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中國選擇了氫原子鐘,那他到底強在哪?

2020-12-03 Science鋒芒

在信息技術的發展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一些實力提升,但同時也需要更多的一些技術能力來維持。

我國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在這方面是比較薄弱的,但是現代社會恰恰就需要這樣的一些發展,所以即使難以達到也必須去完,前不久我國發射了很多顆衛星,就是為了完成北鬥系統的一些數據獲得。

但是在發射的過程當中,人們發現這樣的一些舉措逐漸停止了,最後究竟是為什麼呢?其實並不是因為我們技術不過關,而是在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當中,我們中國選擇了另一種材質,這種材質聽說的人其實比較少,它就是氫原子鐘。

這個東西大家都比較陌生,其實它的大小是非常迷你的,整個面積就只有硬幣這麼大,這是一種微型的設備,那他到底強在哪?

它的精確程度非常的高,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精確的原子鐘中每1.38億年才延遲大約一秒,這樣的一種精確程度也讓它在研發過程當中有著更多程度的利用。

一些航天航空設備的發展以及現在信息技術的發展,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精確性。而我國就想要將這樣的東西利用到我們的北鬥組網核心部件當中,利用上它的話就能夠提高我們的精確性。

本身北鬥系統更多的就是給人們做導航,如果在這方面我們能夠有這樣的提升的話,是更能夠為發展帶來實力的。

即使是這樣愛好是有很多人還不清楚這一它在GPS定位張中充當著什麼樣的作用,GPS定位是通過衛星對於人類的定位之後,在對其搜索的地方進行反饋,兩個定位衛星之間的一些距離換算才能夠得到最初的位置。

但是如果我們利用這一材質的話就能夠在更快的時間內算的更為準確,對於定位的換算來說也更有保證。

在目前美國的即便是定位當中運用的是另一種元素。而對比起來,我們這樣的原則中其實精確的程度更高。

也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更好的發展。這件一材料造系統當中核心就是測定來算精確度,而測定的距離需要利用計算機的電波來輸入時長,而如果利用氫原子鐘的話就能夠保持一致的時間,所以就下來的精確度也更高。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一期再見!

為什麼7nm、5nm晶片用12寸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

被低估的中國科技巨頭,不僅造出7nm晶片,還研製出國產作業系統

高端光刻機到底多難造?即便ASML公開設計圖,其他公司也造不出

相關焦點

  • 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中國選擇了氫原子鐘,他到底強在哪?
    上次小編和大家聊到北鬥全球組網第55顆衛星組終於完成發射的動作,以及在發射到第30顆衛星的時候,我們突然改變了原先的發射計劃。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所採用的銣原子鐘是進口的,我們非常擔心在這個技術點上被國際「友人」卡了脖子。於是才有了後面自主研發的氫原子鐘取代了原來進口的銣原子鐘。
  • 中國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採用氫原子鐘,準確性超越其他國家
    中國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採用氫原子鐘,準確性超越其他國家我國的發展是需要多方面的技術投入的,因為在早期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的缺陷就比較明顯,想要彌補這些發展的不足就需要更多,而這個方面的進展進程當中各個領域的一些研製
  • 氫原子鐘到底哪裡好?為何中國選擇它作為北鬥核心部件
    important}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如今已經全部完工,後續除了一些更新,優化的計劃以外暫時沒有任何的新計劃。而在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聊聊關於北鬥衛星的一些問題了,比如它的核心部件之一氫原子鐘。>其實最初我國並非選擇的是氫原子鐘作為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
  • 北鬥衛星組網核心部件,中國自製氫原子鐘,幾代人心血終成偉業
    北鬥全球組網第55顆衛星組終於完成發射的動作,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們在發射到第30顆衛星的時候,我們突然改變了原先的發射計劃。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所採用的銣原子鐘是進口的,我們非常擔心在這個技術點上被國際「友人」卡了脖子。於是才有了後面自主研發的氫原子鐘取代了原來進口的銣原子鐘。
  • 我國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首次搭載氫原子鐘
    星載氫原子鐘示意圖   9月30日7點13分,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星載氫原子鐘跟隨第四顆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自2000年我國發射北鬥導航衛星以來,首次搭載氫原子鐘。此次衛星入軌後,將開展星載氫原子鐘、星間鏈路、新型導航信號體制等試驗驗證工作,並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原子鐘是北鬥導航衛星的最關鍵載荷之一,是時頻分系統的心臟,決定導航系統導航定位、測速及授時精度,是一個國家能否具備獨立發展導航系統能力的核心標誌之一。
  • 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北鬥三號」收官 正式服務...
    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最後一顆北鬥三號組網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這意味著,中國北鬥正式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將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基本導航(定位、測速、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等服務。
  • 為「北鬥三號衛星全球組網、核心器部件百分百國產化」感到驕傲
    當北鬥三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介紹陳述「北鬥三號衛星全球組網、核心器部件百分百國產化」的時候,我是感到熱血沸騰的,我的感觸是終於我們能夠國產化了。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感觸,為什麼會熱血沸騰,因為始於2020年那場華為晶片被斷供風波。
  • 航天科工氫原子鐘、銣原子鐘助力北鬥三號精準定位
    近日,北鬥衛星發射進入倒計時,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的建設已在全面啟動,衛星進入密集發射組網階段,系統將在2020年左右向全球提供服務。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作為衛星核心設備供應單位,此次為北鬥三號衛星提供了一臺氫鍾和一臺銣鍾,助力北鬥三號定位精度進一步提升。
  • 北鬥問蒼穹: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重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供圖)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導 北鬥組網,靜待此星。  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消息,6月16日推遲執行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相關技術問題已排除,任務重新啟動,6月23日擇機發射。
  • 第47/48顆北鬥衛星成功發射:首次搭載輕量化氫原子鐘
    近日,中國航天再次開啟密集發射模式,兩天之內兩次發射,發射了三顆衛星。首先是9月23日凌晨5時10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遠徵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執行「一箭雙星」發射任務,將兩顆北鬥全球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北鬥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已服務137個國家
    北鬥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已服務全球137個國家!如何誕生的→經過一個月的在軌測試,北鬥最後一顆衛星測試全部合格,即將正常開工,全球組網將正式啟動,使我國擁有了覆蓋全球、同時又全面自主可控的衛星導航系統。實際上,從手機導航,到漁船定位,北鬥已經悄然存在於我們的生產生活中,隨著北鬥衛星完成全球部署,又將推出哪些最新的應用呢?
  • 北鬥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已服務137個國家
    經過一個月的在軌測試,北鬥最後一顆衛星測試全部合格,即將正常開工,全球組網將正式啟動,使我國擁有了覆蓋全球、同時又全面自主可控的衛星導航系統。實際上,從手機導航,到漁船定位,北鬥已經悄然存在於我們的生產生活中,隨著北鬥衛星完成全球部署,又將推出哪些最新的應用呢?
  • 夜空中最亮的星——我國北鬥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歷時20多年發展,距離北鬥全球組網只有一「星」之遙,因此,第五十五顆北鬥導航衛星的發射備受關注。原計劃6月16日10時左右發射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GEO-3因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技術原因推遲,最後一顆北鬥導航衛星在6月23日9時43分成功發射。
  • 曾經卑微祈求歐盟轉讓原子鐘技術,如今北鬥核心器部件100%國產化
    授時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各種授時方法中,衛星授時由於覆蓋範圍廣、精度高、全天候和通用性強等諸多優點而得到廣泛應用,衛星授時是實現全球範圍內時間精確同步的最佳選擇。。共分為銫原子鐘、氫原子鐘、銣原子鐘。我國第一代銣鍾研製帶頭人雷文琦意識到,銣鍾這顆導航衛星的「心臟」必須由中國人獨立自主完成。而歐盟與中國申請的同一個衛星頻譜,根據國際電聯的規定,用於衛星導航的頻率資源採取先到先得的方式。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在約定時間發射衛星,申請的頻率資源就將作廢。
  • 我國新一代氫原子鐘、銣原子鐘 同在北鬥三號應用
    日前,我國採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了北鬥三號第三、第四顆組網衛星,這兩顆衛星上均裝載了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一臺高精度銣鍾和一臺星載氫鍾,它們的技術指標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原子鐘是利用原子躍遷頻率穩定的特性來獲取精準時間頻率信號的設備,其研發涉及量子物理學、電學、結構力學等眾多學科,目前國際上僅中、美、俄等少數國家具有獨立研製能力。
  • 新科普|北鬥和GPS,定位到底誰更強?
    北鬥跟GPS比,到底誰更強?北鬥到底能不能「甩開」GPS,獨立定位?  北鬥 PK GPS,誰能嬴?  作為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俱樂部的一員,導航定位是基本功能。
  • 北鬥三號衛星成功發射背後:原子鐘關鍵指標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11月5日19時4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 新華社 圖繼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後,其背後的高精尖技術也在一步步揭開面紗。11月5日19時4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據新華社報導,這是北鬥三號衛星的首次發射,標誌著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步入全球組網新時代。
  • 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答疑:中國的北鬥,牛在哪兒?
    作為我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北鬥系統始終秉承「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一流的北鬥」的發展理念,服務全球,造福人類。那麼,中國的北鬥,到底牛在哪?
  • 中科院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時空基準相關技術提供基礎性支撐
    自1994年起,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鬥系統」)建設經過了北鬥一號、北鬥二號到如今的北鬥三號工程,其性能可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等媲美。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國科學院在北鬥系統精準定位的核心——時空基準的建立、保持和傳遞技術中給予了核心支撐,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通過與工業部門密切協同,較好地履行了「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使命擔當。
  • 組網圓滿完成!自此,天上的星星參「北鬥」
    資料圖: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eidou.gov.cn)19日凌晨,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當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此,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中國北鬥邁出從國內走向國際、從區域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