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在地質災害調查監測中的應用

2020-10-05 陝西地礦科技楊為先

雷射測量技術簡介

Laser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縮寫,直接翻譯過來就是光的受激輻射放大的意思。

其主要雷射的特點有:1 同相、單色、方向性好 ;2 雷射光束的波長較短,大氣對它的吸收和散射作用較強,大氣穿透能力較差,大氣中雨滴、塵埃、霧、霾等對雷射的幹擾作用大;3 雷射光束具有較高的「透過率」。

雷射的地形測量原理和側視雷達一樣,是一種主動式遙感系統。這一技術包括使用雷射脈衝定向照射目標並測量脈衝的往返時間,通過處理每個發射的脈衝經過目標反射後返回到傳感器的時間,可以計算出傳感器到地面或者其他目標之間的距離。


雷射的地形測量原理

簡單地說,雷射掃描技術的測量原理是基於角度和距離測量的幾何數據獲取的方法,其過程是:從傳感器上發射的雷射信號被目標反射後,被雷射掃描系統上的接收單元接收,根據發射和接收之間的時間差,可以計算出傳感器與目標之間的距離,依次掃描被測區域,快速獲得地面或者其他景觀的三維坐標和反射光強。


空中掃描

三維雷射雷達掃描系統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多–大量實際測量所獲得雷射點數據有利提高產品精度,獲得更多樣、全面的數據成果,方便綜合利用生成多種專題圖;

快–全數碼化影像,直接進入計算機系統處理,將常規航攝中大量內、外業工作轉移到航攝數據採集過程中,提高效率,縮短工期;

好–多重反射成果可以分離植被信息,獲得真實裸地DEM數據,方便以後使用包括衛星影像在內的數據進行快速更新,成果能夠直接應用於多種GIS系統;

省–全數位化成果,大量工作由計算機自動處理完成,省工省力,大量外業工作前移至航攝階段,節省時間。

地質災害及環境監測

關於地質災害及地質災害的監測:

對於已發生的災害可以及時和快速發現和定位,有利於成因和原因分析,最終評價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從而提出預防的措施。


危險性預測

對於未發生的災害可以進行預報,融合各類信息進行空間分析,儘可能準確定位,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析,及時和儘可能準確預報,提出儘可能有效的預防措施。


橋梁隧道監測

環境地學及地質災害問題突出特徵是其信息的多源性﹑模糊性﹑非確定性和隨機性。所有這些,都為環境地學的信息處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傳統的方法與手段,要麼無能為力,要麼因簡化而缺失大量的信息,導致成果可靠程度的降低。更為不利的是,傳統的處理方法其成果表達缺乏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建立符合地學信息客觀規律的地質環境管理與災害評價系統成為面向21世紀環境地學研究的前沿課題。


昆陽磷礦露天監測


地面沉降及裂縫監測

實例介紹

基於地面三維雷射掃描技術的危巖體監測

以重慶武隆-南川地區典型危巖體為研究目標,構建監測區域三維地形模型;選擇1-2個危巖體作為重點監測對象,通過多期數據採集和數據處理,研究監測目標表面變化;通過三維雷射掃描試驗,開展三維雷射掃描監測應用研究與示範。

研究背景及研究區域概況

1 監測區域概況:

雞冠嶺位於重慶武隆烏江左岸,1994年4月30日雞冠嶺發生崩塌,體積400餘萬m3,崩塌導致15人死亡,21人受傷,沉船5艘,導致烏江斷航數月,直接經濟損失9887萬元 。

發生巖崩後,在雞冠嶺的臨江面崩塌堆積體後緣陡壁上形成了新的危巖體。新形成的危巖體主要分布於崩塌體的北西側,原變電房一帶,沿北東—南西方向呈脊嶺分布。分布標高540 m-740 m,長300餘米,寬70餘米,分布面積約2.1×104 m2,方量約為45.06×104 m3。

這段危巖的南東面地形很陡,巖體也較為破碎,是本段危巖集中發育地帶。特別是此段危巖下部巖溶極其發育,對上部巖體的穩定性極為不利。

2000年10月18日以來,雞冠嶺區域地下出現了不明聲響並伴有強烈振動,一旦發生危巖體崩塌和崩塌體失穩、滑移,就將嚴重威脅烏江沿線的白馬、羊角、土坎、碑埡、巷口和涪陵區的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危及319國道烏江邊灘隧道安全,影響烏江水運,並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渝懷鐵路的施工及今後的運營。

雞冠嶺地形

2 研究背景:

危巖體監測是災害監測的重要內容,如羊角鎮採用GPS技術進行了周期性監測,甑子巖採用了全站儀和滑坡預警伸縮儀等進行了危巖體穩定性或裂縫寬度變化監測。由於雞冠嶺危巖體坡度大,基本無法在危巖體表面上設置GPS監測站;同時,由於危巖體區域不大、坡度大,且危巖體位移和滑動不僅局限於垂直方向,因此,採用InSAR技術進行形變監測也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對高坡度危巖體進行監測需要探討其他方法,基於地面三維雷射掃描技術的高坡度危巖體監測有一定的可行性。

3 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1)設置野外觀測站

三維雷射掃描儀

(2)野外三維雷射數據採集

(3)三維雷射掃描點雲數據處理

a 多期點雲數據配準

多期點雲配準是指將不同時間所獲取的點雲數據轉換至同一坐標系下的過程。多期點雲配準是進行變形分析前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針對研究內容和目標的特殊性,項目提出了兩種配準方法,第一是使用ICP算法進行配準;第二是採用曲面擬合的方法,建立兩期觀測數據空間擬合曲面,進而完成點雲數據的配準。

誤差校正

b TLS點雲數據系統誤差分析及消除.

點雲處理

c 點雲數據濾波

數據建模

數字表面模型

d 點雲數據建模及地形構建

危巖表面監測過程

e 危巖體表面分析及變化監測

危巖體表面監測結果

f 初步結論:

通過對TLS技術數據處理、系統誤差分析及在危巖體監測中的應用研究,探討了不同的點雲配準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對TLS的系統誤差(測距誤差和測角誤差)進行了改正。

通過危巖體多期數據的分析,將TLS技術用於危巖體表面紋理、裂縫、變化分析是可行的。進一步,將對危巖體表面進行多空間特徵的分析和研究,完善監測技術流程,優化表面變化分析模型,提出可行的監測技術示範。

文章來源於:地海探心

相關焦點

  • 三維雷射掃描測量技術及在測繪領域的應用
    地面雷射雷達(Ground一Based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Ground-Based LIDAR)小型便捷、精確高效、安全穩定、可操作性強,能在幾分鐘內對所感興趣的區域建立詳盡準確的三維立體影像,能提供準確的定量分析,可廣泛應用於各相關領域,如快速建立局部城市三維模型、古建築測量與文物保護、逆向工程應用、複雜建築物施工、地質研究、建築物形變監測等領域。
  • 三維雷射掃描測量技術探究及應用
    隨著雷射技術、半導體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傳感器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需求的推動,雷射測量技術也逐步由點對點的雷射測距裝置發展到採用非接觸主動測量方式快速獲取物體表面大量採樣點三維空間坐標的三維雷射掃描測量技術。
  •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在建築中的應用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能夠提供掃描物體表面的三維點雲數據,可以用於獲取高精度高解析度的數字物體表面模型。近年來隨著其技術的多領域應用,極大地引起了建築行業的廣泛關注。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是一門新興的測繪技術,能夠完整並高精度地重建掃描實物數據。
  • 三維雷射掃描儀與其中的傳感器技術應用
    三維掃描技術,又稱實景複製技術,是一種集光、機、電和計算機技術,多傳感器集成和多種測量原理為一體的綜合性對地高新測量技術。 因此,可用於獲取高精度高解析度的數字模型,三維雷射掃描儀是該技術的典型應用。 三維雷射掃描儀主要用於對物體空間外形和結構尺寸及色彩進行掃描,掃描結果直接顯示為點雲(Point cloud),即無數的點以測量的規則在計算機裡呈現物體的結果。
  • 無人機空地一體三維雷射掃描技術應用研究
    摘要: 首先對三維雷射技術的概念、發展及空地一體掃描技術的研究背景進行了分析,然後對空地一體掃描技術進行定義並對空地一體掃描技術的特點進行了總結,最後對其應用進行了研究。
  • 地質環境監測院開展災害普適型監測預警儀器示範試用工作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承擔的重大高位遠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集成應用地質調查項目選擇金沙江上遊3處高位滑坡隱患點開展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普適型儀器設備示範試用工作。項目組結合地方自然資源部門地質災害防治需求,聚焦金沙江上遊具有堵江風險的高位滑坡,利用多源多期光學遙感數據、InSAR技術、無人機航測並結合地面調查,對金沙江上遊84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風險評估,最終圈定西藏自治區貢覺縣麥巴村滑坡、色拉滑坡,江達縣沃達滑坡3處變形較大、堵江風險較高的高位滑坡隱患點開展普適型監測設備試用示範工作。
  • 三維雷射掃描測量技術與高解析度衛星圖象技術
    我簡單介紹一下貴州道真至瓷安高速公路利用三維掃描測量的案例。這是現場拍攝的高分辨數字影像,0.2解析度,這是疊加了點雲數據的效果圖,綠色點為非地面點,然後去掉了綠色非店面點的效果,非常植被非常密植,但仍有大量的雷射點到達地面。這是我們任意生成的橫斷面的情況。
  • 三維雷射掃描變形監測研究
    (何立志 彭華 李科 魏明 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長沙 410151)摘要:文章從三維雷射掃描技術的原理出發,針對當前三維雷射掃描技術應用於變形監測的問題,提出了異地監控法、TSP監控法兩種變形監測方法,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對應的試驗方案,並進行實地模擬測試,經過測量數據比較,獲得了實驗結論。
  • 博物館三維數位化_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在數字博物館中的應用
    近些年以來,數字博物館開始逐漸建立,很多的文物也可以以數位化的方式去展示,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在數字博物館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首都博物館的分館也實現了文物的三維數位化工程,人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三維立體觀賞博物館的精品,故宮博物院還和日本進行了合作,並且開發了「數字故宮」,故宮的一些古代建築還有一些文物
  • 諾斯頓|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在油罐車容量計量中的應用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是一項新的數據獲取手段具有主動性、非接觸性、高精度等特點它利用雷射測距的原理通過記錄被測物體表面的大量密集點的三維坐標、反射率和紋理等信息可快速復建出被測目標的線、面、體等各種圖件數據其在油罐容積計量的應用可改善傳統方法的測量時間長、工作強度大
  • 資源三號03星成功發射,可生成三維立體影像用於地質災害監測
    資源三號03星運行於505千米的太陽同步回歸軌道,具備多角度立體觀測和雷射高程控制點測量能力,將與已發射在軌的資源三號02星等陸地衛星組網運行,形成全球領先的立體觀測能力。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提升我國1:5萬比例尺測圖及更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更新能力。
  •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新技術!空天地一體化應對地災防治難題
    李家春介紹說,地表變形有一個尺度和研究範圍的問題,針對不同尺度的監測對象和精度要求,要採用不同的監測方法。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示意圖目前,在地災監測預警方面,自然資源部強調要綜合運用合成孔徑雷達測量、高分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機載雷射雷達測量等多種新技術手段,進一步提高全國地質災害預防水平。
  • 飛燕遙感行業解決方案丨基於LiDAR技術的地質災害監測與分析
    地質災害隱患點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應對日益突出的地質災害,必須構建應急測繪保障體系,提高地理信息數據快速獲取能力,使其具備實時、全面、準確等實用特性。LiDAR發射的雷射能部分地穿透樹林的遮擋,直接獲取高精度的地表三維地形數據,彌補了傳統遙感技術和大地測量方法在高程數據獲取及快速自動化處理方面的缺點和不足。
  •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在橋梁改擴中的應用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可以在各種物體表面進行雲數據的採集,所以又被稱作為「實景複製技術」,在一些大型的橋梁工程當中,運用傳統的質量管理方法是不能滿足大規模的投資、眾多的參與方、還有有難度的施工運行管理等一系列的要求的,在橋梁的工程當中引入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可以使橋梁工程的創新管理得到提升,也可以讓橋梁工程逐漸變得精準而數位化
  • 乾貨 |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知多少,超全面
    該技術突破了傳統的單點測量方法,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獨特優勢。三維雷射掃描技術能夠提供掃描物體表面的三維點雲數據,因此可以用於獲取高精度高解析度的數字地形模型,主要通過高速雷射掃描測量的方法,大面積高解析度地快速獲取被測對象表面的三維坐標數據,大量的空間點位信息。是快速建立物體的三維影像模型的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
  •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協助鐵路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鐵路建設掃描應用
    打開APP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協助鐵路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鐵路建設掃描應用 發表於 2020-04-13 17:54:04 三維掃描技術協助鐵路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 使用三維掃描技術對火車站進行完整三維掃描的主要目地是開發3D模型以及獲取完整的建築設施和施工清單,這些數據將用於進一步的基礎設施規劃。
  • 傾斜攝影和雷射掃描技術在城市三維建模中的融合應用研究
    摘 要: 基於提高傾斜攝影技術在城市三維建模效果目的,採用了地面雷射掃描技術在傾斜攝影建模基礎上進行匹配融合的方法,通過對某個小區建築物進行無人機傾斜攝影和地面擺站雷射掃描相結合的數據處理實驗,得出了通過兩者技術融合在城市建築三維模型建設中紋理效果有效提升的可行性結論,並在實驗結論中提出了改進意見。
  • 首屆地質災害牛頓力監測預警技術經驗交流會召開
    「提升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能力,建立監測預警技術創新高地」主題會議通過網絡視頻方式召開。      會議第一階段,何滿潮院士傳達了科技部《關於推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的總體方案》、自然資源部《關於做好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和中礦創新聯盟有關文件精神,明確了2020年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防治重點任務,強調要充分發揮牛頓力監測預警技術優勢,提升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能力,並宣布經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批准,同意中國礦業科學協同創新聯盟成立「地質災害監控創新聯盟中心」的決議
  • 「十二五」863計劃「典型地質災害遙感監測與應急關鍵技術及應用...
    近日,「十二五」863計劃「典型地質災害遙感監測與應急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在北京順利通過驗收。項目面向國家救災減災實際需要,突破了異構空天地觀測網系統規劃與多源遙感影像快速處理、動態滑坡災害地質圖表達、高分多源多維度災害目標提取與損毀評估等關鍵技術,實現了面向典型地質災害的快速任務規劃、高效數據處理、遙感監測預警、精細災情評估和救災方案快速制定等目標,提升了我國地質災害應對能力。
  • "灘淺海工程地質環境調查監測技術及應用"科技成果評價會圓滿結束
    2020年7月4日,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組織召開了由中國海洋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自然資源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中石化石油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灘淺海工程地質環境調查監測技術及應用"項目成果評價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