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北半球為何寒潮頻發?專家:北極快速增溫,冷空氣得以長驅南下

2021-01-20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全球變暖北半球為何寒潮頻發?看專家解讀!

專家認為,北半球寒潮頻繁南下恰與全球變暖有關。「正常情況下,西風帶可牢牢圈住極地地區的冷空氣。全球變暖使北極溫度升高,『圍欄』西風帶不再牢固;發展盛期的拉尼娜現象,使赤道中東部太平洋海溫變冷。北半球南北溫度梯度減小,氣候系統平衡被打破,冷空氣就有機會長驅南下。」

專家認為,北半球寒潮頻繁南下恰與全球變暖有關。「正常情況下,西風帶可牢牢圈住極地地區的冷空氣。全球變暖使北極溫度升高,『圍欄』西風帶不再牢固;發展盛期的拉尼娜現象,使赤道中東部太平洋海溫變冷。北半球南北溫度梯度減小,氣候系統平衡被打破,冷空氣就有機會長驅南下。」

相關焦點

  • 今年冬天為何格外冷?其實恰恰與全球變暖有關
    在剛剛過去的「霸王級」寒潮中,全國降溫8℃以上的面積達250萬平方公裡,降幅12℃以上面積達40萬平方公裡;北京、河北、山東多地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 「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今年還這麼冷?」很多民眾不解。 「殊不知,我們現在感覺到的冷恰與全球變暖有關。」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說。
  • 今年冬天為何格外冷?恰恰與全球變暖有關
    在剛剛過去的「霸王級」寒潮中,全國降溫8℃以上的面積達250萬平方公裡,降幅12℃以上面積達40萬平方公裡;北京、河北、山東多地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今年還這麼冷?」很多民眾不解。「殊不知,我們現在感覺到的冷恰與全球變暖有關。」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說。
  • 專家:恰是全球變暖所致
    專家:恰是全球變暖所致  ◎趙曉妮 本報記者 付麗麗  今年冬天格外冷。在剛剛過去的「霸王級」寒潮中,全國降溫8℃以上的面積達250萬平方公裡,降幅12℃以上面積達40萬平方公裡;北京、河北、山東多地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  「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今年還這麼冷?」很多民眾不解。
  • 丁一匯院士解析全球變暖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之關係
    跨越北極和赤道的南北溫度梯度、行星尺度的西風帶與極地冷空氣南下讓我們先拋開看到的一個個極端低溫數字,以及從衣櫃中拖出的最厚羽絨服,從個體的「冷」中暫且跳出,把視野擴展到行星尺度,來理解冬季的冷空氣以及最近這場寒潮。在地球的最北端——北極地區,是北半球冷空氣的發源地。
  • 釋新聞|院士解讀:「極端寒冷」和「全球升溫」為啥有關聯?
    從北到南狂掃中國東部大部地區的寒潮已基本結束,公眾今冬感受的「極端」寒冷,正昭示著不斷上升的全球溫度曲線已「入侵」到每個人的生產生活中,然而「極端」寒冷和全球升溫,為何兩個看似相悖的名詞會產生關聯?1月1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解釋說,應該拋開看到的一個個極端低溫數字,從個體的「冷」中暫且跳出,把視野擴展到行星尺度,來理解冬季的冷空氣以及最近這場寒潮。
  • 長知識|院士解讀:「極端寒冷」和「全球升溫」為啥有關聯
    從北到南狂掃中國東部大部地區的寒潮已基本結束,公眾今冬感受的「極端」寒冷,正昭示著不斷上升的全球溫度曲線已「入侵」到每個人的生產生活中,然而「極端」寒冷和全球升溫,為何兩個看似相悖的名詞會產生關聯?1月1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解釋說,應該拋開看到的一個個極端低溫數字,從個體的「冷」中暫且跳出,把視野擴展到行星尺度,來理解冬季的冷空氣以及最近這場寒潮。
  • 都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何寒潮還來得這麼兇猛?
    新華社發近日,寒潮成為了網友高度關注的話題,不少人也拋出了這樣一個疑問:「新聞裡不是常說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什麼寒潮還這麼兇猛?」對此,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接受採訪時表示,「並不是氣候變暖,就沒有寒潮了。」專家聲音氣候變暖導致氣候更加不穩定實際上,氣候變暖導致了氣候更加不穩定,暴雨洪澇、高溫熱浪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
  • 北極都增溫了,這個冬天卻格外冷?專家:恰是全球變暖導致
    「這個冬天格外冷」——這是大家一個共同的認知,其實不是錯覺,在剛剛過去的一波霸王級別的寒潮當中,很多小夥伴都忍不住多穿了幾條秋褲,全國降溫8℃以上的地區面積就有250萬平方公裡,還有40萬平方公裡是降溫12℃以上的,甚至很多地區的氣象觀測站都突破了建站以來的歷史峰值。
  • 氣候專家解析嚴寒天氣寒潮頻發將終結全球變暖?(圖)
    有觀點認為,這表明,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發生改變,氣候將由「暖」轉「寒」。  什麼原因導致最近頻繁出現寒流和暴風雪?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已經改變了嗎?本報記者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氣候專家丁一匯,就人們普遍關注的這些問題進行深入解析。
  • 冷事件頻發背後的熱思考
    背景北極變暖:冷空氣有了出口1月6日,人們還沒從前一次跨年寒潮中緩過來,新年的「霸王級」寒潮便橫掃我國,西班牙、日本等國均未能倖免。在北半球經歷「霸王級」寒潮的同時,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卻在經歷一場「史詩級」的高溫熱浪,地表溫度大多超過50℃,其中,西澳大利亞州部分地表溫度超過65℃,正所謂南北「冰火兩重天」。
  • 全球氣候變暖,為何寒潮頻頻來襲?權威解析來了
    最近,北半球多地冷空氣輪番上陣:日本多地連降大雪,韓國多處水管凍裂,中國大江南北一起喊「冷」,就連赤道邊上的新加坡也連續暴雨降溫。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為何寒潮頻頻來襲?具體來看,近日的寒潮受「一北一南」兩大因素雙向夾擊影響。首先是北極海冰因素。
  • 說好的全球變暖呢?這3個小故事講清楚
    而這就是我們感到寒潮的「冷」。大概是一個意思:寒潮的家鄉是北極,北極就好比這個大冰箱。從冰箱性能來看,它的冷凍室溫度的確「變暖」了;但如果想速凍個水餃,那還是輕鬆愉快的。簡單來說,全球變暖是全球氣候尺度下的趨勢。全球平均氣溫每升高1℃,海平面、環流形式、農耕區作物類型都會發生變化。而寒潮等極端冷事件只是一次天氣過程。
  • 明明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什麼冬天還這麼冷?
    一方面,前文也提到,全球變暖並不意味著每個冬天都是暖冬,退一步說,即使是暖冬,一旦寒潮到來,也會帶來降溫。 另一方面,今年的冬天之所以冷到能夠把人凍哭,除了拉尼娜這一原因之外,還有個原因恰好是"全球變暖"。
  • 極端天氣頻發時代到來 是什麼惹的禍?
    全球氣候到底怎麼了?北極風與拉尼娜「惹禍」?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劃負責人卡西姆·阿斯拉爾說,北半球的乾旱與大雪嚴寒都與大氣層「阻塞」有關,這主要因為一些地區冷空氣過強,而熱量或者溼氣過不來,天氣在部分國家保持了靜態。這一過強冷空氣產自何處?中外專家普遍提到了北極冷風。
  • 文匯報:全球變暖,為何「冬天越來越冷」?-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為何我們的冬天反而變得更冷呢?難道是全球變暖真的停滯了?針對這些問題,《科技文摘》專刊特約請《中國氣象報》記者採訪權威氣象專家為讀者解疑釋惑。由於在歐洲、日本至西北大西洋一帶高空氣壓相對較低,形成兩條冷空氣南下的有利路徑,使歐洲、日本出現罕見寒流暴雪天氣。  世界氣象組織2月7日發布消息說,根據成員氣象組織提供的信息,近期歐亞大陸部分中緯度地區出現的寒冷天氣與北極地區大氣環流現象——「北極濤動」的變化密切相關。近一段時間以來,北極濤動處於負位相,導致冷空氣南侵至歐亞大陸中緯度地區,而暖空氣則北上北極地區,出現「南寒北暖」局面。
  • 北極升溫顯著誘發北半球寒潮?——北極海冰融化及其影響的幾個未解...
    北極升溫顯著誘發北半球寒潮?然而接連幾年冬、春的低溫、冷害,特別是去年12月入冬以來,我國北方,乃至北半球多國出現低溫、暴雪等極端天氣事件,卻讓北極海冰出現新低的新聞一下子和我們的現實生活產生了關聯,甚至讓人產生類似電影《2012》中的天氣猜想。面對"為何今冬如此寒冷?"的疑問,中外一些氣象學家把成因之一歸結為北極海冰大面積融化。"海冰融化直接導致北極海域裸露出了大片的水域。
  • 答案是……|極寒天氣|寒潮|歐亞|...
    最近寒潮為何「偏愛」歐亞地區呢?頻繁入侵我國並一路南下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環流形勢?北極海冰監測,2020年9月北極海冰範圍異常偏小,北極海冰達到歷史第二少。那麼,極地渦旋為何能影響冷空氣?全球變暖,極寒天氣頻率會不會越來越多?
  • 全國多地花式秀「冷」,都說全球變暖,為啥今年這麼冷?
    在冬季,當極地渦旋四周的高空急流減弱,裹挾了大量極地冷氣團的極地渦旋就有了南下的機會,影響北半球的冷空氣就更為活躍。之前的跨年寒潮和這次凍哭我們的寒潮,之所以這麼冷,一方面是因為兩次寒潮間隔時間不遠,前一波剛凍透了土地,還沒來得及回暖,後一波緊跟而至,基礎氣溫本就低,再降溫,就雪上加霜,冷上加冷了。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專家釋疑
    冷空氣頻頻來襲與全球變暖矛盾嗎?第一就是北極海冰。北極可以說是冷空氣的老家。「去年秋季,北極海冰為歷史上第二少。」他說,海冰少,就意味著北極溫度高。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本來起著將冷空氣鎖定的作用,然而一旦北極溫度升高,海冰減少,極地渦旋就會減弱,冷空氣會隨之南下。這是強寒潮發生的背景。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專家釋疑
    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根據預測,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將出現持續低溫。與此同時,關於「冷冬」還是「暖冬」「全球變暖」等話題也頗受關注。入冬以來我國很多地方溫度偏低嗎?原因何在?冷空氣頻頻來襲與全球變暖矛盾嗎?中國氣象報全媒體記者專訪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為您詳解——01真的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