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海雕和白尾海雕拍攝體驗

2021-01-15 閒聊攝鳥

圖中左2為虎頭海雕,左3為白尾海雕。2019.3.7拍攝,NIKON  D5   600mm鏡頭 ,ISO-100 

F/4.5  S/1/2000秒 ,拍攝距離大約150米


這種虎頭海雕和白尾海雕,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據說虎頭海雕體長90-100釐米,體重在5-10公斤之間。因頭部為暗褐色,且有灰褐色的縱紋,看似虎斑,因而得名。飛起來翼展203-250釐米。看起來很大很兇猛。它的體羽為暗褐色,虹膜、嘴、腳均為黃色,爪黑色。前額、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尾下腹羽以及呈楔形尾羽全部為白色。而白尾海雕的體長84-91釐米,成鳥多為暗褐色,頭頸羽色較淡,沙褐色或淡黃褐色;嘴、腳黃色,尾羽成楔形為純白色。我第一次見到這兩種大鳥是在吉林琿春。

這兩種鳥都是大型猛禽。多活動於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澤地帶。常在江河湖海岸、島嶼及河口地區棲息。這些鳥冬季在日本、朝鮮、印度、地中海和非洲西北部越冬。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和格陵蘭島。近些年每年的3月上中旬飛來吉林琿春。

拍這兩種可愛而兇猛的猛禽大鳥,還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他們的起飛和飛行的姿勢非常美!通過拍攝觀察,這兩種鳥生活習性還是有一定規律的。一般陰天和無風的天氣它們不愛活動,晴天和有風的天氣它們就非常活躍。這就給來到這裡的攝鳥人提供了機會。不活躍時可以休息一會兒,今天天氣好還有風,那要連續作戰,忙個不停了。這些鳥到了中午時,就都站在那裡休息不動了。這時,我們這些鳥人也趁此機會吃飯休息一會兒,然後再繼續拍攝。

通過這次拍攝虎頭海雕和白尾海雕,感到這種大型猛禽是又好拍,又不好拍。好拍的是它們體積大目標大,容易對焦;不好拍的是這些野生猛禽行動極為機警,平時呆在離拍攝人很遠地方。它們飛行時目光機警,隨時注意獵物的動向,行動敏捷,動作極快,往往一擊即中。尤其是虎頭海雕活躍時太少。這就需要用400-800mm的超長焦才合適。


上圖為虎頭海雕叼肉飛行。2019.3.7拍攝,NIKON  D5  600mm鏡頭  ISO-100  F/4.5 

 S/1/2500秒,拍攝距離大約150米


上圖為飛翔中的白尾海雕 。2019.3.7拍攝,NIKON  D5  600mm  ISO-200  F/4.5 

 S/1/2500秒    拍攝距離大約120米               


上圖為白尾海雕在飛翔      2019.3.7拍攝,  NIKON  D5  ISO-126   F/4.5  

                            S/1/1600秒   拍攝距離大約120米

上圖為白尾海雕展翅放飛     2019.3.7拍攝      NIKON  D5     600mm  ISO-200

                                   F/4.5    S/1/1600秒     拍攝距離大約100米    

在這裡談了點拍攝虎頭海雕和白尾海雕的一點體會,供參考。

                  攝影 :董志學

相關焦點

  • 虎頭海雕、白尾海雕亮相琿春敬信溼地
    - 01:10連日來,琿春市出現晴好天氣,虎頭海雕、白尾海雕亮相敬信溼地,嬉戲覓食,讓人們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作為候鳥世界的重要生態廊道之一 ,每年,琿春敬信溼地都會迎來虎頭海雕、白尾海雕、北極鷗、銀鷗、禿鷲、大雁等鳥類。其中,虎頭海雕和白尾海雕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尤其是虎頭海雕數量很少,十分珍貴。這裡連續多年吸引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前來,記錄下一幅幅珍貴瞬間。
  • 雞西人剛剛在興凱湖拍到虎頭海雕!太難得了……
    近日,記者在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獲悉,3月16日下午3點多,黑龍江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監測站站長劉化金在興凱湖龍王廟、松阿察河邊處拍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候鳥——虎頭海雕。劉站長說,這是自1998年有記載記錄以來,在興凱湖地區第二次拍到的虎頭海雕。
  • 第6期-鳥類生態攝影之虎頭海雕
    虎頭海雕屬於鳥綱、鷹科、海雕屬。體長90-100釐米,翼展203-250釐米,體重在5-10千克之間。因頭部為暗褐色,且有灰褐色的縱紋,看似虎斑,因而得名。虎頭海雕體型碩大,特徵為有一黃色的特大鳥喙,它的體羽主要為暗褐色,虹膜、嘴、腳均為黃色,爪黑色。前額、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以及呈楔形的尾羽全部為白色。
  • 國家一級保護鳥類虎頭海雕首次在興凱湖「留影」
    龍頭新聞訊(記者 時繼凱)從16日開始,在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監測人員進行春季候鳥監測時,首次拍攝到珍稀瀕危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虎頭海雕1隻。這隻虎頭海雕當時駐留在興凱湖唯一外流河松阿察河河畔附近,工作人員用攝錄器材成功抓拍到它。
  • 天空中的虎頭小霸王,海陸空通吃,擁有王者氣度的猛禽——虎頭海雕
    虎頭海雕體長90-100釐米,翼展203-250釐米,體重在5-10千克之間。因頭部為暗褐色,且有灰褐色的縱紋,看似虎斑,因而得名。體型碩大,特徵為有一黃色的特大鳥喙。虎頭海雕是「海雕屬」中最大型的成員,也是最大的猛禽之一。
  • 虎頭海雕的鳴聲如虎,還是海雕屬中體型最大,卻往往不敵其它猛禽
    虎頭海雕還是海雕屬中體型最大成員,其體重在5-10公斤之間,平均體重約為6.8公斤,虎頭海雕被認為是地球上平均最重的鷹,最重一隻可達12.7公斤;體長86.5—105釐米,翼展為2.03—2.41米,最長達2.6米,主要棲息在海岸及河谷地帶,主要分布在中國、日本、韓國、朝鮮、韓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地區中。
  • 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英文名White-tailed eagle,一種著名的大型猛禽,屬於鷹形目鷹科海雕亞科海雕屬,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中~高緯度的沿海地區,有時也進入內陸水系。
  • 冬日觀鳥⑤|虎頭海雕:雕中之王鳥中猛禽 幾乎沒有天敵
    攝影/餘敏剛捕食成功的虎頭海雕。攝影/餘敏對峙。攝影/餘敏紅網時刻記者 楊滋 吳思靜 整理報導虎頭海雕(學名:Haliaeetus pelagicus):體長90-100釐米,翼展203-250釐米,體重在5-10千克之間。因頭部為暗褐色,且有灰褐色的縱紋,看似虎斑,因而得名。
  • 江蘇跨省救助的白尾海雕 背著GPS定位器重返藍天
    在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工作人員為白尾海雕佩戴好GPS定位器,並把它裝入木質箱子,運往六合龍袍溼地。據了解,白尾海雕是12月2號晚上,由安徽阜陽太和縣公安分局趙廟派出所連夜送到紅山森林動物園。當時,這隻白尾海雕無法正常活動,保持伏地狀態,頸部位置好像存在異物。不過,在一路顛簸過程中,白尾海雕居然將口中的「異物」吐了出來。
  • 一度被斑鳩「噎住」 經過救治後白尾海雕回歸野外
    來到紅山森林動物園,救護中心工作人員立刻為白尾海雕(以「1202」作為它的代號)拍攝了頸部X光片,確認「異物」是一隻殘餘的斑鳩,已經全部排出。救護人員對白尾海雕進行了體檢,顯示體況正常,只是非常瘦弱,脂肪度很低。隨後工作人員為其進行補液,提供營養支持,後將其進行安置休養。
  • 白尾海雕,王者歸來
    白尾海雕夏季以魚類為主食,而到了冬季則以捕食野 鴨、鷗鳥中的傷病鳥為食。當然如果有死亡的動物(包括雞、『鴨、貓、狗等家禽家畜)它們也樂於接受。它們選擇金州灣越冬正是因為那裡有數以千計的鷗鳥和野鴨。白尾海雕區別於其它大雕的最顯著的標誌就是這雪白 的尾巴。白尾海雕最拿手的是俯衝掠食,發現傷病鷗鴨往往一衝而就,成功率比較高。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去年12月,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接收到這隻被異物堵住頸部的白尾海雕,經過一個月的救治,自主採食和飛行恢復正常,進行了科學野外放歸。並與南京林業大學合作首次為白尾海雕安裝GPS定位裝置,了解它的飛行軌跡和活動區域,更好的研究和保護城市野生動物。當時,來到紅山森林動物園,救護中心工作人員鑑定,「異物」竟是一隻斑鳩。
  • 《美國國鳥白頭海雕》大刀-協助拍攝
    漂亮的白頭海雕是美國的國鳥,它們擁有高超的捕獵和築巢 技巧,生存能力在鳥類中名列前茅。美國國鳥白頭海雕【第1幅圖】此作品由揚州攝影愛好者歷先生在著名的遼寧地區拍攝美國國鳥白頭海雕【第2幅圖】此作品由紹興攝影愛好者寇先生在著名的金華地區拍攝
  • 載夢飛翔 新疆首次放飛佩戴鳥類環志白尾海雕
    ——記新疆首次放飛佩戴鳥類環志白尾海雕 它趴在河邊的雪地上一動不動,在相距十幾米遠的地方,人們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盯著它。它似乎有些萎靡,身上的羽毛也顯得雜亂,只有那警惕而犀利的眼神以及充滿攻擊性的尖利鉤嘴在告訴你,它不是普通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