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潑水成冰現象開始廣泛出現在全國各地,曾經專屬於漠河的特色被許多地方模仿,紛紛展示在自己的朋友圈或者是短視頻平臺上面。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最近幾天我國再度經歷了一次寒潮侵襲,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呈現斷崖式下降,「冷冷冷」成為了許多地區人的心聲。
面對這種情況,不少人發出疑問,科學家們不是天天說全球正在變暖嗎,那麼為什麼今年冬天卻這麼冷呢?要知道,在剛剛過去的2020到2021年交接時,中國可是剛經歷了一輪寒潮,而且這次北京更是出現了近幾十年來的最低氣溫。人人都在談「全球變暖」,為啥今年還這麼冷?
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對寒潮又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此次氣溫驟降是因為寒潮帶來的結果嗎?在不少人的固有印象裡,都認為所謂的寒潮其實就是冷空氣,而這股冷空氣一般都是從西伯利亞過來的。如果你也是這樣認為的,那麼就大錯特錯了。當然了,我們並不是說寒潮就不是冷空氣,而是冷空氣並不全是寒潮。
從專業角度來看,只有在24小時之內,氣溫驟降8攝氏度,或者說是48小時內下降10攝氏度,亦或者是三天內氣溫下降72攝氏度,這樣的冷空氣影響才被叫做是寒潮。
而且根據氣象臺劃分來看,寒潮根據氣溫下降程度,分為藍色預警、黃色預警已經橙色預警三種,其嚴重程度依次遞增。而當下正在遭受的屬於藍色預警,元旦前的那次寒潮屬於最嚴重的橙色預警。當然了,之所以這次感覺更冷,是因為其下降的基礎氣溫變得更低了。
而且寒潮從真正意義上來講,並非來自西伯利亞,西伯利亞只是他們的匯聚衍生地而已。對我國氣候產生影響的這些寒潮,主要來自新地島以西洋面、新地島以東洋面以及冰島以南洋面三個地方,這三個地方的冷空氣在西伯利亞這一特殊的氣候地帶進行匯聚,當匯聚到一定程度之後,會一下子釋放到我國,從而對我國溫度造成明顯影響,各國氣溫呈現驟降形式,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全球正在變暖,為啥今年冬天還這麼冷?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上來,地球既然逐漸變暖了,為什麼我國受寒潮影響還是這麼嚴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