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秦嶺,橫亙於中國中部,既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文化祖脈和中央水塔,也是一座「中央國家公園」和「自然基因庫」,是我國乃至世界都極為罕見的生物資源寶庫,蘊藏著大量珍貴野生動植物資源。10月5日,「丈量大秦嶺·人文與自然的體驗對話」在陝西省寶雞市秦嶺主峰太白山下舉行,有將近四十年工作經驗的秦嶺動植物專家黨高弟向大家進行了一次關於秦嶺動植物知識的科普,受到熱烈歡迎。
秦嶺動植物專家 黨高弟
秦嶺無閒草
秦嶺在同一緯度附近東西綿延約1600公裡,這不僅使秦嶺自西向東有帶狀的完整植物區系,高大的山體也使秦嶺植被垂直分布特徵明顯,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秦嶺成為一座天然的植物園。據介紹,秦嶺山系種子植物多達3800多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紅豆杉、獨葉草等4種;二級保護植物有連香樹、太白紅杉、秦嶺冷杉等13種。
據悉,銀杏、水杉等植物在地球生命的早期隨處可見,在經歷第三季、第四季冰期之後,這些珍貴的植物大多銷聲匿跡,而秦嶺山中的野生銀杏、水杉、銀杉幸運的保留了下來。
偉大的秦嶺不僅珍藏了國家瀕危重點保護植物,還生長著眾多中藥草。相傳藥王孫思邈曾隱居秦嶺主峰太白山,這裡流傳著一句話:「秦嶺無閒草,採來都是寶。」據不完全統計,秦嶺山系中的中草藥佔全國藥材種類的30%以上,珍貴藥用植物有天麻、杜仲、猴頭、太白貝母、太白米、七葉一枝花等,普通藥用植物有大黃、黃芪、細辛、五加皮以及更多。
秦嶺是氣候、水文、土壤、地質、生物等因素的天然分界線和交匯帶,森林資源同樣豐富多彩,秦嶺氣候的垂直分布和南北差異變化在海拔2800-3500米形成了茂密的森林帶,秦嶺紅杉是我國特有樹種,是秦嶺山區唯一生存的落葉松屬植物,對於研究秦嶺植物區系和落葉松地理分布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秦嶺有生靈
豐富的植物種類和植被類型,為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生存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據統計,秦嶺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豹、林麝等10餘種;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豺、黑熊等65種。在所有野生動物中,最著名的當屬憨態可掬的秦嶺大熊貓。
秦嶺大熊貓的化石早於四川大熊貓化石,代表了原始的類型,在外貌形態上屬最漂亮的一族,被認定為秦嶺亞種。秦嶺大熊貓分布的中心地帶種群密度和野外的遇見率居全國之最。「竹林隱士」大熊貓在800萬年前是食肉動物,第三季冰期後周圍環境的變化致使大熊貓的食物鏈斷裂,和它同時期的很多動植物滅絕。大熊貓道法自然,適應環境,逐漸從食肉動物變為食草動物,生存至今成已為「活化石」。
動物的生存或消亡,除了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之外,人類活動的影響和破壞是重要因素。一隻雄性老虎需要要300平方公裡的生存空間,一隻雌性老虎需要150-200平方公裡,只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和完整的生態系統才能保證老虎有充足的食物來源。1964年冬天,最後一隻華南虎在佛坪被獵殺後,再也沒有見到過華南虎。大自然通過滅絕的華南虎向人類發出警告。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正是因為有了秦嶺,才有了極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秦嶺的一草一木,一鳥一蟲都堪稱生物基因發展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秦嶺生態保護法律法規、自然保護區等的建立,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以及全社會的關注、參與,秦嶺的生態環境逐漸改善,野外大熊貓的種群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約110隻提高到約400隻,棲息地面積也大幅提升。最後,黨高弟號召與會專家學者各顯神通,共同為保護秦嶺的動植物資源發揮積極作用。
據悉,「丈量大秦嶺·人文與自然的體驗對話」活動由「丈量大秦嶺」主承辦、協辦單位聯合寶雞、天水兩市文化和旅遊局舉辦,地質、地理、水文、動植物、民俗、地名、文化、旅遊、傳播等方面專家學者和作家團紛紛從專業角度結合親身探訪經歷,暢談人文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路與方法,共同發表了《2020「丈量大秦嶺」公益傳播行動共同宣言》,提出推動和踐行秦嶺人文與自然科學融合、專業與社會結合、秦嶺山系各部門合作,促進秦嶺生態保護、文化傳播、知識普及、綜合利用等高質量協同發展。
(丈量大秦嶺新聞組:姬建東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