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終南秀
在中國大陸的山川脈系中,秦嶺是唯一的一條橫亙於中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它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餘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到達河南省邙山,綿延1600多公裡,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狹義上的秦嶺是指秦嶺中段陝西境內的一部分,因為在春秋戰國時屬秦國領地,故稱秦嶺。秦嶺從地理意義上說,是我國南北分界線,也是我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分水嶺。位於秦嶺北的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位於秦嶺南的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中國大陸上最大的兩條河流中最大的兩條支流夾裹著這座神奇的山脈,而這座博大精深的山脈孕育著這兩條中華民族的最大的河流,所以,在文學家的眼中,黃河、長江被喻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而秦嶺被喻為中華民族的龍脈,是中華民族的父親山。
終南山就是秦嶺山脈巍峨竣拔、氣勢磅礴的一段縮影;是秦嶺山脈神奇秀美,鍾靈毓秀的一種凝聚。
終南山,又名太乙山、中南山、周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位於西安市南部,東起陝西藍田,西至陝西眉縣,這段山嶺千峰疊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又因為位於關中南,所以又稱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這是唐朝大詩人王維眼中的終南山!這首詩描寫了秦嶺終南山連綿不斷、雄偉磅礴的氣勢和雲霧繚繞、變化萬千的韻致。
從陝西寶雞市眉縣到西安市籃田縣近二百公裡的秦嶺北麓,已先後建成了太白、黑河、朱雀、太平、王順山等多個國家級森林公園;高聳出太白山、首陽山、觀音山、圭峰山、萬華山、南五臺、嘉午臺、翠華山、王順山等許多名山峻峰;發源出湯峪、西駱峪、黑峪、田峪、就峪、耿峪、甘峪、曲峪、潭峪、皂峪、澇峪、太平峪、高冠峪、祥峪、灃峪、石砭峪、黃峪、子午峪、抱龍峪、大峪、小峪、庫峪等一百多條河道峪谷。
終南山水之所以秀美,是因為它山峻、嶺雄、谷幽、水秀、林深。
終南山峰峻峭,挺拔秀美。秦嶺主脈太白山,是我國東部大陸第一高峰,海拔3771米,山上鬥母奇峰崢嶸秀麗,拔仙絕頂雲霧繚繞,高山冰湖更是形奇景異。山頂終年積雪,每當盛夏,從關中平原眺望,白雪皚皚,銀光燦爛,頗為奇觀,有「太白積雪六月天」美稱,是關中著名的「八景」之一。澇峪冰晶頂是第四紀冰川遺蹟,最高峰海拔3015米,是秦嶺主峰之一,頂上巨石堆砌,坡上原始冷杉林覆蓋,奇松異草如盆景秀美,峰上雲霧繚繞,忽晴忽陰,氣象變化莫測。位於灃峪內的九鼎萬華山,奇峰突兀,險峻優美,有北方張家屆之譽。嘉午臺絕壁千仞,峰巒奇險素有小華山之稱。長安南五臺山延袤十裡,大頂,清涼、文殊、靈應、捨身五峰鬥奇,有「終南神秀」之稱。首陽山上,東峰迎旭,西嶺託月,夏日白色杜鵑花開遍山坡,有古人嘆曰:「奇哉美哉首陽山」,戀美景,辭高祿,隱山中-------
終南山嶺渾厚,連綿不斷,氣勢磅礴。終南山嶺如一幅巨大的錦繡屏畫掛在關中南天,又像一座幽深渾厚的城牆自東向西固守在西安南部,庇蔭著這座古老而富有現代氣息的城市。站在大山之上,群峰之巔可俯瞰關中大地,遙望渭北高原。唐代詩人祖詠有《終南望餘雪》詩句:「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終南山谷幽靜,溝深峽長。山谷中多有溪水,清流潺潺,長年不絕。西駱峪峪道險峻峪深,為儻駱古道,始通於三國,是穿越秦嶺,連通關中與漢中最近捷的古道路。李白詩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正是儻駱古道的真實寫照;田峪四十裡峽湍流不息,峽谷幽深;曲峪山清、水秀、草深、石奇,山環水復,徑曲谷幽二十餘裡,是遊人避暑休閒佳處;太平西寺溝谷闊林蔭,水碧潭幽吸引無數驢友探密;子午峪自古為川陝交通要道,清雅峪景曾留下許多文人墨客讚嘆;黑峪、澇峪、灃峪峪連陝南,是連通關中到陝南、四川的重要交通要道。
終南山水秀美,秀水、碧潭、飛瀑神奇萬千。黑河發源於秦嶺主峰太白山「二爺海」,河水清澈、甘甜,是西安市供水主源地;太平峪八瀑十八潭,各顯奇秀,瀑布有的像掛天的飛瀑,有的像飄落的銀鏈;有的像溫柔的少女,輕柔細滑,有的像粗獷的莽夫,狂嘯馳洩;潭水有的清澈見底,有的幽深綠暗。被遊客稱為北方的九寨溝。位於高冠峪內的高冠瀑布,落差30米,急流飛濺,直下深潭,聲嘯如雷。唐岑參有詩讚曰:「岸口懸飛瀑,半空白皚皚。噴壁四時雨,傍村終日雷。」,瀑布上遊巨石突兀,環繞而成一潭,稱車廂潭,潭深幽暗不見底,民間傳言,此潭與東海相通。而瀑布下遊流勢平緩,形成一湖,水面波平如鏡,倒映著翠山青屏。翠華山太乙池為山間湖泊,傳為唐天寶年間地震造成,四周諸峰環繞,池面碧波蕩漾,山光水影,風景十分優美。「八水繞長安」 中有六條河流發源於終南山,正是這些河流向古城西安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清潔水源,滋養著古城千萬兒女。
終南山林深茂密,叢林疊翠。在那高山原始密林中生長著數以萬計的豐富的各類植物,隱藏著大熊貓、金絲猴、朱䴉、蘇門羚、金毛扭角羚等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以及鬣羚、斑羚、野豬、黑熊、林麝、小麂、刺蝟、竹鼠、鼯鼠、松鼠等數不清的野生小動物。正在建設的世界第一大植物園----秦嶺國家植物園就位於西安市周至縣秦嶺終南山,總面積達639平方公裡,該園將成為我國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科學普及、保護、旅遊重要基地。
終南山是宗教之山,也是文化之山。終南山是道教發祥地之一,是古代佛學家研習佛學之地,是基督教傳播關中落腳之處,更是歷代文人墨客遊玩隱居的佳地。在終南山北麓大溝小叉,深山老林,峰頂坡上建有無數廟觀寺院,分布著許多名勝古蹟,從另一面展現了終南山文化歷史的悠久與緣源。
三千多年前,一位叫尹喜的星象學家在終南山中結草為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一日忽見紫氣東來,吉星西行,他預感必有聖人經過此關,於是守候關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雲衣,騎青牛而至,原來是老子西遊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請到樓觀,執弟子禮,請其講經著書。老子在樓南的高崗上為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飄然而去。傳說今天樓觀臺的說經臺就是當年老子講經之處。道教產生後,尊老子為道祖,奉《道德經》為根本經典,於是樓觀就成了道教祖庭。
唐貞觀時期,基督教(唐時稱景教)傳教士阿羅本率教團來到唐都長安,請求傳教。唐太宗給予禮遇和恩寵,頒詔準許阿羅本建寺傳教。朝延遂在長安、洛陽等地建許多景教寺,位於周至縣終南山樓觀附近的大秦寺就是當時在長安附近建造的景教寺之一,也是目前在中國保留的唐代基督教唯一的遺蹟。特別是大秦寺內的大秦寺塔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產物和中西文化交流之見證,已經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關注和有關國際組織的重視,2000年8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大秦寺的保護納入「中國絲綢之路保護項目」。2001年10月,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將大秦寶塔及大秦寺列入《世界建築遺產名錄》。
相傳隋文帝母篤信佛,年輕時就守寡,忽一日,有外來和尚贈其一包佛舍利子,言說它日貴富請建塔供奉,楊堅仁孝,當皇帝後尊母命在全國修建了二十四座佛塔分供佛舍利,其中一座就在周至黑水峪,即現在的仙遊寺內法王塔,據考證,這座塔是全國僅存的隋佛塔。
佛教八大宗派中的六大宗派在終南山有其祖庭,律宗祖庭淨業寺和豐德寺,唯識宗祖庭興教寺,華嚴宗祖庭至相寺,淨土宗祖庭香積寺和悟真寺,三論宗祖庭草堂寺。中國最早官方欽定的觀音道場在南五臺;最早最為流行的菩薩(觀音)修建的塔猶存聖壽寺;全國規模最大的佛教泥塑群在水陸庵;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出家修道和圓寂後舍利供奉地都在此;被喻為佛教第九大宗派三階教的祖庭在百塔寺;隋文帝飭建珍藏佛舍利的法王塔在南山仙遊寺;這裡還曾有玄奘翻譯中國最流行的佛教經典《心經》和唐太宗長期居住的皇家宮殿翠微宮;韓國和日本來華求法的很多高僧長期住在南五臺、嘉午臺等寺廟;流芳百世的高僧大德駐錫於終南山;終南山從古到今佛教寺院眾多,影響深遠,所以說,終南山也是佛山。
終南山更是歷代文人學士遊覽、居住、創作的聖地,在秦嶺終南山許多山川河峪中曾留下無數文人墨客的足跡,李白、白居易、王維等許多大文學家曾多次到終南山遊覽,留下了許多描寫終南山美景的佳篇和詩句,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千古絕唱《長恨歌》就誕生在終南山仙遊寺。終南山自古多隱士,有人統計過歷代在終南山隱居過的隱士多達5000餘人。成語《終南捷徑》的故事就是反應了當年文人學士和才子隱居在終南山上希望一日走上官宦之程的歷史縮影。
在終南山一帶流傳著無數優美動人的傳說,也發生過許多有名的歷史典故,這些傳說與故事,與終南山水的秀美一起構成了終南山的神奇。
有人說,如果把西安比成一座偉大的歷史博物院,那麼終南山就是一座偉大的文化博物園!
終南山猶如其構成的花崗巖一樣樸實無華,是終南山的庇蔭才有了關中腹地的風調雨順,是終南山水的滋養才有了西安兒女的長生不息。終南山水孕育了古城西安幾千年歷史文化,歷史在終南山下上演了古代西安十三次輝煌;反過來,是渾厚凝重的西安賦予了終南山水不朽的文化氣息,也成名了終南山水無數優勝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