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再等一年!條子泥鳥類遷徙大揭秘來了

2020-10-24 綜合全國

你知道勺嘴鷸是誰嗎?

你知道它們的種群有多少只嗎?

你知道它長途遷徙跋涉萬裡時最喜歡的落腳點在哪嗎?

你知道東臺條子泥的深秋會迎來哪些鳥類嗎?

你知道它們靠吃什麼來增重和美容嗎?

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這一次我們都將為你揭秘。

精彩僅此一天,

錯過再等一年。

(圖源 李東明)

10月25日星期日,東臺條子泥系列直播的第二期「期棲地-觀鳥」即將上線。在期棲地系列直播首秀完整地勾勒出東臺條子泥悠然、健康、清雅的生活方式之後,第二期直播將聚焦核心,告訴你條子泥這塊世界自然遺產地為何如此受到全球生態圈的「追捧」,超過200種南來北往反覆遷徙的鳥兒,又是如何與這裡結下不解之緣的。

一支精彩的條子泥宣傳片將在直播之前播出進行預熱:白色的風車緩緩轉動,打開生態之地的窗戶。鷗雀展翅齊飛,天鵝引吭高歌。憨態可掬的勺嘴鷸用它扁扁的嘴攪動條子泥的溝壑,捕捉小魚小蝦。漁船已經歸港,人們享受著大海的饋贈。趕海的人也滿載收穫,最簡單的手作工具,就能得到一桌豐盛的晚宴。鹽蒿已經變得火紅,攝影人踏著晨曦和落日深入灘涂深處,只為留下難覓蹤跡的鳥的倩影。條子泥的人與自然,互相欣賞互不打擾,相依相存。海岸是留給度假客的,孩子們無憂無慮盡情「灘玩兒」,「快樂的泥巴」沾滿小臉兒。

東臺條子泥系列直播由東臺沿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辦,中國媒體旅遊記者聯盟策劃執行。通過一期期的直播節目,為觀眾和遊客帶來一個心靈棲息地。

在第二期「觀鳥」主題直播裡,「勺嘴鷸拍攝第一人」李東明將做客直播間,如數家珍地介紹條子泥鳥兒的種類、習性以及觀賞和拍攝技巧。李東明十餘年如一日拍攝記錄條子泥的鳥類動向,在自己的領域和行業,為自然環保做著貢獻。

直播間還將請到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北京林業大學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候鳥研究中心科學家、紅樹林基金會和北京林業大學合作的拯救勺嘴鷸項目負責人賈亦飛博士,講述「人與鳥」在條子泥誕生的感情,發生的故事。

直播還將有幾個特別部分,主持人麥琪將帶領觀眾走進當天的「觀鳥課堂」,看看參與自然教育的孩子們,是如何理解觀鳥和愛鳥的。麥琪還將走訪觀鳥區和高潮區,與「灘玩兒」的孩子以及觀鳥的遊客一起,度過條子泥群鳥紛飛的狀況時光。當然也少不了答題送獎的環節,只要你認真看直播,一定福利多多。

飛鳥的世界如此精彩,那些遷徙的鳥兒可以飛行上萬公裡,如此堅強,卻也可能因為環境汙染而致使一個種群消失。有太多的人為條子泥的生態保護默默付出著努力,「愛傳遞」是本期直播的一個小主題:咖啡師製作「愛心」咖啡送給保潔阿姨;保潔阿姨拾起遺忘的拍攝設備還給攝影師;攝影師熱情指導並幫遊客拍攝照片;駕車的遊客禮讓觀鳥的小朋友們。條子泥的美好是有溫度的,一個特別製作短片,告訴了世界為什麼條子泥會如此受到鳥類和遊客的青睞,一個適宜棲居的地方,一群將生活善待的人。

一年一度的鳥類大遷徙

一期一會的相約條子泥

探究自然遺產

直播生態大觀

10.25 16:00-18:00

雲端相聚 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 長三角多個溼地迎來「最熱鬧」的時節
    天冷了,隨著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各地的溼地又到了「最熱鬧」的時節。 成群結隊的雁鴨類候鳥,將在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度過一整個寒冬。在10月底進行的水鳥調查中,大約有2萬多隻的雁鴨類候鳥已被觀測記錄。隨著氣溫的進一步下降,在12月或1月,保護區內的候鳥數量可能會達到最高值,約在4到5萬隻。
  • 潮漲潮落條子泥 生生不息期棲地
    候鳥一年一度跨海而來,用空間丈量時間,人們一次又一次旅居到此,住進風景裡。而直播,會一期一期地,將東臺條子泥的多樣魅力依次展現給世人。  東臺條子泥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同時也是東臺市東部重要的旅遊經濟圈,結合條子泥自身的「鳥類天堂」特性,以及「觀鳥」這一相對專業的旅行方式,系列直播活動策劃而生。
  • 國際信息發展組織授予江蘇省沿海集團「條子泥」品牌「千年金獎」
    此次,國際信息發展組織授予江蘇省沿海集團東臺公司「千年金獎」之科技創新獎,向世界展示「條子泥」品牌產品的卓越品質,標誌著該公司品牌國際化運營的重大突破,為江蘇省沿海集團創新發展有效賦能。為此,國際信息發展組織邀請該公司「條子泥」品牌系列產品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展示推介。「條子泥」品牌系列產品——「豐條」生態鮮米、富鋅麵粉和「生態詩地」鮰魚製品紛紛亮相於展臺,以完美的品質給參會人員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期間,公司與會嘉賓、客商廣泛開展商務洽談,向大家講述了「條子泥」產品卓越的品質來自於現代農業科技的有力支撐,得到了廣泛認可與讚譽。
  • 鳥類南飛,去的是哪個「南方」?
    前不久,看到一個視頻:在東北某地,一些被非法捕捉的鳥兒得到了解救,但卻錯過了遷徙的時間。為了幫助它們順利去往南方過冬,人們開車載著它們,行駛兩千公裡後放飛。看起來是個很暖心的故事。但看完視頻,心中不免有一些疑問:用車送鳥兒去南方,真的合理嗎?
  • 新疆迎來鳥類遷徙「大年」
    2018-07-11 12:18:22    華夏經緯網
  • 瀕危鳥類勺嘴鷸再來晉江過冬
    2020-11-19 19:12:50 來源: 晉江電視臺 舉報   瀕危鳥類勺嘴鷸再來晉江過冬
  • 鳥類有多能飛?北極燕鷗每年遷徙4萬公裡往返南北極
    說起飛行那就不得不提鳥類了,世界上的鳥有多達9000多種,大部分鳥類是會飛行的,少部分不會飛行,比如鴕鳥。鳥類是飛行界的代表,它們飛行技能高超,比如飛行速度最快的鳥燕子,就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那種擁有剪刀一樣尾巴的尖尾雨燕,燕子除了繁殖季節因為要叼泥築巢會到地面來,在其他的時間裡它們幾乎不會落地。雨燕平常的時候飛行速度在170公裡每小時,最快可以達到352公裡每小時。
  • 15%的鳥類有遷徙行為,模型揭示遷徙原因
    這麼多鳥類的季節性遷徙是一個生態難題。已知的10600種鳥類大多數並不遷徙。只有大約15%鳥類在它們的夏季繁殖地和過冬地帶之間,往返數千英裡,英勇而不知疲倦地旅行。北達科他天空中的加拿大鵝為什麼有些鳥遷徙,有些鳥不遷徙?沒有明確的解釋。大鳥、小鳥、聒噪的鳥、安靜的鳥——候鳥有各種形狀、大小和習性。即使同一種候鳥,行為方式也千差萬別。
  • 全球鳥類遷徙現象比以往預計的更早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發表了一項生態學研究,研究人員對過去5萬年的全球鳥類遷徙模式進行了重建。模型顯示,全球鳥類遷徙在末次冰期的重要性並不亞於今天。研究結果表明,遷徙現象存在的時間比之前認為得更久。 許多鳥類都會根據氣候的季節變化而遷徙。
  • 向南飛:鳥類遷徙的故事
    鳥類知道根據白天的時數和降溫來遷徙。北極的鳥類開始遷徙的時間要早得多,因為它們還有更遠的路要走。日期取決於秋天開始的時間,這是基於地理、海拔和氣候的。在南半球,秋天是3月中下旬到5月下旬到6月初。鳥類,如北極燕鷗,可以遷徙到驚人的近4萬公裡!
  • 快看| 天琴座流星雨來了!錯過再等一年
    快看 | 天琴座流星雨來了!錯過再等一年 2020-04-21 23: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你知道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嗎?知道它們的遷徙有什麼特點嗎?
    舉個例子,燕類冬季是在四季如夏的南洋群島活動,再於夏季飛來臺灣的濱海砂礫地區、河口沙洲繁殖的現象,這種鳥就稱為「夏候鳥」。夏候鳥與冬候鳥這對名稱是相對的, 單就某一地區而言,名稱可隨地方的改變 而有所改變。
  • 初冬靜謐的涇河源,是鳥類遷徙的棲息地
    水墨渲染的秋與靜謐溫暖的冬 其實最讓我們感覺到舒適安逸的時節莫過於秋末冬初了, 金燦燦的田地是農民一年最大的收成與翹首企盼的事業
  • 動圖百科知識;鳥類為啥要遷徙
    鳥類遷徙是自然界最引人注目的生物學現象。人們在2000多年前就注意到了鳥類遷徙的現象,我國在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中就有「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的記載。 鳥類為什麼每年都要不辭辛苦地往返於南北方呢?
  • 10張鳥類遷徙的照片,讓人感嘆鳥類的智慧!
    其中最常見的莫過於鳥類的遷徙,鳥類的遷徙往往是結成一定的隊形,沿著一定的路線不辭辛苦的向著目的地前行。像不像一隻巨大的老鷹?使得同類前來圍觀?「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在遷徙的過程中組織成心形,讓人不得不感嘆鳥類的智慧!
  • 鳥類奇趣|北極燕鷗:名副其實的「遷徙之王」
    其實,他這點路程相對於鳥類的遷徙之路而言微不足道。  要論世界上回家路最遠的當屬北極燕鷗。北極燕鷗,是一種美麗的小鳥,有紅色的喙和紅色的腳,灰白色的外衣配上黑色的帽子,一副時尚模特的樣子。它弱小的身軀不足120克,卻創造了鳥類遷徙史上的奇蹟。它們遷徙一趟需要飛行40000多公裡,相當於繞赤道一圈,是地球上遷徙距離最長的鳥類。這麼長的距離,即便是坐飛機,估計也得飛上50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