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首次搭載氫原子鐘

2020-12-07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星載氫原子鐘示意圖

  9月30日7點13分,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星載氫原子鐘跟隨第四顆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自2000年我國發射北鬥導航衛星以來,首次搭載氫原子鐘。此次衛星入軌後,將開展星載氫原子鐘、星間鏈路、新型導航信號體制等試驗驗證工作,並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原子鐘是北鬥導航衛星的最關鍵載荷之一,是時頻分系統的心臟,決定導航系統導航定位、測速及授時精度,是一個國家能否具備獨立發展導航系統能力的核心標誌之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軍事現代化的今天,一個國家的導航衛星的研製水平和能力直接決定一個國家的戰時軍事應對能力,因為沒有準確的定位就談不上精準的打擊,而這個精準定位的核心就是原子鐘。

  203所研製的多個批次星載銣原子鐘已多次跟隨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並穩定可靠運行,此次星載氫原子鐘跟隨新一代導航衛星成功首發,標誌著203所原子鐘研究領域技術水平和研製能力跨上一個新的臺階,真正實現了技術自主化,破除了國外在該領域的關鍵技術封鎖和高端產品及元器件禁運的藩籬。這將直接助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體性能的飛躍,是中國北鬥導航衛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在衛星導航系統中,1ns的時間測量誤差將會引起0.3m的測距誤差,因此時間的精密測量是決定導航定位精度。考慮到衛星星曆的不確定性、電離層傳輸延遲及定位誤差幾何分布等諸多因素對時間測量精度的影響,衛星導航系統對原子鐘的性能指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代導航系統定位精度0.1m、授時精度0.3ns的設計要求,對原子鐘穩定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即秒穩優於1×10-12和日穩優於1×10-14。考慮到導航系統在非常時期應具備的自主導航能力,要求原子鐘的日漂移率優於5×10-15,以保障北鬥導航系統擁有半年以上的自主導航能力,從而顯著降低北鬥導航衛星系統全球應用時的校時壓力和對地面的依賴程度。要滿足上述諸多要求,研製高穩定高可靠高指標重量輕的原子鐘成為必然趨勢和要求,世界各國爭先恐後致力於不斷攻克相關技術難關,努力研製出更高指標的原子鐘來佔領導航定位市場和提升軍事應用能力。

  當前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中,美國GPS導航衛星採用了銫原子鐘和銣原子鐘結合的方式,歐盟Galileo導航衛星採用了銣原子鐘和被動型氫原子鐘結合的方式,俄羅斯Glonass-K三代導航衛星也將採用銣原子鐘和被動型氫原子鐘結合的方式,我國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正在開展銣原子鐘和被動型氫原子鐘相結合的授時方式。

  縱觀國內外導航衛星所配備原子鐘的方案不難發現,均使用兩種不同時域穩定度優勢互補的原子鐘來保證衛星的守時能力,且種類均為技術發展成熟的傳統三樣原子鐘(氫、銣、銫原子鐘)。銣原子鐘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技術難度相對較低、可靠性高等優勢被全球四大導航系統普遍採用,但其長期穩定度和漂移率指標相對較差,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雖然滿足導航衛星在地面主控站不斷同步校準下的指標要求,但無法滿足導航系統中長期自主導航能力要求。銫原子鐘的最大優勢是低漂移特性,主要用於導航衛星的長期自主守時,可滿足非常時期的應用需求,但銫原子鐘的使用壽命短是致命的短板,幾項關鍵技術仍未徹底攻關,目前國際上僅有美國掌握其關鍵技術。目前,203所已經組建星載銫原子鐘團隊進行研製星載銫鐘,期待在後續的北鬥導航項目中配備應用。氫原子鐘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兩種類型,主動型穩定度指標最優,但是體積較大,一般用於地面守時。被動型的體積、重量和功耗相對較小,可搬運,穩定度指標僅次於主動型,多用於地面移動平臺和衛星。另外,被動型氫原子鐘因其獨有的選態組件和儲存泡結構特性使得其可獲得較為理想的原子躍遷譜線,使其穩定度指標在傳統三樣中最優,當然研製難度也是傳統三樣中最高的。其漂移率雖不及優選型銫原子鐘,但可保障導航系統長達半年以上的自主導航能力,這使得氫鍾成為衛星導航中最具有競爭力的原子鐘。

  203所研製的星載氫原子鐘穩定度和漂移率等關鍵指標均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這將大幅提升新一代北鬥導航系統的導航精度、授時水平和延長自主導航時間,大幅降低北鬥導航系統對地面的依賴程度,為非常時期的導航定位提供了保障。

  據北鬥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建設計劃,2018年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基礎服務,2020年左右將具備全球服務能力,這將成為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並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測速、授時服務,且獨具短報文通信能力特色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可以預見,未來五年將成為新一代導航衛星的密集組網發射期,203所原子鐘研製團隊將迎來更多的機會和挑戰。203所星載氫原子鐘研製團隊將秉承航天人一貫的嚴謹細實、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繼續恪守質量至上、品質第一的航天精神,保質保量的為北鬥導航系統提供高可靠高精度的星載氫原子鐘,為我國北鬥導航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我國新一代氫原子鐘、銣原子鐘 同在北鬥三號應用
    星載原子鐘主要應用於導航系統,分為氫原子鐘、銣原子鐘和銫原子鐘三種。美國的GPS導航系統、歐洲的伽利略導航系統及俄羅斯的格羅納斯導航系統,均採用了銣原子鐘搭配銫原子鐘,或者銣原子鐘搭配氫原子鐘的方案,充分發揮了銣原子鐘體積小、重量輕及銫原子鐘、氫原子鐘長期性能優異的特點。 全面提升原子鐘性能指標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 我國新一代氫原子鐘、銣原子鐘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來源:裝備科技微信公眾號 作者:部英男、吳巍2018年1月12日7時1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顆北鬥導航衛星。▲2018年1月12日7時1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顆北鬥導航衛星。圖為搭載第二十六、二十七顆北鬥導航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點火發射。 楊中洲 攝作為導航衛星的「心臟」之一,高性能的星載原子鐘對導航精度起到重要作用。
  • 第47/48顆北鬥衛星成功發射:首次搭載輕量化氫原子鐘
    近日,中國航天再次開啟密集發射模式,兩天之內兩次發射,發射了三顆衛星。首先是9月23日凌晨5時10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遠徵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執行「一箭雙星」發射任務,將兩顆北鬥全球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中科院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時空基準相關技術提供基礎性支撐
    持續研發新技術、新方法,克服種種困難,實現了從基礎天文學科研到工程化技術支撐的艱難轉型,突破了時間頻率信號淨化及長距離低損傳輸等關鍵技術,研製了時間頻率系統部分重要單機,包括主動型氫原子鐘、頻率切換器、頻率分配器、頻率淨化器、頻率相位微躍計等,為北鬥系統的長時間可靠運行「保駕護航」。
  • 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中國選擇了氫原子鐘,他到底強在哪?
    上次小編和大家聊到北鬥全球組網第55顆衛星組終於完成發射的動作,以及在發射到第30顆衛星的時候,我們突然改變了原先的發射計劃。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所採用的銣原子鐘是進口的,我們非常擔心在這個技術點上被國際「友人」卡了脖子。於是才有了後面自主研發的氫原子鐘取代了原來進口的銣原子鐘。
  • 中國氫銣原子鐘居國際先進水平 應用北鬥導航更精準
    新一代技術指標居國際先進水平,同步應用於北鬥三號衛星  氫銣原子鐘,導航更精準(厲害了,中國科技)  本報北京1月18日電 (蔣建科、部英男、吳巍)日前,我國採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了北鬥三號第三、四顆組網衛星,這兩顆衛星上均裝載了中國航天科工二院
  • 我國新一代氫原子、銣原子鐘技術指標達國際先進 同步應用於北鬥三...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記者胡喆)日前我國採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了北鬥三號導航衛星第三、四顆組網衛星。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這兩顆衛星上均裝載了203所研製的一臺銣原子鐘和一臺氫原子鐘,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北鬥導航核心原子鐘自主化 精度秒GPS
    9月30日7點13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1顆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發射升空,而這已經是第4顆被送上天的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了。之前的資料顯示,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最大的特點是將國產率提高到98%,不光有國產處理器,還有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星載氫原子鐘。
  • 北鬥衛星組網核心部件,中國自製氫原子鐘,幾代人心血終成偉業
    北鬥全球組網第55顆衛星組終於完成發射的動作,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們在發射到第30顆衛星的時候,我們突然改變了原先的發射計劃。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所採用的銣原子鐘是進口的,我們非常擔心在這個技術點上被國際「友人」卡了脖子。於是才有了後面自主研發的氫原子鐘取代了原來進口的銣原子鐘。
  • 航天科工研製我國新一代原子鐘 有望應用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近期,航天科工二院203所開展了汞離子微波鍾研製,汞離子微波鍾作為新一代的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的優勢。 微波鍾是目前最精確的時間測量器具之一,是世界上公認的最難研製的微波鍾系統之一,汞離子鍾躍遷頻率高,對空間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在體積功耗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比現有的主流星載鍾指標提高1~2個數量級,是新一代星載原子鐘的發展方向,有望應用於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 上海天文臺目前已具備每年4臺氫原子鐘研製能力
    我國自主研製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於2018年形成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服務能力,2020年形成全球服務能力。由上海天文臺自主研發的星載氫原子鐘,首次搭載北鬥實驗衛星,自去年11月9日開機穩定運行至今。  作為一種精密的計時器具,氫原子鐘的精度到底有多高?
  • 中國正在研製新一代原子鐘,或用於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7月29日消息   據新華社今日報導,記者28日從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這種新一代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優勢,有望應用於我國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 點亮北鬥 導航世界 網友熱議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網友點讚「北鬥三號」開通,致敬科技工作者,表示將弘揚「新時代北鬥精神」。 「北鬥,成了」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7月31日,中國北鬥開啟了服務世界、造福人類的新徵程。 「北鬥,成了!」以簡單4字為題,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第一時間報導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的消息。
  • 揭秘「北鬥心」:新一代星載原子鐘究竟是啥?
    IT之家2月14日消息 2月12日,我國採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了北鬥三號第五、六顆組網衛星,而在北鬥三號上安裝的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研製的高精度銣原子鐘,其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那麼全新一代的星載原子鐘究竟是什麼?
  • 作為北鬥導航衛星「心臟」,這台鐘數百萬年甚至1千萬年才有1秒誤差
    作為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的三項關鍵技術之一,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製的被動型星載氫原子鐘,約合數百萬年甚至1千萬年才有1秒誤差,日前獲得2019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時間是導航衛星的核心時間是導航衛星的核心。衛星導航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在空間布置一定構型的衛星星座,每顆衛星均配置高性能原子鐘。
  •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製被動型星載氫原子鐘
    原子鐘是北鬥導航衛星的「心臟」,直接決定了導航定位的精度。若衛星存在十億分之一秒(1納秒)的時間誤差,則會產生0.3米的測距誤差。作為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的三項關鍵技術之一,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製的被動型星載氫原子鐘,1000萬年才誤差1秒。這一技術日前獲評2019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 中國正在研製新一代原子鐘 或用於下代北鬥導航衛星
    據新華社今日報導,記者28日從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這種新一代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優勢,有望應用於我國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 北鬥為我們導航,誰為北鬥「導航」?丨中國科學院撐起北鬥導航系統的時空基準
    科研人員頑強拼搏、勇於創新,在時間頻率系統中,設計出符合我國現有技術和核心設備水平的技術方案,突破了時間頻率信號淨化及長距離低損傳輸等關鍵技術,研製了時間頻率系統部分重要單機,包括主動型氫原子鐘,頻率切換器,頻率分配器,頻率淨化器,頻率微躍計等,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長時間可靠運行「保駕護航」。
  • 「讓北鬥用上最好的鐘」—新聞—科學網
    搭載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伴隨著火光、煙霧和轟鳴聲,飛離塔臺,衝向雲霄,並準確進入預定的地球靜止軌道。 不久之後,作為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之一的北鬥,將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加完備的時空信息服務。其中,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要數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了。 這項服務的實現離不開一個核心裝置,即衛星的「心臟」——原子鐘。
  • 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北鬥三號」收官 正式服務...
    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最後一顆北鬥三號組網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這意味著,中國北鬥正式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將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基本導航(定位、測速、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