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原子鐘到底哪裡好?為何中國選擇它作為北鬥核心部件

2020-09-05 蒼穹之翼

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如今已經全部完工,後續除了一些更新,優化的計劃以外暫時沒有任何的新計劃。而在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聊聊關於北鬥衛星的一些問題了,比如它的核心部件之一氫原子鐘。

其實最初我國並非選擇的是氫原子鐘作為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按照最初研發團隊的計劃,這個核心零件應該是原子鐘。只不過呢,我國其實並沒有那個技術去製造原子鐘,想要進口,但是卻有得考慮會被那些「國際友人用力撫摸脖子」的情況,所以最後只能採取氫原子鐘來完成。

原子鐘是一種僅僅只和硬幣差不多大小的微型設備,不過這種設備是目前最精準的一種設備,按照科學家的數據分析,每過1.38億年才會延遲1秒時間。

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其實解釋起來也比較簡單,簡單來說,原子鐘的內部存在一個石英塊,這個石英塊正常狀態下是靜止不動的,但是如果你用電流刺激它的話,那麼它會以每秒500萬次的頻率進行振蕩,而且這個頻率每9萬年才會產生1秒的誤差。當然,產生誤差之後,你只需要再刺激一下,就可以恢復震動了。

原子鐘的原子其實就是負責來「督促」那枚石英塊的,只要察覺到石英開始「偷懶」,那麼原子鐘就會報警,然後就會引來一發電擊,之後石英受到刺激,再次恢復振動頻率。

如今技術相對成熟的原子鐘一共有三個不同的種類,分別是氫原子,原子和原子,銣原子毫無疑問是用的最多的一款,它體積小,重量輕,技術難度低,可靠性強,不過穩定性卻不敢恭維。

氫原子分為兩種主動和被動,主動的正好與銣原子相反,穩定,但是重量和體積相抵較大 。被動型的貼近原子,不過穩定性欠缺,當然,它的優勢還有一項原子躍遷譜線。這使得它的性能是三種原子鐘裡面最好的,不過也是最難研發的。

不過,考慮到我國的北鬥導航系統是要在實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上戰勝美國的GPS系統的,因此科學家們最終還是選擇採取相對優秀,可靠的氫原子鐘作為核心部件。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在歐盟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研發之初,我國也曾被吸納其中參與了研發的一些工作,不過後來因為美國的原因才被迫退出,也是因為那段時間的加入,我國的科技人才們積累了不少的經驗,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北鬥導航系統的建造。

相關焦點

  • 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中國選擇了氫原子鐘,那他到底強在哪?
    其實並不是因為我們技術不過關,而是在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當中,我們中國選擇了另一種材質,這種材質聽說的人其實比較少,它就是氫原子鐘。這個東西大家都比較陌生,其實它的大小是非常迷你的,整個面積就只有硬幣這麼大,這是一種微型的設備,那他到底強在哪?
  • 中國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採用氫原子鐘,準確性超越其他國家
    中國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採用氫原子鐘,準確性超越其他國家我國的發展是需要多方面的技術投入的,因為在早期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的缺陷就比較明顯,想要彌補這些發展的不足就需要更多,而這個方面的進展進程當中各個領域的一些研製
  • 北鬥衛星組網的核心部件,中國選擇了氫原子鐘,他到底強在哪?
    上次小編和大家聊到北鬥全球組網第55顆衛星組終於完成發射的動作,以及在發射到第30顆衛星的時候,我們突然改變了原先的發射計劃。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所採用的銣原子鐘是進口的,我們非常擔心在這個技術點上被國際「友人」卡了脖子。於是才有了後面自主研發的氫原子鐘取代了原來進口的銣原子鐘。
  • 北鬥衛星組網核心部件,中國自製氫原子鐘,幾代人心血終成偉業
    北鬥全球組網第55顆衛星組終於完成發射的動作,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們在發射到第30顆衛星的時候,我們突然改變了原先的發射計劃。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所採用的銣原子鐘是進口的,我們非常擔心在這個技術點上被國際「友人」卡了脖子。於是才有了後面自主研發的氫原子鐘取代了原來進口的銣原子鐘。
  • 我國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首次搭載氫原子鐘
    星載氫原子鐘示意圖   9月30日7點13分,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星載氫原子鐘跟隨第四顆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自2000年我國發射北鬥導航衛星以來,首次搭載氫原子鐘。此次衛星入軌後,將開展星載氫原子鐘、星間鏈路、新型導航信號體制等試驗驗證工作,並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原子鐘是北鬥導航衛星的最關鍵載荷之一,是時頻分系統的心臟,決定導航系統導航定位、測速及授時精度,是一個國家能否具備獨立發展導航系統能力的核心標誌之一。
  • 航天科工氫原子鐘、銣原子鐘助力北鬥三號精準定位
    近日,北鬥衛星發射進入倒計時,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的建設已在全面啟動,衛星進入密集發射組網階段,系統將在2020年左右向全球提供服務。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作為衛星核心設備供應單位,此次為北鬥三號衛星提供了一臺氫鍾和一臺銣鍾,助力北鬥三號定位精度進一步提升。
  • 北鬥三號總設計師陳忠貴:無論在哪裡都能靠中國導航尋找方向
    北鬥三號總設計師陳忠貴:無論在哪裡都能靠中國導航尋找方向 2020-06-23 14: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空間站將應用自主研發的主動型氫原子鐘
    近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自主研發的空間主動型氫原子鐘,在中國載人航天空間原子鐘項目載荷擇優評比中一舉斬獲頭籌,未來將應用在中國的空間站項目中,於2022年左右完成發射。據悉,空間原子鐘項目是中國載人航天眾多項目中難度和複雜度最高的項目之一,該項目將在外太空建立時間頻率實驗室,驗證在地球表面無法完成的相關科學實驗,如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等。項目採用鍶光鍾、銣噴泉鍾、主動型氫原子鐘共同組建空間原子鐘鍾組。主動型氫鍾將作為核心載荷,長期無間斷運行。
  • 曾經卑微祈求歐盟轉讓原子鐘技術,如今北鬥核心器部件100%國產化
    授時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各種授時方法中,衛星授時由於覆蓋範圍廣、精度高、全天候和通用性強等諸多優點而得到廣泛應用,衛星授時是實現全球範圍內時間精確同步的最佳選擇。。,這是一種計時裝置,精度可以達到每2000萬年才誤差1秒,它最初本是由物理學家創造出來用於探索宇宙本質的,如今被用於導航系統之上,決定著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
  • 北鬥導航核心原子鐘自主化 精度秒GPS
    9月30日7點13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1顆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發射升空,而這已經是第4顆被送上天的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了。之前的資料顯示,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最大的特點是將國產率提高到98%,不光有國產處理器,還有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星載氫原子鐘。
  • 全球國家選擇北鬥,對美威脅更大的北鬥,為何沒有遭遇華為困局?
    現在,幾乎全球民眾都知道中國出現了一個比美國GPS更厲害的全球導航衛星,那麼北鬥衛星比美國到底先進在哪裡?美國對華為的制裁不斷升級,為何卻對威脅更大的北鬥無動於衷呢?事實上,我國已經為北鬥衛星付出了23年的努力,今年剛剛升空的北鬥衛星是三號北鬥,一號、二號分別在2000年和2007年就已經發射完成,今年的三號北鬥衛星完成了全球組網。
  • 上海天文臺目前已具備每年4臺氫原子鐘研製能力
    我國自主研製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於2018年形成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服務能力,2020年形成全球服務能力。由上海天文臺自主研發的星載氫原子鐘,首次搭載北鬥實驗衛星,自去年11月9日開機穩定運行至今。  作為一種精密的計時器具,氫原子鐘的精度到底有多高?
  • 聽北鬥「天團」講述幕後的故事:他們鑄就北鬥的不凡
    「拿陀螺儀來說,作為星上關鍵姿態敏感器,是衛星姿態精確控制的核心部件。北鬥衛星使用了中國自主研製的宇航用陀螺儀,通過不斷的技術攻關實現了該部件的高可靠、長壽命、高精度,保障了衛星的長期在軌可靠運行。」航天五院北鬥三號副主任設計師郭建新說。這是北鬥團隊技術攻關重大進步的一個標誌。
  • 北鬥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已服務137個國家
    北鬥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已服務全球137個國家!如何誕生的→經過一個月的在軌測試,北鬥最後一顆衛星測試全部合格,即將正常開工,全球組網將正式啟動,使我國擁有了覆蓋全球、同時又全面自主可控的衛星導航系統。實際上,從手機導航,到漁船定位,北鬥已經悄然存在於我們的生產生活中,隨著北鬥衛星完成全球部署,又將推出哪些最新的應用呢?
  •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製被動型星載氫原子鐘
    原子鐘是北鬥導航衛星的「心臟」,直接決定了導航定位的精度。若衛星存在十億分之一秒(1納秒)的時間誤差,則會產生0.3米的測距誤差。作為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的三項關鍵技術之一,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製的被動型星載氫原子鐘,1000萬年才誤差1秒。這一技術日前獲評2019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 北鬥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已服務137個國家
    中國民用航空局出臺文件指出,到2023年底,全部民航運輸飛機將具備基於北鬥的定位與追蹤能力,實現航班全球追蹤自主可控、北鬥定位與追蹤設備研製自主可控;到2035年,將更進一步實現中國民航運輸飛機使用北鬥進行自主導航。
  • 北鬥3號氫原子鐘碾壓GPS,白宮詢問能否制裁,得知國產後仰天長嘆
    ,專家表示,北鬥三號氫原子鐘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原子鐘。目前北鬥三號的氫原子鐘性能已經碾壓GPS系統的原子鐘。據悉,白宮在獲悉該消息後,準備從技術、原料和零件上卡住北鬥三號原子鐘的生產。但是在詢問相關美方專家,是否能夠在這個方面進行封鎖後,白宮得到了令其失望的答案。美方專家表示,北鬥三號氫原子鐘是完全國產化產品,美方無法制裁。白宮一幹強硬派人士得知這一殘酷真相後只能仰天長嘆。
  • 我國新一代氫原子鐘、銣原子鐘 同在北鬥三號應用
    星載原子鐘主要應用於導航系統,分為氫原子鐘、銣原子鐘和銫原子鐘三種。美國的GPS導航系統、歐洲的伽利略導航系統及俄羅斯的格羅納斯導航系統,均採用了銣原子鐘搭配銫原子鐘,或者銣原子鐘搭配氫原子鐘的方案,充分發揮了銣原子鐘體積小、重量輕及銫原子鐘、氫原子鐘長期性能優異的特點。 全面提升原子鐘性能指標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 為「北鬥」上天鋪就科技路|「率先行動」計劃
    多年來,中國科學院發揮多學科綜合優勢,在衛星製造、關鍵單機及部組件、核心晶片、時間與軌道測量、星地試驗等方面,為北鬥三號系統研製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詮釋了科技創新的核心價值。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上海天文臺、國家授時中心、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多家科研院所聯合攻關,成功研製和發射12顆北鬥導航衛星,為北鬥系統提供從原材料、元器件、核心部組件到衛星,從星上到地面的全鏈條解決方案。
  • 日本的準天頂系統好在哪裡,讓蘋果寧願不用北鬥,也要堅持使用它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遍化,手機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由於這幾年國產手機的發展,很多國外的手機逐漸在中國市場失去了地位,就連蘋果近期也在中國市場遭遇了危機,手機行業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隨之需要的配件也越來越多,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日常生活能用到的導航系統,我們國家的北鬥系統可以說是導航系統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