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曬出航拍秦嶺山脈圖,圖中清晰可見秦嶺幾乎以「一己之力」阻擋了南下的冷空氣,於是形成了一幅「涇渭分明」的神奇景觀。地理課本裡熟悉的「秦嶺—淮河」再次走進大家視野。今天螺螄君通過組圖為大家呈現秦嶺—淮河是如何作為南北分界線的。
文末有乾貨匯總,不容錯過哦
巍巍秦嶺西起甘肅以迭山與崑崙山脈分界處,向東經天水南麥積山進入陝西。漢代即有「秦嶺」之名,又因位於關中以南,故名「南山」。
廣義的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裡,南北寬約100-300千米,於陝、豫兩省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餘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秦嶺山脈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主峰太白山挺立於重巒疊嶂之上,海拔3767米,山頂氣候寒冷,常年白雪皚皚。
淮河古稱淮水,與長江、黃河和濟水並稱為「四瀆」,發源於河南南部的桐柏山,向東流經河南、安徽、江蘇等省注入洪澤湖,全長約1000公裡,總落差約1100米。
我們一般意義上所說的「秦嶺-淮河」主要是廣義上的地理概念。它們構成了橫在中國中部的一條地理分界線:
秦嶺—淮河是800mm等降水量線(年)的界限。該線以南年降水量大於800毫米,以北年降水量小於800毫米。
秦嶺—淮河是溼潤和半溼潤地區的分界線。該線以南屬於溼潤區,以北屬於半溼潤區。
秦嶺—淮河是我國1月份0度等溫線的大致分界線。該線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度以下,冬季多結冰。
秦嶺—淮河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以北為暖溫帶,以南為亞熱帶。
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夏季南以北普遍高溫多雨;冬季秦嶺—淮河以南溫和少雨,以北寒冷乾燥
此線以北的土壤以鈣質土為主,植被以針葉林、針闊混交林、落葉闊葉林為主;該線以南以紅壤土為主,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
此線以南河流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長,冬季不結冰;以北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多結冰。
根河源國家溼地
秦嶺—淮河還是黃河和長江的分水嶺。
此線以北,無霜期3-8個月不等,耕作制度為一年一熟到兩熟不等;耕地以旱地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雜糧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油料作物以花生為主。該線以南無霜期達8個月以上,耕作制度為一年兩熟到三熟不等;耕地以水田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以甘蔗、棉花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為主。
此外,受熱量條件差異的影響,以北為暖溫帶水果產區,主產蘋果、梨;以南為亞熱帶水果產區,主產柑橘。
最後,螺螄君再為大家整合匯總各類分界線
● 氣溫:1月份0度等溫線
● 日均溫≥10度積溫4500度等值線
● 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 降水: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線
● 溼潤地區與半溼潤區的分界線
●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 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 水稻生產與小麥生產的分界線
● 植物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
● 河流:該線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變化大、有結冰期、含沙量大;該線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變化小、無結冰期、含沙量小
● 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的分水嶺
● 地形:該線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為主。該線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為主。
●區域: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 氣溫:1月份0℃等溫線
● 農作物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的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