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冷空氣活動還會比較頻繁,專家:是否「冷冬」還不能定論

2021-01-09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光明日報

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也出現持續低溫天氣。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到底有多冷:北京最低氣溫-19.6℃

入冬以來,低溫天氣確實比較多。以北京為例,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6日,全市平均氣溫為-5.2℃,較常年同期氣溫(-3.2℃)偏低2.0℃。

今年更冷,多站最低氣溫跌破歷史極值。北京市20個國家級氣象站最低氣溫均在-18℃以下,有10個站最低氣溫跌破1月上旬歷史同期極值,其中石景山、通州、順義、昌平、霞雲嶺、上甸子共6個站跌破建站以來歷史極值,懷柔站追平建站以來歷史極值。北京的南郊觀象臺最低氣溫-19.6℃,為1966年2月以後最低值(1966年2月22日最低氣溫-27.4℃)。

就全國而言,受強冷空氣影響,2021年1月6日開始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大範圍大風和強降溫天氣。

一波寒潮還將席捲全國。受寒潮影響,山東半島及遼寧大連降小到中雪,局地大雪;四川盆地、貴州、湖南南部、江西中部、浙江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降雪,四川宜賓、瀘州等局地降雪8~17毫米;貴州中南部、湖南東南部、福建中部等地出現凍雨。

全國各地降溫明顯:陝西南部、湖北東部及江南中東部、華南中東部等地氣溫下降4~8℃,局地降溫9~10℃;上海出現最低氣溫-7.1℃、南京-7.8℃、合肥-10.8℃、武漢-8.5℃、杭州-6.4℃。

為何這麼冷

從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數據來看,與歷史同期相比,今冬以來冷空氣活動的頻次並不多。2020年12月,先後有兩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分別為2020年12月13日至15日(全國型強冷空氣)和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全國型寒潮)。這兩次都是全國型冷空氣過程,影響範圍大,冷空氣強度也較強。

那麼為何今年這麼冷?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表示,造成近期大範圍氣溫偏低的最直接原因是2020年12月以來,西伯利亞高壓和東亞冬季風偏強,導致強勁的西北風帶來的強冷空氣頻繁侵襲北京及華北地區,此次出現的極端低溫天氣過程是在2020年12月28日至12月30日寒潮天氣過程造成的持續性低溫基礎上再次降溫的結果,同時大風天氣使得風寒疊加效應明顯。

是「暖冬」還是「冷冬」

今年是冷冬嗎?宋連春表示,近期冷空氣活動還會比較頻繁,部分地區氣溫偏低;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後期我國還會有冷空氣活動,部分地區的氣溫可能會持續偏低。但今冬到底是「暖冬」還是「冷冬」,現在還不能完全下定論。

宋連春說:「今年冬季持續低溫天氣的現象在歷史上看並非太極端,因為冬季還沒有結束。預計1月下旬開始氣溫會逐漸回暖並轉為較常年同期偏高,2月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的概率較大,所以目前還不能說這個冬季是近年來最冷的冬季。」

宋連春介紹,從過去幾十年全國冬季平均氣溫的歷史序列來看,我國整體呈增暖趨勢,並且20世紀80年代以來,多數冬季氣溫都較常年同期偏高。在近十年以及2010年、2011年、2012年冬季都比常年同期明顯偏冷,其中最冷的是2011年冬季;2017年和2018年冬季全國平均氣溫基本接近常年同期,這兩年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都出現了較大範圍氣溫較常年同期明顯偏低的特徵。

宋連春表示,在全球氣候這個非線性系統中,「全球變暖」並不會像簡單的連線題那樣,可以直接對應連到「暖冬」「冷冬」或「某次過程冷不冷」等結果。全球變暖的總體趨勢沒有變,但是在此趨勢上會出現年際尺度上的冷暖波動,以上兩個年際尺度的外強迫信號是在全球氣候變暖這一整體趨勢背景下對氣候的一個年際變率調製,它們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全球氣候變暖趨勢,但會影響個別年份的冬季氣溫出現冷暖波動。

「有時就像看一個擺鐘。監測偏冷,或者偏暖,如同觀察鐘擺的擺動。全球變暖不是說所有的地區都一樣,北極地區是全球增暖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宋連春說,極端冷事件頻發,是對全球變暖的典型響應。從長期變化趨勢來看,氣候變暖已經導致了極端事件發生頻率增加、強度增強。希望全社會共同努力,提高防範氣候風險的意識,加強防範和應對能力,盡力減少極端事件帶來的損失。

(光明日報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袁於飛 通訊員 王晨)

原標題: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

相關焦點

  • 冷空氣悄然而至,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氣溫還會降嗎?
    前幾天的時候就過了立冬的節氣,天氣越來越冷,大多數北方地區的人都穿上了比較厚的衣服,早上出門的時候甚至都得穿羽絨服。不過總體來說,現在的氣溫並不是很低,不少地區的最高溫還在20度以上,雖然早晚比較冷,需要穿厚衣,但是中午的溫度還是很高的,沐浴著陽光和微風也非常的舒服。
  • 形勢確定,今冬冷空氣頻繁!專家:不會是暖冬但也不一定是冷冬
    11月4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11月新聞發布會,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根據會商意見,我國今冬總體冷空氣比較頻繁,勢力偏強,而且北方還可能出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天氣過程。
  • 「冷冬」還不能下定論?
    「冷冬」還不能下定論?今冬後期還會出現寒潮天氣嗎?省氣象臺專家表示,在緩慢回溫過程中,還有冷空氣不斷補充影響,但強度不會太大。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8-10日江蘇大部分地區以晴或多雲天氣為主,氣溫仍持續偏低,請大家注意防寒保暖。預計11日以後氣溫有所回升。
  • 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不能只看表面現象!
    最近,冷空氣頻繁襲來,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還出現了持續低溫。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更加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的話題備受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天氣究竟有多冷:北京最低氣溫19.6℃。進入冬季以來,低溫天氣確實增多了。
  • 冷空氣活動頻繁,今年是個「冷冬年」?
    拉尼娜對我國的影響主要是導致我國大部地區出現氣溫偏低,容易形成冷冬,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數據顯示,一般在發生拉尼娜現象的時候,冬季歐亞中高緯環流的經向度大,影響我國的寒潮冷空氣活動頻繁,其中中東部地區氣溫容易出現較常年同期偏低,同時,來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條件總體偏差,我國長江以南大部地區降水易較常年同期偏少。
  • 是「暖冬」還是「冷冬」?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  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也出現持續低溫天氣。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 今年到底是暖冬還是冷冬?看看吉林省氣象專家的預測吧!
    拉尼娜年我省氣溫總體較常年同期偏低 「通常在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歐亞中高緯環流的經向度大,容易導致西伯利亞高壓增強,東亞冬季風加大,影響我省的寒潮冷空氣活動頻繁!」
  • 颱風+冷空氣+大暴雨,廣東氣溫進入「過山車」模式,今年將迎60年來...
    變臉比翻書還快說的就是廣東忽冷忽熱的天氣明明氣溫才剛重返30°C颱風+冷空氣+大暴雨說來就來!>研究表明,拉尼娜事件發生當年的冬季,有利於中緯度大氣環流的經向度加強,冷空氣活動頻繁,易造成我國氣溫偏低、雨雪偏多。
  • 12月有5次冷空氣過程!今年冬天是冷冬嗎?_杭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5日電(郎朗)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自天氣轉冷開始,不斷有網友發出這樣的疑問。11月的一場影響全國的冷空氣過程給南方帶去連綿陰雨,給北方地區帶來雨雪冰凍天氣,讓冬天的寒意愈發凸顯。而南方的小夥伴們更是因為買爆取暖設備而頻頻上熱搜。所以,今冬到底會冷到什麼程度?是不是網上傳說的冷冬?
  • 專家釋疑
    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根據預測,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將出現持續低溫。與此同時,關於「冷冬」還是「暖冬」「全球變暖」等話題也頗受關注。入冬以來我國很多地方溫度偏低嗎?原因何在?冷空氣頻頻來襲與全球變暖矛盾嗎?中國氣象報全媒體記者專訪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為您詳解——01真的冷嗎?
  • 今冬是不是「冷冬」?
    有人就說了,今冬一定是個「冷冬」。不過,專家表示,雖然最近一段時間,大家的體感確實是很冷,不過,判斷冷凍,還需要一點時間。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從統計數據來看,與歷史同期相比,入冬以來冷空氣活動的頻次並不多。
  • 12月將有5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今年是冷冬嗎?
    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自天氣轉冷開始,不斷有網友發出這樣的疑問。  11月的一場影響全國的冷空氣過程給南方帶去連綿陰雨,給北方地區帶來雨雪冰凍天氣,讓冬天的寒意愈發凸顯。而南方的小夥伴們更是因為買爆取暖設備而頻頻上熱搜。
  • 安徽今年是「超級冷冬」?氣象臺權威回應來了!
    安徽今年是「超級冷冬」?氣象臺權威回應來了!通常在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同時,來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條件總體偏差。從1961年以來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氣候來看,我省氣溫偏低概率較大,13個年份中有9年氣溫偏低,偏低幅度多在1.5°C以內。拉尼娜事件總體上我省冬季降水偏少,一些年份發生了嚴重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例如2008、2018年。
  • 地球被高溫籠罩,拉尼娜現象還會來嗎?今年我國是否進入冷冬?
    2020年大家討論主要話題,關於拉尼娜現象是否形成,目前已經有多個城市成功進入秋季,即將迎來冬季,這個時候大家猜測今年到底是暖冬還是冷冬呢? 從目前數據來看,8月份過後很多國家確實出現斷崖式降溫,這種降溫並不是持續,只是一個暫時情況,雖然在9月初日本氣象局發布,拉尼娜已經徹底到來,可是除了日本和美國這兩個國家之外,其他國家仿佛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天文學家根據目前走向推測,拉尼娜到來的機率已經達到了75%左右,似乎能夠證明今年冷冬概率比較高
  • 專家稱近期地殼雖活動頻繁 但仍屬於正常範圍
    專家稱近期地殼雖活動頻繁 但仍屬於正常範圍 來源:人民網 2010年04月26日15:13 南北兩極是否要顛倒了?我們生存的地球還穩固麼?抑或應該開始修建末日洞穴或太空飛船以便於避難。現在看起來地球構造運動表現的似乎很不正常,不過我們需要向相關專家尋找答案,而專家則表示:一切如常。  從今年年初開始算起,地球上發生了幾起震級高達7.0甚至還高的地震。
  • 啥是暖冬啥是冷冬,這篇文章算是說清楚了
    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暖冬頻繁出現,但當強冷空氣來臨時,人們又開始疑惑,不是越來越暖了嗎?為何還這麼冷?冷冬暖冬到底如何界定?暖冬年冬天就不會冷了嗎?  「冷冬」「暖冬」到底誰說了算  「冷冬」「暖冬」一直是人們冬季關注的熱點話題,然而,對於二者的界定卻眾說紛紜,那麼「冷冬」「暖冬」科學的界定標準是怎樣的呢?
  • 今年冬天天氣預測:冷冬可能性不大
    【今年是冷冬?假的!今年我國出現冷冬的可能性不大】隨著季節更迭,秋冬季冷空氣日漸活躍,社會公眾更加關注今冬的氣候預測情況,在此背景下,網上相關"冷冬"傳言增多,甚至出現「2018年是冷冬,且從今往後一直到2025年,氣溫一年更比一年冷」的說法,十分離譜,十分荒謬,吸引公眾眼球,製造公眾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