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吳嬌穎)入汛以來,南方部分省份持續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險情。7月8日凌晨4時許,受特大暴雨影響,湖北黃梅縣大河鎮袁山村3組突發山體滑坡,致8人死亡。同日,貴州銅仁松桃苗族自治縣甘龍鎮石板村田堡組發生山體滑坡,目前仍有6人失聯。
日前,自然資源部發布2020年下半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指出下半年防災減災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極端氣象事件誘發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很大。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教授呂傑堂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近年來氣候異常現象變多,誘發的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也更加頻繁。尤其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山區,山體滑坡與強降雨、泥石流易形成複合型災害,破壞力極強。
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可以提前預警。據悉,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149起,涉及可能傷亡人員4853人。呂傑堂介紹說,今年我國將在地質災害隱患點大力推廣普適性的監測儀器,通過北鬥衛星監測系統來輔助人工開展監測預警。
釋疑1: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山體滑坡?
山體滑坡是指山體斜坡上的土體或巖體在重力作用下失穩,向斜坡下方滑動的現象。
據呂傑堂介紹,一般引發山體滑坡的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主要是事發地的地層地形和地質條件、斷層構造等。外因又分為內外動力作用和人為作用,強降雨、地震等動力因素可能導致山體滑坡,修建公路、開挖水庫、造房等人類工程活動也會對山體的穩定性造成影響。
每年汛期,也是山體滑坡的高發期。今年入汛以來,貴州、重慶、廣西等多地發生山體滑坡。呂傑堂表示,連續強降雨是誘發山體滑坡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是因為,雨水衝刷導致山體強度降低,雨水浸泡同時會讓土壤變軟變溼,另外水壓也會對山體造成影響。」
據其介紹,我國西南、西北、華東、東南等山體比較破碎的丘陵地帶,都是山體滑坡的多發地區。其中,西南地區由於位於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交界處,地形陡峭、構造破碎,在連續強降雨的影響下,發生山體滑坡的頻率也比其他地區更高。
釋疑2:山體滑坡的破壞力有多大?
呂傑堂介紹說,根據滑坡體積的不同,山體滑坡可以分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幾類。山體滑坡破壞力的大小與滑坡坡度及運行的距離、山體含有的物質成分都有關係。土質比較黏稠,滑坡運動距離會近一些,土質稀疏,滑坡運動距離更遠;但運動距離越短,蓄積的能量也就越多,滑坡範圍內造成的破壞力也就越大。
「比如2015年發生在深圳光明新區的山體滑坡,就屬於破壞力特別大的特大型山體滑坡,滑坡外運土方有278萬立方米,滑坡覆蓋面積約38萬平方米,運行距離超過1.1公裡,造成33棟建築物被掩埋和受損,73人死亡,4人下落不明。」
據其介紹,在湖北、西南等地山區,山體滑坡常和強降雨、泥石流等一起形成複合型自然災害,破壞力會不斷增大。
「一開始,可能滑坡比較小,但滑坡體堆積之後,又不停經受雨水的衝刷,滑坡體裹挾雨水變成泥石流,這種災害破壞力是非常大的。泥石流沿著溝壑流動的時候,會不停地把沿途的土石雜物剮裹進來,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經過一段距離的流動後,就會形成破壞力極強的泥石流。」
釋疑3: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如何預警?
據悉,目前全國大約有28萬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有30多萬個群測群防員。目前對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警,主要通過群測群防員加強巡查排查,通過手機、喇叭、敲鑼打鼓等方式,及時發出預警信息,發現險情時甚至逐戶敲門通知群眾撤離。
呂傑堂透露,今年,各地正在地質災害隱患點大力推廣普適性的監測儀器,通過北鬥衛星監測系統來輔助人工開展監測預警。「北鬥衛星監測系統通過對設置在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儀器進行定位跟蹤,一旦隱患點出現小型坍塌、鬆弛、滑動等變化,儀器就會作出反應,發出預警信號。」
據悉,目前全國已有近4000個地質災害隱患點已經布設了應用北鬥衛星監測系統的普適性儀器。7月6日下午,湖南省常德石門縣潘坪村雷家山地質災害隱患點受連日強降雨影響突發山體滑坡。災情發生前,當地就接到北鬥衛星監測系統發布的橙色預警,14戶33人均提前撤離。
釋疑4:山體滑坡後如何處置和救援?
呂傑堂告訴記者,一般山體滑坡後,滑坡運動距離比較遠,一些結構不穩定的建築物被摧毀後容易衝散,位於建築物中的被埋人員位置很難確定,會導致救援難度加大。「在很多山體滑坡現場,救援人員需要把整個滑坡的覆蓋面積都翻一遍,可能才能找到人。」
其表示,在救援前,相關部門派出的技術人員需要對周邊山體的穩定性進行評估,確保穩定後才可以實施救援。此外,山體滑坡現場土壤比較鬆軟,在動用大型機械進行挖掘的時候,必須要有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防止二次滑坡或次生災害發生,保證現場救援人員自身安全。
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站介紹,山體滑坡救援現場應設置安全員,安全員應在不同方位全過程觀察山體變化情況,一旦發現垮塌徵兆要立即發出警示信號,救援人員要迅速、安全撤離現場。救援人員不得聚集在山體結構已經明顯鬆動的區域作業,避免山體再次垮塌,給救援人員和被困人員帶來危險。
救援初期,不得直接使用大型鏟車、吊車、推土機等施工機械車輛清理現場。未完全確認已無埋壓人員的情況下,一般不得使用大型挖掘機。當接近被埋壓人員時,應在確保不會發生坍塌的前提下,小心移動障礙物,防止傷害被埋壓人員。
釋疑5:遇到山體滑坡如何自救?
呂傑堂介紹說,發生山體滑坡前,一般都會有前兆,主要通過觀察土體裂縫和水體的變化來判斷。例如,在滑坡體前緣坡腳處,出現裂縫、土體凸起等,或者堵塞多年的泉水突然復活、水井突然乾枯、清水變渾濁等異常現象。
「目前我們在全國各地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都會給當地每家每戶發放避險卡片,上面會清楚地寫明當地可能發生什麼類型、多大規模的地質災害,預警信號是什麼,一旦災害發生怎麼撤離。」呂傑堂說,針對位於重災區的隱患點,相關部門要求當地每年進行至少一次的防災演練,指導群眾在面對險情時如何自救。
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站介紹,山體滑坡發生時,在向下滑動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險的,以向兩側跑為最佳方向。當遇到無法跑離的高速滑坡時,在一定條件下,如滑坡呈整體滑動時,原地不動或抱住大樹等物,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自救措施。
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離原居住處越近越好,交通、水、電越方便越好。同時要聽從統一安排,不要自擇路線。當無法繼續逃離時,應迅速抱住身邊的樹木等固定物體。可躲避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溝裡。應注意保護好頭部,可利用身邊的衣物裹住頭部。
新京報記者 吳嬌穎
編輯 陳思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