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高質量推進烏蘭布和沙漠治理工作
發布日期:2020-12-02 08:54
瀏覽次數:
「烏蘭布和」蒙古語意為「紅色的的公牛」。烏蘭布和沙漠是我國八大沙漠之一,總面積近1萬平方公裡,在巴彥淖爾市境內面積達到506萬畝,其中,磴口縣427萬畝、杭錦後旗67萬畝、烏拉特後旗12萬畝。
這片千年荒漠,一年四季風沙漫天、乾旱少雨,夏季最高氣溫可達50攝氏度。「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小風眼難睜,大風活埋人」……在巴彥淖爾市遭受烏蘭布和沙漠危害最嚴重的地區,就曾經流傳著這樣的民諺。烏蘭布和沙漠猶如狂放不羈的公牛不斷東侵,嚴重威脅著河套平原,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成為烏梁素海流域上遊治理的重中之重。
面對風沙肆虐的狂暴,勤勞的河套人民不畏狂沙危害,勇敢地進軍烏蘭布和沙漠,艱難探索造林治沙之路,闖出了一條變「沙害」為「資源」的致富之路。
上世紀50年代,烏蘭布和沙漠是一處不毛之地。新中國成立前,磴口縣境內烏蘭布和沙漠綠化覆蓋率僅為0.04%。上世紀50年代初期,巴彥淖爾當時的盟委、行署就帶領廣大幹部群眾開展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在烏蘭布和沙漠東緣建起了一條長154000米、寬100米~300米的大型防風固沙基幹林帶,對阻止沙漠東移、保護河套平原起到積極作用。這一壯舉,也成為當時人類治理沙漠的典範並載入聯合國治沙史冊,自此拉開了漫長的治理烏蘭布和沙漠歷程。
奮進的腳步永不停歇。近年來,巴彥淖爾市強化頂層設計、加強戰略謀劃,以世界眼光、國際一流為標準,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高水平定位、高標準建設、高質量推進烏蘭布和沙漠生態治理工作,全力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進程。
2018年8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巴彥淖爾市列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2019年4月,《巴彥淖爾市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規劃》通過,明確提出要把巴彥淖爾市打造為全球防沙治沙綜合治理的生動展示窗口。
為此,巴彥淖爾市率先同步引進了以色列防沙治沙集成技術和以色列現代農業產業集群,並通過積極爭取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巴彥淖爾市與自治區政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以色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籤訂了合作建設中國——以色列(巴彥淖爾)沙漠綜合治理示範區的協議。目前,園區總體規劃已完成,核心區大田示範區已全部完成種植,設施農業種植區已完成初步實施方案。烏蘭布和沙漠所在的磴口縣做大做強以肉蓯蓉、沙漠葡萄、沙漠有機畜牧業和生態旅遊業為主的沙產業,變沙漠為綠洲,力爭把烏蘭布和沙漠建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試驗示範基地。截至目前,栽植梭梭林45萬畝,完成人工接種肉蓯蓉近12萬畝,種植有機牧草20萬畝,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幾十載風霜雪雨,茫茫沙海中出現一片片綠洲。
通過對烏蘭布和沙漠的綜合治理,有效減少了泥沙流入黃河,阻止沙漠侵蝕河套平原。根據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檢測結果,巴彥淖爾市境內烏蘭布和沙漠沙化土地面積已由過去的506萬畝減少到目前的256.14萬畝,其中流動沙地(丘)面積41.88萬畝,半固定沙地(丘)面積79.19萬畝,固定沙地(丘)面積135.07萬畝。今天的烏蘭布和沙區已重建了長154公裡、平均寬50多米的大型防風固沙林帶,形成了縱深推進、前擋後拉、全面保護的立體防沙體系,生態環境實現了從局部好轉到整體遏制的良好局面。
今年10月23日,巴彥淖爾市烏蘭布和沙漠治理區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1月30日由生態環境部授牌。烏蘭布和沙漠這頭曾經狂暴難馴的「紅色公牛」正被生態發展的綠色「韁繩」牢牢拴住,成為造福人民的金色福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