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淮河被賦予的地理意義?

2020-08-27 楊子帶你走安康

世界上很多國家南北方的界線多數由歷史習慣形成,並不存在顯著的天然地理分界。

但中國是個例外,一條橫亙東西的秦嶺山脈再加上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天然形成了中國東部的南北地理分界線。

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先生發表於1908年的《新撰地文學》中記載:

「北帶:南界北嶺淮水,北抵陰山長城。動物多馴驢良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慄、柿、葡萄。」

這就是張先生對我國北方的描繪。所謂「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線 。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關於「秦嶺-淮河一線」的論述。

秦嶺淮河除了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以外,其地理意義還有很多:

1、氣溫:1月份0℃等溫線

2、日均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3、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4、降水: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線

5、溼潤地區與半溼潤區的分界線

6、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7、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8、水稻生產與小麥生產的分界線

9、植物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

10、河流:該線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變化大、有結冰期、含沙量大;該線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變化小、無結冰期、含沙量小

11、長江和黃河的分水嶺之一(秦嶺)

12、地形:該線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為主。該線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為主

13、區域: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14、農作物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的分界線

秦嶺

在中國中部橫亙著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脈——秦嶺。它就像一堵「擋風牆」阻止冬季冷空氣南下,攔截夏季東南季風的北上。

自古以來,因秦嶺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以及因此而帶來的秦嶺南北氣候變化,人文景觀、生活習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稱為我國南北的分界線。習慣上稱秦嶺以南為我國南方,秦嶺以北為我國北方。但秦嶺正式的名稱是自漢代才有的。

廣義的秦嶺是橫亙於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與崑崙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餘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

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陝西延伸至湖北省鄖縣。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裡,南北寬數十公裡至二三百公裡,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狹義的秦嶺是秦嶺山脈中段,位於陝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漢代即有「秦嶺」之名,又因位於關中以南,故名「南山」。

淮河

秦嶺東邊的淮河是中國的一條大河,全長1252公裡,發源於河南省桐柏縣境內的桐柏山。

值得一提的是,淮河兩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徵的差異不如秦嶺南北的差異明顯,在很大程度上淮河作為南北分界線提出主要是依據其地理分區的意義。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曾撰文《淮河找不到自己的家》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將淮河看做中國南北分界線的一部分,同樣也應該作為一個帶來理解,不宜局限在某一具體的水繫上,這也和淮河的實際流域有關。(來源地理新課程)

相關焦點

  • 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方分界線,中國還有另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
    人們普遍認識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方分界線,中國還有另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另外一條地理分界線在描述上不比秦嶺淮河更容易,但是它其實先分開了中國的東西,秦嶺淮河再分開了中國南北。秦嶺淮河分開的的中國北方和南方,其實是東部的北方和南方,而中國東部和西部的分界線,就是另外的一條線。
  • 關於秦嶺淮河、中國南北方分界線的一些奇葩說法
    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圍繞著秦嶺淮河、中國南北方有一些奇葩說法。其根本得原因在於,秦嶺淮河本身只是一個大致的範圍,但是很多人卻想將秦嶺淮河精確化,變成一個非常明確的線。秦嶺淮河與中國南北方的示意圖,如下所示。
  • 每日行測(2020.09期)|神奇的「秦嶺—淮河」線
    淮河是中國東部的主要河流之一,介於31°N~36°N,112°E~121°E之間,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經河南、安徽至江蘇揚州的三江營注入長江,全長約1000千米。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 「秦嶺憑一己之力抗下南下冷空氣」中有哪些地理知識點?
    最近有網友曬出航拍秦嶺山脈圖,圖中清晰可見秦嶺幾乎以「一己之力」阻擋了南下的冷空氣,於是形成了一幅「涇渭分明」的神奇景觀。地理課本裡熟悉的「秦嶺—淮河」再次走進大家視野。今天螺螄君通過組圖為大家呈現秦嶺—淮河是如何作為南北分界線的。
  • 為什麼秦嶺是中國龍脈
    秦嶺——淮河是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秦嶺又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淮河延伸著秦嶺而流淌著龍脈的血液,通江達海。龍是來自自然界,卻是不在自然界中生活的神物,其價值和意義主要通過象徵的方式表現出來,因而,大凡綿長連貫的東西,都可以謂之龍脈,反過來說,龍脈可以象徵那些綿長連貫的東西。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就是龍、穴、砂、水、向。相應的活動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山是龍的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髮。
  • 為什麼說秦嶺是我國的中央水塔?
    之所以說秦嶺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因為以秦嶺為界 ,形成了黃河、長江兩大水系,秦嶺以北為黃河流域,以南為秦嶺走向呈西北——東南走向,沿這這一走向,地理學上稱為「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 秦嶺生態保護的歷史意義與責任擔當
    秦嶺生態保護的歷史意義與責任擔當  【熱點關注】  編者按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
  • 我們常說南方、北方,地理上是如何區分南北方的?分界線在哪裡?
    我們常說南方、北方,地理上是如何區分南北方的?分界線在哪裡?我國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南方和北方的說法,根據地域把人分為了南方人和北方人。人們總結南方女子溫婉,北方女人豪爽,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是根據一個地域大多數人的性格特徵概括成一個總的特點。
  • 在秦嶺淮河一線中心點與交界處,有座埡口公園,有五界一口的美譽
    這裡是北亞熱帶與南暖溫帶的分界線,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界線,南陽盆地和華北平原的分界線,伏牛山脈與桐柏山脈的分界線,華北地臺與秦嶺地槽的分界線,五條自然界的分界線縱橫交織,完美地呈現在方城縣的土地上,構成了獨特的地質環境,獨具的氣候特徵。方城埡口,方城人俗稱為「風口」,東西長15公裡,南北寬20公裡,而地塹最低處海拔高度僅為145米。
  • 秦嶺的蛇最大有多大?你知道嗎?
    秦嶺位於陝西省的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相信很多人在中學時學習地理時,經常能聽到秦嶺這個名字,因為秦嶺-淮河一線時我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北便是我國的北方,而秦嶺淮河以南則是我國的南方。
  • 淮河流域的地理缺陷
    1、大旱時期1~12月均可見0流量,這還是淮河幹流,也就南部山區不斷流,氣候差得一逼。大旱永遠比洪水多,所以修建一大堆山區和平原水庫,代表為洪澤湖,可惜水淺、庫容量小、佔用土地面積大、蒸發量也大。淮河入海口又完全被廢黃河淤死,入江水道排個8000流量都費勁,故遇大水那簡直淹沒成黃河改道的效果,如1931年26500的洪峰在蚌埠斷面只有8000流量,1968年也是上遊王家壩就衝出17600下遊8000,其餘全部分洪入各地。
  • 高中地理分界線是如何劃分的?地理分界線劃分規則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口地界線:秦嶺。(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10) 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11) 長江中下遊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 為何秦嶺——淮河線以北的江河水冬天一定會結冰?原因在這裡!
    ,我曾經聽到地理老師說:「秦嶺——淮河一帶是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這是因為秦嶺——淮河一帶以北的河水冬天一定結冰,而秦嶺——淮河以南的河水冬天一定不結冰。」的確,秦嶺——淮河一帶以北的江河無論大小,冬天基本上都是結冰的,就連黃河也不例外。而秦嶺——淮河以南的江河冬天基本不結冰,就算是一些小的溪流或者是小的池塘會出現結冰的現象,但也不會持續很久,更不會出現整個冬天都是結冰的情況。我們知道水的凝固點是在零度,而流動的水比靜止的水更難結冰。
  • 秦嶺是一座怎樣的山?
    廣義上的秦嶺是指西起崑崙東至大別山那一塊狹長的山脈,在地理上有重要的意義,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是一座怎樣的山?它不是一座山,而是眾多的山脈連成的狹長一片。秦嶺被尊為華夏的龍脈,在秦朝之前也被稱為崑崙,有萬山之祖的美譽。
  • 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它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山?
    我國國土面積廣袤,在地理上通常以秦嶺淮河為界,將中國分為南方和北方。秦嶺山脈的主體位於陝西省境內,將陝西省分為南北兩地,形成了獨特的地理差異。秦嶺淮河一線在地理位置上既是800毫米年降水量線,又是1月0攝氏度等溫線。秦嶺山脈的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中段地區的平均海拔更是高達2500米以上。冬天阻擋了來自北方的寒流,夏天又阻擋了南方暖溼氣流進入北方地區,使得南北方的差異十分明顯。如果沒有秦嶺,漢中盆地以及四川盆地就很難成為魚米之鄉。
  • 高中地理:中國10大重要地理分界線匯總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長江中下遊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4、氣候界線
  • 徒步大秦嶺 穿越野性天堂 領略中國史詩
    崑崙山是走上青藏高原的大秦嶺,大秦嶺是走下青藏高原的崑崙山。大秦嶺的地理連結,非常宏闊而壯觀,它連結著崑崙山、祁連山、黃土高原、關中平原、華北平原、江漢平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橫斷山脈。大秦嶺主體處在中國地理二級階梯,並將一、二、三級階梯緊密連接為一體。大秦嶺布展於青海、甘肅、四川、重慶、湖北、陝西、河南6省1市,覆蓋北、西南、華中三大區域。正是因為如此恢弘的地理連結,大秦嶺成為地理中國芯。
  • 2019初三地理知識點總結之中國地理的差異
    中國的地理差異 1、地理區域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有的是自然區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經濟區域,如工業區;有的是行政區域,如西藏自治區。同一個地理區域,可能同時兼有多重「身份」。 2、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 帶你走進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
    秦嶺,別稱南山,終南。狹義上的秦嶺,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由於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 公基備考 | 地理國情之主要山脈,速看
    山脈構成中國地理、中國地形和中國地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區的分界,山脈延伸的方向稱作走向。我國的主要山脈(1)東西走向:天山—陰山;崑崙山—秦嶺;南嶺。(3)秦嶺。位於陝西省南部,秦嶺的東部有一條河——淮河,兩者合稱為秦嶺淮河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