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暴雨致多地山體滑坡,這種地質災害如何預警?

2021-01-09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吳嬌穎)入汛以來,南方部分省份持續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險情。7月8日凌晨4時許,受特大暴雨影響,湖北黃梅縣大河鎮袁山村3組突發山體滑坡,致8人死亡。同日,貴州銅仁松桃苗族自治縣甘龍鎮石板村田堡組發生山體滑坡,目前仍有6人失聯。

日前,自然資源部發布2020年下半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指出下半年防災減災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極端氣象事件誘發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很大。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教授呂傑堂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近年來氣候異常現象變多,誘發的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也更加頻繁。尤其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山區,山體滑坡與強降雨、泥石流易形成複合型災害,破壞力極強。

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可以提前預警。據悉,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149起,涉及可能傷亡人員4853人。呂傑堂介紹說,今年我國將在地質災害隱患點大力推廣普適性的監測儀器,通過北鬥衛星監測系統來輔助人工開展監測預警。

釋疑1: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山體滑坡?

山體滑坡是指山體斜坡上的土體或巖體在重力作用下失穩,向斜坡下方滑動的現象。

據呂傑堂介紹,一般引發山體滑坡的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主要是事發地的地層地形和地質條件、斷層構造等。外因又分為內外動力作用和人為作用,強降雨、地震等動力因素可能導致山體滑坡,修建公路、開挖水庫、造房等人類工程活動也會對山體的穩定性造成影響。

每年汛期,也是山體滑坡的高發期。今年入汛以來,貴州、重慶、廣西等多地發生山體滑坡。呂傑堂表示,連續強降雨是誘發山體滑坡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是因為,雨水衝刷導致山體強度降低,雨水浸泡同時會讓土壤變軟變溼,另外水壓也會對山體造成影響。」

據其介紹,我國西南、西北、華東、東南等山體比較破碎的丘陵地帶,都是山體滑坡的多發地區。其中,西南地區由於位於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交界處,地形陡峭、構造破碎,在連續強降雨的影響下,發生山體滑坡的頻率也比其他地區更高。

釋疑2:山體滑坡的破壞力有多大?

呂傑堂介紹說,根據滑坡體積的不同,山體滑坡可以分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幾類。山體滑坡破壞力的大小與滑坡坡度及運行的距離、山體含有的物質成分都有關係。土質比較黏稠,滑坡運動距離會近一些,土質稀疏,滑坡運動距離更遠;但運動距離越短,蓄積的能量也就越多,滑坡範圍內造成的破壞力也就越大。

「比如2015年發生在深圳光明新區的山體滑坡,就屬於破壞力特別大的特大型山體滑坡,滑坡外運土方有278萬立方米,滑坡覆蓋面積約38萬平方米,運行距離超過1.1公裡,造成33棟建築物被掩埋和受損,73人死亡,4人下落不明。」

據其介紹,在湖北、西南等地山區,山體滑坡常和強降雨、泥石流等一起形成複合型自然災害,破壞力會不斷增大。

「一開始,可能滑坡比較小,但滑坡體堆積之後,又不停經受雨水的衝刷,滑坡體裹挾雨水變成泥石流,這種災害破壞力是非常大的。泥石流沿著溝壑流動的時候,會不停地把沿途的土石雜物剮裹進來,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經過一段距離的流動後,就會形成破壞力極強的泥石流。」

釋疑3: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如何預警?

據悉,目前全國大約有28萬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有30多萬個群測群防員。目前對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警,主要通過群測群防員加強巡查排查,通過手機、喇叭、敲鑼打鼓等方式,及時發出預警信息,發現險情時甚至逐戶敲門通知群眾撤離。

呂傑堂透露,今年,各地正在地質災害隱患點大力推廣普適性的監測儀器,通過北鬥衛星監測系統來輔助人工開展監測預警。「北鬥衛星監測系統通過對設置在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儀器進行定位跟蹤,一旦隱患點出現小型坍塌、鬆弛、滑動等變化,儀器就會作出反應,發出預警信號。」

據悉,目前全國已有近4000個地質災害隱患點已經布設了應用北鬥衛星監測系統的普適性儀器。7月6日下午,湖南省常德石門縣潘坪村雷家山地質災害隱患點受連日強降雨影響突發山體滑坡。災情發生前,當地就接到北鬥衛星監測系統發布的橙色預警,14戶33人均提前撤離。

釋疑4:山體滑坡後如何處置和救援?

呂傑堂告訴記者,一般山體滑坡後,滑坡運動距離比較遠,一些結構不穩定的建築物被摧毀後容易衝散,位於建築物中的被埋人員位置很難確定,會導致救援難度加大。「在很多山體滑坡現場,救援人員需要把整個滑坡的覆蓋面積都翻一遍,可能才能找到人。」

其表示,在救援前,相關部門派出的技術人員需要對周邊山體的穩定性進行評估,確保穩定後才可以實施救援。此外,山體滑坡現場土壤比較鬆軟,在動用大型機械進行挖掘的時候,必須要有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防止二次滑坡或次生災害發生,保證現場救援人員自身安全。

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站介紹,山體滑坡救援現場應設置安全員,安全員應在不同方位全過程觀察山體變化情況,一旦發現垮塌徵兆要立即發出警示信號,救援人員要迅速、安全撤離現場。救援人員不得聚集在山體結構已經明顯鬆動的區域作業,避免山體再次垮塌,給救援人員和被困人員帶來危險。

救援初期,不得直接使用大型鏟車、吊車、推土機等施工機械車輛清理現場。未完全確認已無埋壓人員的情況下,一般不得使用大型挖掘機。當接近被埋壓人員時,應在確保不會發生坍塌的前提下,小心移動障礙物,防止傷害被埋壓人員。

釋疑5:遇到山體滑坡如何自救?

呂傑堂介紹說,發生山體滑坡前,一般都會有前兆,主要通過觀察土體裂縫和水體的變化來判斷。例如,在滑坡體前緣坡腳處,出現裂縫、土體凸起等,或者堵塞多年的泉水突然復活、水井突然乾枯、清水變渾濁等異常現象。

「目前我們在全國各地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都會給當地每家每戶發放避險卡片,上面會清楚地寫明當地可能發生什麼類型、多大規模的地質災害,預警信號是什麼,一旦災害發生怎麼撤離。」呂傑堂說,針對位於重災區的隱患點,相關部門要求當地每年進行至少一次的防災演練,指導群眾在面對險情時如何自救。

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站介紹,山體滑坡發生時,在向下滑動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險的,以向兩側跑為最佳方向。當遇到無法跑離的高速滑坡時,在一定條件下,如滑坡呈整體滑動時,原地不動或抱住大樹等物,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自救措施。

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離原居住處越近越好,交通、水、電越方便越好。同時要聽從統一安排,不要自擇路線。當無法繼續逃離時,應迅速抱住身邊的樹木等固定物體。可躲避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溝裡。應注意保護好頭部,可利用身邊的衣物裹住頭部。

新京報記者 吳嬌穎

編輯 陳思 校對 李項玲

相關焦點

  • 成功預警多地山體滑坡
    ,當地幹部群眾收到通知後,成功組織避險,避免了當晚突降暴雨導致局部滑坡造成人員災害。災害發生前,原本固定在某個區域的傳感器發生沉降或偏移時,衛星能夠感知其運動變化,後臺系統會結合多元監測數據通過雲平臺大數據智能綜合分析,實現全天候全自動在線監測預警。目前,該系統在全國已部署監測點位超3400處,成功預警多地地質災害。
  • 成功預警多地山體滑坡!
    ,當地幹部群眾收到通知後,成功組織避險,避免了當晚突降暴雨導致局部滑坡造成人員災害。災害發生前,原本固定在某個區域的傳感器發生沉降或偏移時,衛星能夠感知其運動變化,後臺系統會結合多元監測數據通過雲平臺大數據智能綜合分析,實現全天候全自動在線監測預警。目前,該系統在全國已部署監測點位超3400處,成功預警多地地質災害。成功預警石門縣山體滑坡6月下旬以來,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遭遇多輪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
  • 暴雨下的山體滑坡和城市內澇,怎麼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1+1】;6月2日至7月8日,中央氣象臺已連續36天發布暴雨預警。7月7日,中央氣象臺發布了今年首個暴雨橙色預警,8日繼續發布暴雨橙色預警,這意味著過去24小時,有兩個省、市、區已經發生了100毫米的降水,並且有局地250毫米的降水,而未來仍然可能有強降水。近日,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強降雨仍在持續,且多地險情不斷。
  • 暴雨突襲,四川多地出現山洪、泥石流、滑坡災害!
    昨天晚上到今天 暴雨突襲而來 四川多地不同程度出現 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 8月11日13時50分 成都市氣象臺將08時00分發布的第20號
  • 北鬥監測系統提前預警到山體滑坡,人員全部安全轉移
    北鬥監測系統提前預警到山體滑坡,人員全部安全轉移根據央視新聞直播間9日報導,受連日強降雨影響,7月6日下午,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南北鎮潘坪村雷家山地質災害隱患點突發山體滑坡,塌方山體達300萬立方米,非常幸運的是在災情發生前,北鬥檢測系統已經提前發現了這裡的地質災害隱患。石門縣接到北鬥衛星監測系統發布的橙色預警後,及時組織14戶33人提前撤離,山體滑坡時沒有人員傷亡。
  • ...近日持續的暴雨及洪水、山體滑坡等相關災害已造成越南中部和...
    【越南多地暴雨致117人死亡】越南預防自然災害中央指導委員會23日發布消息說,近日持續的暴雨及洪水、山體滑坡等相關災害已造成越南中部和西原地區117人死亡,另有21人失蹤。暴雨引發的洪水已造成中部廣平省等地3.7萬餘所房屋受損。
  • 北鬥成功監測到山體滑坡,半月3次預警,33位村民安全撤離
    7月6日下午,湖南省石門縣潘坪村所處的雷家山地質災害隱患區突發山體滑坡,滑坡體超過300萬方,衝毀省道S522約300米。由於災害發生前,當地有關部門已接到北鬥衛星監測系統發布的預警並組織村民疏散,最終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 【備考乾貨】高中地理常考的地質災害小常識,關於地質災害的17個問題
    5.什麼是滑坡滑坡(也稱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或分散地向下滑動的地質現象,滑坡多發生在坡度小於50度的斜坡上。永嘉縣羅東鄉若岙底村因受9909號颱風暴雨影響,引發山體滑坡,毀房42間,造成17人死亡。 11.地面塌陷的類型及特點地面塌陷按其成因可分為採空塌陷和巖溶塌陷,而後者分布廣、數量多、頻率高,誘發因素多,且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突發性特點。
  • 公園山體滑坡應急預案_2020年公園山體滑坡應急預案資料下載_築龍...
    簡介:山體滑坡是指山體斜坡上某一部分巖土在重力(包括巖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動靜壓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結構面(帶)產生剪切位移而整體地向斜坡下方移動的作用和現象。俗稱「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見地質災害之一。
  • ...地質災害、山洪三大預警 針對5縣市區啟動自然災害救助Ⅳ級響應
    湖南24日一天接連發布暴雨、地質災害、山洪三大預警。邵陽、懷化等地發生地質災害和山洪的風險都較大。省減災委辦公室決定針對受災嚴重的株洲市攸縣等5個縣市區,啟動湖南自然災害救助Ⅳ級應急響應。瀟湘晨報記者 陳詩嫻 通訊員 羅丹 長沙報導從6月20日晚上開始,湖南出現了今年入汛以來最強的降雨過程。湘西、湘西北地區出現連續的暴雨大暴雨天氣。
  • 受暴雨天氣影響 陵水縣省道的5處路段發生山體滑坡
    天氣網訊 受暴雨天氣影響,今天(10月17日)上午,陵水縣省道的5處路段發生山體滑坡,隨後,陵水公路局立刻組織附近的養護道班和搶險機械被埋路段進行搶通清理工作,截止到中午13時45分,道路全部搶通完畢,車輛恢復通車。氣象部門提醒,近期受颱風影響,海南未來幾天仍持續有強降雨,公眾在外出時應及時關注天氣預報,避免遇上地質災害。
  • 山體滑坡防護施工方案_2020年山體滑坡防護施工方案資料下載_築龍...
    有關部門通過戶籍核對、家屬報案、DNA比對、對倖存者走訪詢問、公安大數據分析、通信痕跡查證、與倖存者本人電話及視頻核對等手 查看詳情 揪心!兩地山體滑坡!
  • 都江堰關於「中興鎮7·10特大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最新通報
    都江堰關於「中興鎮7·10特大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最新通報 來源: 人民網 【字體:大 中 小】   人民網成都7月11日電 (王思涵)記者從都江堰市中興鎮7·10特大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情況通報會上獲悉
  • 山體滑坡的危害及應對措施
    山體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體不堪重負,由山體薄弱地帶斷開,整體下滑。造成山體滑坡可以是第四紀殘坡積物,也可以是風化的基巖。   近幾年來,山體滑坡險情頻繁。
  • 遇到山體滑坡切忌驚慌失措 冷靜撤離選擇滑坡兩側外圍避災
    山體滑坡是指山體斜坡上某一部分巖土在重力(包括巖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動靜壓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結構面(帶)產生剪切位移而整體地向斜坡下方移動的作用和現象。俗稱「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見的地質災害之一。
  • 貴州六盤水山體滑坡原因是什麼?能否提前預警?
    時20分許,貴州六盤水市水城縣雞場鎮坪地村岔溝組發生一起特大山體滑坡災害。滑坡伴隨震動轟鳴聲雞場鎮坪地村多位村民提供的視頻畫面顯示,一處山體出現大面積滑坡,露出紅色土壤。據媒體報導,滑坡體量大約200多萬方。一位村民告訴新京報記者,她就居住在滑坡位置下方,事發時像地震一樣,滑坡發生過程大約持續一分鐘,山坡上的房屋被掩埋。「感覺到一座大山全部垮下來。」她還稱,滑坡發生前沒有發現什麼徵兆。
  • 如何預防山體滑坡
    如何預防(1)建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工程。建立專業人員與群測群防相結合的監測隊伍,對重要的地質災害點建立專業隊伍為主的監測網點,對其它地質災害點建立群測群防為主、並與專業隊伍指導和定期巡查相結合的監測網點,通過專業監測系統、群測群防監測系統、信息系統實現對山區地質災害的適時監控,為政府和有關部門防治地質災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防災減災的決策和實施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2)建立山區地質災害專家分析制度。
  • 吉林集安市暴雨部分路段山體滑坡 4小時搶險道路已恢復交通
    天氣網訊,據吉林省集安市交警大隊消息,昨天(8日)上午,受颱風帶來的暴雨天氣影響,位於集安市集青公路約15公裡處發生山體滑坡災害,接警後,鄉鎮政府、交警、路政等相關部門經過4小時的搶險,目前,該路段已恢復交通。
  • 我國南方近期強降雨持續,暴雨如何防禦?氣象專家教你→
    在華南地區,暴雨是導致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此外,還會引發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和城鄉內澇等次生災害。每年的4月到9月,是廣東省的汛期,暴雨主要出現在這段時間內。暴雨按時間有24小時和12小時之分,在量級之上還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之分。為什麼會下暴雨?
  •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新技術!空天地一體化應對地災防治難題
    那麼,如何儘可能搞清楚「隱患點在哪裡」「什麼時候可能發生」等地災防治的核心問題?近日,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工程學院教授張勤、公路學院道路災害防治研究所副教授李家春等專家,從實踐出發,談起了我國地質災害隱患點早期識別和監測預警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