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導航:安全 穩定 高精度(開卷知新)

2020-12-04 人民網

製圖:汪哲平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第三十顆衛星乘著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從西昌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1541秒的飛行,衛星與火箭分秒不差地準時分離。從火箭監視相機傳回的圖像顯示在大屏幕上:衛星收攏的太陽翼徐徐展開,金光閃耀,如鯤鵬展翅,翱翔在距地面200多公裡的太空中,睥睨蒼茫大海,掠過悠悠白雲,飛向距地面3.6萬公裡的天空。這個炫麗的畫面通過電視直播清晰地呈現在全世界觀眾面前。

火箭發射成功,星箭順利分離,衛星太陽翼展開到位,這些僅是衛星邁入空間的第一步。這顆地球同步軌道(GEO)衛星,將通過自身發動機把近地點推高至3.6萬公裡,並將與赤道面的傾角從28.5度壓到0度,並最終停留在東經110.5度的赤道上空,保持從地球看上去固定不動。這顆衛星受到如此矚目,因其是組成北鬥三號衛星星座全部30顆衛星的收官之星,也是其中3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收官之星。它的發射成功使北鬥三號星座組網任務畫上圓滿句號。

2020年7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鄭重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次開通儀式具有重大裡程碑意義。

推進自主研發

實現多項技術創新突破

在此之前,2019年11月完成了北鬥三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衛星的收官發射,星下點軌跡始終走在以東經118度為中心的一個大8字上,為亞太地區服務奔走南北;12月完成北鬥三號24顆中圓地球軌道(MEO)衛星的收官發射,星下點軌跡似遍歷南北55度範圍的波浪線,為全球服務東奔西忙。

由三種不同軌道組成星座是北鬥的獨特設計,是繼承與發展相結合、區域服務與全球服務重點不同的設計體現,也是中國衛星導航自主創新、一路披荊斬棘發展歷程的結晶。上世紀70年代,我們就夢想建立自己的「燈塔」衛星導航系統。結合當時國內經濟技術條件,我國科學家創新性地提出雙星定位的構想。1994年,啟動實施北鬥一號工程,服務我國及周邊地區,並於2000年12月完成系統建設,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外,第三個擁有獨立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隨後,北鬥二號於2004年啟動建設,2012年全面建成5GEO 5IGSO 4MEO、服務亞太地區的區域導航系統,為亞太地區提供導航授時服務。

2009年,啟動北鬥三號的研製歷程,目標是實現全球導航服務。當時主要面臨幾大困難和挑戰。首先,北鬥三號要與北鬥二號平穩銜接,在使用上需兼顧老用戶,因此北鬥三號在設計上保留了部分北鬥二號的信號。其次,北鬥三號的服務將從區域邁向全球,這就需要我們在全球布設監測和注入站。美國、俄羅斯和歐洲等國走的就是全球布站這條路。北鬥如果也選用這種方案,不僅存在技術和經濟問題,還有其他不確定的風險。因此,在系統頂層設計中,採用星間鏈路進行星間測距、授時和數據傳輸,並採用最為先進的Ka頻段相控陣天線技術,在提高傳輸速率的同時,確保測距精度優於1釐米,使衛星和衛星之間、衛星和地面站之間成為互相連通的網絡,實現一星通全網通——這是目前世界上在軌衛星系統最先進的星間鏈路技術。

同時,要服務全球,就要和其它衛星導航系統同臺競技,我們必須在性能和服務水平上做到世界一流。因此,我們在信號體制上進行創新性設計,同時對影響信號質量性能的設備進行攻關,攻克了衛星使用的高精度銣鍾、氫鍾、銫鐘等時頻技術,信號生成和播發設備性能已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增加星鍾自主平穩切換和信號完好性監測等功能,保證信號連續性,極大地提高了導航服務可靠性,在局部上處於領先水平。此外,為確保我國衛星上使用的產品都是自主可控的,通過發動國內元器件、單機產品研製單位攻堅克難,使衛星上產品全部由中國製造。

具備六大功能

提供高品質全球導航服務

經過北鬥科研團隊的艱苦努力,北鬥三號系統經過十年的攻關、試驗和研製,終於攜六大服務功能展示在世人面前。

一是全球導航定位授時服務。這是衛星導航系統的核心功能,實測定位精度達到3米左右,授時精度達億分之一秒,居世界各衛星導航系統前列;二是全球短報文通信服務,每次可發送560比特的信息,可包含40個漢字的內容,每小時可提供30萬次服務;三是搭載國際搜救載荷,與其他系統聯合提供國際搜救服務;四是區域定位授時與報文通信服務,在即刻開機後快速定位,每次可發送1.4萬比特信息,可包含1000個漢字的內容,每小時可提供1000萬次以上服務;五是區域星基增強服務(SBAS),定位精度達到1米左右,完好可用告警時間小於6秒;六是區域精密單點定位(PPP)服務,將定位精度提高到實時分米級,事後達到釐米級甚至毫米級的精度。

可以說,這每一項功能服務都飽含北鬥的特色和中國的情懷。如今,高精度的全球定位和授時已廣泛應用在陸海空天和各行各業,我國的飛機、船舶等在全球都有北鬥衛星的陪伴,我們在世界各個角落都有北鬥信號導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與國際上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為全世界用戶貢獻一份中國力量。短報文通信功能可用於報文、圖片、語音等數據傳輸服務,可作為海上和荒漠等移動信號難以覆蓋地區的通信和應急救援手段。比如我們的漁船可通過北鬥定位與報文通信獲知海洋和氣象狀況、向家人報位置報平安,有危急狀況可及時發出求救信息。如今,報文通信服務走向全球,可對全球航空航海等專門用戶提供運行監控和應急通信服務,我國大飛機等都在設計中加入了北鬥短報文等應用,空管可隨時了解飛機位置和飛機狀況。星基增強服務也已在飛機航行和著陸中加以應用。精密單點定位服務,則應用於地質地貌和水文監測,可提前預報災情以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此外,還應用於精密測繪、自動駕駛、建築物變形監測等,充分彰顯中國精度。

建設衛星導航系統,為國防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應用保障,確保涉及國計民生的電力、金融、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導航信號安全。目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在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推動了我國導航產業的發展。同時,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作為我國一張亮麗的名片,已成為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為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所認可,服務全球100多個國家。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將向全球提供安全可靠、連續穩定的高精度導航定位與授時服務。未來,導航定位技術的國際競爭會更加激烈。北鬥人將繼續發揚「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鬥精神,進一步提高系統的性能水平,不斷擴展服務範圍,向深空、水下、室內延伸,進一步將導航和通信等融合,建設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導航定位授時體系,更好地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作者為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

推薦書目:

1.《衛星導航定位工程》:譚述森編著;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

2.《太空飛行器系統工程》:譚維熾、胡金剛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3.《下安物望——北鬥應用100例》:袁樹友主編;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08日 20 版)

相關焦點

  • 中國北鬥,導航世界
    這些重要理念,傳遞了一個世界大國助力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夙願和擔當,也為北鬥系統的世界化進程擘畫了藍圖、注入了動力。2017年,北鬥三號系統開啟全球組網新徵程。兩年半時間,北鬥成功發射18箭30顆衛星,提前半年完成覆蓋全球、服務全球的既定目標,創造了世界衛星導航領域組網發射新紀錄。有人曾提出,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全球系統建設已打好樣板,北鬥系統模仿複製,豈不簡單?
  • 高精度定位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助力疫情防控
    面對疫情暴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快速響應,融入多項疫情防控工作之中。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確保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的測量標繪工作迅速完成;基於北鬥的無人設備,既能運送醫用物資又能實現防疫作業……北鬥馳援,讓防控工作更加高效精準,我們戰勝疫情的底氣與信心更足。
  • 詳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獨立自主、穩定覆蓋全球
    中國此前已成功發射四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和十六顆北鬥導航衛星(其中,北鬥-1A已經結束任務),將在系統組網和試驗基礎上,逐步擴展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目標是建成獨立自主、開放兼容、技術先進、穩定可靠覆蓋全球的導航系統。
  • 北鬥CORS系統「大型船舶高精度導航及靠泊儀」首次實船試驗圓滿成功
    > 2014年8月5日,上海海事局通航管理處、東海航海保障中心、洋山港海事局、上海引航站洋山分站、集美大學等單位多位專家及研究人員密切協作,通力配合,在進出洋山港的「新寧波」輪上進行了基於北鬥CORS系統的「大型船舶高精度導航及靠泊儀」首次實船試驗並取得圓滿成功,為接下來大型貨櫃船舶在不同等級能見度情況下進出洋山港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和安全保障。
  • 我國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首次搭載氫原子鐘
    203所研製的多個批次星載銣原子鐘已多次跟隨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並穩定可靠運行,此次星載氫原子鐘跟隨新一代導航衛星成功首發,標誌著203所原子鐘研究領域技術水平和研製能力跨上一個新的臺階,真正實現了技術自主化,破除了國外在該領域的關鍵技術封鎖和高端產品及元器件禁運的藩籬。這將直接助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體性能的飛躍,是中國北鬥導航衛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 國產新一代北鬥高精度定位晶片亮相 應用於高精度定位領域
    國產最新一代北鬥高精度定位晶片近日在北京亮相。這顆22納米晶片預計將於今年年底正式發布,2021年上半年量產,將應用於自動駕駛、無人機、機器人等高精度定位需求領域。定位晶片相當於導航設備的「大腦」。每一臺導航設備想要實現定位,都要依靠這個「大腦」來進行計算和處理,因此定位晶片也是衛星導航產品裡的最核心部件。除了支持北鬥導航以外,這顆晶片還可以支持接收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等多系統的導航信號。通過兼容不同信號體制,新一代北鬥定位晶片可以獲取更豐富的數據信息,提供更精確的定位導航服務。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大力發展量子導航、全源導航等新質能力
    今天(8月3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等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冉承其在發布會上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開通全系統服務。冉承其介紹,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技人員集智攻關,攻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實現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
  • 國產新一代北鬥高精度定位晶片亮相
    央視網消息:國產最新一代北鬥高精度定位晶片近日在北京亮相。這顆22納米晶片預計將於今年年底正式發布,2021年上半年量產,將應用於自動駕駛、無人機、機器人等高精度定位需求領域。定位晶片相當於導航設備的「大腦」。每一臺導航設備想要實現定位,都要依靠這個「大腦」來進行計算和處理,因此定位晶片也是衛星導航產品裡的最核心部件。
  • 北鬥衛星如何風馳GNSS高精度定位?
    信息化時代,衛星導航系統不僅在國家信息安全領域有重要意義,在商業應用方面也舉足輕重。北鬥三號具備導航定位和通信數傳兩大功能,據了解,北鬥系統全球範圍定位精度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全球服務可用性99%以上。
  • 中國北鬥導航晶片發布
    國產最新一代北鬥高精度定位晶片近日在北京亮相。這顆22納米晶片預計將於今年年底正式發布,2021年上半年量產,將應用於自動駕駛、無人機、機器人等高精度定位需求領域。定位晶片相當於導航設備的「大腦」。除了支持北鬥導航以外,這顆晶片還可以支持接收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等多系統的導航信號。通過兼容不同信號體制,新一代北鬥定位晶片可以獲取更豐富的數據信息,提供更精確的定位導航服務。
  • 北鬥為我們導航,誰為北鬥「導航」?丨中國科學院撐起北鬥導航系統的時空基準
    高精度的衛星導航定位服務對原子鐘、時間基準、時間同步等時頻類指標要求越來越高,如GPSⅡR、GPSⅡF等系列衛星URE(User Range Error,用戶測距誤差,導航星座的用戶偽距精度的一個重要指標,用來評判定位性能)性能的提升,核心因素之一就是採用了更加穩定的星鍾及相應的高精度時頻測量控制技術;Galileo系統試驗衛星的偽距測量精度比較高且穩定,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新型星載氫鐘的應用
  • 高精度銣原子鐘亮相北鬥三號首發雙星
    原標題:亮相北鬥三號首發雙星   據新華社西昌11月6日電(李國利 王同心)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首發雙星5日晚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作為衛星的重要載荷之一,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研製的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也精彩亮相。
  • 交通運輸領域新基建推動5G、北鬥應用 2020北鬥導航產業發展趨勢
    交通運輸領域新基建推動5G、北鬥應用  今日(8月6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藉由此次發射,中國的衛星導航和位置服務順利在全球壟斷市場中鑿開了一個口子,實現了中國的又一個全面技術自主。軍事領域的精確制導、自動駕駛技術、精密農業、民航飛機高精度起飛降落自主導航、超大工程定位……衛星導航和位置服務系統作為資訊時代的「基礎設施」,隨著北鬥系統的逐漸完善,一個千億級市場正待爆發。
  • 北鬥導航產業鏈深度報告:百分百自主可控,能否晉升導航頭牌
    1、 衛星導航:賦能物聯網應用產業生態北鬥三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北鬥正式邁進全球服務新時代。目前國產北鬥晶片進入 28nm 新時代,22nm 雙頻定位晶片已具備市場化應用條件,即將進入量產。全頻一體化高精度晶片正在研發, 北鬥晶片性能將再上一個臺階。國產晶片研發投入將進一步增加,以提升相關性能。
  • 北鬥衛星導航行業深度研究報告2020
    按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發布 的北鬥工程計劃,2020 年上半年我國還將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地球靜止軌道衛星(GEO 衛星),將比預定 目標提前半年完成全部 30 顆北鬥三號組網衛星發射,屆時將提供星基增強、短報文通信、國際搜索救 援、精密定位等新服務,並向全球播發性能更優的導航信號。
  • 北鬥系統高精度定位服務的秘訣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導,10月14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北鬥高精度定位服務平臺(北鬥定位2.0版),可將民用手機的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這意味著我們在駕駛車輛行進時,手機「導航」就能告訴我們是在主路還是在輔路。近期,華為發布的新款手機就實現了亞米級北鬥導航定位,可進一步分清我們車輛行駛在主路或輔路的哪個車道。那麼,北鬥系統是如何實現這一高精度定位服務的呢?
  • 北鬥高精度大眾化應用有了「芯」的布局
    本屆大會以「推進北鬥應用,壯大新興產業」為主題,設置中國衛星導航領域新技術與應用高端論壇及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創新應用領域專題分論壇等多個分論壇,是引領中國衛星導航領域及應用風向標。本次大會中國衛星導航領域新技術與應用高端論壇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討論內容涵蓋了從「北鬥+和+北鬥」的思考、
  • 我國衛星導航晶片工藝國際一流 北鬥應用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
    8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北鬥天網 導航全球
    6月23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升空。新華社發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的成功發射,意味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鬥全球組網成功,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用戶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以及獨有的短報文通信能力。這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具體的改變呢?相比以往常用的GPS等導航又會有哪些差別呢?
  • 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亮相
    據新華社西昌11月6日電(李國利、王同心)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首發雙星5日晚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作為衛星的重要載荷之一,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研製的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也精彩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