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極度寒冷的天氣與「全球變暖」並不矛盾。全球變暖正是冬季極寒天氣背後的一個重要推手: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導致極地海冰大量融化,在氣流和洋流系統受到影響時,就會出現超級寒冬。
異常寒冷的天氣正在席捲全球。74年來最冷的冬天讓俄羅斯陷入癱瘓;中國中東部、美國東部等全球多地在聖誕節前也集體刷新了入冬以來的最低氣溫紀錄。
很多人開始質疑「全球變暖」,認為近來的極度寒冷和「全球變暖」的說法相矛盾。事實上,冬天的極寒天氣,正是全球變暖的結果。全球變暖導致極地海冰大量融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影響氣流和洋流系統,超級寒冬出現了。
全球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冷空氣南下
2012年3月,英國氣象局發表最新報告,全球氣溫自1900年以來上漲了0.75攝氏度。隨著全球變暖,北極越來越多的海冰融化。據英國利茲大學與NASA等組成的研究小組推算,過去20年內南極與格陵蘭島的冰蓋總計消失了4.26萬億噸。其中,格陵蘭島冰蓋融化的面積就達2,94萬億噸,融化的冰水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1釐米。今年3月至9月,北極融化海冰面積多達1183萬平方公裡,比整個美國國土面積還大,冰層覆蓋面積創「歷史新低」(摘自世界氣象組織報告)。
北極海冰的減少,會影響極地高壓天氣系統的發展,將北極和西伯利亞的寒風帶到廣闊的歐亞大陸。
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Alfred Wegener Institutefor Polarand Marine Research,AWI)科學家證實:北極海冰的減少與極地區域高壓的發展之間存在關係,後者影響著南部低緯度地區的氣流模式。
一般來說,北極極地中心被低氣壓控制,周圍的高氣壓包圍著極冷的空氣。這種情況下,冷空氣限制在極地範圍內,不易南下,所以人們會感覺冬天並沒那麼冷。而隨著海冰逐漸減少,高氣壓逐漸控制了北極極地中心。
隨著海冰減少,北極海域裸露出大片水域。深色系的海水比雪白的海冰更加吸熱,大量的熱量從海水中釋放出來,寒冷的空氣因此升溫。不斷上升的暖空氣聚集在極地高空,逐漸形成高壓。一直限制在極地範圍的冷空氣被排擠南下,導致寒流出現,從而影響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氣溫。
全球變暖導致海冰融化,赤道熱能無法傳送到北大西洋地區
溫鹽環流在冰山融化的影響下減緩甚至停滯,來自赤道的溫暖熱能將無法被傳送到寒冷北大西洋地區。
由於風力和密度差異等,海水會沿一定途徑大規模流動,形成洋流。這些洋流是地球表面熱環境(各種物理因素作用於人,影響人冷熱感和健康的環境)的主要調節者。
在歐洲大陸的西邊,大西洋的東北區域,有一支自西南向東北流動的洋流--北大西洋溫鹽環流,它給歐洲帶去了溫暖溼潤的空氣和豐富的降雨,使北歐的冬天不至於那麼嚴寒,這支暖流也相似地影響到北美東北部,如果沒有它,北歐的冬天就會變得異常寒冷,不僅如此,北半球很大一部分地區的氣溫都要受到影響。大西洋溫鹽環流,就像一條將熱能從赤道送往北大西洋的傳送帶。
然而,根據各種氣候模式分析,冰山融化使更多的淡水流入海洋,海洋表面溫度的升高,海水鹽度減小,這可能讓溫鹽環流減緩甚至完全停滯。沒有溫鹽環流,來自赤道的熱能將無法被傳送到北大西洋地區,於是,北美東部和西歐等地區就會變得寒冷。
當然,冬季極度的天氣是由諸多複雜的因素相互作用造成,而全球變暖是背後一個重要的推手。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冬天可以變得越來越寒冷。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作者:顧純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