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勺嘴鷸是誰嗎?
你知道它們的種群有多少只嗎?
你知道它長途遷徙跋涉萬裡時最喜歡的落腳點在哪嗎?
你知道東臺條子泥的深秋會迎來哪些鳥類嗎?
你知道它們靠吃什麼來增重和美容嗎?
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這一次我們都將為你揭秘。
精彩僅此一天,
錯過再等一年。
(圖源 李東明)
10月25日星期日,東臺條子泥系列直播的第二期「期棲地-觀鳥」即將上線。在期棲地系列直播首秀完整地勾勒出東臺條子泥悠然、健康、清雅的生活方式之後,第二期直播將聚焦核心,告訴你條子泥這塊世界自然遺產地為何如此受到全球生態圈的「追捧」,超過200種南來北往反覆遷徙的鳥兒,又是如何與這裡結下不解之緣的。
一支精彩的條子泥宣傳片將在直播之前播出進行預熱:白色的風車緩緩轉動,打開生態之地的窗戶。鷗雀展翅齊飛,天鵝引吭高歌。憨態可掬的勺嘴鷸用它扁扁的嘴攪動條子泥的溝壑,捕捉小魚小蝦。漁船已經歸港,人們享受著大海的饋贈。趕海的人也滿載收穫,最簡單的手作工具,就能得到一桌豐盛的晚宴。鹽蒿已經變得火紅,攝影人踏著晨曦和落日深入灘涂深處,只為留下難覓蹤跡的鳥的倩影。條子泥的人與自然,互相欣賞互不打擾,相依相存。海岸是留給度假客的,孩子們無憂無慮盡情「灘玩兒」,「快樂的泥巴」沾滿小臉兒。
東臺條子泥系列直播由東臺沿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辦,中國媒體旅遊記者聯盟策劃執行。通過一期期的直播節目,為觀眾和遊客帶來一個心靈棲息地。
在第二期「觀鳥」主題直播裡,「勺嘴鷸拍攝第一人」李東明將做客直播間,如數家珍地介紹條子泥鳥兒的種類、習性以及觀賞和拍攝技巧。李東明十餘年如一日拍攝記錄條子泥的鳥類動向,在自己的領域和行業,為自然環保做著貢獻。
直播間還將請到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北京林業大學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候鳥研究中心科學家、紅樹林基金會和北京林業大學合作的拯救勺嘴鷸項目負責人賈亦飛博士,講述「人與鳥」在條子泥誕生的感情,發生的故事。
直播還將有幾個特別部分,主持人麥琪將帶領觀眾走進當天的「觀鳥課堂」,看看參與自然教育的孩子們,是如何理解觀鳥和愛鳥的。麥琪還將走訪觀鳥區和高潮區,與「灘玩兒」的孩子以及觀鳥的遊客一起,度過條子泥群鳥紛飛的狀況時光。當然也少不了答題送獎的環節,只要你認真看直播,一定福利多多。
飛鳥的世界如此精彩,那些遷徙的鳥兒可以飛行上萬公裡,如此堅強,卻也可能因為環境汙染而致使一個種群消失。有太多的人為條子泥的生態保護默默付出著努力,「愛傳遞」是本期直播的一個小主題:咖啡師製作「愛心」咖啡送給保潔阿姨;保潔阿姨拾起遺忘的拍攝設備還給攝影師;攝影師熱情指導並幫遊客拍攝照片;駕車的遊客禮讓觀鳥的小朋友們。條子泥的美好是有溫度的,一個特別製作短片,告訴了世界為什麼條子泥會如此受到鳥類和遊客的青睞,一個適宜棲居的地方,一群將生活善待的人。
一年一度的鳥類大遷徙
一期一會的相約條子泥
探究自然遺產
直播生態大觀
10.25 16:00-18:00
雲端相聚 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