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為何格外冷?恰恰與全球變暖有關

2021-01-20 中國氣象數據

◎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今年冬天格外冷。在剛剛過去的「霸王級」寒潮中,全國降溫8℃以上的面積達250萬平方公裡,降幅12℃以上面積達40萬平方公裡;北京、河北、山東多地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

「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今年還這麼冷?」很多民眾不解。

「殊不知,我們現在感覺到的冷恰與全球變暖有關。」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說。

北極增溫 冷空氣得以長驅南下

我們知道,北極是北半球冷空氣的發源地。在漫長的冬季,冷空氣堆積在一起,伺機南下,勢力強勁時可一路衝上青藏高原或奔向南海甚至南半球。

丁一匯介紹,從極地的強大高氣壓到赤道海洋的低氣壓之間出現氣壓梯度,大氣便由氣壓高的地方向氣壓低的地方流動。而由於地球的自轉,風沿地表做水平運動會受到地轉偏向力影響,在北半球向右偏轉成西北風。北半球冬季的氣候正「受控」於中緯度地區的西風帶。在極地的冷與赤道的暖之間,形成跨半個地球的溫度梯度場,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南北溫度梯度。

資料圖。圖片來源:pixabay

正常情況下,這個溫度梯度很大,使得西風帶穩定而強大,存在於其中的環流形勢(槽和脊)很穩定,稱為緯向環流型,這種環流型主要使氣流從西向東沿緯圈運動。但全球氣候系統平衡被打破後,西風帶開始不穩定,環流形勢也躁動起來,開始擴張自己的「地盤」,這時就會出現寬闊的大槽大脊,引導著冷空氣順著大槽長驅南下。

今年這次寒潮的癥結正在於此。丁一匯表示,在全球變暖大背景下,北極以其他地區2倍到3倍的速率升溫,即其他地區增溫1℃,北極可以增溫2℃到3℃,導致海冰快速融化。2020年9月,北極海冰為有觀測記錄以來第二少,是北極變暖的有力證據。

「快速增溫的北極,縮小了原本從極地到赤道的經向溫度梯度。」丁一匯說,在這種情況下,西風帶氣流變得十分不穩定,通常不會延伸到北緯50度的高壓脊伸展到了北極地區,而通常處在長江以北的大槽則伸向了華南甚至南海。北極的冷空氣正是被強壯的大脊引導南下,順著大槽一路橫掃,在短短一周時間內成為全國型大寒潮。

此外,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拉尼娜事件也推波助瀾。一般而言,受拉尼娜事件影響,冬季全球溫度偏低的概率較大。就此次寒潮而言,拉尼娜事件中,太平洋赤道和熱帶中東部海溫明顯變冷,在極地與赤道溫度的「一升一降」中,北半球南北經向溫度梯度進一步減小,控制西風緯向環流的作用也進一步減小,有利於大槽大脊的發展。

丁一匯認為,全球變化正是通過北極地區和熱帶地區的逆向溫度變化使南北溫度梯度減小,而促使中緯度大槽大脊的發展,這充分表明了冬季的極端寒潮事件是在氣候變化影響下發生的,而此次寒潮北極和熱帶海洋都起到了減少南北溫度梯度的作用。

一次極端冷事件 無法阻止全球變暖趨勢

增溫或許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增溫的速度和範圍。有研究顯示,最近50年的增暖速率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而且影響範圍也在擴大,發生在全球每一個地區。

丁一匯介紹,從1960年至今,我國溫度曲線一直為上升趨勢,在這條攀升的曲線上出現自然周期疊加的震蕩,則將我國氣候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冷期、暖期和氣候變暖停滯期。

資料圖。圖片來源:pixabay

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為冷期,該時期氣候變暖剛剛施加影響,但海洋處於冷期,所以,1960年至今的極端冷事件有80%發生於此時;20世紀80年代到2000年,氣候變暖持續,海洋轉為暖位相,自然的「暖」與人類活動的「暖」相疊加,迎來了暖期,此時期極端冷事件幾乎很少發生;2000年開始,海洋變冷,但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暖並未止步,自然的「冷」與人類活動的「暖」疊加影響,使我們處於一個氣候變暖停滯期,數個極端冷事件也在此時發生。

「目前,全球依然在升溫,即使疊加自然周期,也很難將溫度『拉下來』。屆時,夏季的高溫熱浪將會不斷向北擴展,而冬季冷事件的總量儘管可能減少,但更加極端化卻會帶來很大風險。」丁一匯強調。

相關焦點

  • 今年冬天為何格外冷?其實恰恰與全球變暖有關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今年冬天格外冷。在剛剛過去的「霸王級」寒潮中,全國降溫8℃以上的面積達250萬平方公裡,降幅12℃以上面積達40萬平方公裡;北京、河北、山東多地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 「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今年還這麼冷?」
  • 專家說全球變暖還未停止,為何今年冬天格外寒冷?究竟是冷是熱?
    相信大家已經意識到今年冬天寒冷,甚至在北京、山東某些地區,號稱70年以來最冷冬天,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出現過如此寒冷的冬天,讓大家開始猜測,明明專家們所說的地球正在變暖,為什麼今年的冬天卻格外寒冷呢?難道說全球變暖已經成為過去式嗎?人類會不會迎來新一輪的小冰河時期呢?
  • 今年冬天格外冷?專家:恰是全球變暖所致
    今年冬天格外冷?專家:恰是全球變暖所致  ◎趙曉妮 本報記者 付麗麗  今年冬天格外冷。在剛剛過去的「霸王級」寒潮中,全國降溫8℃以上的面積達250萬平方公裡,降幅12℃以上面積達40萬平方公裡;北京、河北、山東多地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  「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今年還這麼冷?」很多民眾不解。
  • 北極都增溫了,這個冬天卻格外冷?專家:恰是全球變暖導致
    「這個冬天格外冷」——這是大家一個共同的認知,其實不是錯覺,在剛剛過去的一波霸王級別的寒潮當中,很多小夥伴都忍不住多穿了幾條秋褲,全國降溫8℃以上的地區面積就有250萬平方公裡,還有40萬平方公裡是降溫12℃以上的,甚至很多地區的氣象觀測站都突破了建站以來的歷史峰值。
  •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全球氣候還在變暖嗎?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也出現持續低溫天氣。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 全球變暖為何冬天更冷
    近年來連續出現的「寒冷事件」是由氣候變化的自然規律決定的,在不同時間尺度和周期上,氣候會表現出變冷和變暖的不同階段性趨勢。            問:新年伊始,歐美等地出現多年未見的冰雪災害,我國也經歷了大範圍的暴雪嚴寒天氣。在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下,為何冬天變得更冷了?
  • 冷哭了!明明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什麼冬天還這麼冷?
    冬天變冷了嗎? 冬天冷與全球變暖並不矛盾 有些朋友感受到冬天的寒冷,便開始懷疑"全球變暖"是個騙局,其實是有些草率了。
  • 文匯報:全球變暖,為何「冬天越來越冷」?-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為何我們的冬天反而變得更冷呢?難道是全球變暖真的停滯了?針對這些問題,《科技文摘》專刊特約請《中國氣象報》記者採訪權威氣象專家為讀者解疑釋惑。  大氣環流異常引發極端氣候事件鏈  從歐洲嚴寒到日本雪災以及中國持續低溫,全球似乎正在經歷著「最冷」的冬天。對於這些嚴寒事件的成因,國家氣候中心副總工程師張培群表示,這與北半球極高地區以及極地地區大氣環流變化有關,有兩個最直接的原因。  他認為,一是西伯利亞高壓。這是北半球特別是歐亞地區控制冷空氣的主要系統。
  • 今年冬天這麼冷,居然是因為全球變暖?
    較真要點:全球變暖導致北極大幅升溫,和赤道溫差減小,影響了大氣環流,使本該待在北極的冷空氣漩渦侵入南方,再結合拉尼娜現象的影響,造成了今年的寒冬。
  •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是「暖冬」還是「冷冬」?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  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也出現持續低溫天氣。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
    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到底有多冷:北京最低氣溫-19.6℃入冬以來,低溫天氣確實比較多。以北京為例,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6日,全市平均氣溫為-5.2℃,較常年同期氣溫(-3.2℃)偏低2.0℃。今年更冷,多站最低氣溫跌破歷史極值。
  • 全球變暖是個騙局?今年冬天冷得要命,又怎麼解釋?
    我們知道,全球變暖是個大趨勢,然而今年這個冬天,卻堪稱21世紀以來最冷的冬天。許多城市突破了最低溫度值,在華北地區甚至能表演只有在東北出現的「潑水成冰」,氣溫動輒零下十幾攝氏度。明明是全球變暖,為啥今年這個冬天還冷得要命呢?一直有人懷疑,全球變暖是個騙局,但事實絕非如此。
  • 誰說全球變暖後冬天不會越來越冷
    「全球變暖」並不矛盾。異常寒冷的天氣正在席捲全球。74年來最冷的冬天讓俄羅斯陷入癱瘓;中國中東部、美國東部等全球多地在聖誕節前也集體刷新了入冬以來的最低氣溫紀錄。很多人開始質疑「全球變暖」,認為近來的極度寒冷和「全球變暖」的說法相矛盾。事實上,冬天的極寒天氣,正是全球變暖的結果。全球變暖導致極地海冰大量融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影響氣流和洋流系統,超級寒冬出現了。全球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冷空氣南下2012年3月,英國氣象局發表最新報告,全球氣溫自1900年以來上漲了0.75攝氏度。
  • 全球變暖嚴重,而今年的冬季為何這麼冷?百年後冬季會消失嗎?
    森林減少,碳排劇增,溫室效應愈演愈烈,那麼今年的冬天為何還這麼冷?你覺得100年後地球還會有冬季嗎? 為何會出現全球變暖?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所說的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
  • 全國多地花式秀「冷」,都說全球變暖,為啥今年這麼冷?
    在北極「發貨」的寒潮已經「派件」到我國了這兩天北方不少地方的冷,不能說跟北極類似,體驗上簡直是一模一樣,畢竟原本在北極上空盤旋的極地渦旋真的「出圈」,影響到我們了。△山東威海風雪交加。大家都知道北極冷,它不僅是地球的冷極之一,也是大氣的冷源,這個極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渦旋系統,就是極地渦旋,它也是影響我國的冷空氣來源之一。
  • 全球變暖為何冬天更冷夏天更熱?這個物理現象可能是元兇
    文/科學新視界,百家號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這些年,全球變暖的話題總是刺痛我們的神經,媒體總是說多少年以後哪些國家要被淹沒。一個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也讓世界各國承諾要節能減排,於是各種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開始流行。出門單車,支付寶種樹,這是年輕人的樂活。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專家釋疑
    冷空氣頻頻來襲與全球變暖矛盾嗎?冷,似乎成為今年入冬以來大家的共同感受,還有人說已經好多年沒有經歷這麼冷的冬天了。宋連春表示,今年冬天比較冷的原因,主要是「一南一北」兩大因素導致的。第一就是北極海冰。北極可以說是冷空氣的老家。「去年秋季,北極海冰為歷史上第二少。」他說,海冰少,就意味著北極溫度高。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本來起著將冷空氣鎖定的作用,然而一旦北極溫度升高,海冰減少,極地渦旋就會減弱,冷空氣會隨之南下。這是強寒潮發生的背景。
  • 今年冬天為什麼這麼冷?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今年冬天這麼冷呢??? 小地 在前幾個月,科學家們已經預計今年是個寒冬,然而我們知道目前全球正在面臨變暖的威脅,那為什麼今年冬天這麼冷呢?
  • 冬天這麼冷?怎麼還一直說全球變暖呢?
    真正的冬天來臨了。往年的冬天大家都期盼著下一場大雪,能在漫天飛舞的雪花中痛快的出去堆雪人、打雪仗。今年的大雪卻把大家凍得瑟瑟發抖,面對嚴寒的天氣望而卻步。全國各地水管凍裂,動物被凍傷,甚至還有冰稜傷人的新聞,而近日新聞報導又有一場寒流即將到來,看來暖冬已成過去時了!一出門就感覺被「凍成狗」,那麼一直以來宣傳的全球變暖,怎麼我們總是感覺天氣越來越冷呢?
  • 人人都在談「全球變暖」,為啥今年還這麼冷?
    面對這種情況,不少人發出疑問,科學家們不是天天說全球正在變暖嗎,那麼為什麼今年冬天卻這麼冷呢?要知道,在剛剛過去的2020到2021年交接時,中國可是剛經歷了一輪寒潮,而且這次北京更是出現了近幾十年來的最低氣溫。人人都在談「全球變暖」,為啥今年還這麼冷?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對寒潮又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此次氣溫驟降是因為寒潮帶來的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