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在這裡遇見中國的傳統和現代

2020-12-04 人民網

主持人阿拉斯泰爾·蘇克被中國文物吸引出品方供圖

「在這難忘的三個月裡,我是如此幸運能在這樣一個幅員遼闊如大洲的國家旅行。我驚奇於它的美和數千年文明的深度。我希望可以通過這6集節目傳遞我在現場的激動心情,分享關於中國藝術的獨特洞察而非老生常談。通過這次中國之旅,我發現,如果不了解中國的傳統,就無法真正了解今天的中國。」日前,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與英國野馬製作公司合作拍攝的系列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在BBC世界新聞頻道播出。這部紀錄片的主持人、英國藝術評論家阿拉斯泰爾·蘇克如是說。

從文物切入貫通古今

《中國的寶藏》每集呈現中國現代生活的一個側面,包括家族、漢字、都會、製造、科技和飲食。每集都從館藏文物珍品切入,探索中華文明的特徵,把古代歷史的一個知識點如何對應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中國人生活方式的聯繫及對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影響,進行貫通古今的描述,從側面反映當代中國人的風貌。

第一集《家族與祖先》從每年春節會有5億城市人返鄉過年開始講述,依次提到中國人的祭祖活動,上海博物館的國寶級文物大克鼎,湖南廖家宗祠過清明的儀式以及延續44代、800年的廖家族譜第一次載入女性等內容,展現中國式的家庭價值觀經歷千年傳承至今,在新世紀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英國野馬製作公司創始人夏洛特·瓊斯曾感到非常興奮:「我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拍攝權限。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為我們提供條件去拍攝中國最負盛名的博物館和文物。我們每集大約有一個星期的拍攝時間,總共行程7000多公裡,參觀了故宮博物院等8個博物館、良渚遺址等5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並拍攝了《萬歲通天帖》等20多件著名文物。」

順應海外觀眾審美習慣

難能可貴的是,片中對中國藝術藏品的品鑑、介紹和闡述,既展現了這些寶藏與普通民眾生活的關係,也注意與外國觀眾的生活習慣、審美習慣對接,並用西方人習慣的語態和視角來表達,厚重又有現代感。

在第四集《中國製造》中,主持人從自己小時候使用過一個來自中國的青花瓷碗,回溯幾千年前秦始皇陵兵馬俑是如何製作出來的,蘇繡絲綢作坊有怎樣的精細工藝,講述中國古代傳統製造業如何將質量和藝術融合在一起。為了引發外國觀眾的興趣,還提到中國出口到伊朗的特大青花瓷盤是特供中東客戶的,甚至還有葡萄牙國王的訂製瓷。

在敘述順序上,主持人始終遵循文化發展的軌跡進行講解和介紹,使外國觀眾容易接受。對外國觀眾而言,中國的「吃」往往是最先、最能打動人心的。在第六集《飲食的藝術》中,主持人首先來到北京郊區的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這裡的吞吐量讓人難以置信:每天1500隻羊,300頭豬,18000噸蔬菜。原來我們需要消耗這麼多食物!那麼古代中國是如何生產出這麼多食物,養活龐大的人口的呢?與整修水壩有關的《大禹治水圖》玉山,良渚新石器時代的遺蹟——碳化的稻米,古代貴族的精緻餐飲,如今的大家庭餐館聚會場景一一展現在螢屏上。主持人得出結論:飲食在中國文化中十分重要,吃飯如同中國當今社會的粘合劑,而食物是一種情感表達方式、交流途徑,也是一種藝術。

在海外引發熱烈討論

一些中外紀錄片業內人士認為,這部紀錄片內容豐富,視角獨特,製作水準上乘。它表現出一種認知:中國現在的強大,是因為沒有忘記歷史傳統。如今的中國社會開放而包容,年輕人依然在汲取文化傳統的力量。傳統又現代的婚俗、藉助VR技術帶觀眾走進國畫意境的新嘗試、數字時代的全新漢字藝術表現形式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BBC世界新聞頻道覆蓋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4.65億個家庭和300多萬個酒店房間。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總編輯李向東說,《中國的寶藏》在BBC世界新聞頻道的播出,激發了世界各地人民對古老又現代的中國的興趣。英國觀眾更為直觀地了解了中國。一位愛丁堡的女士感慨西安的美麗,不管是古城牆、回民街還是夜幕下的大唐芙蓉園,都讓她非常嚮往,「我真想去那裡!」另一位觀眾在看到紀錄片中的《大禹治水圖》玉山時嘆為觀止,希望去北京時可以一睹真容。

這部紀錄片的播放,也在海外華人群體中引發熱烈討論。就讀於帝國理工大學的博士生林宇謙表示:「這部紀錄片視角獨特,許多場景選擇別出心裁,介紹的文物都精美絕倫,讓人印象深刻。」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寶藏》已經成為升級版的國際傳播產品,無論題材的選擇還是合作的方式,都提供了一種恰當的思路。這部紀錄片的意義並不在於誇大自己的文明來獨樹一幟,它的基本精神在於平等的溝通和對話。文明需要更多的他者視角,需要更多的共同參與,才能通過回望各自的歷史和現在,來分享發展的經驗,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表示,中英媒體界人士攜手合作創製的《中國的寶藏》,通過介紹中國文物,讓世界認識中國從哪裡來、向何處去,也更加深刻地感知中國、了解中國、領悟中國。「中英兩國都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堪稱東西方文明的代表。這部紀錄片體現了兩國人民對美好事物的共同嚮往、對增進了解的共同需求、對交流互鑑的共同追求。」他說。

相關焦點

  • 紀錄片《中國的寶藏》講述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近期,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推出的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上映。講述家族與祖先、漢字的力量、國際化中國、中國製造、科技的藝術、飲食的藝術等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不但在國內引發熱議,在海外也受到了外國網友的一致好評。
  • 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即將登陸央視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甄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BBC 世界新聞頻道、故宮博物院等八家博物館7日在北京共同宣布,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從1月10日起在CCTV-9每晚八點播出。它將為觀眾呈現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
  • 央視與BBC攜手推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
    原標題:央視與BBC攜手推出《中國的寶藏》 如何通過中國館藏頂級文物講述中華文明故事?如何在現代中國找到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印記?1月10日起,每晚8點在CCTV-9播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 中英合拍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中文版登陸央視
    為觀眾呈現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中國的寶藏》海報。圖片來自網絡紀錄片《中國的寶藏》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以國際合拍、合作的方式與BBC世界新聞頻道(BBC World News) 、英國野馬製作公司(Mustang Films)製作。中英合拍製作團隊歷時1年,行程7000多公裡,走遍8座中國城市,拍攝了8家博物館,5個世界文化遺產,20多件頂級文物。
  • 六集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一場博物館的驚奇之旅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如果國寶會說話》,我們逐漸發現打開文物寶藏的方式可以如此不同。如何通過中國館藏頂級文物講述中華文明故事?如何在現代中國找到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印記?發布會現場2020年1月7日,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中文版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成員薛繼軍,與BBC世界新聞頻道代表、故宮博物院等八家博物館代表,共同為該片啟播。會上宣布,《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於1月10日起在CCTV-9每晚八點播出,為觀眾呈現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
  • 中英聯手打造的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今晚將在央視開播
    《中國的寶藏》的成功突圍,就在於它找到了這個全新出口,紀錄片很好地將文博領域的豐富文物和學術資源轉化為國際傳播領域的精品內容,它的講述生動有趣、通俗易懂,讓中國文物在海外觀眾面前鮮活起來。 文物講好中國故事 引發人類情感共鳴 《中國的寶藏》紀錄片共分6集,分別從家族、藝術、都會、製造、科技和飲食方向,展示了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生活的多個側面。 英國野馬製作公司創意總監夏洛特 · 瓊斯講述,「我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拍攝權限。
  • 中英聯合拍攝製作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將在BBC播出
    新華社倫敦9月19日電(記者金晶)由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和英國野馬製作公司聯合拍攝製作的系列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將於10月初在英國廣播公司(BBC)世界新聞頻道中播出。《中國的寶藏》系列紀錄片將中國的文物、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關聯,涉及中國社會多個領域和層面。在中國駐英國大使館18日晚舉辦的推介會上,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表示,中英媒體界人士共同製作的《中國的寶藏》紀錄片,具有重要歷史和現實意義。《中國的寶藏》從歷史走來,通過介紹中國文物,讓世界認識中國從哪裡來、向何處去,使各國民眾更加深刻地感知中國、了解中國、領悟中國。
  • 中英聯手打造紀錄片《中國的寶藏》
    中英聯手打造紀錄片《中國的寶藏》 2020-01-08 19:04:06   中新社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馬海燕)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於1月10日起在央視紀錄頻道每晚八點播出。
  • 《中國的寶藏》將在BBC播出
    原標題:《中國的寶藏》將在BBC播出   由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和英國野馬製作公司聯合拍攝製作的系列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將於10月初在英國廣播公司(BBC)世界新聞頻道中播出。
  • 《中國的寶藏》放異彩 中國故事書寫文化自信
    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推出的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在海內外引發熱議。  《中國的寶藏》獲得海內外觀眾認同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它講述的婚喪嫁娶、生老病死這些內容,都是跨越地域與種族的共同人生命題。從人類學與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情感與行為最容易獲得跨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所以這部紀錄片不光是講述文物的故事,還在現代生活中找到了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的延續。
  • 《中國的寶藏》大放異彩 中國故事書寫文化自信
    從人類學與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情感與行為最容易獲得跨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所以這部紀錄片不光是講述文物的故事,還在現代生活中找到了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的延續。這些有溫度的故事鮮活生動,以小見大地反映中國的文化傳承和中國人的生存狀態,充滿了濃鬱的人文情懷,溫暖親切,引發了海外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心理認同。
  • 央視與BBC攜手推出《中國的寶藏》
    原標題:央視與BBC攜手推出《中國的寶藏》  本報訊(記者 祖微微)如何通過中國館藏頂級文物講述中華文明故事?如何在現代中國找到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印記?1月10日起,每晚8點在CCTV-9播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 系列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即將在英國開播
    資料圖: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文物。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中新社倫敦9月19日電 (劉紅豆 張平)中國駐英國大使館18日晚在倫敦舉行了系列紀錄片《中國的寶藏》推介會。該片計劃於今年10月在BBC世界新聞頻道播出。
  • 匯集中國頂級文物,這部中英合拍紀錄片火了
    前不久熱播的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呈現了中國頂級文物,將「過去」與「現在」聯繫起來,為觀眾提供了一個了解傳統和現代中國的窗口。節目邀請英國節目主持人阿拉斯泰爾·蘇克帶領觀眾踏上博物館尋寶之旅,他對中國歷史十分著迷,正如他在節目中所說:「驚奇於她的美和數千年文明的深度……如果不了解中國的過去,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今天的中國。」
  • 六集紀錄片《中國的寶藏》:8家博物館20件頂級文物的奇妙之旅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如果國寶會說話》,我們發現打開文物寶藏的方式如此不同。《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於1月10日起在CCTV-9每晚八點播出,為觀眾呈現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該紀錄片共六集,每集25分鐘,呈現現代中國生活的多個側面,分別是家族、藝術、都會、製造、科技和飲食。
  • 《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於1月10日起在CCTV-9播出
    1月7日,《中國的寶藏》中文版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於1月10日起在CCTV-9每晚八點播出,為觀眾呈現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紀錄片試圖從中國人的現代生活中捕捉到迴響,尋找古代文明的現代傳承。
  • 《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播 展現20多件珍稀文物
    中新網1月8日電 7日,《中國的寶藏》中文版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該片將於1月10日起在CCTV-9每晚八點播出,為觀眾呈現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現場合影  紀錄片《中國的寶藏》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以國際合拍、合作的方式與BBC世界新聞頻道(BBC World News) 、英國野馬製作公司(Mustang Films)製作。  《中國的寶藏》共六集,每集25分鐘,呈現現代中國生活的多個側面,分別是家族、藝術、都會、製造、科技和飲食。
  • 《衣尚中國》:《國家寶藏》之中國傳統服飾版
    結果一查,覺得美成這樣並不意外,《衣尚中國》和《國家寶藏》的文學總撰稿是筆出同人:央視編導於新玲。從《國家寶藏》起,我便驚嘆其中苑若珍珠的文字,將一件件寶藏穿連直起,看到語言精妙之處,甚至一人看節目也要情不自禁地鼓掌喝彩。
  • 我國將拍攝《中國傳統建築的智慧》紀錄片
    》座談會上獲悉,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將與中央電視臺合作拍攝《中國傳統建築的智慧》紀錄片。  據介紹,2013年起住房城鄉建設部開展了全國首次傳統民居調查,並出版《中國傳統民居類型全集》;2014年起組織全國傳統建築解析與傳承調查,部分省卷已出版;2016年開展傳統建築的智慧調查研究,為拍攝《中國傳統建築的智慧》紀錄片奠定了基礎。
  • 與秦昊一起遇見「寶藏」 京東明星拍賣公益直播即將開拍
    在悠遠的華夏文明中,非遺手工藝是一顆璀璨的瑰寶,然而受現代工業風席捲,不少世代相傳的非遺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為了幫助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農村女性進行文化創作,傳承非遺技藝,實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