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聚焦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累計修復海域2300多公頃

2021-01-21 中國新聞網

山東聚焦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累計修復海域2300多公頃
2020-09-08 17:55: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燕玲 責任編輯:張燕玲

    圖為煙臺長島。煙臺宣傳部 供圖

  中新網濟南9月8日電 (沙見龍)記者9月8日從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依靠先天「藍色」優勢發展向海經濟的同時,發力海洋生態修復整治,累計修復岸線247公裡、海域2300多公頃,建設沿海防護林工程7.6萬畝,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89%以上。

  山東省海洋局副局長王仁堂在會上介紹稱,近年來,針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山東積極推進實施「藍色海灣」「退養還溼」等重大項目,累計投入各類資金5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拆除清理垃圾廢棄物100多萬立方,恢復養護沙灘40多公裡,逐步建立起海洋生態修復長效機制。

圖為山東港口日照港退岸還海項目海龍灣。 徐一傑 攝

  王仁堂舉例說,山東濰坊的檉柳種植間作肉蓯蓉模式,在有效恢復濱海溼地立體生態系統基礎上,畝增經濟價值1萬元左右,大幅提升區域內海洋防災減災能力;東營市「退養還溼」40多萬畝,濱海溼地「紅地毯」景觀重現,東方白鸛、黑嘴鷗等多種鳥類數量大量增加,黃河三角洲區域濱海溼地生態系統功能不斷提升。

  2019年,山東整合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和渤海灣港,成立山東省港口集團,實現了生態、經濟雙贏。王仁堂說,日照港恢復46萬平方米金沙灘及1800多米生態岸線,系中國港口岸線退港還海首例,大海龜、江豚、白海豚等海洋保護動物重新回歸;今年1-8月,山東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1.11億噸、貨櫃吞吐量2050萬標箱,同比增長4.9%和3.5%。

  據王仁堂介紹,山東對海岸帶分類分段精細化管控,在中國率先實現沿海市海岸帶保護立法全覆蓋,近岸海域影響生態環境的海水養殖已基本清除;全面實行灣長制,實現省市縣三級灣長總覆蓋;將海洋環保重要指標納入對沿海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體系;率先開展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創建,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區233個,建設各類海洋保護區40個。

  針對陸海汙染問題,山東實行陸、岸、海生態環境綜合防治,強化陸源入海汙染控制、海岸帶生態保護、海洋汙染防治,以點源治理保流域治理,以流域治理保海洋治理。王仁堂透露,山東將高標準推進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力爭將其打造成中國首個國家海洋公園。

全國最大海洋牧場多功能配套平臺「海上牧歌」。日照海洋局 供圖

  據了解,山東累計發布海洋領域地方標準233項,青島、煙臺、濰坊、日照等市陸續出臺海岸帶保護利用條例,該省海岸帶保護利用加快步入法制化軌道。根據規劃,2020年年底前,山東將整治修復岸線不少於22公裡、濱海溼地不少於3800公頃。同時,探索建立海洋生態修復投融資機制,高質量推進海洋生態修復工作。

  山東是中國海洋大省,擁有55所省級以上海洋科研教學機構,236個省級以上海洋科技平臺(含國家級46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中涉及海洋產業領域的近30個,中國近一半海洋科技人才、1/3的海洋領域院士集聚在山東。(完)

相關焦點

  • 山東紮實推進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山東海域面積廣闊,海洋資源富集,海洋科技、海洋人才和海洋產業基礎好、潛力大。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要求山東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建設海洋強國作出山東貢獻。
  • 大鵬成為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靚麗名片
    在枸杞島登高遠眺,國家級海洋牧場星星點點的養殖浮子隊列整齊,耕海牧漁成為新景觀。「大海是大傢伙的,把大海保護好,大家的日子才過得好。」鄭信根感慨。 舟山的變化是一個縮影。中國是海洋大國,擁有大陸岸線18000多公裡,主張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裡,海洋物種達25000多種,還有海灣、河口、海島、鹽沼、灘涂等眾多類型的海洋生態系統。
  • 「兩山論」的藍色實踐——2020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側記
    9月19日,由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中國生態學學會主辦,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單位承辦的「2020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在山東長島舉辦。論壇發布了《2020海洋生態文明長島共識》,提出了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海島模式、建立海島生態文明戰略體系、探索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海洋保護地體系等重要共識。
  • 第一屆福州海洋高峰論壇——海洋生態研討會:聚焦海洋生態,共謀...
    會議以「聚焦海洋生態,共謀海上福州」為主題,旨在為海洋生態研究人員搭建學術交流和成果展示平臺,促進海洋生態研究人才培養、為「海上福州」建設蓄力新動能。來自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等近二十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專家學者參與研討會。
  • 河北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中國環境報記者 張銘賢 2020年12月25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成效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河北省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堅持陸海統籌、海河共治,實施陸源汙染防治、海洋汙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環境風險防範、旅遊旺季環境保障等五大攻堅,全省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近岸海域水質達到預期目標
  • 河北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中國環境報)
    2020年12月25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成效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河北省堅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堅持陸海統籌、海河共治,實施陸源汙染防治、海洋汙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環境風險防範、旅遊旺季環境保障等五大攻堅,全省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近岸海域水質達到預期目標
  • 媒體重點報導長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為充分展示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三年來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發展變化,煙臺市委宣傳部於6月22日-26日,組織中央、省、市媒體赴長島,聚焦長島統籌考慮和推進島嶼修復、生態保護、軍民融合、交通改善、旅遊和漁業開發等工作
  • 2018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大會在魯東大學召開
    他要求進一步明確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總要求,為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指明了新的方向;他強調,要深刻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生態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良好生態環境是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用嚴格制度、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方法路徑,推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深入開展,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
  • ...增長的對海產品的需求,也是恢復漁業資源、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的...
    面對這一現狀,舟山市在嵊泗、東極、朱家尖白沙等3個海洋牧場加大投入和建設力度,使得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有所改善,烏賊、石斑魚、條石鯛等數量均有回升。 在山東,嶗山灣海洋牧場累計投放了人工魚礁塊體10094塊、廢舊漁船200艘,在600公頃海域內形成10萬空方的人工魚礁區。
  • 守護「山海寶庫」,深圳大鵬勇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先鋒
    作為深圳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試驗區,大鵬新區自成立以來,堅持以生態立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依託山海資源優勢,積極構建生態文明建設體系,全力聚焦生物、海洋、旅遊等三大新興產業,探索綠色發展大鵬實踐路徑。
  •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西藏自治區實施了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和「兩江四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拉薩河、年楚河、雅礱河、獅泉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等。青海省實施了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2011年,《青藏高原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2011-2030年)》頒布實施。
  • 葫蘆島治理海洋生態培育壯大海洋經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我省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努力讓遼寧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初秋時節,本報全媒體記者深入遼瀋大地,聆聽綠色發展的鏗鏘足音,感受綠色發展的美好生活,推出「碧海藍天看遼寧」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現在大家看到的山南浴場是覺華島上最好的浴場,水好,沙灘更好。」
  • 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介紹稱,煙臺市全面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海洋強省戰略,將海洋牧場建設作為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增殖漁業資源和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從規劃設計、試點示範、創新支撐、生態保護等方面著手,推進海洋牧場向規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加快打造山東海洋牧場綜合試點菸臺先行先試區,構建起海洋牧場
  • 《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印發,主要內容有這些
    樹立大海洋、大空間、陸海一體的現代海洋思維,協調匹配陸海主體功能定位、空間格局劃定、開發強度管控、發展方向和管制原則設計、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統籌海洋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實現陸海協調發展。3.美麗海洋。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總布局,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推進美麗岸線、生態港灣、灘涂溼地、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持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海碧物豐、岸美灘淨。
  • 海洋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我國是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1.8萬多公裡、海島岸線1.4萬多公裡、主張管轄海域總面積300萬平方公裡。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是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實現人海和諧共生的根本要求和基礎保障。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海洋事業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 山東海洋漁業廳:將規劃半島遊艇線路 建海釣俱樂部
    齊魯網濟南7月26日訊(記者 郭靜 張志方)海洋牧場一般是指為了有計劃地培育和管理漁業資源而設置的人工漁場,是保護和增殖漁業資源、修復水域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
  • 東方海洋:科研助力 讓「耕海牧漁」更智慧
    膠東在線4月25日訊(記者 孫宗順 劉妙 攝影 李剛)截至2018年末,煙臺已建成百萬畝海洋牧場,規模全國最大;全市封閉循環水養殖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全市水產種苗業實現產值29億元,繼續保持全省領先……25日,2019聚焦海洋經濟大市建設媒體採訪團走進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條意見,牽萬千人心,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辦法發布
    近日,財政部印發《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辦法》(財資環〔2020〕24號),管理辦法共20條。圍繞加強和規範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海域的合理開發、可持續利用制定。
  • 投資超500億元,2018中國海洋工程亮「家底」
    2018年全國新增海洋工程同比減少440項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副會長韓慶在《年報》中介紹,2009年至2018年,我國海洋工程累計10400項,累計用海面積302490公頃。2018年全國新增海洋工程426項,同比減少440項,下降50.8%;新增海洋工程用海面積19932公頃,同比增加512公頃,增長2.6%。其中,渤海海域新增海洋工程113項,佔26.5%;長江三角洲海域新增海洋工程126項,佔29.6%;珠江三角洲海域新增海洋工程35項,佔8.2%。
  • 山東建設海洋強省,5類海洋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
    「全省上下齊抓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達到16.3%。截至2019年底,山東省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洋鹽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5個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位。」在11月30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上,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表示。五年來,山東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繼續穩居全國前列。