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2020-12-04 內蒙古晨報

磴口縣森林公安局民警近日在烏蘭布和沙漠巡查時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11月21日,磴口縣森林公安局組織民警對候鳥遷徙重點區域進行巡查。當日上午,民警巡查到烏蘭布和沙漠二十裡柳段時,發現空中飛過一隻「老鷹」,便迅速用相機記錄下它在空中飛翔的瞬間。巡查結束返回單位後,民警仔細察看圖片辨認,發現這隻「老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民警進一步查閱資料,了解到此前磴口縣沒有白尾海雕行動痕跡的記載。

這次發現刷新了磴口縣境內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種類數量。據了解,磴口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由2005年的15種增加到目前的25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由4種增加到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由11種增加到19種。

連結:

白尾海雕是大型猛禽,體長84~91釐米,成鳥多為暗褐色,後頸和胸部羽毛為披針形,頭、頸羽色較淡,為沙褐色或淡黃褐色,嘴、腳黃色,尾羽呈楔形純白色。常活動於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澤地帶。常單獨或成對在大的湖面或海面上空飛翔,主要以魚為食,也吃野鴨、大雁、天鵝、雉雞、野兔等還有鼠類,有時還吃動物屍體。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來源:掌上巴彥淖爾

責編:趙鵬飛

相關焦點

  • 十三陵水庫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近日,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和十三陵林場在對十三陵地區開展的鳥類調查中,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近日,上述兩家單位組織了一支10人調查隊開展鳥類調查。在水庫西南方,調查隊發現了2隻成年和1隻幼年白尾海雕,「初步判斷,這是一個白尾海雕家庭。」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1月6日下午,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在南京市六合區的野外被放歸自然。去年12月,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接收到這隻被異物堵住頸部的白尾海雕,經過一個月的救治,自主採食和飛行恢復正常,進行了科學野外放歸。
  • 宜賓三江口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還有……
    1月11日,記者在三江口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市林業竹業局野保科工作人員介紹白尾海雕在宜賓是首次記錄到。
  • 內蒙古發現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原麝:麝媽媽帶著兩隻幼崽
    內蒙古發現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原麝:麝媽媽帶著兩隻幼崽 央視新聞客戶端8月13日消息,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科研人員近日在採集紅外相機數據時發現,紅外相機成功記錄到野生原麝活動影像,
  • 巴彥淖爾高質量推進烏蘭布和沙漠治理工作
    烏蘭布和沙漠猶如狂放不羈的公牛不斷東侵,嚴重威脅著河套平原,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成為烏梁素海流域上遊治理的重中之重。面對風沙肆虐的狂暴,勤勞的河套人民不畏狂沙危害,勇敢地進軍烏蘭布和沙漠,艱難探索造林治沙之路,闖出了一條變「沙害」為「資源」的致富之路。上世紀50年代,烏蘭布和沙漠是一處不毛之地。新中國成立前,磴口縣境內烏蘭布和沙漠綠化覆蓋率僅為0.04%。
  • 邊界發現蒙古野驢 屬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近日(13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森林公安民警在距中蒙邊境線1.5公裡處巡護時,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蒙古野驢的蹤跡。它們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屬世界瀕危物種。蒙古野驢 新華社資料圖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前不久也曾對外披露稱,近期在當地烏爾旗漢林業局生態功能區檢查站附近發現1隻珍稀野生動物——
  • 新疆珍稀野生動物第18集:白尾海雕-波蘭的國鳥在新疆哦
    白尾海雕成鳥多為暗褐色;後頸和胸部羽毛為披針形,較長;頭、頸羽色較淡,沙褐色或淡黃褐色;嘴、腳黃色,尾羽呈楔形,為純白色。 活動的海拔高度為2500-5300米。活動於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澤地帶。棲息於湖泊、河流、海岸、島嶼及河口地區,繁殖期間尤其喜歡在有高大樹木的水域或森林地區的開闊湖泊與河流地帶。白天活動,雄鳥和雌鳥的叫聲明顯不同。
  • 白尾海雕,王者歸來
    大連金州灣,是已知中國北方最大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尾海雕的越冬地。
  • 來過內蒙古才知道,中國人在沙漠也能種菜
    很多人對內蒙古的印象,僅僅停留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和繁如白雲的牛羊群,要不就是簡單粗暴勾勒成遍地是蒙古包的地方。但實際上內蒙古的複雜,說像是包羅N個省的特徵也不誇張。相對溼潤的東部和乾旱的西部就呈現天壤之別,森林、草原、綠洲和沙漠……能涵蓋的內蒙古都涵蓋上了。
  • 甘肅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
    11月17日,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管理局張掖分局祁豐保護站祁青資源管護站工作人員在轄區頭道溝巡護中發現了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並用手機近距離拍攝記錄下活動畫面。
  • 重大發現!蕪湖發現國家一級瀕危保護動物鷹嘴龜!
    7月17日上午,在南陵縣何灣鎮幸福村發現一隻國家一級瀕危保護動物鷹嘴龜。當天,何灣鎮幸福村幹西組外出經商的向勝兵,正開車回老家支援防汛,在途經幸福村民一組時,無意發現了一隻外形極為奇特的烏龜,尖尖的喙、猛一看上去像是老鷹,他意識到這不是一隻普通的烏龜,很可能是國家保護動物,便立即與何灣鎮派出所取得聯繫。後經何灣鎮派出所聯繫相關部門,認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鷹嘴龜,學名為平胸龜。
  • 家裡發現保護動物 原麝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圖)
    家裡發現保護動物 原麝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圖)2017-05-30 09:44:00來源:中國青年網作者:佚名責任編輯:高靜字號:T|T【摘要】【家裡發現保護動物 原麝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陝西延安黃龍縣水磨灣村的趙師傅剛剛起床
  • 黃龍驚現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原麝
    站長張文龍帶領工作人員前往現場進行查看,經過初步認定,疑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原麝,初步觀察無外傷,體態特徵良好,由於原麝受困於牆壁夾縫中,人員無法實施救助,此時天色已晚,工作一時陷入了困境,經請示局長李海東後,
  • 白尾海雕
    按平均重量計算,白尾海雕通常被認為是世界第四大掠食性猛禽和第二大海雕,在歐洲地區成年雄性與雌性白尾海雕的平均體重分別為4千克和5千克左右,大個體雌性能超過8千克、翼展可達2.6米,甚至雄性白尾海雕也有6.5千克的科考記錄(相當於大個體雌性金雕
  • 8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重歸大自然
    雪城義警隊員移交派出所民警餵養 10日,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興安邊境管理支隊成功放歸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 據悉,8月2日16時,該支隊伊爾施邊境派出所根據群眾反映,在轄區某小區內發現一隻野生動物幼崽,該動物步伐蹣跚,身體虛弱,精神狀態不佳,已經不能正常走動,經過專業人士傷情檢驗和疫情檢疫,未發現明顯的外傷痕跡和疫病徵兆。並鑑定,該動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由於出生不久,無法自主覓食,導致體力透支,需要暫時對其餵養。遂民警帶回所內,安排專人看護餵食,幫助恢復體力。
  • 阿幹林場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9月21日從蘭州市林業局獲悉,近日,蘭州七裡河區阿幹林場工作人員在整理野外視頻資料的時候,發現了一隻雌性馬麝的身影。這是繼上世紀80年代以來,該區域再次出現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對於9月14日拍攝到的近一分鐘的馬麝完整影像,阿幹林場中級林業工程師陳金賢表示,因為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對生存環境要求高,是森林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只有在森林質量好、人為幹擾越小的地方,馬麝資源才豐富。「馬麝生性膽小,通常以家庭為單位生活,人的盜獵給馬麝的種群分布造成的壓力最大。」
  • 當力學和邊緣計算遇見沙漠:6000畝農田現身烏蘭布和
    在烏蘭布和,這個習慣被打破了。一條柏油馬路穿過,一邊是我們習慣的那樣,另一邊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玉米、高粱杆子直立著,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霜凍,蔫巴、發軟了的西紅柿和西瓜躺在沙地中。這裡也有來不及秋收的遺憾。但如果你夠仔細,還可以從中發現一些依然甘甜的小番茄。
  • 警民聯手成功救助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
    為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錫林郭勒盟公安機關持續開展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宣傳工作,群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明顯提高,並於近日,警民聯手成功救助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
  • 一度被斑鳩「噎住」 經過救治後白尾海雕回歸野外
    2020年12月2日晚,安徽省太和縣公安分局趙廟派出所聯繫到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稱他們接收到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無法正常活動,常保持伏地的狀態,頸部位置好像存在異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隨即讓對方將其送過來,因為路途顛簸,這隻白尾海雕居然將口中的「異物」吐了出來。
  • 中國沙漠綠化的成就被世界讚譽「中國奇蹟」
    ,位於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以北,處於陝西和內蒙古交界處,面積4.22萬平方公裡。灰棕漠土改善的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沙漠中的綠化試驗地一片翠綠烏蘭布和沙漠地處黃河西岸每年春天,受季風力的影響,烏蘭布和沙漠中的沙礫就會順著季風被吹飛至內蒙古高原地區,引起沙塵暴現象,空氣中瀰漫著無數塵埃。所幸的是,重慶交通大學研究團隊對土壤性質進行研究並取得了成果,該成果能夠使得鬆散的土壤顆粒在化學作用的反應下變得富有粘性,從而可以固定水分並保持土壤營養成分。因此,在此項研究成果應用下,如今的烏蘭布和沙漠種植出了3000多畝的綠色植物,森林覆蓋率達到了近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