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左2為虎頭海雕,左3為白尾海雕。2019.3.7拍攝,NIKON D5 600mm鏡頭 ,ISO-100
F/4.5 S/1/2000秒 ,拍攝距離大約150米
這種虎頭海雕和白尾海雕,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據說虎頭海雕體長90-100釐米,體重在5-10公斤之間。因頭部為暗褐色,且有灰褐色的縱紋,看似虎斑,因而得名。飛起來翼展203-250釐米。看起來很大很兇猛。它的體羽為暗褐色,虹膜、嘴、腳均為黃色,爪黑色。前額、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尾下腹羽以及呈楔形尾羽全部為白色。而白尾海雕的體長84-91釐米,成鳥多為暗褐色,頭頸羽色較淡,沙褐色或淡黃褐色;嘴、腳黃色,尾羽成楔形為純白色。我第一次見到這兩種大鳥是在吉林琿春。
這兩種鳥都是大型猛禽。多活動於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澤地帶。常在江河湖海岸、島嶼及河口地區棲息。這些鳥冬季在日本、朝鮮、印度、地中海和非洲西北部越冬。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和格陵蘭島。近些年每年的3月上中旬飛來吉林琿春。
拍這兩種可愛而兇猛的猛禽大鳥,還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他們的起飛和飛行的姿勢非常美!通過拍攝觀察,這兩種鳥生活習性還是有一定規律的。一般陰天和無風的天氣它們不愛活動,晴天和有風的天氣它們就非常活躍。這就給來到這裡的攝鳥人提供了機會。不活躍時可以休息一會兒,今天天氣好還有風,那要連續作戰,忙個不停了。這些鳥到了中午時,就都站在那裡休息不動了。這時,我們這些鳥人也趁此機會吃飯休息一會兒,然後再繼續拍攝。
通過這次拍攝虎頭海雕和白尾海雕,感到這種大型猛禽是又好拍,又不好拍。好拍的是它們體積大目標大,容易對焦;不好拍的是這些野生猛禽行動極為機警,平時呆在離拍攝人很遠地方。它們飛行時目光機警,隨時注意獵物的動向,行動敏捷,動作極快,往往一擊即中。尤其是虎頭海雕活躍時太少。這就需要用400-800mm的超長焦才合適。
上圖為虎頭海雕叼肉飛行。2019.3.7拍攝,NIKON D5 600mm鏡頭 ISO-100 F/4.5
S/1/2500秒,拍攝距離大約150米
上圖為飛翔中的白尾海雕 。2019.3.7拍攝,NIKON D5 600mm ISO-200 F/4.5
S/1/2500秒 拍攝距離大約120米
上圖為白尾海雕在飛翔 2019.3.7拍攝, NIKON D5 ISO-126 F/4.5
S/1/1600秒 拍攝距離大約120米
上圖為白尾海雕展翅放飛 2019.3.7拍攝 NIKON D5 600mm ISO-200
F/4.5 S/1/1600秒 拍攝距離大約100米
在這裡談了點拍攝虎頭海雕和白尾海雕的一點體會,供參考。
攝影 :董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