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的海冰面上,他們在破冰逆行——親歷海軍海冰723船執行黃渤海...

2021-01-18 新華社

新華社大連1月21日電(記者田源、琚振華)走在甲板上,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穿透厚厚的羽絨服,使人狠狠地打了一個激靈,仿佛連鼻腔都能被凍住。

春節前夕,記者隨海軍某部冰情調查隊乘坐海冰723船,執行第83次渤海及黃海北部的海冰調查任務。迎著刺骨的海風,723船緩緩駛出冰封的渤海灣某軍港,艦艇就像一把巨大而鋒利的鏵犁,伴隨著一陣陣嘎嘎聲,在遼闊的海面犁出一道「沸騰」的冰花。

駕駛室內,第二次隨破冰船執行海冰調查任務的操舵兵鄭顏雨,始終緊盯著前方的冰面,雙手緊緊地握住舵盤,浮冰破裂發出的聲音不斷傳入駕駛室,氣氛顯得有些凝重。

海冰與海嘯、風暴潮、災害海浪、赤潮並稱為海洋5種主要災害,素有「白色殺手」之稱。結冰的海面常常危機四伏——港口被封、航路阻塞、艦船受困……1969年初,渤海灣出現歷史上罕見的大冰災害,數百艘中外船隻被困,大量海岸工程被海冰破壞。當時,周恩來總理指示海軍建造破冰船,擔負防凍破冰、減災防災任務。從1970年起,一代代官兵便開始在黃渤海接力進行海冰冰情調查。

2015年,第二代破冰船海冰723船正式入列。該船信息化程度高,破冰能力強,能夠連續破除1米以下的當年冰。船長王海濱告訴記者,冰區破冰作業不像航行在普通海面,阻力完全不一樣,非常容易跑舵、偏離航向,需要不斷去校正。

王海濱說,每年春節,他們向著海冰密集的海域出發,對渤海及黃海北部近30個觀測點的海冰要素和水文要素進行檢測。

中午時分,破冰船前方的海面閃爍著一片片銀光,令人睜不開眼睛。「是荷葉冰!」機電部門主機班長馮雪脫口而出,轉頭笑著對記者說:「這麼一大片荷葉冰,比較少見。」

循著馮雪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片片冰塊確實就像荷葉一般,鋪在海天之間,分不出哪是天、哪是海。

官兵們顧不上欣賞美景,抵達某觀測點後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海冰採樣測量工作。「抓那個最厚的冰!」放緩航速,官兵操作著抓斗機,將一塊海冰撈了上來。冰調隊員開始鋸冰、測冰溫、做記錄、觀測風向風速……一切工作緊張有序。

「海冰厚度達20釐米,硬度也比較大,對海上的航運、油氣資源開採等海洋經濟活動有一定影響。」冰調隊員、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工程師唐茂寧說:「我們把採集的信息共享給地方的海洋、氣象等部門,及時發布海冰的預警信息,為海洋防災減災提供數據支撐。」

歷經連續多天航行,冰調隊員共採集海水、水文、氣象及水深等數據近200組,錄製海冰影音資料100餘分鐘,採集各類海冰圖樣600餘幅,為保障冬季部隊訓練、航行安全以及海洋氣象預報、海洋運輸、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科學支撐。(完)

相關焦點

  • 「今年海冰情況比常年同期偏輕」--國家海洋局海冰觀測隨船記
    新華社瀋陽1月18日電 題:「今年海冰情況比常年同期偏輕」——國家海洋局海冰觀測隨船記  新華社記者 白湧泉  北緯40度18分31秒,東經122度4分53秒。  18日9時,「中國海警1411」船在寒冷的大風中從這裡駛出,15分鐘後駛離港池,進入遼東灣,繼續開展為期10天的海冰船舶觀測。  「中國海警1411」船,這艘原海軍「海冰723」破冰船最大航速可達16節,1983年服役,2013年轉為海警船後一直在南海與東海執行巡航任務。「今天的海冰監測是『1411』更名以來第一次在中國北部海域海冰監測任務。」船長李濤告訴記者。
  • 極地考察船在南極海冰區航行都會遇到什麼風險
    1月19日上午,受濃霧影響,「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在南極阿蒙森海冰區航行時與冰山發生  南極考察船面臨哪些風險  ■高登義  1月19日上午,受濃霧影響,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在南極阿蒙森海冰區航行時與冰山碰撞,船艦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無人員受傷。
  • 海冰變化帶來哪些影響
    氣候變暖致海冰漂遠 加拿大取消大型氣候研究計劃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報導 近日,由加拿大曼尼託巴大學和其他4所學校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在實施氣候變化如何影響哈德遜灣研究計劃時發現,過高的溫度導致北極海冰沿紐芬蘭東北海岸漂浮到了比往常更南的地方
  • 專家解析海冰形成原因 建議加強預警體系建設
    >  海冰721船緩慢接近文峰6號,打開其前面的堅冰。1月27日,海冰721船接到被困冰上的文峰6號船求助,隨即迅速前往救援,這是海冰721號本次航行中首次執行破冰救援行動。新華軍事記者鄭文浩攝  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司長林山青27日在《2009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發布會上介紹,目前渤海海冰佔渤海總面積比例由前幾日超過51%下降到35%。他提醒,在海冰消融時安全風險可能更大,建議有關部門要加強預警預報體系建設。
  • 雪龍號南極破冰脫險親歷:遭遇1公裡冰山 用盡所有能力和智慧
    故事主角是中國的極地科學考察船「雪龍」號,《參考消息》記者作為船上的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隨隊記者,親歷了這歷史性一幕。27日早上來到駕駛臺,發現「雪龍」號距離俄羅斯遇險船只有十多海裡了,非常興奮。王建忠船長通過與俄羅斯船長溝通,決定先盡最大努力靠近俄羅斯遇險船,幫助其疏鬆周圍浮冰,以擺脫浮冰的圍困。但很快我們就發現,這片浮冰區的冰雪厚度遠遠超過了「雪龍」號的破冰能力。
  • 北極海冰「正以驚人速度消失」
    「北極星」破冰科考船北極海冰範圍2020年與2012年對比。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探險隊在執行了長達一年的任務後,將於10月12日返回德國不萊梅港港口,將科學家們的觀測結果帶回家。他們發現,北極的海冰「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來自19個國家的聯合科學家團隊去年9月下旬乘坐德國「北極星」(Polarstein)科考船前往北極。他們在為期一年的全季節周期裡,以北極為中心,展開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這是迄今最大規模的北極科學考察項目。
  • 「中國海警1126」船千裡航行查海冰
    原標題:「中國海警1126」船千裡航行查海冰 管線冰封、凍裂、漏水,空調風機軸承燒裂導致火警……1月18日至2月2日,「中國海警1126」船在嚴寒中經受了出廠以來最嚴峻考驗,完成黃、渤海巡視兼海冰調查任務,按計劃完成全部28個站點的海冰檢測,航程1268海裡。
  • 破冰船,原來如此暴力的破冰
    >一般船和冰幹起來,結果都比較慘,最有名的案例便是泰坦尼克。但有一種船卻專門和冰對著幹,這便是破冰船。好多人以為破冰船的原理很高深,其實麼……呵呵。這簡直就是被冰包圍的國家,幾乎全部的航道都能開滑冰場,不得不破冰。
  • 山東威海文登市海冰又加厚 海水養殖戶忙破冰
    山東威海文登市海冰又加厚 海水養殖戶忙破冰2012-02-08 08:2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威海晚報·威海新聞網        瀏覽量: 2768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2月7日,文登迎來大風降雪天氣,各農業種植戶和養殖戶積極採取各種措施,做好抗寒保溫工作。
  • 北極海冰,正在以驚人速度消失…
    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探險隊在執行了長達一年的任務後,將於10月12日返回德國不萊梅港港口,將科學家們的觀測結果帶回家。他們發現,北極的海冰「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來自19個國家的聯合科學家團隊去年9月下旬乘坐德國「北極星」(Polarstein)破冰科考船前往北極。
  • 全球首艘破冰救助船交付 破冰能力與雪龍號相同
    7月9日,中國專業救助船「北海救117」輪在山東煙臺正式列編中國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將執行中國北部海區海上救助任務。該船是世界上首艘同時具備海上救助與破冰功能的救助船。「北海救117」輪是北海救助局8000KW系列救助船的第6艘
  • 「南徵北戰」破冰忙,「雪龍2」號實力槓槓的
    王慶凱 攝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11次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從上海出發,執行科學考察任務。這是「雪龍2」號完成南極首航任務後,首航北冰洋。  「雪龍2」號由芬蘭阿克北極有限公司承擔基本設計、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承擔詳細設計、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造。
  • 渤海海冰快速大面積形成-資訊-中國天氣網
    近幾天來,渤黃海海域的海冰開始快速大面積形成,遼東灣海域海冰已增加到約29海裡,冰層厚度增加至4~8釐米。相對於去年較嚴重的海冰情況,今年是否正常,今冬海冰的發展趨勢又將如何?本網就此採訪了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冰組首席劉煜。
  • 北極海冰正快速消失!19國科學家探險1年敲響氣候變暖警鐘
    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探險隊在執行了長達一年的任務後,將於10月12日返回德國不萊梅港港口,將科學家們的觀測結果帶回家。他們發現,北極的海冰「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來自19個國家的聯合科學家團隊去年9月下旬乘坐德國「北極星」(Polarstein)破冰科考船前往北極。他們在為期一年的全季節周期裡,以北極為中心,展開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這是迄今最大規模的北極科學考察項目。
  • 黃海北部海域海冰調查現場採錄
    24日~2月上旬,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派出「中國海警1401」船執行此次任務他們曾先後6次執行海冰調查任務,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   每到達一個觀測點,調查隊員首先通過船舶氣象儀觀測氣溫、氣壓、溼度、風向、風速,同時目測雲量、雲狀,以及用儀器測量該區域的海水溫度和海冰表面溫度。
  • 陳武軍:未來渤海海冰還將發展 監測人員應保持密切關注
    通行的航道非常受限,只要有一條船不通,整個海上交通就受到影響,後果非常嚴重。中國網:往年年初的時候冰層還不是特別厚,一般要到1月中下旬,那時候冰層才最厚,而今年的情況是怎樣?陳武軍:今年提前了半個多月。中國網:到1月1日的時候,冰層是否已經影響到部分的航運了?
  • 科學網—海冰監測和描述應不斷更新
    ■本報記者 陸琦
  • 渤海灣海冰致黃驊港封航
    渤海灣海冰致黃驊港封航2) "← →"翻頁 1月24日,滄州海事局工作人員監控黃驊港海域海冰發展情況
  • 大連破解海冰淡化最後難題 1.4噸海冰產1噸淡水
    昨天,記者從位於瓦房店將軍石漁港的國家海冰淡化關鍵技術和綜合實驗大連試驗基地獲悉,海冰淡化試驗破解最後一個技術難題,量產後製造成本低於50萬元的「破冰浮體」研製成功,產業化後,1.4噸海冰可產1噸淡水,海冰淡化成本有望降為每立方米4元。
  • 為何北極海冰融化南極海冰增多?
    南極海冰:斷言增多證據不足  海冰是指直接由海水凍結而成的冰,在南大洋海冰區有大小不等的冰山和冰間湖,巨大的冰山對考察船的航行影響很大。海冰與大氣的相互作用,對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都有顯著影響。因此,一直以來,海冰的變化都頗受科學界的關注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