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劇曬書#
鬥劇
紀錄片《中國的寶藏》
魚肉球:大年初二,CCTV-9紀錄頻道,6集聯播紀錄片《中國的寶藏》。這是一部以國際合拍方式完成的紀錄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英國廣播公司(BBC)世界新聞頻道、英國野馬製作公司聯合製作。去年曾在英國廣播公司(BBC)世界新聞頻道面向全球播出。老外帶你看國寶,相當於是「舌尖」的國寶版。最重要的是,裡面有浙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出鏡。
浙江省博物館出鏡的兩個寶貝,一個是民國寧波的「萬工轎」,一個是良渚玉琮王。我是文博愛好者,這兩件寶貝在浙博武林館區裡常年開放展覽,見過許多次,但看到它們出現在BBC的紀錄片裡還是蠻驕傲的。特別是萬工轎,記得它所在的展廳布置得喜慶又很有排面:大紅燈籠高掛,千工床、萬工轎,一派清末民國初年,江南寧紹地區豪門娶親的景象。
這頂轎子享有「天下第一轎」的美稱,古裝劇裡經常出現的那種把富家千金抬進門的「八人大轎」,大概說的就是這種類型的轎子吧。就像現在結婚用豪車,過去花轎的好壞最能體現主人身份,京劇《鎖麟囊》有一折「春秋亭」,裡面就說兩頂花轎同在亭子裡避雨,有錢人家的丫鬟瞧不上窮人家的花轎。民國萬工轎是木結構,由轎閣和轎杆兩部分組成,門面裝飾得奢華無比。
轎身上的雕飾是炫富的利器。根據花轎上雕刻的人物多寡及工藝水準,寧波花轎可以分為好幾個檔次,頭號轎也叫「百子轎」,即浙博這一頂。木質雕花、朱漆鋪底、金箔貼花,雕有二百五十幾個人物,還有花鳥蟲獸、歷史典故、經典戲文等等,製作這樣一頂轎子要耗費近萬個小時,折算起來,如果是一個雕工師傅,要不眠不休勞作30年。
紀錄片裡,除了介紹轎子本身,拍攝團隊還專門找到了杭州茗墅茶莊園一對年輕人,體驗了他們的傳統婚禮。既有寶藏背後的厚重歷史,也有古往今來中國人的日常,是這部片子吸引人的地方。
英劇《戰爭與和平》
Techno-Dummy:太閒了,重新看了BBC版的《戰爭與和平》。這也是很受歡迎的題材了,我小時候還看過電影版的,現在回憶起來有一種淡淡的憂傷。
這幾天看的版本,BBC的拍攝水準肯定是好的,尤其是油畫質感的畫面,美輪美奐,讓人聯想到《唐頓莊園》。演員的長相都不是我的菜,整個故事都像精緻的英國愛情故事,那種戰爭的沉重感幾乎沒有了。
會選擇看這個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BBC出品,一般認為BBC就是品質保證,同時也喜歡英國人說英語的味道。當然,這本來是一個俄國的故事,想像中應該更厚重,不過對劇情什麼的已經很熟悉了,故事本身講得好不好也就不那麼重要,隨便聽聽英語也好的。
電視劇《神探柯晨》
野鼠:被推薦了一部名字這麼土渣渣的劇,第一集就被穿著紅披風、演哈姆雷特的「達康書記」迷倒了。他和黃志忠兩個老戲骨,在警察局和一幫女警搞企業文化建設的這一幕,支撐我看完了44集。
這個劇的第一集當真很有意思,有點像小時候看《大西洋(600558,股吧)底來的人》,所有的精彩都在第一集抖了出來。比如柯晨的出場,在馬路上跟美女擁抱,一路吃著美女送的早點(看上去像是煎餅),一路介紹著當時的背景,那手法有種舞臺劇的意思,甚至還配著百老匯風格的插曲。
演員們的表演怎麼說呢,老戲骨是壓陣的,比如王勁松,其實他在裡面活不過兩集,其他人就有一點浮誇了,只是看上去那浮誇也是故意安排的。情節安排也蠻像偵破劇的,就是主要人物有主線,當中作為偵探就要破幾個案子,所以還好看看的。
電視劇《第二次也很美》
秋韻:最近看的《第二次也很美》,豆瓣分9.0。劇情設計得波瀾起伏,主角安安畢業後結婚生子,過著全職太太的清閒生活,離婚後成了單身媽媽,被打入谷底。但離婚也使她變得更堅強,在遭人暗算,以及各種艱難的環境裡,不屈不撓,勇敢面對,各種問題迎刃而解。她的機智善良活潑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後安安實現了成為漫畫家的夢想,成為兒子的榜樣,並最終和許朗兩家人變成了一家人,收穫了幸福人生。
他們經歷過許多第一次挫折後,爬起來,成長,才發現第二次也很美。
曬書
加西亞·馬爾克斯著:《百年孤獨》
雞蛋餅:我春節在家看了《百年孤獨》。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需要用寂寞來償還,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奧雷裡亞諾,馬孔多在下雨。」
一個幸福晚年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籤訂一個體面的協定。不到一百年,就不該有人知道其中的含義。我們是孤獨的,日子是重複的。孤獨不可避免,卻也是生命的饋贈……孤獨是好的,她多麼令人清醒又多麼遙遠,有時卻形影不離,如鬼如魅。
珍妮·雷恩著:《女孩閒念》
6266:這是我收藏了近10年的書,每每遇到挫折逆境,總能在裡面找到答案。它不像普通的心靈雞湯,一本沒來由的書,清醒之言道出了一百多年後的我們普遍的人性弱點。相信我,可以在裡面找到你想要的各種答案。
杭州市文化局編:
《西湖民間故事》
8472:我向大家推薦這本《西湖民間故事》,是前不久剛從「快抱」獲贈的,它是我小時候就讀過的書,了解了很多關於西湖的故事,比如西湖和飛來峰是如何形成的,比如東坡肉和宋嫂魚羹的來歷,比如八卦田和虎跑泉的傳說等等,真是讓幼時的我大開眼界。
幾十年過去了,故事內容已經模糊,沒想到快抱又給了我重讀此書的機會,趁著防疫宅在家,正好再次細細研讀,每天看上幾則故事,感覺是和老朋友重逢,而童年時光再現,真是回味無窮,感觸良多!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