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分類、分級

2020-12-03 地海探心

一、地質災害分類分級原則

(1)地質災害是依據地質災害概念和涵義進行全面的科學分類。凡是與內動力地質作用、外動力地質作用、人類工程動力作用有關的地質災害,以巖石圈自然地質作用為主導因素形成的自然災害都歸入地質災害類型。

(2)地質災害分類體系採用三級分類體系,把地質災害按照災類、災型、災種三級層次進行劃分或歸類。災類為一級結構、災型為二級結構、災種為三級結構。

(3)地質災害分級指標要反映地質災害的基本屬性特徵和主要災情特點。

(4)分級的級次數量和不同級次的差幅適當,要能恰如其分地反映不同種類、不同強度地質災害的成災差異。

(5)地質災害與其它自然災害分類分級要具有協調性、可比性。

二、地質災害分類

地質災害分類分級標準將地質災害的類型按致災地質作用的性質和發生處所進行劃分。劃分為地球內動力活動災害類、斜坡巖土體運動(變形破壞)災害類、地面變形破裂災害類、礦山與地下工程災害類、河湖水庫災害類、海洋及海岸帶災害類、特殊巖土災害類、土地退化災害類共八類地質災害。

按成災過程的快慢劃分災型。從災害發生過程看,對人類影響最嚴重的是災害的活動過程。根據災害活動過程把地質災害劃分為突變型地質災害和緩變型地質災害兩類。突然發生的,並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災害活動過程的地質災害為突變型地質災害。發生、發展過程緩慢,隨時間延續累進發展的地質災害為緩變型地質災害。

突變型地質災害包括:地震災害、火山災害、崩塌災害、滑坡災害、泥石流災害、地面塌陷災害、地裂縫災害、礦井突水災害、衝擊地壓災害、瓦斯突出災害、圍巖巖爆及大變形災害、河岸坍塌災害、管湧災害、河堤潰決災害、海嘯災害、風暴潮災害、海面異常升降災害、黃土溼陷災害、砂土液化災害共19個災種。

緩變型地質災害包括:地面沉降災害、煤層自燃災害、礦井熱害、河湖港口淤積災害、水質惡化災害、海水入侵災害、海岸侵蝕災害、海岸淤進災害、軟土觸變災害、膨脹土脹縮災害、凍土凍融災害、土地沙漠化災害、土地鹽漬化災害、土地沼澤化災害、水土流失災害共15個災種。

三、地質災害分級

1.地質災害災度等級劃分

地質災害災度分級,以一次災害事件造成的傷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兩項指標把地質災害災度等級劃分為特大災害、大災害、中災害、小災害4級。潛在地質災害根據直接威脅人數和災害期望損失值亦劃分為相應的4級災害。

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指地質災害發生過程中直接造成的現場經濟損失,強調的是直接致災原因是地質災害且經濟損失發生在即時即地。

地質災害期望損失是基於地質災害發生概率計算出的,在相當長時期內的年平均經濟

損失值。非實際發生的災害經濟損失,為預測經濟損失。

地質災害災度等級分級表中,傷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兩項指標用於地質災害發生後確定災情使用。直接威脅人數和災害期望損失兩項指標用於潛在地質災害(尚未成災的)防治分級時使用。

2.地質災害災變等級劃分。

包括地質災害在內的自然災害的災情程度主要取決於兩方麵條件:災害活動程度和災害影響區受災體的易損程度。災害活動程度主要指災害活動強度(或規模)、活動頻次。災害活動是自然環境變異的結果。自然環境變異程度越高,災害活動越強烈,破壞能力越大。在災害研究中,為了區分災害活動與災害的成災後果,把災害活動程度稱為災變強度,把對災害活動程度的分級稱為災變分級。

相關焦點

  • 地質災害承災體分類
    (一)按價值形成特點分(1)人口安全,指評價區內的人在正常社會秩序下不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安居樂業狀態。人口安全價值是國家賦予公民的生存安全權力受侵害時表現出來的價值和存在於勞動者體內的勞動力價值,是在居民生存和學習成長過程中形成的。
  • 國土資源部印發《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
    6月26日,國土資源部印發《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標準》按甲、乙、丙三個級別對勘查技術人員、勘查設備儀器、質量管理體系、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等地勘資質進行科學合理地分類分級。《標準》自7月1日起施行。    對勘查技術人員,《標準》要求,高、中級勘查技術人員須為全職聘用,且僅受聘於該技術人員所在資質申請單位。
  • 常州推出7項措施防治地質災害 所有隱患點群測群防全覆蓋
    常報全媒體訊 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近日《常州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印發 ,該方案結合我市地質災害現狀和防治形勢制定,將紮實推進我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該方案同時梳理制定了常州市2020年地質災害隱患點明細表。
  • 科普:何謂地質災害及如何為之分類?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王立彬)自然的變異和人為的作用都可能導致地質環境或地質體發生變化,當這種變化達到一定程度、其產生的後果便給人類和社會造成危害,稱為地質災害。    表面上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巖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層自燃、黃土溼陷、巖土膨脹、砂土液化,土地凍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鹼化以及地震、火山等都屬於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就其成因而論,主要由自然變異導致的地質災害稱自然地質災害;主要由人為作用誘發的地質災害則稱人為地質災害。
  • 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昆明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建立健全群測群防機制,最大程度減少突發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在各級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3.分級響應、屬地為主。建立健全按災害級別分級響應管理、條塊結合、以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度假)園區管委會為主的管理體制。
  • 巴中連續九年地質災害「零傷亡」
    面對嚴峻的地質災害防治形勢,我市各級各部門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領導防災減災指示批示精神和決策部署,創新機制,突出重點,壓實責任,嚴密防範,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實現了連續九年地質災害「零傷亡」。2020年,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突出,亮點紛呈,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形成「五縱五橫」防災格局,凝聚齊抓共管合力。
  •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的通知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的通知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13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  根據《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20號)的有關規定,部組織制定《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標準
  • 嶽西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應急預案-嶽西縣包家鄉人民政府-嶽西...
    2.3  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2.4  工作任務3  突發地質災害分級(3)分級管理,屬地為主。實行按地質災害級別管理、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管理體制,強化各級政府突發地質災害應對的主體責任。3  突發地質災害分級按照危害程度和規模大小,突發地質災害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個級別。
  • 溫泉鎮2020年地質災害防災方案-應急預案-嶽西縣溫泉鎮人民政府...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安徽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安慶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結合1:5萬地質災害調查成果與去年汛後地質災害調查實際情況,針對我鎮地質環境基本特徵、地質災害隱患點現狀及發展趨勢,按分級分部門管理原則制定本方案。
  •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
    地質災害監測系統解決方案的提出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全國各地的地質災害治理水平得到提高。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概述: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通過結合專業的地質災害監測設備和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地質災害的監測及預警功能。
  • 市應急局組織召開《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地質災害...
    近期,市應急局組織召開地震地質災害項目編制工作驗收會,驗收通過了《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地質災害現場應急救援技術規範》項目。市應急管理局防汛處、安科院,項目實施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參加驗收會議。會上,市應急局聽取了項目承擔單位關於項目編制背景、編制思路、主要內容、實施情況、完成成果等情況的匯報,審閱了相關的成果報告,一致認為達到了項目預期目標,同意通過驗收,並對《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徵求意見稿)、《地質災害現場應急救援技術規範》(報審稿)中主要內容提出了修改建議。
  • 摸底「地質災害博物館」
    在波密縣易貢鄉加拉村附近,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陳寧生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山地所」)一批科研人員在易貢藏布流域等區域開展扎木弄溝地質災害鏈誘發下遊河道滑坡泥石流災害調查與危險性評價的調查。
  • 2020年11月份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及12月份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1-11月份,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7809起,其中滑坡4794起、崩塌1790起、泥石流897起、地面塌陷178起、地裂縫142起、地面沉降8起,造成117人死亡、22人失蹤、5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50.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地質災害發生數量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增加26.5%和81.4%,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減少37.9%(表1)。
  • 《面對》——地質災害科教紀錄片
    《面對》——地質災害科教紀錄片 2020-07-13 16: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10月份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及11月份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1-10月份,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7771起,其中滑坡4775起、崩塌1775起、泥石流897起、地面塌陷174起、地裂縫142起、地面沉降
  • 深海地質災害有哪些?
    隨著我國海洋科技戰略的實施,海洋地質人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未知的深海。在這片未知的區域——深海底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發生了或者將會發生哪些不為人知的地質災害呢?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國深水技術發展較為迅速。最近幾年來,國內學者也開始關注
  • 【備考乾貨】高中地理常考的地質災害小常識,關於地質災害的17個問題
    接到地質災害險情報告的當地人民政府應及時動員、組織受到地質災害威脅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 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地質災害現場進行踏勘,並出具踏勘意見,為地方政府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參考。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4個...
    牢固樹立底線思維,立足防大災、抗大險,做到關口前移,注重平時防範和減輕災害風險,建立健全群測群防機制,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統一領導,統分結合。在各級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有關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發地質災害防禦和應急處置工作。  (3)屬地為主,分級負責。
  •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規範
    本標準規定了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的技術規則。本標準適用於重慶市因人身財產和環境保護、城鎮規劃及工程建設等需要而進行的滑坡、危巖崩塌、泥石流、塌岸等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不適用於其它工程勘察。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的技術規則。
  • 地質災害防治刻不容緩 監測儀器儀表大顯身手
    中國領土廣闊,地質較為複雜,一旦遇到暴雨等惡劣天氣,有些省份會經常發生地質災害。垮塌、滑坡、泥石流等每一場兇猛的災害都來得地裂山崩,因此,對地質災害進行防治,已經刻不容緩。在過去幾十年裡,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數量眾多,導致的經濟損失十分嚴重,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損害。為此,亟需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據統計,2019年發生地質災害其中滑坡4220起、崩塌1238起、泥石流599起、地面塌陷121起、地裂縫1起和地面沉降2起,全年地質災害共造成211人死亡、13人失蹤、75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7.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