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海洋預報減災中心組織開展2020/2021年度海冰情況調查

2021-01-08 瀟湘晨報

為掌握2020/2021年度山東省海冰發展基本情況,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1月1日,省海洋預報減災中心會同東營市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開展了相關海域的調查。調查組實地觀測了灘涂、港口、採油區的海冰生成與發展情況。

現場調查發現,浮冰外緣線約為7-8海裡,灘涂海域以堆積冰為主,近岸海域以浮冰為主,一般冰厚5-10cm,最大冰厚15cm,總體冰情較去年同期偏重,暫未對涉海相關生產活動造成較大影響。

根據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2020/2021年度海冰預測結果,今冬渤海及黃海北部海冰冰情高於近5年平均水平,近期隨著強冷空氣頻繁影響,省海洋預報減災中心將持續關注海冰階段性大規模快速增長對港口航運、漁業養殖、海上安全生產以及沿海地區居民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繼續做好海冰觀測預警和災害應對工作。

責任編輯: 省海洋預報減災中心

【來源:山東省海洋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市規劃資源局開展冬季海冰調查工作
    為切實做好冬季海冰防範應對工作,針對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市規劃資源局組織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濱海新區海洋局開展我市沿海重要海域和岸段冬季海冰調查工作,以每周1-3次的觀測頻率,採取岸基觀測、無人機巡查等方式,重點對漢沽大神堂漁碼頭、濱海旅遊區東部、臨港經濟區南區、南港工業區東部附近海域,進行海冰情況調查與監測
  • 省海洋預報減災中心與東營市啟動共建海洋預報減災綜合示範區
    2020年11月18日,山東省(東營)海洋預報減災綜合示範區揭牌儀式在東營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舉行。省海洋預報減災中心主任孫福新、東營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張善東籤署了綜合示範區共建協議並揭牌。山東省(東營)海洋預報減災綜合示範區的成立,為全面提升山東省海洋預報減災體系建設水平,整合共享省、市、縣各級海洋預報減災機構軟、硬體平臺與技術人才優勢力量帶來積極帶動作用,探索服務全省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模式,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每日會商發布海冰實況及發展趨勢
    自今年11月20日發布海冰年展望後,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一直密切關注今冬海冰情況,從11月底開始按國家標準發布海冰月預報、海冰周預報。受最新強冷空氣影響,12月23日最新海冰遙感實況圖顯示,遼東灣海冰範圍增大到22海裡左右。  12月10日左右,受寒潮天氣影響,12月11日遼東灣出現大面積海冰。
  • 海洋局啟動冬季海冰災害現場調查
    根據1月24日衛星遙感影像,遼東灣最大浮冰外緣線55海裡,距發布海冰藍色預警級別60海裡還差5海裡。渤海灣最大浮冰外緣線7海裡,萊州灣3海裡,黃海北部17海裡,可監測海域發現海冰總面積約23482平方公裡。未來3天,渤海及黃海北部的冰情將明顯發展,總體冰情接近常年同期,較去年同期偏強。
  • 市地震測報中心2020年總結2021年工作安排 - 伊春
    伊春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2020年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思路 我中心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防震減災工作方針,認真落實國家、省地震局防震減災工作精神,切實履行防震減災核心職能,明確事業發展思路,不斷夯實地震監測、加強預報,強化抗震設防
  • 合肥市地震局組織召開2021年度全市地震趨勢會商會
    12月16日,合肥市地震局組織召開2021年度全市地震趨勢會商會,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處、監測中心、預報中心負責人及省屬合肥地震臺、廬江地震臺、合肥形變臺等專家應邀到會指導。會議傳達了《安徽省2021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紀要》精神,市地震監測中心及各縣(市)地震監測中心分別作了年度會商報告和專題報告。省屬合肥地震臺、廬江地震臺、合肥形變臺等專家作了相關學科研究報告。在與會領導、專家充分討論並匯總歸納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會議集體通過了《合肥市2021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紀要》。
  • 2013海冰觀測預報部署會在京召開
    中國網12月31日訊 據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消息,12月28日下午,國家海洋局預報減災司在預報中心組織召開了2013年海冰觀測預報部署會,本次會議旨在貫徹落實局領導對做好今年海冰預警報工作的指示,並協調各相關單位做好今年海冰觀測預報工作。
  • 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響應標準
    2.2 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負責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的修訂和完善;建立海洋災害觀測預警報體系;監督、指導應急狀態下的海洋災害觀測、預警報業務;組織開展特別重大海洋災害調查評估。2.5 國家海洋局新聞信息辦公室負責建立海洋災害預警信息通報與發布制度,協調電視、廣播、網際網路等媒體向社會公眾發布海洋災害預警等相關信息,統一組織媒體採訪事宜;負責輿情匯集、輿情引導和編發《海洋專報》;會同局海洋預報減災司開展海洋災害應急法律法規和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
  • 市防震減災中心在全省2020年度市級地震業務考核中奪冠
    近日,從山西省地震局獲悉,在全省2020年度地震業務考核中,市防震減災中心榮獲綜合考核第一名,同時獲監測預報、震害防禦、公共服務3個單項工作先進。去年以來,市防震減災中心堅持黨建引領,聚焦主責主業,高質量推進防震減災各項工作。
  • 《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
    辦公室主要職責:負責組織、協調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的實施;負責組織、協調海洋災害(情)調查和災後評估;組織編寫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情)調查、評估報告;負責與國家有關部門的協調工作等。    2.3專家組及主要職責    成員:由海洋環境預報領域及其他相關領域專家組成。
  • 海冰工程聯合試驗場蓄勢待發迎今冬海冰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以下簡稱「該中心」)了解到,近日,隨著聲學都卜勒波浪流速剖面和冰厚測量儀的成功布放,海洋工程聯合試驗場已完成今冬海冰監測、觀測和力學試驗的儀器布放和準備工作。目前,試驗場已經集成了測冰雷達、測繪級無人機、地面氣象站、高清圖像監控、溫度鏈、水下滑翔機和水下聲學冰厚測量儀等綜合海冰要素觀測手段,可以獲取完備的冰速、冰厚、冰溫、水溫、波浪、冰面輻射、冰底形態、碎冰尺寸和冰力學等數據。完備的海冰和水文要素數據可為研究海冰熱動力學過程、海冰與結構物相互作用提供數據支持,並可以為防冰減災提供決策依據。
  • 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全文)
    2.2 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  負責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的修訂和完善;建立海洋災害觀測預警報體系;監督、指導應急狀態下的海洋災害觀測、預警報業務;組織開展特別重大海洋災害調查評估。  2.3 國家海洋局國際合作司(港澳臺辦公室)  負責組織協調與周邊國家及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海嘯應急響應聯絡和信息溝通。
  •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海冰警報:做好防冰減災工作
    海冰警報2010年2月8日16時發布  國家海洋預報臺根據《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發布海冰警報。  實況:2010年2月8日整個渤海和黃海北部被雲覆蓋。結合海洋站和鮁魚圈雷達海冰觀測資料分析,與昨日相比,渤海和黃海北部海冰範圍減小,冰情有所緩解。遼東灣浮冰範圍超過警報標準,發布海冰警報。
  • 【省地震局】召開2020年度全省市縣防震減災工作考核會議
    【省地震局】召開2020年度全省市縣防震減災工作考核會議 來源: 省地震局 發布時間:
  • 國際海嘯減災日丨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組織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據悉,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在此海嘯情景下,我國東南沿海的臺灣、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都可能受到災害性影響。
  • 廣東舉行2016年海洋環境及海洋災害《公報》發布會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文斌,副廳長何少青,廣東省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研究員陸超華,廣東省海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副主任趙明輝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並在發布臺就坐的領導還有:廣東省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研究員陸超華,廣東省海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副主任趙明輝,他們將共同回答記者的提問。今天發布會的時間大約40分鐘。  首先請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何少青同志介紹有關情況。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發布今冬我國沿海海洋災害預測信息
    前不久,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王宏局長、黨組成員孫書賢副局長親臨預報中心,親切慰問汛期堅守在業務工作一線的海洋預警報工作人員,對預報中心以及各級海洋預報機構的汛期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2016年,為服務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發展戰略,支持地方海洋經濟發展,保障沿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預報中心除了做好汛期預警報工作之外,還在以下幾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
  • 今冬明春海冰趨勢預報 冰情將比常年略重
    趙金陽  今冬明春,山東半島北部沿海結冰現象將較常年略重,但比2010年度略輕一點,冰級在3.5級左右。這是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煙臺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獲知的消息。    海冰是指直接由海水凍結而成的鹹水冰。山東半島北部沿海在每年冬季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海冰,2009年度渤海灣甚至遭遇了30年一遇的海冰災害,嚴重影響了海上船隻航行和漁業生產。海冰預測和預警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
  • 海洋預報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是國家海洋局直屬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是專門從事海洋環境預報、海洋災害預 報和警報、科學研究和諮詢服務的業務機構。該中心組建於1965年,其前身為國家海洋局海洋水文氣象預報總臺。主要職責是負責我國海洋環境預報、海洋災害預警報的發布,為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管理、國防建設等提供服務和技術支持。目前主要預報業務項目:海浪、風暴潮、海嘯、赤潮、海冰、海流、海水溫度、厄爾尼諾、海水浴場預報、海上溢油、海平面和海洋天氣等,預報海區範圍為中國海與世界各大洋海域。海洋預報產品以國家海洋預報臺的名義,通過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向社會和公眾公開發布。
  • 丹東:海冰監測預報正式啟動
    丹東:海冰監測預報正式啟動 作者:邢漫 2017-12-27 09:11   來源:丹東新聞網     12月26日,記者從丹東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站了解到,入冬以來,黃海北部淺灘發現少量海冰,並在持續較強冷空氣的作用下,冰情有一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