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山體滑坡切忌驚慌失措 冷靜撤離選擇滑坡兩側外圍避災

2020-11-28 浙江在線

  山體滑坡是指山體斜坡上某一部分巖土在重力(包括巖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動靜壓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結構面(帶)產生剪切位移而整體地向斜坡下方移動的作用和現象。俗稱「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見的地質災害之一。

  英國杜倫大學2012年8月16日在《地質》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稱,2004年至2010年間,全球範圍內有2322人死於2620起山體滑坡事故中。研究顯示,最嚴重的山體滑坡一般出現在5至10月,最常見的誘發原因就是季風降雨。2014年5月2日阿富汗發生山體滑坡災害,至少造成2100人死亡。

  發生時的應對措施

  當遇到滑坡正在發生時,首先應鎮靜,不可驚慌失措。為了自救或救助他人,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1)冷靜。當處在滑處體上時,首先應保持冷靜,不能慌亂;慌亂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極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避災場地應選擇在易滑坡兩側邊界外圍。遇到山體崩滑時要朝垂直於滾石前進的方向跑。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離原居住處越近越好,交通、水、電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離時朝著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隨滑坡滾動。

  (2)要迅速環顧四周,向較為安全的地段撤離。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動迅速,都有可能逃離危險區段。跑離時,以向兩側跑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動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險的。當遇到無法跑離的高速滑坡時,更不能慌亂,在一定條件下,如滑坡呈整體滑動時,原地不動,或抱住大樹等物,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自救措施。千萬不要將避災場地選擇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未經全面考察,從一個危險區跑到另一個危險區。同時要聽從統一安排,不要自擇路線。

  (3)對於尚未滑動的滑坡危險區,一旦發現可疑的滑坡活動時,應立即報告鄰近的村、鄉、縣等有關政府或單位。並立即組織有關政府、單位、部隊、專家及當地群眾參加搶險救災活動。跑不出去時應躲在堅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溝裡。

  (4)滑坡時,極易造成人員受傷,當受傷時應呼救「120」。「120」是全國統一的急救中心的電話號碼。凡遇到重大災害事件、意外傷害事故、嚴重創傷、急性中毒、突發急症時,在對傷員或病人實施必須的現場救護的同時,應立即派人呼救「120」,尋求急救中心的援助。

  山體滑坡處置對策

  (1)調集力量。根據現場情況調集照明、防化救援、搶險救援、後勤保障等消防車輛和大型運載車、吊車、鏟車、挖掘車、破拆清障車等大型車輛裝備,以及檢測、防護、救生、起重、破拆、牽引、照明、通信等器材裝備,並派出指揮員到現場統一組織指揮。如果現場情況嚴重,僅僅依靠消防力量無法完成時,應及時報請政府啟動應急預案,調集公安、安監、衛生、地質、國土、交通、氣象、建設、環保、供電、供水、通信等部門協同處置,必要時請求駐軍和武警部隊支援。

  (2)現場警戒。消防救援人員到場後,要及時與國土資源局的工程技術人員配合,根據滑坡體的土方量及危害程度,來確定現場警戒的範圍。同時立即發布通告,對滑坡體上下一定範圍路段實行交通管制,禁止人員、車輛進入警戒區域;通過電話、VHF、擴音器等多種形式通知滑坡體上下一定範圍內的人員立即撤離;啟動應急撤離方案,在當地政府領導下組織人員、財產撤離。

  (3)偵察監測。山體滑坡事故發生後,往往還會發生二次或多次山體滑坡。消防救援人員到達事故現場時,首先要對山體滑坡的地質情況進行偵察,確定可能再次發生山體滑坡的區域,對其進行不間斷監測,確保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對山體滑坡監測方式有3種:1)宏觀監測,在地方行政管理和專業部門技術指導下,利用肉眼的巡查和利用測量工具(如皮尺)測量地表裂縫變化。2)專業監測系統,專業監測系統是採用綜合監測手段(全球衛星定位(GPS)監測、遙感(RS)監測、地表和深部位移監測等)對重大崩滑體、重要設施基地實施立體和應急監測的專業化監測與預警體系。3)宏觀監測與專業監測結合併用。

  (4)開闢通道。交通部門迅速調集大型鏟車、吊車、推土車等機械工程車輛,在現場快速開闢一塊開闊場地和進出通道,確保現場擁有一個急救平臺和一條供救援車輛進出的通道。

  (5)搜救被困人員。滑坡體趨於穩定後,啟動搜救工作預案,消防部門主要利用生命探測儀、破拆器材、救援三腳架、起重氣墊、防護救生器材、醫療急救箱等設備,深入山體滑坡事故現場搜尋救生。在塌方內部遇到有人員埋壓,利用生命探測儀進行現場搜索,確定被埋壓人員的數量及其具體位置,採取兵分多路,利用破拆、切割、起吊等裝備進行施救。同時可用聽、看、敲、喊等方法尋找被困人員。在利用破拆、切割、起吊等裝備進行施救時,為防止造成二次傷害,可採用救援氣墊、方木、角鋼等支撐保護,必要時也可用手刨、翻、抬等方法施救。在施救過程中,必須安排國土資源部門技術人員對山體滑坡情況進行監測,如有再次發生滑坡險情,迅速通知現場救援人員撤離。

  山體滑坡發生後的科學自救方法

  (1)滑坡停止後,不應立刻回家檢查情況。因為滑坡會連續發生,貿然回家,從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當滑坡已經過去,並且自家的房屋遠離滑坡區,確認完好安全後,方可進入。應注意保護好頭部,可利用身邊的衣物裹住頭部。

  (2)及時清理疏浚,保持河道、溝渠通暢。做好滑坡地區的排水工作,可根據具體情況砍伐隨時可能傾倒的危樹和高大樹木。

  (3)公路的陡坡應削坡,以防公路沿線崩塌滑坡。專家提示:如何救助被滑坡淹埋的人和物應掌握正確的救助方法,其要領是:將滑坡體後緣的水排開,從滑坡體的側面開始挖掘,先救人,後救物。

  預防與躲避

  地質專家表示,首先要選擇安全地帶修建房屋,不要隨意開挖坡腳,不隨意在斜坡上堆棄土石,管理好引水和排水溝渠;其次是注意發現滑坡前兆,如山坡上出現裂縫、斜坡局部沉降、斜坡上建築物變形、泉水井水異常變化、地下發出異常聲響等,當發現房屋及場院突然開裂,或斜坡出現裂縫,應及時向當地政府報告異常情況,並及時撤離災害危險區;三是及時躲避滑坡災害。由於滑坡災害絕大多數發生在雨季,夜晚發生滑坡較白天發生滑坡的損失更大。因此,雨季特別是雨季的夜晚最好不要在滑坡危險區逗留;坡面出現裂逢,坡腳隆起,泉水乾枯或者突然變渾,動物驚恐等異常現象,是滑坡的前兆,人們應急時撤離。

  還要加強對災害性天氣的預警預報工作,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巡查工作。對陡坡下及溝道附近的居民點、工程施工區域等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區域,要事先確定安全的避災場所、撤離路線和責任人員,提前進行演練,確保出現險情時能及時組織相關人員安全轉移避讓。

  預防對策

  (1)建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工程。建立專業人員與群測群防相結合的監測隊伍,對重要的地質災害點建立專業隊伍為主的監測網點,對其它地質災害點建立群測群防為主、並與專業隊伍指導和定期巡查相結合的監測網點,通過專業監測系統、群測群防監測系統、信息系統實現對山區地質災害的適時監控,為政府和有關部門防治地質災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防災減災的決策和實施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2)建立山區地質災害專家分析制度。某個滑坡體發生險情後,由地方政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指揮部召集地災及相關專家召開會商會,分析監測預警系統所採集的信息,判斷滑坡體所處狀態及預警級別,估算湧浪影響範圍,形成會商意見,供當地政府決策參考。

  (3)確定預警信息的發布部門、規範預警信息的發布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可以預警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者公共衛生事件即將發生或者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時,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的權限和程序,發布相應級別的警報,決定並宣布有關地區進入預警期,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並向當地駐軍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鄰或者相關地區的人民政府通報。因而,預警信息應當由當地政府以正規形式明確發出,各部門根據當地政府發布的預警級別採取相應的措施。

  (4)建立聯動機制。山體滑坡的防災救災工作,涉及監測、預警、處置、救災等方方面面,需要各單位、各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只有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有關單位整體聯動、主動作為、積極應對,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山體滑坡造成的損失。

  防範山體滑坡任重道遠

  不少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的發生,是因為事前難以判識出潛在災點。若是未能判識潛在災害,就很難採取監測、預警、預防、治理等減災措施。對潛在災害危險性的判識是減災的關鍵環節,是目前這一學科的前沿科學問題。

  山體滑坡、泥石流災害發生強烈的地區多是暴雨頻發、降水豐沛的山區。因此,降水誘髮型山體滑坡一直是滑坡防範的關注重點之一。中國氣象局公共服務中心專業氣象服務室副主任吳昊表示,精細化的降水預報是降水誘髮型山體滑坡預報的前提和基礎。根據地質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可判斷一個區域受降水影響發生滑坡等災害的可能性大小。他坦言,山體滑坡預報依然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從2003年起,國土資源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開展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並成功預報了多起地質災害,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四川綿竹清平鎮群眾因為及時的氣象預報預警而成功避險。當時氣象部門預報有大暴雨,大暴雨的級別已達到並遠遠超過了泥石流產生的條件,我們就毫不猶豫地組織轉移。群眾轉移完之後半個小時,泥石流就發生了。如果稍微猶豫一點,或者氣象預報不及時、不準確,就會造成一定的災難。」

  2010年10月,國土資源部和中國氣象局籤署《關於深化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合作的框架協議》,並按照合作機制,雙方聯合成立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建立雙方定期互訪和交流機制。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表示:近年來,我國氣象部門抓住項目建設機遇,使氣象監測能力更加適應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需求,加強突發性災害監測預警能力,推進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預報向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報的轉變,推進氣象服務的組織體系向基層延伸,地質災害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根據《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在「十二五」時期,國土資源、氣象、水利等多部門將建立聯合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平臺和短時臨近預警應急聯動機制。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基本消除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威脅。由此,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有望減少。

  當然,山體出現巨大裂縫,最終因暴雨導致山體滑坡,這屬於天災,人力是無法改變的。但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不會像地震那樣發生得很突然,而是事先有徵兆可尋。只要發現徵兆後進行認真排查分析,加強巡查監測,在危險到來之前及時預警且採取防範措施,災害是可防可控的。2014年 5月,四川瀘州發生一起山體滑坡,但由於當地事先監測到位,預警及時,當地村民全部安全轉移,無一人傷亡。

  其實,有的即使是天災,也可以通過人為的努力,把災難損失減少到最小。如強環境保護,防止水土流失,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抗災意識,讓人們了解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質災害知識,提升災難防範及生存自救能力。

  作者:顧永強 來源:《環境研究與監測》發表時間:2014年12月20日(原文標題《山體滑坡的原因分析、預防與逃生自救》,轉載時有部分刪減。)

相關焦點

  • 五臺山山體滑坡 遇到山體滑坡該怎麼辦?
    原標題:五臺山景區發生山體滑坡道路阻斷無人員傷亡 景區:請遊客注意道路交通安全中國小康網訊 綜合媒體報導 受近期持續降雨影響,7月19日18時左右,山西五臺山景區核心區主幹道梵仙山路段發生山體滑坡,沒有人員傷亡,但是主幹道路被整體阻斷,進入核心區車輛必須繞行明清街狹窄道路
  • 山體滑坡是如何發生的 山體滑坡怎樣自救
    據報導,重慶市城口縣明通鎮大塘村10月9日發生山體滑坡,此次災害造成了2人遇難,4間民房被埋,那麼發生山體滑坡的時候可以如何自救?  山體滑坡發生的原因有哪些?  山體滑坡如何自救?
  • 遇到山體滑坡怎麼逃生?如何救被滑坡淹埋的人?
    遇到山體滑坡怎麼辦?山體滑坡通常比較突然,造成的損害難以估計。在下雨天氣,在一些比較潮溼的山路是最容易發生山體滑坡,那麼,遇到山體滑坡怎麼辦呢?有哪些逃生技巧?一起來看看吧。滑坡需有臨空面和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形成滑動面與切割面,且滑動力大於抗滑力時才能下滑。滑動面與剪切面經常不是同時形成,而是在一個點或一個局部範圍先剪斷破壞,然後逐漸發展成貫通的剪切破壞面。二、山體滑坡的過程:  山體滑坡是斜坡巖土體沿貫通剪切面向臨空面下滑。滑坡的發展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 各地山體滑坡多發,你可知道遭遇山體滑坡該如何逃生?
    現場視頻   山體滑坡救援現場,滑坡區域呈倒V字型,塌方區域泥土非常松垮,仍有水土泥石滾落,救援正在進行中。目前,該村已有40多名村民被轉移到安全地帶。   貴州 松桃   7月8日,貴州銅仁松桃縣甘龍鎮石板村田堡組發生1處山體滑坡,造成停電,通訊中斷。目前,初步判定7人失聯,6人受困,造成巖板灘組63戶民房受災。
  • 深圳滑坡最新消息匯總:91人失聯(附滑坡逃生指南)
    地質專家和結構專家進行評估表示,現場暫時不會有再次滑坡危險。目前已安全撤離約900人據深圳市衛計委信息顯示,截至20日16時30分,醫療機構共出車16臺次,入院治療共13人,其中重傷3人、輕傷10人。截至20日18點,共有9名傷員送往光明中心醫院進行治療,據醫院介紹,大部分傷員生命體徵穩定。
  • 深圳山體滑坡損失慘重:記住這些可救命!
    近年來,不斷發生的山體滑坡事件牽動著人們的心。2013年1月11日8時,雲南省鎮雄縣果珠鄉發生特大山體滑坡,造成46人遇難,讓公眾了解到山體滑坡這種地質災害的巨大破壞力。2015年8月12日零時30分左右,陝西省山陽縣中村鎮煙家溝村發生一起突發性山體滑坡,滑坡土石量達150多萬方。
  • 如何應對山體滑坡
    一、發生時的應對措施山體滑坡當遇到滑坡正在發生時,首先應鎮靜,不可驚慌失措。為了自救或救助他人,應該做到如下幾點:(1)冷靜。當處在滑處體上時,首先應保持冷靜,不能慌亂;慌亂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極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2)要迅速環顧四周,向較為安全的地段撤離。
  • 六盤水山體滑坡已致15人遇難,發生山體滑坡我們應如何自救?
    7月23日,貴州六盤水發生一起特大山體滑坡災害,造成21棟房屋被埋,多人死亡。山體滑坡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甚至是毀滅性的災難。關於山體滑坡,你一定要知道:1. 滑坡前有前兆嗎?2. 什麼地方容易發生滑坡?3. 滑坡發生時如何自救?
  • 山體滑坡的預防及應對措施
    山體滑坡是一種很嚴重的地質災害,當土質層較松的區域發生強降水時,其誘發山體滑坡的可能性更大,因為經過雨水的強烈衝刷,山體變得破碎、鬆散,隨之很可能存在滾滾而下將房屋及人掩埋的隱患。今天小編著重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山體滑坡的預防及應對措施。
  • 科普:山體滑坡的成因與應對
    一、發生  山體滑坡就是山體斜坡上某一部分巖土在重力作用下整體向斜坡下方移動的現象,俗稱「走山」、「地滑」等。  發生滑坡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就地理條件來說,坡度大於10度、小於45度、下陡中緩上陡以及上部呈環狀的山體是容易產生滑坡的地形。
  • 連日降雨導致山體滑坡事故連發,遭遇滑坡該怎麼辦?
    ,最大小時雨強達37.7毫米(麻陽河),致使沿河多地道路衝毀,山體滑坡。(沿河縣黃土鎮官石公路大河壩至平原K2+800處山體滑坡。)(沿河縣思渠鎮高山村通村路山體滑坡,道路中斷。)(沿河縣洪渡鎮蘇家村金竹園組山體滑坡。)
  • 山體滑坡的危害及應對措施
    山體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體不堪重負,由山體薄弱地帶斷開,整體下滑。造成山體滑坡可以是第四紀殘坡積物,也可以是風化的基巖。   近幾年來,山體滑坡險情頻繁。
  • 關於山體滑坡,我們應該了解這些
    據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7.23」特大山體滑坡災害搶險救援指揮部消息:截至7月28日23時30分,經過六天六夜不間斷搜救,貴州水城山體滑坡災害共計搜救並送醫院救治傷員11人,搜救出遇難人員地形地貌依據:當斜坡上發育有圈椅狀、馬蹄狀地形或多級不正常的臺坎,其形狀與周圍斜坡明顯不協調;斜坡上部存在窪地,下部坡腳較兩側更多地伸入河床;兩條溝谷的源頭在斜坡上部轉向並匯合;上述地貌現象說明,這些地段可能曾經發生過滑坡。
  • 如何預防和逃離泥石流和山體滑坡?
    在汛期,泥石流和山體滑坡伴隨著山洪和洪水等災害。面對泥石流、滑坡等災害,只要掌握相應的預防知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規避災害風險。學習如何通過小碎片防止和逃離泥石流和滑坡。泥石流是暴雨後大量急流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急流,通常發生在山谷中。
  • 南方暴雨致多地山體滑坡,這種地質災害如何預警?
    釋疑3: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如何預警?據悉,目前全國大約有28萬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有30多萬個群測群防員。目前對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警,主要通過群測群防員加強巡查排查,通過手機、喇叭、敲鑼打鼓等方式,及時發出預警信息,發現險情時甚至逐戶敲門通知群眾撤離。
  • 小知識: 山體滑坡的危害及應對措施
    一、山體滑坡的成因 山體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體不堪重負,由山體薄弱地帶斷開,整體下滑。造成山體滑坡可以是第四紀殘坡積物,也可以是風化的基巖。【什麼是山體滑坡】 二、山體滑坡處置對策 1、力量調集 如果現場情況嚴重,僅僅依靠消防力量無法完成時,應及時報請政府啟動應急預案,調集公安、安監、衛生、地質、國土、交通、氣象、建設、環保、供電、供水、通信等部門協助處置,必要時請求駐軍和武警部隊支援。
  • 雲南宣威山體滑坡致1人遇難 200餘間9800餘平方米房屋不同程度受損
    延伸閱讀山體滑坡的預防及應對措施(1)山體滑坡前兆山體滑坡發生前,一些異常現象可看作是災難即將發生的預兆。如山坡上的樹木和電線桿發生歪斜、房屋牆壁出現裂縫並不斷擴大、坡腳處流出渾濁的泉水、門窗突然打不開、老鼠亂竄不進洞等,這些都是山體斜坡上的土體在向下運動的信號。
  • 常德石門大型山體滑坡零傷亡!人員提前撤離
    - 1 -石門縣突發山體滑坡執勤人員疏散群眾未造成人員傷亡滑坡量約300萬立方米衝毀並掩埋民房五棟受多輪強降雨疊加影響,7月6號16點55分,常德市石門縣南北鎮潘坪村雷家山,發生了大型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滑坡量達300萬立方米,直接毀壞一座小型電站,衝毀省道一公裡,衝毀並掩埋民房五棟。
  • 去年山體滑坡暴露的問題,鄉寧縣解決的怎麼樣了?
    同心家園是鄉寧縣棗嶺鄉「3·15」山體滑坡集中安置房。2019年3月15日,山體滑坡造成20人死亡、13人受傷,2棟住宅樓、1棟衛生院住院樓、1座小型洗浴中心和配套建構築物垮塌。「我們去年11月份就搬進來了,幾乎是拎包入住,政府還給我們每戶發放了2萬元安置費,用於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師喜全的愛人笑著說,目前已經有22戶搬遷入住了該小區。
  • 宜昌山體滑坡,如果你在現場,你會自救嗎?
    山洪爆發及山體滑坡的自救與他救幾乎每年都發生過山體滑坡,並由此造成重大損失。術語山體滑坡是指地表向山下滑動。山體可能會緩慢滑動,逐漸造成破壞,也可能會快速滑動,造成意外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部分山體滑坡是在自然力或自然活動的作用下發生的,如暴雨和冰雪融水、地震、火山爆發和地球引力。山體滑坡經常發生在暴雨期或迅速融雪期,所以加重洪水的危害。發生過林木火災的地區也很容易發生山體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