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秦嶺——淮河線以北的江河水冬天一定會結冰?原因在這裡!

2020-11-08 太陽菇涼舜舜

最近網上流傳著幾張照片,瞬間火遍整個新浪微博。下面這兩張圖是某位中國網友乘坐飛機飛越秦嶺——淮河一帶上空時拍攝到的畫面。關於這兩張圖,您可以清晰的看到,一邊是濃厚的雲層而另一側則是晴空萬裡的區域,有雲的一側其實是南方。而這種現象在秦嶺——淮河一帶常年出現。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帶地區經常出現這種「涇渭分明」的現象呢?為何又要把雲層濃厚的一側是南方呢?


中學地理課上,我曾經聽到地理老師說:「秦嶺——淮河一帶是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這是因為秦嶺——淮河一帶以北的河水冬天一定結冰,而秦嶺——淮河以南的河水冬天一定不結冰。」的確,秦嶺——淮河一帶以北的江河無論大小,冬天基本上都是結冰的,就連黃河也不例外。而秦嶺——淮河以南的江河冬天基本不結冰,就算是一些小的溪流或者是小的池塘會出現結冰的現象,但也不會持續很久,更不會出現整個冬天都是結冰的情況。我們知道水的凝固點是在零度,而流動的水比靜止的水更難結冰。而如果要讓江河裡的水長時間結冰,則要求該地區的氣溫要長時間保持在零度以下。而秦嶺——淮河一帶恰好又是我國氣象學上零度等溫線的界點,零度等溫線這個氣象學的概念詞比較難理解,但是我們可以這樣子理解,那就是零度等溫線上的區域冬天的平均氣溫就是零度,而零度等溫線以北的地區平均氣溫就在零度以下,反之,零度等溫線以南地區冬天的平均氣溫往往都會在零度以上。這就造成了為什麼秦嶺——淮河以北的江河冬天一定結冰,而秦嶺——淮河以南的河水冬天幾乎不會結冰的現象。而又根據古人對我國南北方現象的定義,傳統的觀念認為,北方一帶的江河湖泊冬天都是結冰的,而南方的江河湖泊冬天不會結冰。結合這兩點就得出了秦嶺——淮河一帶是我國氣象學上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這一結論。

我國四大地理分布圖

那麼秦嶺——淮河一帶究竟擁有著什麼樣的「魔力」使之可以成為我國氣象學上的南北方分界線呢?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得先來了解一下秦嶺。

在中國遼闊的版圖上,有一條非比尋常的山脈,氣勢磅礴地橫亙在中華大地上,這條巍峨的山脈就是秦嶺。它發揮著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各種各樣的功能,據中國氣象局曾經發布的一篇公眾號文章介紹,由於它的存在,帶來了強烈的「南北差異」,小到喜歡吃甜粽還是鹹粽,大到南方的柔和與北方的豪放都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平均海拔為185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境內。秦嶺為陝西省內關中平原與陝南地區的界山。廣義的秦嶺包含了崑崙山脈一帶。

廣義的秦嶺——淮河示意圖

秦嶺

秦嶺主峰——太白山

秦嶺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上,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下。北坡相對寒冷乾燥,南坡則溫暖溼潤,南坡自下而上擁有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 亞寒帶5種氣候類型;北坡自下而上擁有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4種氣候類型,它的存在不僅改變了中國大陸的自然格局,還帶來了強烈的「南北差異」。那具體原因又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從我國的夏季和冬季的氣候特徵進行破口解釋。

我們知道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季風性氣候,夏季主要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而冬季主要盛行的是西北季風和東北季風。

由於我國冬季盛行的是西北季風和東北季風,在這兩種季風的作用下,北極的冷空氣會不斷的流向我國,此時暖溼氣流非常不佔優勢。但是當冷空氣從北極向南移動時到了我國秦嶺一帶都會被秦嶺給阻擋,使之被削弱。那麼,秦嶺是怎麼擋住南下冷空氣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經常看天氣預報的人應該會注意到,每當預報冷空氣的動態時,往往都會用到850hpa的氣壓圖,850hpa表示的是距離地面1500米的高空,也就是說冷空氣活動的範圍基本上都是從地面到1500米的高空當中。而剛剛前面講了秦嶺的平均海拔是1850米,所以秦嶺的海拔高對冷空氣南下有一定的阻擋作用,同時冷空氣自西向東自北向南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移動到這時候也消耗了「元氣」,到了秦嶺,冷空氣要爬坡會再消耗一些,所以實力不夠強的冷空氣「走」到這就沒「後勁」了,就算有「耐力」比較強的冷空氣,奮力翻過山之後實力也明顯削弱了,因此就造成了秦嶺「擋」住了冷空氣的現象。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冷空氣都可以被秦嶺「擋住」,遇到強冷空氣或者寒潮來襲,還是可以「破關」過去,影響到我國南方地區的。但儘管是能夠翻越過秦嶺的冷空氣,相對來說都是會被大幅度削弱的。由於秦嶺不僅會阻擋冷空氣的南下,而且也會阻礙暖溼氣流的北上。所以秦嶺的北側冷空氣佔優勢,而南側則是暖溼氣流佔優勢。所以冷空氣越過秦嶺之後自身被削弱,再加上暖溼氣流逐漸佔優勢,所以在冷空氣和暖溼氣流的作用下,更容易形成降水。這就是氣象學上常說的「鋒面雨」。這也是造成圖中我們所看到的南方一側雲層比較濃厚的原因之一。


鋒面雨示意圖

夏季,在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的作用下,大量來自熱帶陽面的暖溼氣流紛紛湧向我國,雖然秦嶺也會對暖溼氣流起到一定的阻擋作用,但是暖溼氣流相對於冷空氣來說,它的質量更輕,密度更小,所以更容易上升,也就是說暖溼氣流會比冷空氣更加容易越過秦嶺山脈。我們都知道,天上的雲就是暖溼氣流上升之後逐漸遇冷凝結而成的,而高層雲往往會分布在距離地面6000~8000米的範圍內,由此可見,暖溼氣流能夠上升的高度是遠超過秦嶺的海拔的。所以,當山脈阻擋了暖溼氣流,則會在一側出現暖溼氣流抬升形成雲。但是暖溼氣流上升以後到了山頂就會逐漸遇冷,當暖溼氣流遇冷溫度下降之後質量就會變得越來越重,於是就開始下沉,而這個下沉運動就發生在山脈的另一側,而空氣的下沉運動導致空氣中的水汽無法凝結成水滴,所以另一側往往就是以晴空為主,這就是地理學中常說的背風坡。這也是導致南方一側雲層較厚,而北方一側雲量稀少的原因。而且像這種情況更加容易導致圖中這種「涇渭分明」的現象。

背風坡示意圖

綜合上述,由於秦嶺對冷空氣和暖溼氣流都有極大的阻擋作用。所以冬季秦嶺的北側冷空氣佔絕對優勢,而秦嶺的南側則是暖溼氣流佔絕對優勢。這就導致了冬季秦嶺以北地區的平均氣溫長期低於0度,而秦嶺以南地區的平均氣溫長期高於0度。同時也導致了南方一側的雲層較厚,降雨多。

相關焦點

  • 秦嶺山脈有多重要,這五大分界線足以證明
    我們都知道,從古至今,中國歷史上的秦嶺山脈都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山脈,它是我國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孕育了華夏文明。如果說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那麼秦嶺就是華夏的父親山,是中國的脊梁。那麼,秦嶺對於中國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到底意味著什麼?
  • 故宮水缸最大隱秘,缸內的水為何600年不結冰?什麼原因!
    故宮水缸最大隱秘,缸內的水為何600年不結冰?什麼原因!大家都知道,踏破璀璨的歷史長空,瞭望星輝裡斑駁的流光閃爍,千年的風霜,凍結了多少英雄傳說,那古今橫貫的天地長線,串聯著生命最初的力量,帶給人驚奇,帶給人追憶,那歷史的浩繁畫卷,是永不老去的心靈天宇。
  • 「秦嶺憑一己之力抗下南下冷空氣」中有哪些地理知識點?
    該線以南年降水量大於800毫米,以北年降水量小於800毫米。該線以南屬於溼潤區,以北屬於半溼潤區。該線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結冰;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度以下,冬季多結冰。夏季南以北普遍高溫多雨;冬季秦嶺—淮河以南溫和少雨,以北寒冷乾燥
  • 秦嶺雪鄉追星記:這才是冬天最美的夜空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秦嶺雪鄉追星記:這才是冬天最美的夜空 冬天,當留壩展現出秦嶺雪鄉的風採時,我受朋友之邀來到留壩。 留壩地處陝西秦嶺核心山區,我對此充滿好奇。作為中國星空視覺聯盟(星聯CSVA)的創始人,我對留壩的星空也充滿著期盼。
  • 每日行測(2020.09期)|神奇的「秦嶺—淮河」線
    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於800毫米。2.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3.秦嶺—淮河是溼潤和半溼潤地區的分界線。4.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
  • 關於秦嶺淮河、中國南北方分界線的一些奇葩說法
    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圍繞著秦嶺淮河、中國南北方有一些奇葩說法。其根本得原因在於,秦嶺淮河本身只是一個大致的範圍,但是很多人卻想將秦嶺淮河精確化,變成一個非常明確的線。秦嶺淮河與中國南北方的示意圖,如下所示。
  • 秦嶺淮河被賦予的地理意義?
    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關於「秦嶺-淮河一線」的論述。6、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7、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8、水稻生產與小麥生產的分界線9、植物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10、河流:該線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變化大、有結冰期、含沙量大;該線以南的河流流量大
  • 本來是液態的水,輕輕一晃瞬間結冰!啥原理?
    本來是液態的水,輕輕一晃瞬間結冰!啥原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現象:冬天車裡放了一瓶礦泉水,放了一夜後,到第二天早上並沒有結冰,但是用手拿起瓶子輕輕一晃,裡面的水瞬間結冰!夏天有時候也會遇到類似的事,冰箱冷凍室裡的水放了很久都沒有結冰,但是拿出來放桌子上或者用手搖晃一下,一兩秒就結冰了,非常神奇!這是怎麼回事呢?什麼原理?這種水叫做「過冷水」,是由於水質過於純淨,缺少結冰所需的凝結核,或者其他原因,導致水低於零度仍然不結冰。
  • 秦嶺腳下的小溪,朱䴉、蒼鷺、白鷺、戴勝是這裡的常客
    ,是秦嶺向外散發的無數溪流中的一條,它或許有一個名字,或許根本就沒有。誰能說東入大海的長江水沒有小溪流水的奉獻?小溪雖小,卻和江河一樣,隨地勢從高到低,曲折蜿轉。一條小溪可不就是一條微縮的江河!因篇幅的原因,照片就不一一奉上了,挑只紅尾水鴝做代表。
  • 故宮隨處可見的大水缸,冬季天寒地凍,為何缸內的水從來不結冰?
    所以,在故宮內擺放的大水缸,都能盛滿三千多升的水,一旦有火災發生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用水救火,避免火勢過大。 不結冰的水缸? 如果我們現在去故宮看這些水缸,一定會發現缸底的水都結冰了,如果在冬季,這種情況會很尷尬。所以,從明朝開始,這些放置在故宮內的水缸,其實是一直不會結冰的。 為了不讓水缸在最容易引起火災的冬天不結冰,古代的建造者們通過奇思妙想,找到了一些解決的方案。
  • 冬天洗凍梨後,為什麼梨的的內部解凍反而外表結冰了?
    北方人在冬天吃梨的時候,可能有這樣一個體會。北方天氣很冷,買來的梨裡面已經解凍了,但是用水洗過之後,梨的內部解凍了,反而沒有結冰的表面卻結上了一層冰霜,這是什麼原因呢?以上這類現象,估計每個梨子的北方愛好者都經歷過,但是這其中有什麼道理嗎?按照正常人的感覺,用水衝洗後,梨子的表面是最不應該結冰的。
  • 黃河現大面積流凌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有什麼危害?
    黃河現大面積流凌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據報導:近日,山西臨汾吉縣段受強降溫天氣影響,出現黃河流凌景觀,氣勢磅礴。那麼什麼是琉凌,有什麼危害?  山西省臨汾市,吉縣段出現黃河流凌景觀。當日,受強降溫天氣影響,黃河晉陝峽谷吉縣段出現大面積流凌現象,密度達到50%,一朵朵蓮花般的冰凌順著河面浩浩蕩蕩向下遊流動,氣勢磅礴。
  • 零攝氏度以下的水也會不結冰,你知道原因嗎?
    生活中的常識很多我們都能耳熟能詳,然而一些現象卻能打破我們固有的認知,比如你知道水在零攝氏度下會結冰,但是水在零攝氏度也不結冰,你知道為什麼嗎?下面我們來看這樣一種現象。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這樣一種現象疑惑,冬天將一瓶礦泉水放車裡,夜間氣溫零下好幾攝氏度,但是早上把礦泉水瓶拿起來一看,水竟然沒有結冰,而稍微晃一下水瓶,水瓶裡面的水立馬就結冰了。原來這是一種叫做過冷水的東西。是一種熱力學上的不穩定狀態,結晶時實際結晶溫度低於理論結晶溫度的現象。當水中缺少凝結核時,尤其是蒸餾水,更容易出現這種現象。
  • 在寒冷的冬天海面為什麼沒有結冰?湖面達到零攝氏度就會結冰
    說到湖面結冰,因為南方和北方的氣候不同,所以對於南方的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一到冬天,北方的不僅可以堆雪人,還可以在湖面上滑冰,但是注意了湖面上滑冰是很危險的。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湖面為什麼會結冰。就比如說我們的地下水一樣,我們抽上來的水還是暖的。當水的溫度達到4攝氏度的時候,這個時候水的密度是最大的,這樣密度大的水就會下降到湖底。此時密度小的水就會上升至湖面,零攝氏度是水和冰的一個臨界點,當溫度達到零攝氏度的時候就會結冰了。
  • 冬天只有鯽魚釣?這幾種也可有好收穫,只是需要一定技巧
    首先需要提前說明的是,這篇內容要討論的是指兩廣以北的地方冬天可以釣的魚,因為兩廣地區和海南貌似沒有冬天?這三個省份即使是冬天可以釣的魚種類也特別的多,哪怕是羅非和黑魚只要天氣不是很極端一樣可以釣到。
  • 故宮隨處可見的大水缸,冬季冰天雪地,為何缸內的水百年不結冰?
    、大棉袍,魯迅生活的時代都已經是民國了,在《一件小事》種魯迅寫到:「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可見魯迅在冬天也是穿皮袍的。 於是就開始製作大水缸的棉衣和棉襖,用做棉衣的辦法給大水缸作一個棉套子,圍到大水缸身上,然後再給大水缸蓋上蓋子,這下就好了,大水缸裡的水就不容易結冰了。
  • 北歐冬天那麼冷,為什麼這裡的海水卻不結冰?
    「猜猜這是哪兒」在中國的「德克薩斯州」——東北,有一個專有名詞是用來形容冬天的冷:嘎嘎冷。「嘎嘎冷」的冬天有多冷?在冬天冷起來比東北還霸氣的北歐,想要不結冰、不冰凍住簡直就是痴人說夢,更何況在北極圈以內的地方了。然而,挪威有一個位於北極圈內的小城,它的海港卻終年不會被凍住,即使在「嘎嘎冷」的時候!
  • 零下的水要結冰,呼倫貝爾不凍河零下40度竟不結冰,專家:是地熱
    據地質專家考證,這裡集聚著豐富的地熱資源,流經此地的河流,零下40度的氣溫下也不會結冰。零下40度的環境,讓人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水不結冰?因此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不顧寒冬前來參觀。讓人驚喜的是,除了能看到零下不結冰的水,還能看到水中有藻類遊來遊去。除此之外河兩岸的霧凇帶來了童話般的世界。河面的霧氣更是給這裡渲染了一層靜謐。大概最美好的畫面就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