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北部海域海冰調查現場採錄

2020-11-27 華夏經緯

  

航拍1401船開展海冰調查
  

三九四九冰上走。1月以來,受連續冷空氣影響,我國渤海、萊州灣、遼東灣、黃海北部海域海冰冰情持續發展,整個北海區遼寧、河北、山東、天津沿岸大部分海域冰封萬裡,上演著現實版「冰河時代」。
  

為給海冰預報提供翔實有效的觀測數據,確保海冰預報的及時發送,向地方政府提供海冰應急決策依據,國家海洋局1月下旬至2月上旬組織人員通過海路和陸路,對黃渤海沿岸海冰進行集中調查。《中國海洋報》記者跟隨海冰調查隊,一路在山東、河北、天津、遼寧沿岸部分海域採訪,記錄了一線人員爬冰臥雪觀測海冰的歷程,以及海冰預警報信息背後的奉獻與堅守。
  

12410時,一聲鳴笛,「中國海警1401」船緩緩駛離青島團島碼頭,我國渤海及黃海北部海域海冰船舶走航調查全面展開。
  

124~2月上旬,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派出「中國海警1401」船執行此次任務,計劃完成全部33個站點的海冰觀測。
  

127日,船舶航行至黃海北部海域,海面上,布滿了浮冰。據現場海冰調查隊員介紹,從今年冰情來看,明顯要重於去年同期。
  

零下20℃,甲板上一站1小時
  

此次參與海冰船舶調查的3名隊員來自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領隊鄭培寧及兩名海冰觀測員梁榮貴、劉碩。他們曾先後6次執行海冰調查任務,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
  

每到達一個觀測點,調查隊員首先通過船舶氣象儀觀測氣溫、氣壓、溼度、風向、風速,同時目測雲量、雲狀,以及用儀器測量該區域的海水溫度和海冰表面溫度。接下來,再利用船舶電子海圖計算海冰最大外緣線。最後,通過目測觀測冰形,進而推斷出冰厚、冰量和密集度。
  

冬季大氣溫度比海水溫度低,海水中大量熱量散失,表面海水溫度下降。當表層海水穩定降至冰點,海水開始結冰,從而形成海冰。由於海水鹽度較高,冰點更低(約為零下1.33攝氏度),且隨著表層海水溫度越來越低,海冰也會不斷增厚。
  

船艙外,海面上的溫度最低達零下20多攝氏度,寒風凌冽。記者看到,極寒天氣中,調查隊員在甲板上一站就要1個多小時。即便如此,他們仍專注地監測著海上氣象要素。為準確測量觀測海域的海水錶層水溫,隊員們還要將身體半探出船身,用水桶打海水。海面風力達4~5級,被繩子拴著的水桶來回晃動,隊員們也要隨之來回移動。
  

截至131日,觀測員完成了15個站點的海冰調查。
  

浮標入海發信號,衛星天上接數據
  

為全面掌握調查海域的海冰數據資料,調查隊員要將海洋浮球記錄儀浮標拋到海裡。該浮標由兩部分組成,其中主體部分是用藍色塑料殼包裹,形似養殖海帶用的浮球,其裝置有海流、氣象和水溫傳感器3套設備。海流傳感器可測流向、流速;氣象傳感器可測該海域的溫度、溼度和氣壓;水溫傳感器可對3米以下的表層海水、3~10米的中層海水,以及10米深的底層海水進行溫度測量。
  

除了主體部分,海洋浮球記錄儀還有一條長約2米的橘紅色風帆。鄭培寧介紹,這條風帆一方面可以提醒過往的漁船和漁民,浮標為國家公益設施,不允許打撈破壞。另一方面,它還能減緩浮球隨海浪靠近岸邊的速度,延長其工作壽命。
  

鄭培寧說,本航次將在開闊水域陸續拋設4個海洋浮球記錄儀浮標,以觀測、記錄和收集各項海洋數據。浮球入水後,其電源會自動接通,此時各個傳感器會開始工作並發射信號,衛星再將浮球收集到的數據信息,實時傳輸回北海預報中心數值模擬室,提供了解該海域海洋環境的第一手寶貴數據資料。
  

總體冰情較去年同期偏重
  

據了解,渤海和黃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會出現海冰。一般每年11月下旬開始結冰,翌年3月中旬終冰,冰期約110天。從初冰日至終冰日,分為初冰期、嚴重冰期和終冰期三個階段。
  

根據北海預報中心最新預報顯示,2月上旬,渤海及黃海北部的海冰冰情基本維持,總體冰情接近常年同期,較去年同期偏重。鄭培寧說,從今年黃海北部的海冰冰情看,明顯重於去年。僅浮冰外緣線,就比去年增加了3海裡~5海裡,如果1月下旬~2月上旬冷空氣持續,該地區海冰直到3月才會解凍。
  

船舶「拱不動」厚積冰
  

「中國海警1401」船完成黃海北部海冰調查後,穿越渤海海峽進入遼東灣。130日,船從遼東半島海域進入長興島海域一路北上,由此展開今冬遼東灣海冰船舶調查。
  

在經過長興島和溫坨子兩個觀測點時,進入第三個觀測站點長咀子附近海域時,海面出現大量浮冰。這些浮冰隨海浪從近岸漂浮至航道附近,在過往船舶的衝擊下已經破碎。
  

本次船舶走航海冰調查,主要是緊貼海冰外緣線航行,因為漂浮在海面上的海冰已經有了一定的厚度,一旦堵住船舶的海底門,就會損傷船舶機械設備,因此在海冰區域航行,一刻也不能掉以輕心。
  

「中國海警1401」船船長黃殿臣介紹說,如果積冰厚度達到20釐米左右,靠船自身的動力衝破海冰比較困難。此外,在這種厚冰區裡航行,對船體本身也是一種損傷,特別是浮冰達到30釐米厚的時候,非破冰船航行十分艱難。單靠船的主機馬力「拱不動它」。如果延誤久了,持續低溫,船很有可能會被封在冰裡。
  

對於負責本次海冰調查的「中國海警1401」船,此次任務不僅是為了海冰調查、探明海冰的範圍和嚴重程度,還要為在海冰嚴重海區航行過往的船舶提供最佳的航路和航線,以防有船舶陷入冰區,出現機械損壞、船體受損等情況。
  

當船舶航行至遼東灣中部時,遇到了海冰冰情最為嚴重、覆蓋面積最大的海冰冰區。記者在現場看到,海冰整塊並排重疊地凍在一起。船舶航行需要衝破海冰才能繼續前行,十分危險。
  

據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研究員袁本坤介紹,北海預報中心衛星遙感數據顯示,129日、30日,遼東灣海冰面積累計縮小4000多公裡,遼東灣浮冰最大外緣線一度達到67海裡,這幾天主要是外緣浮冰在風浪作用下湧入了灣內。因此,外緣線雖變短了,警報也根據外緣線變化解除了,但遼東灣冰情並未緩解。
  本次遼東灣船舶走航海冰調查,利用1天時間對11個觀測點海冰進行了近距離觀測和海水取樣,獲得了大量一手數據資料。根據現場觀測,除長咀子、仙人島、遼東灣中部和覺華島等5處觀測點海冰冰情較為嚴重,另外6處觀測點近岸海冰面積和嚴重度均有所降低,其中4處近岸海域甚至沒有明顯結冰現象。(來源:中國海洋報)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海洋局啟動冬季海冰災害現場調查
    受近期持續低溫天氣影響,我國黃渤海海域海冰冰情持續發展。根據1月24日衛星遙感影像,遼東灣最大浮冰外緣線55海裡,距發布海冰藍色預警級別60海裡還差5海裡。渤海灣最大浮冰外緣線7海裡,萊州灣3海裡,黃海北部17海裡,可監測海域發現海冰總面積約23482平方公裡。
  • 渤海及黃海北部沿岸出現嚴重海水結冰現象
    新華社青島1月8日電(記者 徐冰、張旭東)受近日寒潮大風天氣影響,山東沿海出現嚴重海水結冰現象,渤海及黃海北部沿岸出現近30年來同期最嚴重的海冰冰情。    據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海洋站、陸岸和海洋應急監測車、航空及衛星遙感等近日獲得的監測資料分析,受這次寒潮大風天氣影響,渤海及黃海北部沿岸出現近30年同期最嚴重冰情。
  • 丹東海域出現海冰現象(圖)
    受連日降溫影響,丹東海域陸續出現大片海冰。在現場,丹東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站業務科科長張成瑤在對沿海冰情進行實地勘測後說,目前海冰的盛冰期已到來,此時是欣賞海冰的最佳季節。由於今冬整體氣溫偏暖,丹東海域冰情較往年偏輕,冰凍並不徹底。  巡航中,記者發現今年海冰雖然範圍不小,但凍得並不「結實」,冰面坑窪不平,表面的冰碴較為鬆軟,越往深處冰面「斷層」越多,一塊塊漂浮著,連不成片。
  • 青島附近海域僅有微量海冰 冰情近十年最輕
    今冬海冰冰情為近10年最輕青島附近海域僅有微量海冰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 省海洋預報減災中心組織開展2020/2021年度海冰情況調查
    為掌握2020/2021年度山東省海冰發展基本情況,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1月1日,省海洋預報減災中心會同東營市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開展了相關海域的調查。調查組實地觀測了灘涂、港口、採油區的海冰生成與發展情況。
  • 葫蘆島市啟動冬季海域海冰現場監測
    中國網海洋1月24日訊 據葫蘆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消息 1月20日,葫蘆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開始到海冰現場進行監測,掀開了冬季海域海冰現場監測工作的序幕。  受天氣影響,今年冬季葫蘆島市海域海冰結冰期較往年有所推遲。
  • 遼東灣超過70%海域被海冰覆蓋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今年首個海冰...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 受到冷空氣影響,渤海遼東灣海域浮冰外緣線1日達到79海裡。國家海洋預報臺1日下午將海冰預警級別升級為黃色。這是我國今年發布的首個海冰黃色預警。  國家海洋預報臺監測分析指出,由於上一次寒潮過程使我國北部海區水溫大幅下降,加之本次冷空氣過程中的風向有利於海冰的漂移擴散,連日來渤海黃海海冰範圍持續增長,自1月30日起,國家海洋預報臺再次發布了遼東灣海冰藍色警報。
  • 強冷空氣來襲,渤海黃海海浪藍色預警!海冰發展迅速!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桂東1月6日開始,一股強冷空氣影響我國渤海和黃海海域,預計6日夜間至7日白天,渤海將出現3.0米到4.0米的大浪到巨浪,黃海將出現4.0米到5.5米的巨浪。遼寧和山東沿海將出現2.5米到3.4米的大浪,天津沿海將出現1.5米到2.5米的中浪到大浪,近岸海域警報級別為藍色。請濱海遊客和海上作業船隻注意安全,各有關單位提前採取防浪避浪措施。根據衛星遙感及沿岸監測,受2020年12月底的寒潮影響,渤黃海近岸海域海溫氣溫大幅下降,冰情出現了明顯發展。
  • 1月中旬渤黃海海冰還將穩定發展
    國家海洋預報臺 海冰旬預報根據最新海洋站觀測和衛星遙感監測,1月9日遼東灣浮冰範圍37海裡,黃海北部16海裡,渤海灣14海裡,萊州灣22海裡。預計2021年1月中旬渤海及黃海北部冰情接近常年。各海區最大浮冰範圍與冰厚預報如下:大海都給凍上了!近日受極寒天氣影響,我國沿海部分區域結冰。
  • 市規劃資源局開展冬季海冰調查工作
    為切實做好冬季海冰防範應對工作,針對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市規劃資源局組織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濱海新區海洋局開展我市沿海重要海域和岸段冬季海冰調查工作,以每周1-3次的觀測頻率,採取岸基觀測、無人機巡查等方式,重點對漢沽大神堂漁碼頭、濱海旅遊區東部、臨港經濟區南區、南港工業區東部附近海域,進行海冰情況調查與監測
  • 丹東:海冰監測預報正式啟動
    丹東:海冰監測預報正式啟動 作者:邢漫 2017-12-27 09:11   來源:丹東新聞網     12月26日,記者從丹東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站了解到,入冬以來,黃海北部淺灘發現少量海冰,並在持續較強冷空氣的作用下,冰情有一定的發展。
  • 下周我國海域多大浪 發布海浪藍色警報 渤黃海冰情持續發展
    受冷空氣活動頻繁的影響,未來一周我國海域多大浪以上過程,其中南海海域將長時間維持大浪區,提醒海上航行作業的船隻注意安全。2. 渤海及黃海北部海冰冰情持續發展,提醒注意提前防範海冰對海上生產作業及港口航運等造成的不利影響。一、風暴潮預報預計未來一周我國沿海沒有颱風風暴潮過程,也沒有達到預警級別的溫帶風暴潮過程。
  • 海冰精準預測 一道國際性難題
    在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和中國海洋學會海冰專業委員會近日舉行的2018年度海冰預測會商會上,包括劉煜在內的專家們預計,2018/2019年冬季渤海及黃海北部冰情為常年略偏輕(2.5級),2018年12月上旬初冰期,嚴重冰期為2019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3月中旬終冰。  為什麼要做海冰冰情預測?冰情趨勢是如何得出的?如何提高冰情預測準確性?
  • 專家詳解渤海黃海海冰成因稱與多雪有關
    □本報記者劉紅傑楊傳忠山東渤海和黃海北部沿岸出現近30年來同期最嚴重海冰災害,海冰災害發生早,而且增長迅速,短時間內就覆蓋了大片區域,是什麼導致這次海冰的發生早於往年,發展又如此迅速呢?海洋氣象專家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近海溫度較低和海冰冰點提高,但海冰對全球氣候而言並非壞事。
  • 濰坊市北部海域出現大面積海冰,規模為近十年來之最
    (圖片由孫效寶提供)受此次寒潮天氣影響,我市臨近的渤海萊州灣海域出現大面積海冰。1月8日,記者了解到,目前,海冰封住小清河入海口,鐵甲船被凍在海港上。附近漁民表示,近十年沒見過如此大面積的海冰,所有船舶已全面禁航。
  • 渤海海冰發展迅速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海冰藍色預警
    國家海洋預報臺10日發布海冰藍色預警。最新監測顯示,目前遼東灣浮冰範圍60海裡,一般冰厚5至15釐米,最大冰厚30釐米,海冰面積11409平方公裡,佔到遼東灣海域總面積的37.28%。黃海北部浮冰範圍9海裡,一般冰厚5至10釐米,最大冰厚20釐米,海冰面積2004平方公裡。預計未來3天,渤海和黃海北部冰情將基本維持並略有增長。
  • 渤海灣和萊州灣海冰面積明顯增長
    新華社青島1月25日電(記者張旭東、徐冰)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海冰監測數據顯示,25日渤海灣和萊州灣海冰面積和浮冰外緣線明顯增長,兩個海灣的海冰面積比前一日增長了1400多平方公裡。  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根據衛星遙感監測和陸岸監測等資料綜合分析,25日渤海及黃海北部海冰冰情與24日相比,遼東灣冰情繼續維持,黃海北部浮冰外緣線有所增長,渤海灣和萊州灣浮冰外緣線和海冰分布面積均有明顯增長。  衛星監測數據顯示,渤海和黃海北部部分上空被雲覆蓋,可監測海域發現海冰總面積約為35898平方公裡。
  • 無人的海冰面上,他們在破冰逆行——親歷海軍海冰723船執行黃渤海...
    春節前夕,記者隨海軍某部冰情調查隊乘坐海冰723船,執行第83次渤海及黃海北部的海冰調查任務。迎著刺骨的海風,723船緩緩駛出冰封的渤海灣某軍港,艦艇就像一把巨大而鋒利的鏵犁,伴隨著一陣陣嘎嘎聲,在遼闊的海面犁出一道「沸騰」的冰花。
  • 海冰工程聯合試驗場蓄勢待發迎今冬海冰
    >近日,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組織相關單位預測會商預計今冬渤-黃海海冰可達2.5級。受冷空氣的影響,預計11月30日夜間到12月1日白天,臺灣海峽、南海北部、中部、巴士海峽、臺灣以東洋面將出現3到5米的大浪到巨浪區;福建、海南東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2到3米的中浪到大浪。請在上述海域作業的船隻注意安全,沿海各有關單位提前採取防浪避浪措施。
  • 渤海海冰快速大面積形成-資訊-中國天氣網
    近幾天來,渤黃海海域的海冰開始快速大面積形成,遼東灣海域海冰已增加到約29海裡,冰層厚度增加至4~8釐米。相對於去年較嚴重的海冰情況,今年是否正常,今冬海冰的發展趨勢又將如何?本網就此採訪了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冰組首席劉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