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連日來秋陽煦暖
但「冷冬」的話題卻越來越熱。
「今年有60年來最嚴重降雪。」
「2008年以來的最冷一年。」
「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
……
最近的「冷冬」說
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但事實是這樣嗎?
日前,省氣象臺發布了今冬明春安徽省氣候趨勢預測。根據這份分析,今年冬季,安徽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偏低,冷暖季節內波動較大,沿淮淮北雨雪量較常年偏多,淮河以南較常年偏少。
也就是說,受拉尼娜影響,今冬我省確實可能是「冷冬」,但 「60年一遇」或「超級冷冬」是沒有根據的說法。
連日天氣晴好,在績溪縣長安鎮,人們在抓緊採收菊花。
根據省氣象臺的預測,今年前冬(2020年12月)我省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隆冬(2021年1月)和後冬(2021年2月)氣溫總體偏低,有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但發生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小。預計2021年春季(3到5月)合肥以北降水接近常年,合肥以南偏少,部分地區有氣象乾旱發展。
省氣象臺專家介紹,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洋表面溫度大範圍、持續性異常偏冷的冷水現象,與厄爾尼諾事件特徵相反。2020年8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大部海表溫度持續偏低,最新一周的監測指數為-1.5°C,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冬季將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2019年11月,嶽西縣,被積雪覆蓋的村居。
拉尼娜事件會對我省氣候產生影響。通常在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同時,來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條件總體偏差。從1961年以來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氣候來看,我省氣溫偏低概率較大,13個年份中有9年氣溫偏低,偏低幅度多在1.5°C以內。拉尼娜事件總體上我省冬季降水偏少,一些年份發生了嚴重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例如2008、2018年。
省氣象臺專家表示,綜合分析近期赤道太平洋海洋與大氣環流監測實況,結合國內外氣候模式預測結果,預計我省今冬明春氣候總體將呈現「冬冷春旱」的特徵。
2020年2月,合肥,俯瞰被積雪覆蓋的居民區。
從冬季看,受拉尼娜影響,預計2020/2021年冬季(2020年12至2021年2月)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偏低,但季節內冷暖波動較大,前期偏暖、後期偏冷。極端最低氣溫淮北和本省山區零下12°C到零下10°C,其他地區0到零下8°C。沿淮淮北雨雪量較常年偏多,淮河以南較常年偏少。
分階段看,前冬(2020年12月),我省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所以雖然早已立冬,但近期會維持相對高的溫度,深秋的感覺會持續一段時間;隆冬(2021年1月)冷空氣活動將明顯轉強,我省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後冬(2021年2月)我省大部氣溫接近常年或略偏低。
總體來說,我省隆冬和後冬有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但發生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較小。
再看春天。預計2021年春季(3到5月)合肥以北降水接近常年,合肥以南偏少,部分地區有氣象乾旱發展。全省平均氣溫略偏高,氣溫變幅較大,有出現倒春寒的可能。極端最低氣溫淮北和本省山區 -2到0°C,其他地區0到2.0°C。
近期皖北降雨偏少出現旱情。在亳州鄉村一處麥田,右側為澆灌過的,長勢明顯轉好。
氣象專家指出,今年冬季我省出現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的可能性較大,需關注對交通、電力、通信、人民生活等方面造成的不利影響。冬季霧霾天氣發生較頻繁。冬季我省空氣汙染氣象條件較去年同期變差,不利於汙染物擴散和清除,需關注霧霾天氣對交通及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春季氣象乾旱可能發生發展。預計春季合肥以南降水偏少,加之春季氣溫略偏高,可能出現春旱,需關注氣象乾旱對農業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
信息來源:安徽日報
原標題:《安徽今年是「超級冷冬」?氣象臺權威回應來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