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靜謐的涇河源,是鳥類遷徙的棲息地

2021-01-19 騰訊網

初冬靜謐的涇河源日出▼

水墨渲染的秋與靜謐溫暖的冬

其實最讓我們感覺到舒適安逸的時節莫過於秋末冬初了,

金燦燦的田地是農民一年最大的收成與翹首企盼的事業,

碩果歸倉的成就在這多彩豐收的季節裡是最值得慶祝的,

是啊,這就是我們冬天最踏實的心安了。

一個個布滿褶皺的臉龐,充滿發自內心的喜悅,

期盼孩子們早日回家的那天,能夠與之共享歡樂,

也許,這才是冬日裡真正的「舒適安逸」…………

此時的涇河源顯得安靜至極,但依舊景色如初,

「越冬」只不過是卸下疲憊,整裝待發,期待下一個冬天,

街市上少了昔日的熱鬧歡雀,只有來去匆匆的身影,

共同奔向那冬日裡最溫暖的地方—「家」。

涇河源——涇河的源頭

還記得《西遊記》裡「魏徵夢斬涇河龍王」的橋段嗎,涇河自然與龍文化有著深厚的聯繫。涇河是渭河一級支流,即黃河二級支流,發源於六盤山腹地,流經陝甘寧等市縣,富集了流域內上百萬人口,更是源源不斷的滋育著「涇源」這座小城。

「龍鄉涇源」也便由此而來。

是什麼?讓這些可愛的生物遷徙而來,留戀於此,是季節的改變,也是生態的魅力。

松 鴉

黑頸鸊鵜

灰鶴

紅嘴藍鵲

以上圖攝/六盤山林業局王雙貴

灰 鶴

近段時間以來,六盤山地區鳥類遷徙活動頻繁,時而成群結隊的遊走,時而自由歡快的遨遊空中,有的更是孤傲自立的生活,它們體態優美,活動敏捷,各處覓食。

大 鵟

褐河烏

以上圖攝/六盤山林業局於繼輝

灰頭雀鶥

近年來,六盤山地區的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友好,自然風光魅力獨特,森林植被茂密繁盛,動植物類別豐富,良好的森林生態系統日益發揮著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的強大生態功能,涇河水質也發生了明顯改善,這為鳥類遷徙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

䴉嘴鷸

紅腹紅尾鴝

青腳鷸

紅 隼

以上圖攝/六盤山林業局郭志宏

普通鸕鷀

冠魚狗

以上圖攝/細雨

紅頭潛鴨

人與動物是與之共存,相處和諧的夥伴,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與繁衍地勢在必行,必將繪就一幅自然和諧的生態畫卷。

溫馨提示

六盤山林區現已進入冬季森林高火險期,全面實行防火戒嚴,自2020年10月31日起暫停對外開放,閉園期間謝絕廣大遊客及社會人士進入景區,文明旅遊是最美的風景。

微信公眾號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

相關焦點

  • 15%的鳥類有遷徙行為,模型揭示遷徙原因
    這麼多鳥類的季節性遷徙是一個生態難題。已知的10600種鳥類大多數並不遷徙。只有大約15%鳥類在它們的夏季繁殖地和過冬地帶之間,往返數千英裡,英勇而不知疲倦地旅行。北達科他天空中的加拿大鵝為什麼有些鳥遷徙,有些鳥不遷徙?沒有明確的解釋。大鳥、小鳥、聒噪的鳥、安靜的鳥——候鳥有各種形狀、大小和習性。即使同一種候鳥,行為方式也千差萬別。
  • 密雲水庫上遊迎來大批遷徙候鳥
    眼下正值候鳥遷徙季,密雲水庫上遊清水河迎來大批候鳥。本地多年「保水」形成的優美生態環境,為遷徙候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初冬時節,清晨的清水河面已結上了一層薄冰。這隻長著長而尖的小紅嘴,胸前戴著一條黑「圍巾」的候鳥,對環境要求十分挑剔;還有灰鶴、豆雁等鳥類在此休整待發、嬉戲覓食,尋找空氣清新、水質清澈的棲息之地是野生水鳥的本能習性。近年來,每到遷徙季節,都會有不少候鳥選擇在密雲區各大溼地歇腳,尤其是密雲水庫北部地區,每年都會有大批的遷徙鳥類途經、駐留此地。
  • 棲息地退化鳥類致危 四川七種鳥類進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在眾多威脅因素中,棲息地退化和喪失成為受威脅鳥類致危因素之首,佔所有因素的80.8%。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表示,棲息地破壞直接或間接導致鳥類食物減少,從而影響種群及整個生物鏈,因此保護刻不容緩。
  • 甘肅民勤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成為鳥類安全棲息地
    近日,記者在位於甘肅民勤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北緣的紅崖山水庫南壩牆附近看到,大批候鳥在這裡聚集覓食,鳴叫聲、戲水聲此起彼伏,成群的赤麻鴨不時從天空中飛過,這裡儼然成為鳥類棲息的天堂,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 濮陽這個地方迎來了大批遷徙鳥類,太美了!
    隨著氣溫漸低,季節轉換,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季,又拉開了序幕...濮陽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引來大批遷徙鳥類!來看看濮陽來了哪些「小可愛」~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引大批遷徙鳥類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總面積約10860畝,其中溼地面積達到了5212.8畝。
  • 鄭州這裡要打造萬畝鳥類棲息地保護區
    作為候鳥遷徙通道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牟縣黃河溼地內將打造萬畝鳥類棲息地保護區,確保黃河灘區人與候鳥和諧共生。6 月 19 日上午,鄭州市人大副主任張春陽帶領人大代表一行 50 餘人來到中牟黃河灘區鳥類棲息地保護區管理站,調研野生動物保護開展情況。縣領導方本選、楊書立、盧志剛、縣林業局局長何勝、森林公安局局長蔡群成陪同。
  • 有時,一個晚上最多可以發現5億隻鳥類在天空中遷徙
    越冬地、繁殖地不在一個地點的鳥類,我們稱之為遷徙鳥。寒冬將至,這些鳥兒開始了漫長的遷徙之路。為什麼它們要遷徙,而留鳥不用?這些鳥兒究竟能飛多高,一天要飛多遠?遷徙的距離這麼長,它們靠什麼導航?鳥類遷徙對棲息地的忠誠度是不是因為真的南沙是它的一個家。這就牽涉到另外一個運用,鳥類的遷徙是不是對它的棲息地非常有忠誠度。
  • 西寧湟水溼地發現上百種鳥類
    湟水河畔,成為候鳥遷徙的驛站,留鳥越冬的天堂。隨著生態優先、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的奮力推進,西寧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市民愛鳥護鳥意識的提升,湟水河畔變成了遷徙候鳥的驛站,甚至不少「精靈」還難捨難離,「定居」在西寧,成為我們的鄰居。
  • 崇明東灘保護區「濱海灘涂溼地遷徙水鳥生境特徵及棲息地營建技術...
    近年來,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託國家重點研發專項「濱海灘涂溼地生態恢復與功能提升技術」項目,開展了項目子課題「濱海灘涂溼地遷徙水鳥生境特徵及棲息地營建技術」示範區的建設工作。該示範區在東灘保護區2014 年度中央溼地保護補助項目——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側堤以南互花米草分布區生態治理項目區的基礎上,營造了7000畝的自然漫灌優化區。示範區建設過程中,採用了低潮灘,低人工幹預度的互花米草滅除技術、自然漫灌式水位調控技術、海三稜藨草就地保護技術,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生態修復的技術手段。
  • 向南飛:鳥類遷徙的故事
    鳥類知道根據白天的時數和降溫來遷徙。北極的鳥類開始遷徙的時間要早得多,因為它們還有更遠的路要走。日期取決於秋天開始的時間,這是基於地理、海拔和氣候的。在南半球,秋天是3月中下旬到5月下旬到6月初。鳥類,如北極燕鷗,可以遷徙到驚人的近4萬公裡!
  • 一隻黑臉琵鷺的南行記:棲息地保護迫在眉睫
    WWF(中國)物種項目主任範志勇告訴記者,衛星跟蹤能夠非常直觀地畫出候鳥的遷徙路線,找到黑臉琵鷺的遷徙地、越冬地,為其棲息地的保護提供更多基礎數據。自2003年以來,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和瀋陽理工大學合作,對遼寧黑臉琵鷺種群開展長期調查與保護,發現目前中國僅存的黑臉琵鷺繁殖種群位於遼寧莊河,其種群已經從十年前的7隻成鳥增長為77隻。
  • 全球鳥類遷徙現象比以往預計的更早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發表了一項生態學研究,研究人員對過去5萬年的全球鳥類遷徙模式進行了重建。模型顯示,全球鳥類遷徙在末次冰期的重要性並不亞於今天。研究結果表明,遷徙現象存在的時間比之前認為得更久。 許多鳥類都會根據氣候的季節變化而遷徙。
  • 我國現有鳥類1445種 約世界六分之一
    人民網北京4月2日電(初梓瑞)記者4月2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近年來,我國積極建立鳥類自然保護區,實施瀕危鳥類拯救保護行動,嚴厲打擊非法獵捕野生鳥類違法犯罪活動,持續加大鳥類保護力度。我國有鳥類1445種,約佔世界鳥類種數的六分之一,是世界上鳥類種數最多的國家之一。
  • 10張鳥類遷徙的照片,讓人感嘆鳥類的智慧!
    其中最常見的莫過於鳥類的遷徙,鳥類的遷徙往往是結成一定的隊形,沿著一定的路線不辭辛苦的向著目的地前行。像不像一隻巨大的老鷹?使得同類前來圍觀?「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在遷徙的過程中組織成心形,讓人不得不感嘆鳥類的智慧!
  • 條子泥鳥類遷徙大揭秘來了
    你知道它長途遷徙跋涉萬裡時最喜歡的落腳點在哪嗎?你知道東臺條子泥的深秋會迎來哪些鳥類嗎?你知道它們靠吃什麼來增重和美容嗎?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這一次我們都將為你揭秘。精彩僅此一天,錯過再等一年。在期棲地系列直播首秀完整地勾勒出東臺條子泥悠然、健康、清雅的生活方式之後,第二期直播將聚焦核心,告訴你條子泥這塊世界自然遺產地為何如此受到全球生態圈的「追捧」,超過200種南來北往反覆遷徙的鳥兒,又是如何與這裡結下不解之緣的。
  • 最新數據顯示,隨著氣候變化,中國的稀有鳥類可能向北遷徙
    一項新的研究利用中國民間科學家20多年的鳥類目擊記錄,繪製了近1400個物種的分布範圍,從瀕臨滅絕的丹頂鶴到斑隼。研究人員將這些地圖展望到2070年,確定了它們未來的活動範圍,並確定了新自然保護區的14個優先領域。研究人員以前曾使用過來自鳥類愛好者的這類公民科學數據,但專家說,這項研究是中國第一次在全國範圍內使用這些數據。
  • 動圖百科知識;鳥類為啥要遷徙
    鳥類遷徙是自然界最引人注目的生物學現象。人們在2000多年前就注意到了鳥類遷徙的現象,我國在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中就有「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的記載。 鳥類為什麼每年都要不辭辛苦地往返於南北方呢?
  • 新疆迎來鳥類遷徙「大年」
    2018-07-11 12:18:22    華夏經緯網
  • 中國鳥類種數約佔世界1/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本報北京4月3日電 (記者嚴冰)中國有鳥類1445種,約佔世界鳥類種數的1/6。近年來中國已構建起主管部門主導、社會參與、多方合作、共同保護的鳥類保護新機制,保護成效顯著。該局有關負責人說,長期以來,中國積極推進鳥類保護工作,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實施瀕危鳥類保護工程等,加強鳥類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的保護,維護鳥類種群種源,並重點開展人工繁育、馴養和野化放歸,加強瀕危鳥類保護。朱䴉由最初的7隻增加到4000多隻。中國最大的丹頂鶴人工繁育與野化研究基地——扎龍自然保護區,人工繁育丹頂鶴超過1000隻,有350隻融入了野生種群。
  • 溼地驛站鳥類天堂
    候鳥需要溼地作為休息和補充營養的中轉站和棲息地,溼地中的動植物成為遷徙鳥類的食物。世界上很多溼地因為處在候鳥遷徙的必經路線上,而成為自然保護區。        候鳥遷徙是一種規律性的季節性旅行,遷徙的路線在鳥類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很多候鳥遷徙路線的距離都很長,常常會跨國或跨洲,長達數千或上萬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