛保護地進行鳥類調研。

近日,華北環境前線長安區分隊王明會巡護石家莊黑鸛保護地,在一處淺灘發現一隻死亡的黑水雞。華北環境前線辦公室在獲悉情況後,此次調研專門巡查未發現下毒等情況。

衡水分隊放飛珠頸斑鳩

3月25日,衡水分隊劉修廣救助了一隻珠頸斑鳩,這隻斑鳩撞上一片小樹林的網上,劉修廣發現後救了下來並放飛。

衡水分隊高廣迎巡護衡水外排河。

任鳥飛由阿拉善SEE基金會發起,是守護中國最瀕危水鳥及其棲息地的一個綜合性生態保護項目。該項目將在2016-2026年間,以超過100個亟待保護的溼地和24種珍稀瀕危的水鳥為優先保護對象,通過民間機構發起、企業投入、社會公眾參與的「社會化參與」模式開展積極的溼地保護工作,搭建與官方自然保護體系互補的民間保護網絡,建立保護示範基地,進而撬動政府、社會的相關投入,共同守護中國最瀕危水鳥及其棲息地。任鳥飛項目由阿拉善SEE基金會與紅樹林基金會於2016年共同打造。同時,該項目也得到了阿拉善SEE華北項目中心、華東項目中心、深港項目中心、福建項目中心、山東項目中心,以及北京巧女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基金會、滙豐銀行與社會愛心用戶、企業等的共同支持。

相關焦點

  • 候鳥北遷繁殖季,崇明東灘迎來「鴴鷸大軍」(多圖)
    「眼下是鴴鷸類候鳥的過境高峰,我每天都會捕獲幾十至上百隻不同品種的鳥兒。風信好的時候,一天有成千上萬隻鳥在這兒落腳!」這是崇明全域禁獵後的首個候鳥北遷繁殖季,工作人員預計,今年過境的鴴鷸類鳥類數量將達3萬餘只,大多數將停留到春末夏初。
  • 太行項目中心鳥類調研:長嘴劍鴴成本地留鳥?天鵝群與黑鸛一起在...
    2020年12月28日、29日,太行項目中心,石家莊市野生動物救護站鳥類調研小組趕赴石家莊黑鸛保護地進行鳥類調研。第一次發現了長嘴劍鴴小群體在溼地越冬,多隻小天鵝、大天鵝和黑鸛群一起在溼地覓食,上萬隻野鴨群在溼地上空飛翔。護飛行動:長嘴劍鴴成為本地留鳥?
  • 每日佳軟:鳥類科普佳作"中國鴴鷸識別"
    通過手機科普知識是一個重大轉折,作為自然科普中的鳥類觀察,「中國鴴鷸識別」是國內少有的科普App,喜歡鳥類的網友可以體驗一下。 >    「中國鴴鷸識別」的科普對象很特別,是一種叫做鴴鷸(héng yù)的鳥類,這款應用也是是北京觀鳥會(Beijing Bird Watching Society)繼北京猛禽識別後,最新發布的一款觀鳥工具類應用。
  • 崇明東灘迎來「鴴鷸大軍」
    「眼下是鴴鷸類候鳥的過境高峰,我每天都會捕獲幾十至上百隻不同品種的鳥兒。」  保護區一年四季都熱鬧  今年57歲的老金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鳥哨」的傳承人,也是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名護鳥志願者。時值四月,在南方度過一整個冬天的鳥兒又開始了北遷繁殖之旅。
  • 綠會代表將應邀出席首屆「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鴴鷸類科學會議...
    鴴鷸類是多種鳥類的集合,包含鷸科、鴴科和鷗科等。在東亞-澳大利亞西亞遷飛路線上,中國作為東亞地區海岸線綿長、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棲息地,其鴴鷸類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中國東部的沿海灘涂上,每年都出現壯觀的鴴鷸集群。而在保護國內鴴鷸類育種、遷徙、棲息等方面,中國綠髮會的角色不可或缺,始終以積極行動支持、保護著鴴鷸鳥類的生態延續。
  • 招募| 2018年春季中國沿海灘涂溼地鴴鷸類研究志願者
    ,更好地了解鴴鷸類對中國沿海灘涂溼地的利用,由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荷蘭皇家海洋科學研究所(NIOZ)、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荷蘭格羅寧根大學聯合組成的研究團隊從2014年起對四個重要鴴鷸物種(大濱鷸、斑尾塍鷸、紅腹濱鷸和黑尾塍鷸)個體佩戴衛星追蹤器,研究它們在本區域的棲息地選擇狀況。
  • 灘涂上的鴴鷸類
    文/郗旺攝影/李東明、Richard Bartz、郗旺、肖詩白責編/劉霞勺嘴鷸(Eurynorhynchus pygmeus)是一種小型鴴鷸類水鳥,其獨特的嘴型、軟萌的身姿、彪悍的生活史,妥妥地俘獲了全球觀鳥愛好者及生物學家的心
  • 下塘水鳥溼地成海南越冬水鳥密度最高區域 鴴鷸類水鳥數量最多
    「下塘水鳥溼地通過一個狹窄的排洪閘口連通演豐東河,受到不規則半日潮的影響,經過漲退潮,大量的河水和海水水體交換,調節溼地裡水鹽度,利於生物繁育,豐富了該地自然資源。」全球環境基金(GEF)海南溼地保護體系項目宣教專家、海南觀鳥會顧問盧剛告訴記者。  下塘溼地是東寨港保護區周邊最大的一塊沼澤溼地,這裡不但為野鴨等遊禽提供了隱蔽和覓食的場所,也為鴴鷸類涉禽提供了海水漲潮時的休息地。
  • 瑞安灘涂現兩萬隻鴴鷸 其中一隻黑尾塍鷸戴「戒指」
    繼送走3月來做客的大濱鷸後,溫州又迎來以黑尾塍鷸、中杓鷸等大型鷸類的「到此一遊」。4月27日下午,浙江水利河口研究院生態學博士熊李虎在瑞安丁山圍墾灘涂一帶做調查時,發現約兩萬隻鴴鷸。鳥友葉成光聞訊趕來記錄,在茫茫鳥海中發現一隻被環志的黑尾塍鷸。
  • 帶你辨識山西的鴴鷸類鳥(下)
    《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鄭光美主編)中鷸科包含了12屬50種。
  • 鴨綠江口蛤類大量死亡,鷸類候鳥面臨餓死危險
    本文原標題:《鴨綠江口鴴鷸類饑寒交迫緣由未知,爭議?等待?最迫切工作是科學合理的救助行動》近日,《極端低溫致數萬瀕危遷徙候鳥面臨饑荒,阿拉善SEE邀您一起參與緊急救援!》鴨綠江口遷飛候鳥的緊急救助項目引起廣泛關注。
  • 鳥類家庭誰帶娃?動物學家告訴你
    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然 / 文 施向輝 / 攝)鳥類家庭生完孩子誰帶娃?鳥也會 " 離婚 " 嗎?11 月 19 日,三位重量級動物學家齊聚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分享了關於鳥類、長臂猿以及金絲猴的行為學研究成果。
  • 寧夏鳥類記錄新種——小濱鷸
    每年兩次的遷徙季節,我都力所能及地告訴身邊的各位觀察記錄愛好者,請將你們的鏡頭分出一定時間,對準寧夏灘頭上的各種鴴鷸。2020年4月13日晚21:39,祁哥發來一堆照片讓我幫忙看看有沒有新的他沒記錄過的鳥類。說實話,對於鴴鷸和鷗類以及柳鶯我十分頭疼。雖然經常吹牛觀鳥多少年,但是用某些巨師、大神、大師說我的話就是:這麼多年了,怎麼就沒點進步呢?
  • 春季到上虞海塗來看鳥百餘種珍稀鳥類在這裡「加油」
    去年4月,一群熱心於野生鳥類保護的愛心人士自願成立上虞區野鳥保護者協會。去年5月底,上虞區還開全省先河,率先在海塗二號閘建立「野生鳥類司法保護基地」,以司法介入捍衛野鳥保護基地生態安全。上虞區資深攝影人、野鳥保護者協會會長邱忠海表示,每當看到鏡頭裡跳躍的小生命被人捕殺,就十分痛心。
  • 10月中旬洞庭湖水位開始下降 吸引黑鸛、白琵鷺、灰鶴等多種珍稀鳥類
    姚毅是一位鳥類專家,也是一名攝影師,他的照相機裡有大量不同鳥類圖片,平時會及時將照片保存到電腦中,常常會有新發現。 相比往年,今年洞庭湖水位一直偏高,淹沒了湖區不少草洲。「往年的這個時候,湖面上都是一片綠油油的苔草灘,今年卻到處都是水。」姚毅說,很多雁形目鳥類以苔草為食,水位太高會導致水鳥沒有地方覓食,也會讓候鳥不願意在此地棲息。
  • 「中科館大講堂」溼地鳥類:與人類共存的精靈
    嘉賓:胡若成(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科學顧問)【嘉賓簡介】胡若成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科學顧問,主要研究方向為鳥類保護地理學,他是觀鳥愛好者,國內目擊近700種鳥類;曾參與可可西裡世界自然遺產申請工作
  • 見過那麼多鳥,別說你還不知道鳥類怎麼分類
    鳥類是自然界分布最廣、最富生機的動物類群之一。鳥類具有絢麗的羽毛、婉轉的鳴聲、複雜的行為,同時許多鳥類日間活動、伴人而居,使得它們成為人類最親密的動物之一而備受關注和喜愛,也成為許多動物學家研究的重要對象。如今世界鳥類中現存鳥類種類仍在不斷增加,目前已經突破10000大關。
  • 豆瓣9.2,關於常見鳥類的部分真相 | 實用自然圖鑑
    《實用自然圖鑑》按照常見的幾大物種,將全書分為6部分,分別是昆蟲類、鳥類、哺乳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貝類、植物類。嘴部很長的鳥類代表非鷸莫屬,鷸能夠將長嘴插入泥沙的洞穴中,靈巧地將貝殼、螃蟹和沙蠶等藏著的生物叼出來。嘴部鋒利且彎曲成鉤狀的鳥類大多是肉食性,如鷹。鳥的足部一般有4趾,有些鳥的4趾都在前方,有些是3前1後,有些則是2前2後。
  • 小濱鷸過路硃山湖 湖北省鳥類又添新記錄
    4月下旬,武漢地區迎來春季候鳥遷徙高峰,鴴鷸鳥類開始過境。20日,鳥類攝影愛好者彭光華在地處武漢經濟開發區的硃山湖畔拍攝到一隻小濱鷸,首次在湖北省記錄到該種鳥類,同時也為武漢市鳥類名錄再添1個新成員。據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介紹,近期協會會員在開展武漢重點區域鳥類監測時發現,武漢市各大湖泊水位均較往年低,灘涂面積增大,為遷徙路過的鴴鷸類涉禽提供了良好的覓食環境,吸引眾多包括小濱鷸在內的小型涉禽在此流連,為遷徙候鳥提供補給。協會希望我市湖泊管理部門,在不影響防洪抗澇的前提下,儘量恢復湖泊春漲秋落的水文過程,為不同季節的候鳥提供各自適宜的生境,為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再添新亮點。
  • 武漢府河溼地記錄鳥類多達160種 再次刷新記錄(圖)
    當日傍晚和次日清晨,武漢市觀鳥會兩名會員拍攝到了這種主要在沿海分布的鳥類。紅頸瓣蹼鷸為海洋性鷸類,非繁殖期多在近海淺水處棲息活動,也出現在大的內陸湖泊、河流、水庫、沼澤及河口地帶,在武漢觀鳥歷史上還是首次被鏡頭捕捉發現。從圖片看來,在武漢出現的紅頸瓣蹼鷸的脖子並不是紅色,對此,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野保處負責人介紹,該鳥類在繁殖期脖子才會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