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海雕

2021-03-01 祖傳教書匠

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英文名White-tailed eagle,一種著名的大型猛禽,屬於鷹形目鷹科海雕亞科海雕屬,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中~高緯度的沿海地區,有時也進入內陸水系。白尾海雕是一種相當成功的食肉動物,它數量眾多,全球野生種群總數可能在5萬隻左右,IUCN評價其生存狀況為無危(LC);儘管如此,在國內它仍然是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私自捕捉屬犯罪行為,請勿以身試法。

按平均重量計算,白尾海雕通常被認為是世界第四大掠食性猛禽和第二大海雕,在歐洲地區成年雄性與雌性白尾海雕的平均體重分別為4千克和5千克左右,大個體雌性能超過8千克、翼展可達2.6米,甚至雄性白尾海雕也有6.5千克的科考記錄(相當於大個體雌性金雕)。與其他海雕類似,白尾海雕的食物構成中魚類佔據了較大的份額,為了便於捕魚,它的腳掌裡側表面的角質層形成了突起的小尖刺以增大摩擦力,爪子彎曲度很大,類似於鶚,能緊緊鉤住魚類滑溜的軀體防止它們溜走。相較於自身體型,白尾海雕的爪子比例顯得很平庸,但憑藉龐大的體型,其絕對值仍然相當可觀,遠超大多數鷹科成員。除了魚類,白尾海雕的第二類主食就是各種水禽,包括海鷗、鸕鷀、鷺、秧雞以及各種雁形目,連體重可達10千克、以脾氣暴躁著稱的疣鼻天鵝也有被白尾海雕殺死的記錄。此外,儘管並非其主要獵物,但陸地哺乳類有時也會出現在白尾海雕的食譜上,包括流浪貓、狗獾、赤狐、水獺這樣的食肉目動物。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祖傳教書匠:講台鐘點工,熱愛花鳥魚蟲和美食,喜歡鑽研各種貌似無用的知識,雖已年近半百,但仍不乏滿滿的少年情懷,爭取玩物不喪志,做個老頑童。

您的讚賞是公眾號唯一的勞動所得

相關焦點

  • 白尾海雕,王者歸來
    大連金州灣,是已知中國北方最大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尾海雕的越冬地。
  • 虎頭海雕和白尾海雕拍攝體驗
    圖中左2為虎頭海雕,左3為白尾海雕。
  • 一度被斑鳩「噎住」 經過救治後白尾海雕回歸野外
    2020年12月2日晚,安徽省太和縣公安分局趙廟派出所聯繫到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稱他們接收到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無法正常活動,常保持伏地的狀態,頸部位置好像存在異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隨即讓對方將其送過來,因為路途顛簸,這隻白尾海雕居然將口中的「異物」吐了出來。
  • 虎頭海雕、白尾海雕亮相琿春敬信溼地
    - 01:10連日來,琿春市出現晴好天氣,虎頭海雕、白尾海雕亮相敬信溼地,嬉戲覓食,讓人們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作為候鳥世界的重要生態廊道之一 ,每年,琿春敬信溼地都會迎來虎頭海雕、白尾海雕、北極鷗、銀鷗、禿鷲、大雁等鳥類。其中,虎頭海雕和白尾海雕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尤其是虎頭海雕數量很少,十分珍貴。這裡連續多年吸引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前來,記錄下一幅幅珍貴瞬間。
  • 江蘇跨省救助的白尾海雕 背著GPS定位器重返藍天
    經過一個多月的悉心照料,今天(1月6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從南京六合龍袍溼地飛向了廣闊的天空。這隻白尾海雕是由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救助、放飛,特別的是,它還佩戴了GPS定位器。未來,它的行動軌跡將為人類研究猛禽提供幫助。
  • 十三陵水庫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近日,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和十三陵林場在對十三陵地區開展的鳥類調查中,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近日,上述兩家單位組織了一支10人調查隊開展鳥類調查。在水庫西南方,調查隊發現了2隻成年和1隻幼年白尾海雕,「初步判斷,這是一個白尾海雕家庭。」
  • 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磴口縣森林公安局民警近日在烏蘭布和沙漠巡查時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11月21日,磴口縣森林公安局組織民警對候鳥遷徙重點區域進行巡查。巡查結束返回單位後,民警仔細察看圖片辨認,發現這隻「老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民警進一步查閱資料,了解到此前磴口縣沒有白尾海雕行動痕跡的記載。這次發現刷新了磴口縣境內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種類數量。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去年12月,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接收到這隻被異物堵住頸部的白尾海雕,經過一個月的救治,自主採食和飛行恢復正常,進行了科學野外放歸。並與南京林業大學合作首次為白尾海雕安裝GPS定位裝置,了解它的飛行軌跡和活動區域,更好的研究和保護城市野生動物。當時,來到紅山森林動物園,救護中心工作人員鑑定,「異物」竟是一隻斑鳩。
  • 新疆珍稀野生動物第18集:白尾海雕-波蘭的國鳥在新疆哦
    白尾海雕白尾海雕在中國境內較為罕見, 其中新疆為1992年首次發現的新記錄, 在黑龍江、內蒙古為夏候鳥,甘肅為留鳥,遼寧、河北、北京、山西、寧夏為旅鳥,長江以南、上海、浙江、臺灣為冬候鳥。冬季於10-11月遷到越冬地,春季最晚於3-4月離開越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