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晨,我市氣溫普遍降至入冬以來最低。滄州市區最低氣溫達-22.6℃,突破了2001年創下的-22.1℃的最低紀錄,是滄州市區1954年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冷的一天。
昨天全市最低氣溫出現在南皮站,達-22.8℃。
滄州出現
「潑水成冰」奇觀
對很多人來說,昨天是出生以來經歷的最冷的一天。早上起床,窗戶上已經結了一層冰晶。上班路上,市民們都「全副武裝」,棉襖、棉褲全都穿上了。市民馮麗說,這個時候,好不好看已經不重要了,暖不暖和才是最關鍵的。
很多滄州網友在抖音平臺上發布了自己「潑水成冰」的視頻。一杯熱水,用力向空中一潑,瞬間變成了白色冰晶。網友「悠悠」說,之前看過東北人發「潑水成冰」的視頻,沒想到在滄州也能出現這樣的奇觀。
今年冬天
為啥這麼冷
為啥今年冬天這麼冷?滄州氣象臺副臺長張唯表示,主要是「一南一北」兩大因素導致的。
首先是北極海冰減少。北極可以說是冷空氣的「老家」。「去年秋季,北極海冰為歷史上第二少。」張唯介紹說,海冰少,就意味著北極溫度高。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本來起著將冷空氣鎖定的作用,然而一旦北極溫度升高,海冰減少,極地渦旋就會減弱,冷空氣會隨之南下。這是強寒潮發生的背景。
其次,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拉尼娜事件,對我國冬季氣候有明顯影響。一般而言,受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全球暖冬概率較高;受拉尼娜事件影響,冬季全球溫度偏低的概率較大。拉尼娜事件會有利於冷空氣從高緯度地區南下,同時,影響我國的副熱帶高壓位置和強度也會發生變化,難以阻擋冷空氣南下。
持續的「西高東低」經向型環流和持續偏強的冬季風,是導致2020年12月以來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偏低的直接原因。拉尼娜和秋季北極海冰偏少,為今年冬季風偏強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條件。
感覺為啥
好像更冷
這次寒潮過程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風大!張唯介紹,冷風導致體感溫度較實際氣溫低的現象,被稱作「風寒效應」。
人的體溫在多數情況下會高於周圍環境氣溫。在無風或微風的情況下,人體周圍的空氣分子交換很弱,這就在人體和大自然空氣之間,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過渡層。由於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這個過渡層就在貼近人體的表面起到了保暖的作用。可是,當空氣流動很快的時候,人體周圍的空氣保溫層便不斷地被新來的冷空氣所代替,並把熱量帶走。風速越大,人體散失的熱量越快、越多,人也就越來越感到寒冷。
數據顯示:當氣溫在0℃以上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3℃-5℃;氣溫在0℃以下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6℃-8℃。
張唯說,只要挑選合適的衣物,儘量減少皮膚裸露,就能將風寒效應降到最低。
為什麼最近
只降溫不降雪
張唯介紹,降雪的形成不僅需要冷空氣,還需要充足的水汽配合。最近由於南支槽不活躍,沒有明顯的水汽北上到華北地區。雖然到了降雪的溫度,但沒有水汽就沒法出現降雪。所以這次降溫過程只帶來了寒冷,但是沒有降雪,屬於典型的乾冷天氣。
滄州的冬天
總趨勢還是悄悄變暖
雖然我們總覺得冬天就是在一個寒潮緊接著另一個寒潮、絨褲棉褲循環上陣中度過的,不過我市氣象部門的監測顯示,滄州的冬季近年來總趨勢是在悄悄變暖的。
從滄州氣象部門1954年—2019年冬季平均氣溫的年際變化分析,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市冬季氣溫便開啟了一輪「加溫」模式,冬季平均氣溫呈明顯上升趨勢,2000年之後氣溫振蕩幅度加大。總體而言,滄州範圍近半個世紀冬季氣溫呈上升趨勢。1954年以來,我市冬季平均氣溫-1.6℃,最暖冬季出現在1999年—2000年冬季,平均氣溫達1.1℃;最冷冬季出現在1969年—1970年冬季,平均氣溫為-4.6℃。
雖然今年冬季格外冷,但氣象數據確實顯示,冬天總體上還是在變暖。就人體感知而言,在變暖背景下,一次極端冷事件將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不論是氣候模式還是觀測結果,都能發現極端暖事件增加、冷事件減少,但這並不意味著冷事件不會出現,只是它的發生頻率有所減低。
今起氣溫回升
冷空氣還會來襲
眼下是隆冬時節,尤其1月中下旬氣溫處於全年氣溫最低的階段。可以說,我們現在經歷的,正是這個冬天最冷的一段時間。
張唯介紹,滄州地區今起氣溫將會回升,但未來10天仍會處於氣溫偏低狀態,無明顯雨雪天氣過程。
另外,13日前後還有一股冷空氣侵襲,但是強度達不到這次寒潮的程度。
相關連結
冷也是有級別的
據氣象專家介紹,為了準確地表述寒冷程度,氣象部門制定了「寒冷程度等級表」,低溫分如下幾個等級:
●最輕的一級便是「涼」,5℃至9.9℃,它經常與「爽」搭檔,可見其溫柔;
●稍重一些的便是「微寒」,0℃至4.9℃,也仍然在冰點以上;
●再冷一些的是六級「輕寒」,至此便已在0℃以下了,為0℃至-4.9℃;
●五級為「小寒」,-5℃至-9.9℃;
●四級為「大寒」,-10℃至-19.9℃;
●三級為「嚴寒」,-20℃至-29.9℃;
二級為「酷寒」,-30℃至-39.9℃;
●形容天氣至冷的一級就是「極寒」,溫度低至-40℃以下。
來源:滄州晚報 記者 何曉玲 魏志廣 攝影報導
【來源:滄州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