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中國選擇了氫原子鐘,他到底強在哪?

2020-06-28 貓叔Timo

上次小編和大家聊到北鬥全球組網第55顆衛星組終於完成發射的動作,以及在發射到第30顆衛星的時候,我們突然改變了原先的發射計劃。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所採用的銣原子鐘是進口的,我們非常擔心在這個技術點上被國際「友人」卡了脖子。於是才有了後面自主研發的氫原子鐘取代了原來進口的銣原子鐘。那麼到底這個原子鐘為什麼會在整個北鬥計劃中佔到這麼重要的一個地位,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神秘的原子鐘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以及為什麼我們的科研人員會選擇走氫原子鐘這條路線。


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中國選擇了氫原子鐘,他到底強在哪?

首先我們來看下世界上第一款商業用晶片級的原子鐘 Symmetricon的CSAC。沒錯這個只有硬幣大小的微型設備就是一款原子鐘,世界上最精確的原子鐘每1.38億年才延遲大約一秒。


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中國選擇了氫原子鐘,他到底強在哪?

我們一起看下原子鐘的工作原理。我們從一些顯而易見的現實物體開始來理解原子鐘的原理,小編就拿果凍來做比喻吧。一塊果凍,你輕輕推一下它,它會來回擺動,就像鐘擺一樣,果凍的振動周期是固定的,當然了,果凍是不適合用來造原子鐘,我們只是拿它來做個比喻。在原子鐘裡面有一塊和果凍長得差不多的石英塊,如果我們用一股電流來觸發石英,那麼石英每秒大約能振蕩500萬次,它保持9萬年誤差一秒。這樣的精度,是足夠高的。隨著石英的振動變慢它開始越走越慢,需要重新&34;切斷"石英振蕩器並校正振蕩周期,它通過加適當的電壓,通過壓電效應 ,輕擊石英從而可以恢復振蕩。從而就造出求了一個百萬年損失不到1秒的原子鐘。

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中國選擇了氫原子鐘,他到底強在哪?

那原子鐘是怎麼讓北鬥和全球定位系統(GPS)運轉的呢?為什麼離開了原子鐘,北鬥和GPS就無法正常運作呢?

這裡拿GPS來說,全球定位系統由24個繞著地球的衛星組成,一個GPS接收器通過四個衛星進行定位,一個用來校正接收器的時間,另外三個用來確定接收器的位置。它的原理是這樣的,從第一個衛星發射一個信號到接受器上,這個信號有衛星的位置和信號出發的時間,接收器再把信號傳輸的時間乘上光速,得到其距衛星的距離。接收器通過一個衛星,就可以知道自己在與衛星為圓心,剛才計算的距離為半徑的球上,再對第二個衛星做類似的計算,這兩個球的相交面,將接收器的範圍縮小到了圓周上,再用第三個衛星接收器就可以將位置鎖定到一點。因為信號以光速進行傳播,所以僅—毫秒的誤差就意味著差幾百公裡,但要是有原子鐘的精度。接收器可以精確地定位到1米內。這就是為什麼原子鐘對於北鬥和GPS這樣的定位系統來說,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中國選擇了氫原子鐘,他到底強在哪?

那麼我們再來聊下,我們15年9月30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搭載中國首臺氫原子鐘的第四顆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和此前發射的北鬥導航衛星搭載的的銣原子鐘衛星,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目前,技術發展成熟的3樣原子鐘,分別是氫、銣、銫原子鐘。其中銣原子鐘應用最廣泛,因為優勢最明顯,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技術難度相對較低、可靠性高,但他也有很致命的弱點,長期穩定度和漂移率指標相對較差。而在15年首發的上海天文臺自主研發的星載氫原子鐘氫,相較於銫原子鐘則更具優勢。氫原子鐘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兩種類型,主動型穩定度指標最優,但是體積較大;被動型體積、重量和功耗相對較小,可搬運,穩定度指標僅次於主動型。另外,被動型氫原子鐘因其獨有的選態組件和儲存泡結構特性,使得其可獲得較為理想的原子躍遷譜線,使其穩定度指標在傳統3樣中最優,當然研製難度也是氫、銣、銫原子鐘中最高的。其漂移率雖不及優選型銫原子鐘,但可保障導航系統長達半年以上的自主導航能力,這使得氫鍾成為衛星導航中最具有競爭力的原子鐘。

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中國選擇了氫原子鐘,他到底強在哪?

目前來說,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中,美國的GPS導航衛星採用了銫原子鐘和銣原子鐘結合的方式;歐盟的伽利略導航衛星採用了銣原子鐘和被動型氫原子鐘結合的方式;俄羅斯Glonass-K三代導航衛星也將採用銣原子鐘和被動型氫原子鐘結合的方式。

縱觀全球導航系統的實力變化,2019年7月14日,受與地面基礎設施相關的技術問題影響,伽利略系統的初始導航和計時服務暫時中斷。這個事件基本標誌了伽利略系統在4個全球導航系統競爭中已經是吊車尾了,話說當年伽利略建設時候,歐洲還吸納了中國加入,中國因此投入了3.2億歐元的資金。後因美國的壓力,歐洲在2006年就逼迫中國退出。作為第三代的俄羅斯Glonass-K,整個19年也僅僅發射了一顆,而僅僅19年,北鬥衛星就從44號發射到了53號。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就只剩下GPS。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中國選擇了氫原子鐘,他到底強在哪?

整個北鬥體系較為龐大,如果小編有在知識整理上出現謬誤的地方,也請潛水的大大們多多指出。

相關焦點

  • 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中國選擇了氫原子鐘,那他到底強在哪?
    我國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在這方面是比較薄弱的,但是現代社會恰恰就需要這樣的一些發展,所以即使難以達到也必須去完,前不久我國發射了很多顆衛星,就是為了完成北鬥系統的一些數據獲得。但是在發射的過程當中,人們發現這樣的一些舉措逐漸停止了,最後究竟是為什麼呢?
  • 中國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採用氫原子鐘,準確性超越其他國家
    中國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採用氫原子鐘,準確性超越其他國家我國的發展是需要多方面的技術投入的,因為在早期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的缺陷就比較明顯,想要彌補這些發展的不足就需要更多,而這個方面的進展進程當中各個領域的一些研製
  • 氫原子鐘到底哪裡好?為何中國選擇它作為北鬥核心部件
    important}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如今已經全部完工,後續除了一些更新,優化的計劃以外暫時沒有任何的新計劃。而在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聊聊關於北鬥衛星的一些問題了,比如它的核心部件之一氫原子鐘。>其實最初我國並非選擇的是氫原子鐘作為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
  • 北鬥衛星組網核心部件,中國自製氫原子鐘,幾代人心血終成偉業
    北鬥全球組網第55顆衛星組終於完成發射的動作,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們在發射到第30顆衛星的時候,我們突然改變了原先的發射計劃。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所採用的銣原子鐘是進口的,我們非常擔心在這個技術點上被國際「友人」卡了脖子。於是才有了後面自主研發的氫原子鐘取代了原來進口的銣原子鐘。
  • 我國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首次搭載氫原子鐘
    星載氫原子鐘示意圖   9月30日7點13分,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星載氫原子鐘跟隨第四顆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自2000年我國發射北鬥導航衛星以來,首次搭載氫原子鐘。此次衛星入軌後,將開展星載氫原子鐘、星間鏈路、新型導航信號體制等試驗驗證工作,並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原子鐘是北鬥導航衛星的最關鍵載荷之一,是時頻分系統的心臟,決定導航系統導航定位、測速及授時精度,是一個國家能否具備獨立發展導航系統能力的核心標誌之一。
  • 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北鬥三號」收官 正式服務...
    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最後一顆北鬥三號組網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這意味著,中國北鬥正式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將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基本導航(定位、測速、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等服務。
  • 航天科工氫原子鐘、銣原子鐘助力北鬥三號精準定位
    近日,北鬥衛星發射進入倒計時,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的建設已在全面啟動,衛星進入密集發射組網階段,系統將在2020年左右向全球提供服務。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作為衛星核心設備供應單位,此次為北鬥三號衛星提供了一臺氫鍾和一臺銣鍾,助力北鬥三號定位精度進一步提升。
  • 為「北鬥三號衛星全球組網、核心器部件百分百國產化」感到驕傲
    當北鬥三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介紹陳述「北鬥三號衛星全球組網、核心器部件百分百國產化」的時候,我是感到熱血沸騰的,我的感觸是終於我們能夠國產化了。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感觸,為什麼會熱血沸騰,因為始於2020年那場華為晶片被斷供風波。
  • 北鬥問蒼穹: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重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供圖)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導 北鬥組網,靜待此星。  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消息,6月16日推遲執行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相關技術問題已排除,任務重新啟動,6月23日擇機發射。
  • 第47/48顆北鬥衛星成功發射:首次搭載輕量化氫原子鐘
    近日,中國航天再次開啟密集發射模式,兩天之內兩次發射,發射了三顆衛星。首先是9月23日凌晨5時10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遠徵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執行「一箭雙星」發射任務,將兩顆北鬥全球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北鬥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已服務137個國家
    北鬥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已服務全球137個國家!如何誕生的→經過一個月的在軌測試,北鬥最後一顆衛星測試全部合格,即將正常開工,全球組網將正式啟動,使我國擁有了覆蓋全球、同時又全面自主可控的衛星導航系統。實際上,從手機導航,到漁船定位,北鬥已經悄然存在於我們的生產生活中,隨著北鬥衛星完成全球部署,又將推出哪些最新的應用呢?
  • 北鬥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已服務137個國家
    經過一個月的在軌測試,北鬥最後一顆衛星測試全部合格,即將正常開工,全球組網將正式啟動,使我國擁有了覆蓋全球、同時又全面自主可控的衛星導航系統。實際上,從手機導航,到漁船定位,北鬥已經悄然存在於我們的生產生活中,隨著北鬥衛星完成全球部署,又將推出哪些最新的應用呢?
  • 夜空中最亮的星——我國北鬥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歷時20多年發展,距離北鬥全球組網只有一「星」之遙,因此,第五十五顆北鬥導航衛星的發射備受關注。原計劃6月16日10時左右發射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GEO-3因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技術原因推遲,最後一顆北鬥導航衛星在6月23日9時43分成功發射。
  • 曾經卑微祈求歐盟轉讓原子鐘技術,如今北鬥核心器部件100%國產化
    授時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各種授時方法中,衛星授時由於覆蓋範圍廣、精度高、全天候和通用性強等諸多優點而得到廣泛應用,衛星授時是實現全球範圍內時間精確同步的最佳選擇。。共分為銫原子鐘、氫原子鐘、銣原子鐘。我國第一代銣鍾研製帶頭人雷文琦意識到,銣鍾這顆導航衛星的「心臟」必須由中國人獨立自主完成。而歐盟與中國申請的同一個衛星頻譜,根據國際電聯的規定,用於衛星導航的頻率資源採取先到先得的方式。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在約定時間發射衛星,申請的頻率資源就將作廢。
  • 我國新一代氫原子鐘、銣原子鐘 同在北鬥三號應用
    日前,我國採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了北鬥三號第三、第四顆組網衛星,這兩顆衛星上均裝載了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一臺高精度銣鍾和一臺星載氫鍾,它們的技術指標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原子鐘是利用原子躍遷頻率穩定的特性來獲取精準時間頻率信號的設備,其研發涉及量子物理學、電學、結構力學等眾多學科,目前國際上僅中、美、俄等少數國家具有獨立研製能力。
  • 北鬥三號衛星成功發射背後:原子鐘關鍵指標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11月5日19時4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 新華社 圖繼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後,其背後的高精尖技術也在一步步揭開面紗。11月5日19時4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據新華社報導,這是北鬥三號衛星的首次發射,標誌著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步入全球組網新時代。
  • 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答疑:中國的北鬥,牛在哪兒?
    作為我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北鬥系統始終秉承「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一流的北鬥」的發展理念,服務全球,造福人類。那麼,中國的北鬥,到底牛在哪?
  • 中科院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時空基準相關技術提供基礎性支撐
    自1994年起,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鬥系統」)建設經過了北鬥一號、北鬥二號到如今的北鬥三號工程,其性能可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等媲美。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國科學院在北鬥系統精準定位的核心——時空基準的建立、保持和傳遞技術中給予了核心支撐,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通過與工業部門密切協同,較好地履行了「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使命擔當。
  • 中國北鬥,為你驕傲!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 新科普|北鬥和GPS,定位到底誰更強?
    北鬥跟GPS比,到底誰更強?北鬥到底能不能「甩開」GPS,獨立定位?  北鬥 PK GPS,誰能嬴?  作為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俱樂部的一員,導航定位是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